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穴播機以及穴播機組件。
背景技術:
農產品提早上市避開高峰期,同時,整個農業市場上相關農產品緊缺,造成農產品供不應求,進而能夠獲得高效益。同時,能夠滿足人們對新鮮農業產品的需求。現有的早熟栽培方法基本為鋼架大棚種植,該方法能夠對種子和幼苗進行保溫、保濕處理,但是其成本過高。而露地種植會因為晚霜的原因會發生凍苗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穴播機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播種種子后再設置虧窩或者虧窩設置后在播種種子,種子與虧窩的位置不匹配,進而導致虧窩不能對種子進行良好的保溫、保濕,或者長出的幼苗不能通過虧窩繼續生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穴播機組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根據種植地的大小調整穴播機個數以及位置,合理的對種植地進行播種。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穴播機包括可轉動的穴播機本體和多個播挖組件。多個播挖組件沿穴播機本體的周向間隔設置。每個播挖組件均包括彈性件、用于播種的鴨嘴和用于形成虧窩的挖掘件。鴨嘴與彈性件連接,挖掘件套設于鴨嘴外。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鴨嘴包括動鴨嘴和定鴨嘴。動鴨嘴的一端和定鴨嘴的一端轉動連接,彈性件與動鴨嘴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定鴨嘴處沿穴播機本體轉動方向的切線與定鴨嘴的自由端呈15-30度夾角。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彈性件包括彈簧和彈性片。彈簧的一端與穴播機本體固定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彈性片的中部固定連接,彈性片與動鴨嘴固定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挖掘件的形狀為漏斗形,挖掘件均具有連接端和挖掘端,連接端與穴播機固定連接,挖掘端位于動鴨嘴的自由端與穴播機本體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挖掘端距離動鴨嘴的自由端5-7厘米,挖掘端距離定鴨嘴的自由端3-5厘米。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挖掘端的直徑為5-7厘米。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穴播機還包括多個碾壓件,每個碾壓件設于相鄰兩個播挖組件之間,并與穴播機本體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穴播機為圓柱體,碾壓件的長度小于或等于穴播機本體的厚度。
一種穴播機組件,其包括連接桿和多個上述的穴播機,多個穴播機并排設置并與均連接桿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穴播機的有益效果是:設置播挖組件能夠同時實現播種和挖掘虧窩,避免將播種和挖掘分開進行,導致的種子未能處于虧窩內或者未處于虧窩的中心,進而降低了虧窩對種子的保溫效果。同時,挖掘虧窩和播種同時進行,減少了種植種子的操作步驟,節約人力,節約生產成本。同時該穴播機結構簡單,便于后期維修,可大規模的應用于農業種植。進一步地,通過播挖組件間隔設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株距,為后續幼苗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穴播機組件通過多個穴播機并聯設置,能夠實現對面積較大的種植地進行快速的播種和挖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播挖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碾壓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穴播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0-穴播機;200-穴播機;300-穴播機組件;110-播挖組件;120-穴播機本體;101-彈性件;103-鴨嘴;105-挖掘件;111-定鴨嘴;113-動鴨嘴;115-自由端;112-彈簧;114-彈性片;117-連接端;119-挖掘端;210-碾壓件;220-連接組件;221-連接軸;223-第一固定桿;225-第二固定桿;301-連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第一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穴播機100,其包括可轉動的穴播機本體120和多個播挖組件110。