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指刷式棉花采摘臺,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消費國,但是棉花采收機械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仍然依靠人工采收,費時費力、經濟效益差。解放初期我國就已著手于棉花生產機械化研究,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耕整地、種植、植保等環節已實現機械化,但是收獲環節一直沒有有效,目前只有新疆兵團通過進口國外水平摘錠式采棉機能夠投入生產運用,但是其價格昂貴,使用維護成本高,成本回收周期長,一般農戶無法承受,難以打開機械化進程的局面,是制約我國棉花收獲機械化進程的關鍵因素。為了打破這一困境,亟需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經濟適用的輕型采棉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高采凈率、低含雜率、采棉效果好且結構簡單的指刷式采摘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指刷式棉花采摘臺,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前端的錐形分禾器以及安裝在機架后端的采摘頭,所述采摘頭包括成對設置的指刷輥,分別為左、右指刷輥;所述指刷輥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指刷輥軸以及安裝在指刷輥軸上的彈指,左、右指刷輥對應的側上方分別設置有左、右脫棉輥,所述左、右脫棉輥的下方安裝有輸棉攪龍;所述指刷輥軸上還安裝有與所述彈指大小一致的刷頭,所述彈指和刷頭沿所述指刷輥軸的周向交替分布,并沿著所述指刷輥軸的軸向間隔布置,所述左脫棉輥的側上方安裝有左導流罩,所述右脫棉輥的側上方安裝有右導流罩,所述左導流罩上設有朝向右導流罩延伸的左毛刷,所述右導流罩上設有朝向左導流罩延伸的右毛刷。
所述左脫棉輥、右脫棉輥均由安裝在機架上的右脫棉輥軸以及多個脫棉盤構成,此為現有技術,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指刷輥,其上的彈指與刷頭在周向均勻交替布置,通過彈指對棉桃的擊打,可以將籽棉從鈴殼中松脫出來,纏繞在枝干上的少量籽棉再通過刷頭回收走,減少掛枝棉的損失。本實用新型的導流罩位于脫棉輥的上方,在導流罩的入口處安裝有毛刷,這樣防止脫棉輥刷下的籽棉飛出采摘臺落入田間,造成不必要的落地損失。本發明可以有效解決統收式采棉機易拔起、易纏繞、含雜率高的問題,大大提高機采棉作業質量,性能可靠,實用性強,具有良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左、右指刷輥的下方分別設有左、右弧形護板。這樣可以進一步減少籽棉的落地損失。
上述技術方案的再進一步改進是:所述左指刷輥、左指刷輥、左脫棉輥、右脫棉輥均為同角度的傾斜安裝,傾斜角度為30°~40°。這樣可以增加指刷輥、脫棉輥與棉株的接觸面積,提高采棉效率。
為了進一步提高采棉效率為了提高棉花輸出的效率,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采摘頭有并排設置的多個,每個采摘頭的上方均設置有一對左、右脫棉輥,所述左、右脫棉輥的下方設有與所述指刷輥同角度傾斜安裝的斜輸棉攪龍,所述斜輸棉攪龍的下方設有與所有斜輸棉攪龍配合的橫向輸棉攪龍將籽棉輸出,所述輸棉攪龍正是由斜輸棉攪龍和橫向輸棉攪龍組合而成。優選的,相鄰采摘頭之間的左、右導流罩下方設有向下延伸至鄰近斜輸棉攪龍上方的隔板,可以有效防止脫棉輥刷下的籽棉飛出斜輸棉攪龍,被對面的脫棉輥及指刷輥卷走落入田間,形成落地損失。