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包括底板、鏟除裝置、氣缸裝置、電機裝置、旋轉裝置及握持裝置,底板上設有第一支撐塊、第一彎曲桿、第一滾輪及第一彈簧,鏟除裝置包括鏟除板、第二彎曲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氣缸裝置包括第三支架、氣缸、推動桿、第一豎桿及第一橫桿,電機裝置包括電機、第二彈簧、第三彎曲桿及第三彈簧,旋轉裝置包括轉軸、轉塊、刀片、第一斜桿、旋轉架、旋轉塊及凸塊,握持裝置包括第四支架、第五支架、第一支撐桿、第二橫桿、第四彈簧、第二斜桿、第四彎曲桿、第三橫桿、握持桿及拉線,本發明可以通過遠程操作,將圍欄內的雜草及異物清理干凈,防止造成電力設備對地短路,保證電力設備的安全。
【專利說明】
一種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力設備輔助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
目.0
【背景技術】
[0002]由于交、直流濾波器運行過程中人員無法進入圍欄,異物被風吹進圍欄內的時間時有發生,而且,每逢夏季,圍欄內長有雜草,異物和雜草都可能造成高壓設備對地短路,而設備帶電情況下人員無法直接進入,異物清洗和雜草清除工作無法開展,若需要人員進入,需將設備停電。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
目.ο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所述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左側的鏟除裝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氣缸裝置、設置于所述氣缸裝置上的電機裝置、位于所述電機裝置下方的旋轉裝置及位于所述氣缸裝置右側的握持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下方的第一彎曲桿、設置于所述第一彎曲桿上的第一滾輪及位于所述第一滾輪上方的第一彈簧,所述鏟除裝置包括鏟除板、位于所述鏟除板右側的第二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二彎曲桿上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支架,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三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氣缸、位于所述氣缸下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氣缸左右兩側的第一豎桿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豎桿上的第一橫桿,所述電機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右兩側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二彈簧下方的第三彎曲桿及位于所述電機下方的第三彈簧,所述旋轉裝置包括轉軸、位于所述轉軸下方的轉塊、設置于所述轉塊上的刀片、位于所述轉塊上方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斜桿上方的旋轉架、位于所述旋轉架下方的旋轉塊及位于所述旋轉塊下方的凸塊,所述握持裝置包括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側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側的第二橫桿、收容于所述第二橫桿內的第四彈簧、位于所述第二橫桿下方的第二斜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下方的第四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右側的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橫桿右側的握持桿及位于所述第三橫桿上方的拉線。
[0007]所述第一支撐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的兩端與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滾輪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一彎曲桿軸轉連接,所述第一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彈簧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彎曲桿固定連接。
[0008]所述鏟除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的左端與所述鏟除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撐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鏟除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
[0009]所述第三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氣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氣缸連接,所述第一豎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豎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豎直放置,所述氣缸的側面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側面固定連接。
[0010]所述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電機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位于所述第一豎桿之間,所述電機的側面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側面滑動連接,所述電機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彈簧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電機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二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三彎曲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電機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三彎曲桿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三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豎直放置,所述轉軸的上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底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與所述轉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塊呈圓臺狀,所述刀片設有若干個,所述刀片呈水平狀,所述刀片的一端與所述轉塊的側面固定連接。
[0012]所述第一斜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轉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旋轉架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的左右兩側,所述旋轉架呈L型,所述旋轉架的一端與所述轉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與所述旋轉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塊呈圓柱體,所述旋轉塊水平放置,所述凸塊設有若干個,所述凸塊呈圓錐體,所述凸塊的上表面與所述旋轉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3]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架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的右表面設有凹槽及位于其上方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呈半圓環狀,所述固定環的兩端與所述第二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呈水平狀且收容于所述凹槽內,所述第四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橫桿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橫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
[0014]所述第四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四彎曲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斜桿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彎曲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收容于所述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二橫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握持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握持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握持桿的左表面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呈長方體且與所述握持桿固定連接,所述拉線的一端與所述固定環固定連接,所述拉線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塊固定連接。
[001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0016]本發明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通過遠程操作,將圍欄內的雜草及異物清理干凈,防止造成電力設備對地短路,保證電力設備的安全,并且人員可以在圍欄外操作,保證了操作人員的身體安全,并且成本較低,制造簡單。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8]圖1為本發明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所示,本發明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I左側的鏟除裝置3、位于所述底板I上方的氣缸裝置4、設置于所述氣缸裝置4上的電機裝置5、位于所述電機裝置5下方的旋轉裝置6及位于所述氣缸裝置4右側的握持裝置7。
[0020]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I呈長方體,所述底板I水平放置,所述底板I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撐塊U、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11下方的第一彎曲桿12、設置于所述第一彎曲桿12上的第一滾輪13及位于所述第一滾輪13上方的第一彈簧14。所述第一支撐塊1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底板I下方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塊1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1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底板I下方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彎曲桿12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12的兩端與所述第一支撐塊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12上設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21貫穿所述第一彎曲桿12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滾輪13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13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13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21內且與所述第一彎曲桿12軸轉連接。所述第一彈簧14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14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彈簧14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彎曲桿12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彎曲桿12起到支撐作用,防止所述第一彎曲桿12過度變形。