穴播機本體120為圓柱體,其直徑為穴播機本體120的高度,對穴播機本體120施加一定作用力時,其可進行轉動,向前運動。多個播挖組件110沿穴播機本體120的周向間隔設置。在穴播機本體120轉動的過程中帶動播挖組件110運動,進行播種和虧窩的挖掘。采用間隔設置能夠有效的保證后續長出的植株之間的間距,為其生長提供必要的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虧窩是一個向土地下方凹陷的一個穴坑。即在種植地種植種子的上方開設或者挖掘一個穴坑。且虧窩的深度未超過種子種植的深度,即虧窩的底部也在種子的上方。即種子是在種植地內,而未在虧窩內。種子在種植地內,種植地可以為種子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而若種子種植在虧窩內,則可能導致種子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足,進而導致種子發育不良。
如圖2所示,進一步地,每個播挖組件110均包括彈性件101、用于播種的鴨嘴103和用于形成虧窩的挖掘件105。鴨嘴103與彈性件101連接,挖掘件105套設于鴨嘴103外。彈性件101與鴨嘴103連接可以控制鴨嘴103的開合進而實現播種。彈性件101向下運動鴨嘴103張開,進行播種,彈性件101向上運動,鴨嘴103閉合,防止種子漏出。鴨嘴103與挖掘件105相互作用形成深度、大小適宜的虧窩。鴨嘴103插進土壤中后帶動挖掘件105也作用于土壤,而后隨著穴播機本體120向前運動,挖掘件105和鴨嘴103離開土壤,同時挖掘件105的頂部和鴨嘴103的頂部共同將土壤帶出,進而形成虧窩。
進一步地,鴨嘴103與穴播機本體120固定連接,鴨嘴103包括定鴨嘴111和動鴨嘴113。定鴨嘴111的一端與動鴨嘴113的一端轉動連接。當動鴨嘴113相對遠離定鴨嘴111時,鴨嘴103張開向種植地吐出種子,當動鴨嘴113相對靠近定鴨嘴111時,鴨嘴103合閉,避免種子從穴播機本體120內漏出。
進一步地,定鴨嘴111的自由端115與定鴨嘴111處沿穴播機本體120轉動的方向的切線呈15°夾角。定鴨嘴111沿穴播機本體120轉動的方向相靠近穴播機本體120的方向傾斜15°,是便于定鴨嘴111插進土里,并使得最開始較為緊實的土壤變得松動,利于動鴨嘴113以及挖掘件105插進土壤,進而利用種子播種和虧窩的形成。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中定鴨嘴111傾斜的角度還可以是16°,17°,18°,19°,200,210,220,23°,24°,25°,26°,27°,28°,29°,300。
進一步地,動鴨嘴113與彈性件101固定連接。當彈性件101收到向下的作用力時,其帶動動鴨嘴113轉動,進而使得動鴨嘴113相對遠離定鴨嘴111,當彈性件101收到向上的作用力時,其帶動動鴨嘴113相對靠近定鴨嘴111轉動,使得鴨嘴103閉合。
進一步地,彈性件101包括彈簧112和彈性片114。彈簧112的一端與穴播機本體120固定連接,彈簧112的另一端與彈性片114的中部固定連接,彈性片114與動鴨嘴113固定連接。首先彈性片114受力向下擠壓彈簧112,同時帶動動鴨嘴113活動,從穴播機本體120中吐出種子。而后作用于彈性片114上的作用力消失,但是受到彈簧112的作用力,使得彈性片114向上運動,進而使得鴨嘴103閉合。而該作用力是彈簧112要恢復形變所產生的作用力。
需要說明到是,彈簧112的另一端可以與彈性片114的任意部位固定連接,不限于本實施例所記載的中部,本實施例采用彈性片114的中部,僅僅是因為連接點位于彈性片114的中部時使得彈簧112發生形變所需的作用力相對其他地方更小。而彈簧112恢復形變的作用力作用在彈性皮上更均勻,能夠使得彈性片114更快速地向上運動,進而使得鴨嘴103能夠快速閉合。同時,彈性片114本身可以是具有彈性的物質,例如彈性墊片,也可以是不具有彈性的物質,例如鐵片、塑料片。但是需要控制彈性片114的重量不易過大,厚度不易過厚,避免最開始對彈簧112的作用力過大,而使得彈簧112要再度發生形變需要更大的作用力。
進一步地,挖掘件105的形狀為漏斗形。挖掘件105均具有連接端117和挖掘端119,連接端117與穴播機100固定連接,挖掘端119位于動鴨嘴113的另一端與穴播機本體120之間。且連接端117的直徑大于挖掘端119的直徑。連接端117的直徑較大使得挖掘件105與穴播機本體120連接更穩定。而挖掘端119位于動鴨嘴113的另一端和穴播機本體120之間使得,鴨嘴103在進行播種時,挖掘端119可作用于種植地形成虧窩。若挖掘端119的高度高于動鴨嘴113的另一端,則種子不能順利進行播種,并且不能形成虧窩。
需要說明的是,虧窩的形狀優選地為圓形,虧窩設置為圓形有利于后續保溫時種子各部分溫度一致,保證了種子能夠良好的發育。此時挖掘端119的形狀為圓形。虧窩還可以是其他形狀例如橢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圓形,對應的將挖掘端119的形狀進行設置即可。
進一步說明的是挖掘件105不僅僅和穴播機本體120固定連接,同時和定鴨嘴111和彈性片114的連接點固定連接,能夠進一步地保證了挖掘件105的穩定性。而采用的固定連接的方式為焊接。挖掘件105可以是現有的不銹鋼或其他合金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塑料制成。
