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便攜式種子播種器。
背景技術:
播種機已廣泛應用于農田播種作業,目前播種機上配置的播種器存在出料不均勻,出料量不準確的問題,后續需要補苗和疏苗,增加生產作業的工作量,浪費人力資源。
雖然,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滾播器,例如申請號為2016206269001的一種可調節水稻播種器,在種子的播種過程中,由于滾播筒的圓周方向上均勻的設置有滾播口,以實現均勻播種;但是種子在播種過程中,由于滾播筒的圓周方向上設置的多個滾播口同時工作,當其中一個滾播口工作時,該滾播口周圍的滾播口常常有種子飛出,導致種子的浪費,同時,后續也需要疏苗,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生產作業的工作量,浪費了人力資源。
因此,急需提供一種針對種子種植的播種器,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的需求的播種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種子播種器,給播種帶來了便利,對于播種數量較多時,使用方便,使種子在種植基質的表面上分布均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所述的便攜式種子播種器包括支架1、推桿2、轉軸3、軸承4、滾輪5、外筒6、滾播筒7,所述的支架1的后端設置有推桿2,所述的外筒6固定安裝在支架1的前端,外筒6的底部正中間設置有種子出口8,轉軸3通過軸承4安裝在支架1上,且轉軸3從外筒6的正中穿出,轉軸3的兩端分別安裝有一個滾輪5,所述的滾播筒7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位于外筒6內部的轉軸3上,滾播筒7的中部設置有滾播孔9,且滾播孔9與種子出口8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
進一步地,所述的外筒6包括上筒體10、下筒體11,上筒體10與下筒體11之間采用鉸接的方式進行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滾播筒7包括筒體12、種口蓋13、卡條14,所述的筒體12的中部設置有六個呈圓周排列的滾播孔9,滾播孔9上設置有遮擋片,筒體12上設置有加種口15,加種口15上設置有種口蓋13,種口蓋13的邊部設置有卡條14。
進一步地,所述的滾播孔9兩側的筒體12的筒壁傾斜設置,且逐漸向中部凸出。
進一步地,所述的筒體12的中部與外筒6的內壁相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給播種帶來了便利,對于播種數量較多時,使用方便,使種子在種植基質的表面上分布均勻,并且出料量能夠準確控制,后續無需要進行補苗和疏苗,降低了生產作業的工作量,節約了人力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外筒與滾播筒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滾播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推桿、3-轉軸、4-軸承、5-滾輪、6-外筒、7-滾播筒、8-種子出口、9-滾播孔、10-上筒體、11-下筒體、12-筒體、13-種口蓋、14-卡條、15-加種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4所示,所述的便攜式種子播種器包括支架1、推桿2、轉軸3、軸承4、滾輪5、外筒6、滾播筒7。
所述的支架1的后端設置有推桿2,所述的外筒6固定安裝在支架1的前端,外筒6的底部正中間設置有種子出口8,所述的外筒6包括上筒體10、下筒體11,上筒體10與下筒體11之間采用鉸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將外筒6設置為兩部分,便于種子的添加,同時便于滾播筒7上用于播種的滾播孔9個數的調節。
轉軸3通過軸承4安裝在支架1上,且轉軸3從外筒6的正中穿出,轉軸3的兩端分別安裝有一個滾輪5,采用滾輪5實現播種器的行走,行走過程中,帶動滾播筒7轉動實現播種,使播種器無需額外的動力實現播種,從而節約了能源;同時,提高了播種器的實用性,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
所述的滾播筒7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位于外筒6內部的轉軸3上,滾播筒7的中部設置有滾播孔9,且滾播孔9與種子出口8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所述的滾播筒7包括筒體12、種口蓋13、卡條14,所述的筒體12的中部設置有六個呈圓周排列的滾播孔9,滾播孔9上設置有遮擋片,這樣可通過遮擋片關閉部分滾播孔9,實現播種株距的調整;筒體12上設置有加種口15,加種口15上設置有種口蓋13,種口蓋13的邊部設置有卡條14,通過卡條14將種口蓋13卡在加種口15上,可實現種口蓋13的快速關閉;然后通過推桿2播種器,在推桿2的推動作用下滾輪5開始轉動,從而轉軸3以及安裝在轉軸3上的滾播筒7隨滾輪5一起轉動,由于外筒6固定安裝在支架1上,不隨轉軸3轉動,當滾播筒7上的滾播孔9轉動到與外筒6底部的種子出口8時,滾播筒7內的種子從種子出口8掉出實現均勻播種。
所述的滾播孔9兩側的筒體12的筒壁傾斜設置,且逐漸向中部5-10°凸出,這樣可保證滾播筒7在轉動過程中筒體12內種子向中部聚集,避免滾播筒7轉動時種子向筒體12兩邊堆積,影響種子的流出。
所述的筒體12的中部與外筒6的內壁相切,由于筒體12上的滾播孔9隨轉軸3轉動與種子出口8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當滾播孔9轉過種子出口8后,由于筒體12的中部與外筒6的內壁相切,就可實現滾播孔9的封閉,防止在轉動過程中,筒體12內的種子從與種子出口8不對齊滾播孔 9流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打開外筒6的上筒體10,根據需要播種株距,調整滾播筒7筒體12 上六個呈圓周排列的滾播孔9的開閉情況,然后打開滾播筒7的種口蓋13,向滾播筒7內加入種子后,關閉口蓋13與,然后通過推桿2播種器,在推桿2推理作用下滾輪5開始轉動,從而轉軸3隨滾輪5一起轉動,轉動過程中,當滾播孔9轉動到與外筒6底部的種子出口8時,滾播筒7內的種子從種子出口8掉出實現播種。
本實用新型給播種帶來了便利,對于播種數量較多時,使用方便,使種子在種植基質的表面上分布均勻,并且出料量能夠準確控制,后續無需要進行補苗和疏苗,降低了生產作業的工作量,節約了人力資源。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