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苗木種植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苗木種植技術,涉及一種植物種植技術領域。該發明包括選種;整地;栽種;苗木管理;土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本發明可以縮短苗木的緩苗時間,增加苗木栽植的成活率,既能避免苗木因不透水根系不能生長,供需不平衡而死亡,又能保持苗木根部水分及溫度,使苗木快速生根,達到供需平衡,從而提高苗木成活率,減少苗木死亡率而降低成本,為園林苗木栽植提供可行方法。
【專利說明】
一種苗木種植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苗木種植技術。
【背景技術】
[0002]苗木栽植的技術與方法應廣泛應用于園林工程中。在苗木栽植中常會遇到地質土壤板結、透水性差或者不透水使苗木根系無法生根或苗木的栽植期過晚,植物栽植期已過、干旱、雨水少、溫度低、空氣濕度小、苗木易出現樹干失水、地表面裂縫、根部受凍等情況,導致苗木栽植成活率低。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苗木種植技術,使其可以縮短苗木的緩苗時間,增加苗木栽植的成活率。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苗木種植技術,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0005]S10、選種:選擇十年生以上健壯、結實多、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采收果種,置于干燥陰涼的場地,待果皮軟化剝殼取出種粒,混沙貯藏的2-4月春播時使用;
[0006]S20、整地:選擇交通方便、地下水位高、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土層深厚的壤土、周邊沒有大型的成年核桃園的土地作為種植用地;
[0007]S30、栽種:在播種前用30?50°C的溫水浸泡選擇好的種子,播種時將種子較光滑的一端向下,輕輕按進土中,深度以種子剛沒入土中為宜,播好后撒一層篩過的細土,剛剛蓋住種子,播種后澆透水并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將棚膜蓋嚴;
[0008]S40、苗木管理:將溫度控制在25°C?35°C,濕度為80?90%,溫度過高時,立即將拱膜揭開通風降溫;夜晚應加蓋草簾子保溫,每周噴灑重量稀釋濃度為800倍的多菌靈水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一次,防止立枯病和炭疽病的發生;
[0009]S50、肥水管理:當苗木長到30-40cm時,利用條施方法,在苗木行間開挖20_30cm的深溝,將復合肥40-50kg/畝、尿素20-40kg/畝施入,再覆蓋,或者將肥料配成溶液,澆灌于苗行之間,20-30天進行澆灌一次;
[0010]S60、病蟲害防治:在病害發生時,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組成的波爾多液噴灑,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的重量比例為1:1: 100,連續2-3次,每次間隔時間7-15天,發現有蟲害時,用有機憐殺蟲劑噴灑或用燈光誘殺。
[0011]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lO中,取出的種粒在使用前要浸種,即用殺菌肥料配制溶液常溫浸泡2-5小時,殺菌肥料配制溶由專用殺菌肥料和水組成,其重量比例為I: 1200-1500。
[0012]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20中,種植用地要在上一年的秋天進行整地,每畝施有機肥5000斤,均勻的撒施在表面后,澆透水一次,晾曬5-7天后用翻耕犁統一耕翻一次第二年備用。
[0013]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40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0014]S401、除草松土促進根系發育和幼樹的生長;
[0015]S402、排潰抗旱,開好排灌溝渠,以利于豐水時降低地下水位,避免雨后潰水,干旱時能引水灌溉,保障樹木正常生長發育;
[0016]S403、施肥以施氮肥為主,適當輔以磷肥,施肥以點施、深埋、不傷根、有利樹冠擴展為原則。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0018]本發明可以縮短苗木的緩苗時間,增加苗木栽植的成活率,既能避免苗木因不透水根系不能生長,供需不平衡而死亡,又能保持苗木根部水分及溫度,使苗木快速生根,達到供需平衡,從而提高苗木成活率,減少苗木死亡率而降低成本,為園林苗木栽植提供可行方法。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與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所舉實例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0021]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0022]S10、選種:選擇十年生以上健壯、結實多、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采收果種,置于干燥陰涼的場地,待果皮軟化剝殼取出種粒,混沙貯藏的2-4月春播時使用;