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A-A向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指刷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左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1-錐形分禾器、2-調心軸承座、3-前支撐座板、4-機架、5-脫棉輥、6-指刷輥、7-斜輸棉攪龍、8-花鍵軸套、9-后支撐座板、10-動力輸入裝置、11-橫向輸棉攪龍、12-挑棉輥、13-左導流罩、14-右弧形護板、15-右毛刷、16-軸用卡簧、17-前端板、18-脫棉盤、19-后端板、20-脫棉輥軸、21-彈指、22-刷頭。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機架4、安裝在機架4前端的三對錐形分禾器1以及安裝在機架4后端的采摘頭,采摘頭并排設置為三個。
如圖2至圖5所示,采摘頭包括成對設置的指刷輥6,分別為左、右指刷輥;指刷輥6包括固定在機架4上的指刷輥軸以及安裝在指刷輥軸上的彈指21和刷頭22,彈指21和刷頭22大小一致,彈指21和刷頭22沿指刷輥軸的周向交替分布,并沿著指刷輥軸的軸向間隔布置。彈指21采用橡膠制成,刷頭22采用尼龍制成。
左、右指刷輥對應的側上方分別設置有脫棉輥5,分別是左、右脫棉輥,左、右脫棉輥的下方安裝有輸棉攪龍;左脫棉輥的側上方安裝有左導流罩13,右脫棉輥的側上方安裝有右導流罩,左導流罩13上設有朝向右導流罩延伸的左毛刷,右導流罩上設有朝向左導流罩13延伸的右毛刷15,即左、右毛刷安裝在導流罩的入口處。
在工作時,左、右指刷輥同速反向旋轉,左、右指刷輥的側上方分別對應布置有左、右脫棉輥,左、右脫棉輥與對應的左、右指刷輥交錯布置,指刷輥6、脫棉輥5均為同角度傾斜安裝,傾斜角度為30°~40°。以250~300轉/min的轉速反向旋轉對棉桿上的籽棉進行擊打,左、右脫棉輥以400~450轉/min的轉速旋轉,且分別與對應的左、右指刷輥的旋向相同。
本實施例中左、右脫棉輥均由安裝在機架4上的脫棉輥軸20以及多個脫棉盤18構成。
如圖3所示,指刷輥6、脫棉輥5的前端通過調心軸承座2安裝在機架4前支撐座板3上,末端的花鍵軸頭通過花鍵軸套8與動力輸入裝置10的花鍵軸頭連接在一起。指刷輥6、脫棉輥的動力由動力輸入裝置10通過花鍵軸套8傳遞。花鍵軸套上開有螺紋孔,當指刷輥、脫棉輥末端的花鍵軸頭與動力輸入裝置的花鍵軸頭通過花鍵軸套連接在一起時,可穿過螺紋孔使用螺栓、開口銷或R銷進行固定,防止軸套滑出。
如圖1和圖2所示,左、右脫棉輥的下方設有與指刷輥同角度傾斜安裝的斜輸棉攪龍7,即左導流罩13和左脫棉輥的下方安裝有一個斜輸棉攪龍7,右導流罩和右脫棉輥的下方也安裝有一個斜輸棉攪龍7,斜輸棉攪龍7一端的下方設有橫向輸棉攪龍11將籽棉輸出,斜輸棉攪龍7和橫向輸棉攪龍11組合形成輸棉攪龍。
如圖2所示,相鄰采摘頭之間的左、右導流罩下方設有向下延伸至鄰近斜輸棉攪龍上方的隔板,可以有效防止脫棉輥刷下的籽棉飛出斜輸棉攪龍,被對面的脫棉輥及指刷輥卷走落入田間,形成落地損失。
本實施例中兩側的導流罩與斜輸棉攪龍的側邊相連,中間的導流罩具有垂直的隔板并向下延伸到斜輸棉攪龍7的上方,脫棉輥將指刷輥6采摘的籽棉在導流罩的導向作用下甩入斜輸棉攪龍7。導流罩入口處安裝的毛刷可以有效防止指刷輥6在采摘棉桿上的籽棉時,由于高速旋轉造成部分籽從采摘通道飛出,造成籽棉損失。
左、右指刷輥的下方分別安裝有左弧形護板、右弧形護板14,分別與左、右指刷輥之間有5~10mm的間隙,弧形護板可以防止指刷輥6上未及時被脫棉輥5清理干凈的少量籽棉從下方的采摘通道落入田間形成落地損失。
如圖1所示,斜輸棉攪龍7將籽棉輸送至橫向輸棉攪龍11中,橫向輸棉攪龍11后部固定在機架4上的棉花輸出口,棉花輸出口的下部安裝挑棉輥12,在挑棉輥12的輔助作用下,橫向輸棉攪龍11中的籽棉再由籽棉輸送通道送往下一級處理裝置。挑棉輥12為現有技術,其具體結構可參見申請號為CN201210045355.3的專利文獻。
試驗表明,采用本實施例指刷式采摘臺的棉花收獲機進行作業時,隨著采棉機的前進,棉花植株在分禾器的作用下進入指刷輥的采摘通道,由反向高速旋轉的指刷輥驅動彈指21和刷頭22由下向上擊打棉鈴,采摘下的籽棉在脫棉輥5及導流罩的作用下落入斜輸棉攪龍7,再由斜輸棉攪龍7送入橫向輸棉攪龍11,通過橫向輸棉攪龍11將籽棉收集聚攏到攪龍中部,在挑棉輥12的輔助作用下,將籽棉經由輸送通道送往下一級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的具體技術方案,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