本發明涉及植物育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
背景技術:
黃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通經活絡、健胃舒肝之功效。對中老年人胃氣虛寒、神疲乏力,婦女氣血失調,兒童發育遲緩、營養不良、挑食厭食效果俱佳,被譽為"小人參",產于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境內的黃土高原,民樂縣部分地區也有相應的分布,是青藏高原帶給山丹人民的原生態寶物,也是甘肅山丹的特產之一,主要以野生為主,人工種植難度大,目前,黃參的培育繁殖技術并不成熟,萌芽率低、污染率高,且常規技術中對黃參種子的萌發研究少之又少,如按常規方法將黃參種子用濕紗布包裹24h后開溝撒播,其萌芽率較低,無法達到人工大量種植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黃參種子萌芽率低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采用該方法,可在提高黃參種子的萌芽率的同時降低其污染率,使黃參能夠得到大量的人工種植。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選自10%h2o2、2%naclo和75%的乙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其中,10%、2%和75%均為體積份數。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進一步改進,消毒液為75%乙醇和2%nac1o,消毒方法為:75%的乙醇處理1min后,采用2%nac1o處理10min。
本發明通過使用75%的乙醇和2%nac1o處理黃參種子,在提高黃參種子萌芽率的同時降低其污染率。
進一步改進,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50-100mg/l的肌醇、20-50ng/l的異戊烯氨基嘌呤(zt)、10-25ng/l的5-羥-吲哚乙酸(iaa)和1-5mg/l的磷酸鈉。
進一步改進,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75mg/l的肌醇、30ng/l的zt、20ng/l的5-羥-iaa和5mg/l的磷酸鈉。
本發明通過在培養基中加入各種成分,使黃參種子在培養基中培養后,增加其萌芽率和萌芽指數。
進一步改進,步驟2)的培養基培養方法具體為:
將放置有消毒種子的培養基放置于20℃條件下培養3天后,將溫度升到28℃后繼續培養1天。
進一步改進,光照處理選自全光照、光照12h/黑暗12h交替和全黑暗3種光處理中的一種。
進一步改進,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1-2份的氨基轉移酶、2-5份的木質磺酸鋅和2-3份的砧木木屑。
進一步改進,緩釋肥料還包括質量份數為0.5-2份的聚丙交酯、0.2-1份的聚乙烯醇和0.3-2份的甘油。
本發明通過使用緩釋肥料,縮短黃參種子的始萌芽時間。
本發明通過以上方法使黃參種子的萌芽,提高了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和萌芽指數,降低黃參種子的始萌芽時間和污染率,進而實現人工大量種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設備,如無特殊規定,均為本領域內常用的設備;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方法,如無特殊規定,均為本領域內常用的方法。
實施例1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10%h2o2;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2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2%naclo;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3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75%的乙醇;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4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75%乙醇和2%nac1o;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5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10%h2o2和2%nac1o;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6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75%乙醇和10%h2o2;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7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75%乙醇、2%naclo和10%h2o2;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實施例8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
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75mg/l的肌醇、35ng/l的zt、20ng/l的5-羥-iaa和3mg/l的磷酸鈉。
實施例9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
中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50mg/l的肌醇、20ng/l的zt、10ng/l的5-羥-iaa和1mg/l的磷酸鈉。
實施例10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
中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100mg/l的肌醇、50ng/l的zt、25ng/l的5-羥-iaa和5mg/l的磷酸鈉。
實施例11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
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1份氨基轉移酶、2份木質磺酸鋅和2份砧木木屑。
其中,緩釋肥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0.5份的聚丙交酯、0.2份的聚乙烯醇和1份的甘油。
實施例12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