[0023]S20、整地:選擇交通方便、地下水位高、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土層深厚的壤土、周邊沒有大型的成年核桃園的土地作為種植用地;
[0024]S30、栽種:在播種前用30?50°C的溫水浸泡選擇好的種子,播種時將種子較光滑的一端向下,輕輕按進土中,深度以種子剛沒入土中為宜,播好后撒一層篩過的細土,剛剛蓋住種子,播種后澆透水并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將棚膜蓋嚴;
[0025]S40、苗木管理:將溫度控制在25°C?35°C,濕度為80?90%,溫度過高時,立即將拱膜揭開通風降溫;夜晚應加蓋草簾子保溫,每周噴灑重量稀釋濃度為800倍的多菌靈水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一次,防止立枯病和炭疽病的發生;
[0026]S50、肥水管理:當苗木長到30-40cm時,利用條施方法,在苗木行間開挖20_30cm的深溝,將復合肥40-50kg/畝、尿素20-40kg/畝施入,再覆蓋,或者將肥料配成溶液,澆灌于苗行之間,20-30天進行澆灌一次;
[0027]S60、病蟲害防治:在病害發生時,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組成的波爾多液噴灑,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的重量比例為1:1: 100,連續2-3次,每次間隔時間7-15天,發現有蟲害時,用有機憐殺蟲劑噴灑或用燈光誘殺。
[0028]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lO中,取出的種粒在使用前要浸種,即用殺菌肥料配制溶液常溫浸泡2-5小時,殺菌肥料配制溶由專用殺菌肥料和水組成,其重量比例為I: 1200-1500。
[0029]優選的,在所述步驟S20中,種植用地要在上一年的秋天進行整地,每畝施有機肥5000斤,均勻的撒施在表面后,澆透水一次,晾曬5-7天后用翻耕犁統一耕翻一次第二年備用。
[0030]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苗木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0、選種:選擇十年生以上健壯、結實多、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采收果種,置于干燥陰涼的場地,待果皮軟化剝殼取出種粒,混沙貯藏的2-4月春播時使用; S20、整地:選擇交通方便、地下水位高、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土層深厚的壤土、周邊沒有大型的成年核桃園的土地作為種植用地; S30、栽種:在播種前用30?50°C的溫水浸泡選擇好的種子,播種時將種子較光滑的一端向下,輕輕按進土中,深度以種子剛沒入土中為宜,播好后撒一層篩過的細土,剛剛蓋住種子,播種后澆透水并在苗床上搭建小拱棚,將棚膜蓋嚴; S40、苗木管理:將溫度控制在25°C?35°C,濕度為80?90%,溫度過高時,立即將拱膜揭開通風降溫;夜晚應加蓋草簾子保溫,每周噴灑重量稀釋濃度為800倍的多菌靈水溶液或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一次,防止立枯病和炭疽病的發生; S50、肥水管理:當苗木長到30-40cm時,利用條施方法,在苗木行間開挖20_30cm的深溝,將復合肥40-50kg/畝、尿素20-40kg/畝施入,再覆蓋,或者將肥料配成溶液,澆灌于苗行之間,20-30天進行澆灌一次; S60、病蟲害防治:在病害發生時,用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組成的波爾多液噴灑,硫酸銅、生石灰和水的重量比例為1:1: 100,連續2-3次,每次間隔時間7-15天,發現有蟲害時,用有機磷殺蟲劑噴灑或用燈光誘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lO中,取出的種粒在使用前要浸種,即用殺菌肥料配制溶液常溫浸泡2-5小時,殺菌肥料配制溶由專用殺菌肥料和水組成,其重量比例為1: 1200-1500。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20中,種植用地要在上一年的秋天進行整地,每畝施有機肥5000斤,均勻的撒施在表面后,澆透水一次,晾曬.5-7天后用翻耕犁統一耕翻一次第二年備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40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S401、除草松土促進根系發育和幼樹的生長; S402、排潰抗旱,開好排灌溝渠,以利于豐水時降低地下水位,避免雨后潰水,干旱時能引水灌溉,保障樹木正常生長發育; S403、施肥以施氮肥為主,適當輔以磷肥,施肥以點施、深埋、不傷根、有利樹冠擴展為原則。
【文檔編號】A01G1/00GK105875122SQ201410738169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8日
【發明人】曾凡國
【申請人】重慶市萬州區千竹園林綠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