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膜下滴灌條件下的旱田作物化學除草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業除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膜下滴灌條件下的旱田作物化學除草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吉林省位于東北腹地,處于我國溫帶的最北部,接近亞寒帶,具有顯著的溫帶季風性氣候特點。吉林省西部為科爾沁草原東部風沙干旱區。土壤為淡黑鈣土、草甸土、風沙土和鹽堿土,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下,年降水量僅300-400mm,氣候干燥春季多風。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不利于玉米等旱田作物的高產、穩產。為了解決玉米等旱田作物高產穩產問題,2012年,財政部、水利部、農業部發布了《關于支持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實施“節水增糧行動”的意見》,決定自2012年至2015年支持四省區3800萬畝農田實施“節水增糧行動”,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其中,吉林省900萬畝,分四年實施。其核心技術就是膜下滴灌技術。滴罐模式就是,輸水干管口徑110mm、90mm的PE熱熔管,干、支管都地埋,地面輔管是口徑63 mm的薄壁PE管。
[0003]膜下滴灌技術是將作物覆膜栽培種植技術與滴灌技術集成為一體的高效節水、增產、增效技術。滴灌利用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帶肥的灌溉水成滴狀、緩慢、均勻、定時、定量地灌溉到作物根系發育區域,使作物根系區的土壤始終保持在最優含水狀態;地膜覆蓋具有保墑、提墑、增加地溫、減少作物棵間水分蒸發的作用。將兩者優勢集成,再加上作物配套栽培技術,形成了膜下滴灌技術。通過使用改裝后的農機具可實現播種、鋪帶、覆膜一次完成,提高了農業機械化、精準化栽培水平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0004]但是在應用該項新技術過程中,調查發現采用膜下滴灌技術還存在下列問題:
1、采用膜下滴灌技術的化學除草問題。膜下滴灌如果不采取化學除草技術,雜草在水肥供應充足情況下生長很快,不但消耗了大量營養,影響作物的生長,嚴重時還將薄膜頂破,影響覆膜的作用。
[0005]2、近年來,為解決化學除草問題,多采用播種后噴灑除草劑,然后覆膜。或采用噴灑除草劑,然后覆膜,膜上點播的措施。為了提高效率,玉米膜下滴灌鋪膜播種機將噴藥、滴灌帶鋪設等技術集成于一體,較好的解決了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低的問題。但是,由于吉林省西部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適宜播種時間短,比較集中。這個時間多風,且比較大,嚴重影響化學除草效果。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膜下滴灌條件下的旱田作物化學除草的方法,即采用在播種后立即進行滴灌,在滴灌時利用施肥罐加入除草劑來解決草害問題;該方法能更好地服務于膜下滴灌條件下旱田作物生產,為旱田作物的優質、高效栽培,為實現高產、穩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0007]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除草方法:當土壤地溫穩定為10°c時,對土壤進行表層施肥,然后再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播種旱田作物,播種后立即進行滴灌施水,其中滴水量和滴水時間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確定;在滴灌的最后60分鐘,在施肥罐中加入適量除草劑,通過施肥罐滴入田間;若在開始滴灌時立即加入除草劑,由于除草劑水溶性較好,多數隨水進入地下,影響除草效果。
[0008]播種玉米時所述的除草劑的配方為:45%-50%濃度的乙草胺(乳油)2-3份、40%-48%濃度的莠去津(乳油)3-4份、50%-60%濃度的2,4-滴丁酯(乳油)1-2份。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播種后滴灌的方法,不管多么干旱、土壤水分如何,均可正常播種,通過滴灌使作物苗期生長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的豐產長勢。同時,通過滴灌時施藥,減少了施藥成本,化學除草效果比噴藥后覆膜有明顯提高,一般增加防效10%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0010]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的除草方法:當土壤地溫穩定為10°C時,對土壤進行表層施肥,然后再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播種旱田作物,播種后立即進行滴灌施水,其中滴水量和滴水時間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確定;在滴灌的最后60分鐘,在施肥施藥罐中加入適量除草劑,通過施肥罐滴入田間;若在開始滴灌時立即加入除草劑,由于除草劑水溶性較好,多數隨水進入地下,影響除草效果。
[0011]播種玉米時所述的除草劑的配方為:45%-50%濃度的乙草胺(乳油)2-3份、40%-48%濃度的莠去津(乳油)3-4份、50%-60%濃度的2,4-滴丁酯(乳油)1-2份。
[0012]本【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采用播種后滴灌的方法,不管多么干旱、土壤水分如何,均可正常播種,通過滴灌使作物苗期生長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的豐產長勢。同時,通過滴灌時施藥,減少了施藥成本,化學除草效果比噴藥后覆膜有明顯提高,一般增加防效10%以上。
[0013]實施實例:采用播種覆膜機播種、覆膜、鋪管播種玉米
1.播種期
當土壤地溫穩定至10°C時,不管土壤含水量如何均可播種。
[0014]2.施肥
純氮肥(硝酸銨)、P205、K20的用量分別為150、60和65 kg/公頃。1/3氮肥與所有磷月巴、鉀肥均于起壟前一次性深施原壟溝中。2/3氮肥于6月末用施肥罐追肥。
[0015]3.旋耕起壟機起壟
4.播種覆膜機播種、覆膜、鋪管。
[0016]采用先播種,后覆膜。出苗后引苗。播種深度8-10cm,壟距110 cm,株距22 cm,行距55 cm,地膜寬度110 cm。
[0017]5.化學除草
采用原始方法播種時進行苗帶封閉除草。用莠去津類膠懸劑和乙草胺乳油(或異丙甲草胺)混合,兌水,在玉米播種時進行土壤噴霧。
[0018]另外,采用本方法是播種后立即滴灌,在滴水最后60分鐘在施肥管中加入除草劑。
【主權項】
1.一種基于膜下滴灌條件下的旱田作物化學除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除草方法:當土壤地溫穩定為10°c時,對土壤進行表層施肥,然后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播種玉米等旱田作物,播種后立即進行滴灌施水,其中滴水量和滴水時間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確定;在滴灌的最后60分鐘,在施肥罐中加入適量除草劑,通過施肥罐滴入田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膜下滴灌條件下的旱田作物化學除草的方法,播種玉米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劑的配方為:45%-50%濃度的乙草胺(乳油)2-3份、40%-48%濃度的莠去津(乳油)3-4份、50%-60%濃度的2,4-滴丁酯(乳油)1_2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業除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膜下滴灌條件下的旱田作物化學除草的方法。當土壤地溫穩定為10℃時采用膜下滴灌技術播種玉米等旱田作物,播種后立即進行滴灌,根據土壤含水量情況確定滴水量和滴水時間;在滴水最后60分鐘,在施肥罐中加入適量除草劑,通過施肥罐滴入田間。通過滴灌時施藥,減少了施藥成本,化學除草效果比噴藥后覆膜有明顯提高,一般增加防效10%以上。
【IPC分類】A01G13-00
【公開號】CN104871883
【申請號】CN201510301267
【發明人】沙洪林, 王立春, 劉寶權, 劉慧濤, 遲暢, 林秀峰, 何智勇, 于蕾, 劉春光
【申請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