[0021]如圖1所示,所述鏟除裝置3包括鏟除板31、位于所述鏟除板31右側的第二彎曲桿32、位于所述第二彎曲桿32上方的第一支架33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33上方的第二支架34。所述鏟除板31呈彎曲狀,所述鏟除板31的下端與地面接觸,可以將異物鏟除且推動到別處。所述第二彎曲桿32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32的左端與所述鏟除板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桿32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撐塊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3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33的一端與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33的另一端與所述鏟除板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4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架3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4的另一端呈水平狀。
[0022 ]如圖1所示,所述氣缸裝置4包括第三支架41、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1上的氣缸42、位于所述氣缸42下方的推動桿43、位于所述氣缸42左右兩側的第一豎桿44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豎桿44上的第一橫桿45。所述第三支架4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42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支架41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1的一端與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41的另一端與所述氣缸4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4與位于左側的第三支架41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43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43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43的上端與所述氣缸42連接,使得所述氣缸42帶動所述推動桿43上下移動。所述第一豎桿4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42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豎桿44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44豎直放置,所述氣缸42的側面與所述第一豎桿44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45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42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45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45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45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45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44的側面固定連接。
[0023]如圖1所示,所述電機裝置5包括電機51、位于所述電機51左右兩側的第二彈簧52、位于所述第二彈簧52下方的第三彎曲桿53及位于所述電機51下方的第三彈簧54。所述推動桿43的下端與所述電機5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電機51位于所述第一豎桿44之間,所述電機51的側面與所述第一豎桿44的側面滑動連接,使得所述電機51可以上下移動,所述電機51呈長方體,由于第一豎桿44位于所述電機51的左右兩側且與其接觸,進而使得所述電機51不會旋轉。所述第二彈簧5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電機51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二彈簧52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5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豎桿44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52的下端與所述第三彎曲桿5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桿5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電機51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彎曲桿53呈彎曲狀,所述第三彎曲桿53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彎曲桿53的上端與所述電機5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桿53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54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54呈豎直狀,所述第三彈簧54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54的上端與所述電機5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4]如圖1所示,所述旋轉裝置6包括轉軸61、位于所述轉軸61下方的轉塊62、設置于所述轉塊62上的刀片63、位于所述轉塊62上方的第一斜桿64、位于所述第一斜桿64上方的旋轉架65、位于所述旋轉架65下方的旋轉塊66及位于所述旋轉塊66下方的凸塊67。所述轉軸61呈圓柱體,所述轉軸61豎直放置,所述轉軸61的上端與所述電機51連接,使得所述電機51帶動所述轉軸61旋轉,所述轉軸61貫穿所述底板I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轉軸61的下端與所述轉塊6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塊62呈圓臺狀。所述刀片63設有若干個,所述刀片63呈水平狀,所述刀片63的一端與所述轉塊6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6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61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斜桿64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64的下端與所述轉塊6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64的上端與所述旋轉架65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架65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61的左右兩側,所述旋轉架65呈L型,所述旋轉架65的一端與所述轉軸6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架65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與所述旋轉塊6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塊66呈圓柱體,所述旋轉塊66水平放置。所述凸塊67設有若干個,所述凸塊67呈圓錐體,所述凸塊67的上表面與所述旋轉塊66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5]如圖1所示,所述握持裝置7包括第四支架71、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1左側額的第五支架72、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1下方的第一支撐桿7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71右側的第二橫桿74、收容于所述第二橫桿74內的第四彈簧75、位于所述第二橫桿74下方的第二斜桿76、位于所述第二斜桿76下方的第四彎曲桿77、位于所述第二橫桿74右側的第三橫桿78、位于所述第三橫桿78右側的握持桿79及位于所述第三橫桿78上方的拉線70。所述第四支架71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71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71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五支架72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72的一端與所述第四支架71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7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4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7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73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73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73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架7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74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7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74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架7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74的右表面設有凹槽741及位于其上方的固定環742,所述凹槽741自所述第二橫桿74的右表面向左凹陷形成,所述凹槽741呈長方體狀,所述固定環742呈半圓環狀,所述固定環742的兩端與所述第二橫桿7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75呈水平狀且收容于所述凹槽741內,所述第四彈簧75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橫桿74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75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