進一步地,挖掘端119距離動鴨嘴113的另一端5-7厘米,挖掘端119距離定鴨嘴111的另一端3-5厘米。挖掘端119距離動鴨嘴113的另一端5-7厘米保證了形成的虧窩的深度為5-7厘米,該深度能夠有效的保證虧窩覆膜后對種子的保溫效果,也為后續種子出苗提供適宜的空間。若虧窩的深度過深會降低保溫效果,且種子種植深度過深會導致種子出苗慢,甚至不能出苗。而會虧窩過淺,則可能在種子萌芽時便需要在地膜上打孔,不利于萌芽的生長。
進一步地,挖掘端119的直徑為5-7厘米。即挖掘形成的虧窩表面的直徑是5-7厘米。該直徑范圍內既能夠有效對種子進行保溫、保濕也為萌芽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本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的操作原理:
推動穴播機本體向前運動,定鴨嘴作用于種植地,并插入種植地內部。穴播機本體繼續向前運動,動鴨嘴也插進種植地內,同時,彈性片與種植地接觸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而后帶動動鴨嘴運動,使得鴨嘴張開,吐出穴播機本體內的種子,種植到種植地里。定鴨嘴作用于種植地的同時挖掘件的挖掘端靠近定鴨嘴的一側也作用種植地,而后穴播機本體繼續向前運動,動鴨嘴插進種植地,挖掘端靠近動鴨嘴的一側也作用于種植地,此時整個挖掘件作用于種植地。穴播機本體繼續向前運動,彈性片不與種植地作用反而受到彈簧恢復形變的作用力,彈性片向上運動,使得鴨嘴閉合。同時,挖掘件、動鴨嘴和定鴨嘴同時將種植地內的土壤帶出,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虧窩,而種子則位于虧窩的下方。而后繼續推動穴播機本體,另一個播挖組件作用于種植地,進行下一次種植且形成新的虧窩。
通過將播挖組件沿穴播機本體的外周間隔設置,能夠有效的控制種植苗株之間的株距,為苗株生長提供了必要的空間。在種植種子的同時開設虧窩,保證了虧窩以及種子之間的位置,避免虧窩未在種子的上方,進而保證了覆膜后種植種子的虧窩的土壤溫度和濕度,促進了種子生長,促進幼苗生長,保證了農產品能夠順利提早上市。
第二實施例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200,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100大致相同。區別點在于本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200還包括多個碾壓件210。
現有的穴播機中是在穴播機后方設置一個碾壓件對種植種子的種植地進行壓實,現有的穴播機占用面積過大,且所需的推動力較大,不利于穴播機的放置以及使用。
為解決這一問題,本實施例增設多個碾壓件210,每個碾壓件210設于相鄰的兩個播挖組件110之間。在鴨嘴103以及挖掘件105進行播種以及挖掘后能夠立刻對種植地進行壓實,同時,減少了穴播機200的占地空間。
如圖4所示,碾壓件210通過連接組件220與穴播機本體120連接。連接組件220包括連接軸221、第一固定桿223和第二固定桿225。碾壓件210套設于連接軸221外,連接軸221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桿223的一端固定連接,連接軸221的另一端與第二固定桿225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一固定桿223的另一端與穴播機本體120固定連接,第二固定桿225的另一端與穴播機本體120固定連接。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穴播機組件300,其包括一根連接桿301和三個本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200,三個穴播機200并排設置并與連接桿301固定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穴播機組件300內含有的穴播機200不限于本實施例提供的3個,可根據生產需求進行適當的增減,同時也可采用第一實施例提供的穴播機100。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穴播機本體的外周間隔設置多個播挖組件實現種子的播種和虧窩的挖掘,同時,控制了植株之間的株距,為植株生長提供必要的空間。通過定鴨嘴、動鴨嘴以及挖掘件的相互作用,能夠在播種的同時實現虧窩的挖掘,保證了種子與虧窩的位置關系,為促進種子生長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條件。避免了播種和開設虧窩未同時進行造成的,種子與虧窩位置互相錯開,導致后續對種子的保溫失敗。同時,該穴播機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易于操作,推動該穴播機所用作用力小,能夠大規模應用于農業生產。
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