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1.5份氨基轉移酶、3.5份木質磺酸鋅和1.5份砧木木屑。
其中,緩釋肥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1.5份的聚丙交酯、0.6份的聚乙烯醇和3份的甘油。
實施例13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
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2份氨基轉移酶、5份木質磺酸鋅和3份砧木木屑。
其中,緩釋肥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2份的聚丙交酯、1份的聚乙烯醇和5份的甘油。
對照例1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75%乙醇、2%nac1o和0.1升汞;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對照例2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75%乙醇和0.1升汞;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對照例3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消毒處理:將種子放置于消毒液中浸泡,制得消毒種子;所述消毒液為2%nac1o和0.1升汞;
2)培養基培養:將步驟1)所得的消毒種子平鋪于培養基中培養,得可催芽種子;
3)催芽:取步驟2)所得的可催芽種子,均勻放置于鋪有浸潤的濾紙的培養皿內,進行光照處理直至種子露白,制得催芽種子;
4)萌芽:將步驟3)所得的催芽種子播種于施有緩釋肥料的土壤中,培育至黃參種子萌芽。
對照例4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5的區別之處在于,
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35mg/l的肌醇、40ng/ml的硫酸鋅、35ng/l的zt、20ng/l的5-羥-iaa和3mg/l的磷酸鈉。
對照例5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5的區別之處在于,
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75mg/l的肌醇、20ng/l的5-羥-iaa和3mg/l的磷酸鈉。
對照例6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5的區別之處在于,
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75mg/l的肌醇、40ng/l的硫酸鋅、20ng/l的5-羥-iaa和3mg/l的磷酸鈉。
對照例7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9的區別之處在于,
其中,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1.5份氨基轉移酶、2.5份木質磺酸鋅、1份尿素和1.5份砧木木屑。
對照例8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9的區別之處在于,
其中,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3份氨基轉移酶和3.5份木質磺酸鋅。
對照例9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9的區別之處在于,
其中,緩釋肥料包括重量份數為1.5份氨基轉移酶、3.5份尿素和1.5份砧木木屑。
對照例10
一種黃參種子萌芽的方法,與實施例9的區別之處在于,
其中,緩釋肥料不包括重量份數為1.5份氨基轉移酶、3.5份木質磺酸鋅和1.5份砧木木屑。
實驗例1污染率和萌芽率實驗
按照實施例2-4和對照例1-3的方法進行黃參種子栽培,比較不同的消毒液對種子萌芽過程中的污染率和萌芽率的影響,結果見表1。
污染率=染菌株數/總株數×100%;
萌芽率=(21d內發芽的種子數/供試種子數)×100%。
表1不同的消毒液對種子污染率和萌芽率的影響
實施例1-7的黃參種子污染率均低于對照例1-3,實施例1-7的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均高于對照例1-3,而實施例4的黃參種子污染率遠遠低于實施例1-3和實施例5-7,實施例4的黃參種子的萌芽率高于實施例1-3和實施例5-7,證明當消毒液的組成為75%乙醇和2%nac1o時,黃參種子的污染率最低,萌芽率最高。
試驗例2萌芽率和萌芽指數實驗
按照實施例8-10和對照例4-6的方法進行黃參種子栽培,比較不同的培養基對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和萌芽指數的影響,結果見表2。
萌芽指數(gi)=∑(gt/dt),gt指在時間t日內的發芽數,dt指相應的種子發芽數。
表2不同的培養基對黃參種子萌芽率和萌芽指數的影響
由上述實驗結果可知,對照例4-6是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培養基的基礎上進行常規的增加、刪除和替換,例如,對照例4中增加了硫酸鋅,對照例5刪除了zt,對照例6用硫酸鋅替代了zt。
實施例8-10的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和萌芽指數均高于對照例4-6,而實施例8的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和萌芽指數明顯高于實施例9-10,證明當培養基以ws培養基為基礎,包含以下濃度組分:75mg/l的肌醇、35ng/l的zt、20ng/l的5-羥-iaa和3mg/l的磷酸鈉時,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和萌芽指數最高。
實驗例3始發芽時間實驗
按照實施例11-13和對照例7-10的方法進行黃參種子栽培,比較不同的緩釋肥料對黃參種子始發芽時間的影響,結果見表3。
表3不同的緩釋肥料對黃參種子萌芽時間的影響
由上述實驗結果可知,對照例11-13是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培養基的基礎上進行常規的增加、刪除和替換,例如,對照例7中增加了尿素,對照例8刪除了砧木木屑,對照例9用尿素替代了木質磺酸鋅,對照例10刪除了砧木木屑、木質磺酸鋅和氨基轉移酶。
實施例11-13的黃參種子的萌芽率和萌芽指數均高于對照例7-10,而實施例12的黃參種子的始發芽時間明顯短于實施例11和實施例13,證明緩釋肥料的組成為1.5份氨基轉移酶、3.5份木質磺酸鋅、1.5份砧木木屑、1.5份的聚丙交酯、0.6份的聚乙烯醇和3份的甘油時,黃參種子的始發芽時間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