橫桿78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76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76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桿74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76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7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彎曲桿77呈彎曲狀,所述第四彎曲桿77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斜桿76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彎曲桿77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7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78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78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78的左端收容于所述凹槽741內且與所述第二橫桿74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第三橫桿78可以穩定的左右移動,所述第三橫桿78的右端與所述握持桿79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握持桿79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握持桿79的左表面設有固定塊791,所述固定塊791呈長方體且與所述握持桿79固定連接。所述拉線70的一端與所述固定環742固定連接,所述拉線70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塊791固定連接。
[0026]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使用時,首先本發明位于圍欄內,并且電機51已經啟動,所述轉塊62已經在旋轉。然后使用者握住握持桿79,并拉緊拉線70,使得本發明位于使用者的附近。然后使用者不斷的放松拉線70,使得第一滾輪13在地面上旋轉,進而使得底板I移動,由于轉塊62旋轉帶動所述刀片63隨之旋轉,從而使得刀片63可以對雜草進行清除,并且可以啟動氣缸42,使得推動桿43向下移動,進而使得電機51及轉軸61向下移動,使得刀片63處于較低的位置,從而可以清除干凈雜草,并且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刀片63的高度,所述凸塊67及旋轉塊66的旋轉可以抖動切割后的雜草的根部,使其與地面融合在一起。易于鏟除板31的設置,使得鏟除板31可以將地面上的異物清除干。至此,本實用性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左側的鏟除裝置、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氣缸裝置、設置于所述氣缸裝置上的電機裝置、位于所述電機裝置下方的旋轉裝置及位于所述氣缸裝置右側的握持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第一支撐塊下方的第一彎曲桿、設置于所述第一彎曲桿上的第一滾輪及位于所述第一滾輪上方的第一彈簧,所述鏟除裝置包括鏟除板、位于所述鏟除板右側的第二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二彎曲桿上方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支架,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三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氣缸、位于所述氣缸下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氣缸左右兩側的第一豎桿及設置于所述第一豎桿上的第一橫桿,所述電機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右兩側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二彈簧下方的第三彎曲桿及位于所述電機下方的第三彈簧,所述旋轉裝置包括轉軸、位于所述轉軸下方的轉塊、設置于所述轉塊上的刀片、位于所述轉塊上方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斜桿上方的旋轉架、位于所述旋轉架下方的旋轉塊及位于所述旋轉塊下方的凸塊,所述握持裝置包括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側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下方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側的第二橫桿、收容于所述第二橫桿內的第四彈簧、位于所述第二橫桿下方的第二斜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下方的第四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右側的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橫桿右側的握持桿及位于所述第三橫桿上方的拉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的兩端與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滾輪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滾輪呈圓柱體,所述第一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一彎曲桿軸轉連接,所述第一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彈簧的兩端與所述第一彎曲桿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鏟除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彎曲桿的左端與所述鏟除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彎曲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撐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鏟除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氣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氣缸連接,所述第一豎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豎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豎直放置,所述氣缸的側面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氣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側面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電機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位于所述第一豎桿之間,所述電機的側面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側面滑動連接,所述電機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彈簧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電機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二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三彎曲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電機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三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三彎曲桿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彎曲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三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下表面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豎直放置,所述轉軸的上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底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與所述轉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塊呈圓臺狀,所述刀片設有若干個,所述刀片呈水平狀,所述刀片的一端與所述轉塊的側面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桿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轉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旋轉架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轉軸的左右兩側,所述旋轉架呈L型,所述旋轉架的一端與所述轉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與所述旋轉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塊呈圓柱體,所述旋轉塊水平放置,所述凸塊設有若干個,所述凸塊呈圓錐體,所述凸塊的上表面與所述旋轉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四支架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的右表面設有凹槽及位于其上方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呈半圓環狀,所述固定環的兩端與所述第二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呈水平狀且收容于所述凹槽內,所述第四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橫桿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三橫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力設備圍欄內清障除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四彎曲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斜桿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彎曲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收容于所述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二橫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握持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握持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握持桿的左表面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呈長方體且與所述握持桿固定連接,所述拉線的一端與所述固定環固定連接,所述拉線的另一端與所述固定塊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E01H1/02GK105831066SQ201610341346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發明人】周末
【申請人】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