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排水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養殖用大流量自動排水裝置。
背景技術:
我們知道,現有育苗養殖場經常使用大型養殖池進行養魚等生產,大型養殖池里面的水需要經常更換,現有大型養殖池更換水時人工將閥門打開,然后等待廢水排到一定高度,耗時耗力,耽誤生產時間,排水管一般采用較細的水管,排放效率低,無法實現大批量的養殖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大型養殖池更換水時人工將閥門打開,然后等待廢水排出,耗時耗力,耽誤生產時間,排水管一般采用較細的水管,排放效率低,無法實現大批量的養殖作業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大型養殖池更換水時不需要人工操作即可將閥門打開,不需要等待廢水排到一定高度,省時省力,不會耽誤生產時間,排水管采用較粗的水管,排放效率高,可以實現大批量養殖作業的一種養殖用大流量自動排水裝置。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有主排水緩存管,主排水緩存管底部設有放水口,主排水緩存管一側設有排水側管,主排水緩存管與排水側管通過三通連接,排水側管末端設有排水接口,主排水緩存管內部設有封堵芯管,封堵芯管可將放水口封堵住,封堵芯管上部設有連接桿,連接桿與連接桿提升部件連接,放水口直徑小于主排水緩存管直徑,排水側管末端與排水接口之間通過彎頭連接,主排水緩存管上設有透明的觀察窗口。
優選地,連接桿提升部件包括電機和齒輪,齒輪與齒條連接,齒條與連接桿連接。
優選地,還設有控制單元,連接桿提升部件的電機與控制單元連接,控制單元包括定時器。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養殖用大流量自動排水裝置,設有主排水緩存管,主排水緩存管底部設有放水口,主排水緩存管一側設有排水側管,排水側管末端設有排水接口,主排水緩存管內部設有封堵芯管,封堵芯管可將放水口封堵住,封堵芯管上部設有連接桿,連接桿與連接桿提升部件連接,當需要將養殖池中的水完全放掉或者放掉一部分時,可以通過控制單元控制電機轉動,電機帶動齒輪、齒條運動,齒條向上運動時將封堵芯管提起,從而打開放水口,放水口將養殖池中的水放掉,或者放到一部分時自動停止,自動停止的指令由定時器發出,實現養殖池自動大流量排水,不用人工等待放水。
當排水到設定水位時,通過定時器發出指令,電機帶動封堵芯管向下移動,將放水口封堵住,停止放水。養殖池中的進水管實現進水,此時主排水緩存管可以存放與養殖池內部水位一樣高的水柱,由于放水口直徑小于主排水緩存管直徑,這樣封堵芯管與主排水緩存管之間留有間隙,養殖池中的水可以進入到主排水緩存管中,主排水緩存管上可以設置透明窗口(圖中未示出),可以方便地在外面觀察養殖池中的水位。同時,排水側管和主排水緩存管為大直徑排水管,實現大流量排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
1.養殖池;2.主排水緩存管;3.封堵芯管;4.連接桿;5.定時控制器;6.齒輪;7.齒條;8.三通;9.放水口;10.排水側管;11.彎頭;12.排水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圖1為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設有主排水緩存管2,主排水緩存管2底部設有放水口9,主排水緩存管2一側設有排水側管10,主排水緩存管2與排水側管10通過三通8連接,排水側管10末端設有排水接口12,主排水緩存管2內部設有封堵芯管3,封堵芯管3可將放水口9封堵住,封堵芯管3上部設有連接桿4,連接桿4與連接桿提升部件連接;連接桿提升部件包括電機和齒輪6,齒輪6與齒條7連接,齒條7與連接桿4連接。
當需要將養殖池中的水完全放掉或者放掉一部分時,可以通過控制單元控制電機轉動,電機帶動齒輪6、齒條7運動,齒條7向上運動時將封堵芯管3提起,從而打開放水口9,放水口9將養殖池1中的水放掉,或者放到一部分時自動停止,自動停止的指令由定時器5發出,實現養殖池自動大流量排水,不用人工等待放水。
圖1中可以看出,放水口9直徑小于主排水緩存管2直徑,當排水到設定水位時,通過定時器5發出指令,電機帶動封堵芯管3向下移動,將放水口9封堵住,停止放水,養殖池1中的進水管實現進水,此時主排水緩存管2可以存放與養殖池1內部水位一樣高的水柱,由于放水口9直徑小于主排水緩存管2直徑,這樣封堵芯管3與主排水緩存管2之間留有間隙,養殖池1中的水可以進入到主排水緩存管2中,主排水緩存管2上可以設置透明窗口(圖中未示出),可以方便地在外面觀察養殖池中的水位。
圖1中還可以看出,排水側管10末端與排水接口12之間通過彎頭11連接,可以更好的調節緩沖水流。連接桿提升部件的電機與控制單元連接,控制單元包括定時器5。同時,排水側管10和主排水緩存管2為大直徑排水管,實現大流量排水。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故其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涵蓋之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