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酰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酰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噴藥時期,在甘薯移栽后45d,其莖蔓長度50cm時進行。(2)藥液濃度,在一般生長田塊,丁酰肼濃度為200mg·L1,對旺長田塊,濃度為300mg·L1。(3)噴藥水量,每667m2用量50kg。(4)該技術每667m2成本只有2.2元,比對照可減少0.7元。每667m2鮮薯產量增加5.38%?11.82%,薯干產量增加10.08%?20.75%。投入成本與產出比為1∶91。顯著提高了甘薯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甘薯的產量,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酷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甘薯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酰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甘薯高產、穩產、適應性廣,不僅是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而且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飼料、新型能源及減災作物。甘薯塊根的產量決定兩個方面,一是總干物質的積累量,二是干物質向塊根的分配比例。近年來,隨著甘薯施肥條件的不斷改善,出現了地上部旺長而產量下降的現象。因此,既要前期“促葉促根”,即促進地上部生長,保證足夠大的地上部群體,同時盡量地促進塊根的分化和形成;又要后期“控上促下”,即控制地上部旺長,延長葉片光合能力,促進光合產物向塊根轉移。而化學調控是防止甘薯莖葉徒長、調控個體與群體以及地上部與地下部關系、提高塊根產量的有效措施。而目前生產上使用這類藥劑均是多效唑和縮節胺,但存在效期短、控制力弱、對產量影響小等缺點。經多年、多點試驗證明,丁酰肼能延緩植物生長,抑制地上部莖葉旺長,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提高塊根膨大速率,促進塊根膨大。甘薯吸收后在植物體內被代謝和在土壤中能很快被微生物分解,所以無毒、無害、無殘留。具有經濟、高效、環保等優點。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對現有甘薯生產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酰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
[0004]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5]除非另有說明,本發明所采用的百分數均為重量百分數。
[0006]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酰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I)噴藥時期,在甘薯移栽后45d,其莖蔓長度50cm時進行。
[0008]2)藥液濃度,在一般生長田塊,丁酰肼濃度為200mg.L1,對旺長田塊,濃度為300mg.L10
[0009]3)噴藥水量,每667m2用量50kg。
[0010]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勢:
[0011]I)節省成本,用丁酰肼噴灑甘薯葉片,每667m2成本只有2.2元,比對照可減少0.7
J Li ο
[0012]2)效果顯著,用丁酰肼噴灑甘薯葉片,每667m2鮮薯產量增加5.38% -11.82%,薯干產量增加10.08%-20.75%。投入成本與產出比為1: 91。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它們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
[0014]實施例1
[0015]I)噴藥時期,在甘薯移栽后45d,其莖蔓長度50cm時進行。
[0016]2)藥液濃度,實施地塊為一般生長田塊,丁酰肼濃度為200mg.L1。
[0017]3)噴藥水量,每667m2用量50kg。
[0018]5)處理效果采用該技術生產的甘薯比對照,每667m2成本減少0.7元;鮮薯產量增加9.32%,薯干產量增加18.58 %。
[0019]實施例2
[0020]重復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步驟(2)中,實施地塊為生長較弱田塊,丁酰肼濃度為 10mg.L1。
[0021]實施例3
[0022]重復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步驟(2)中,實施地塊為旺長田塊,丁酰肼濃度為300mg.L10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葉面噴灑丁酰肼提高甘薯產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噴藥時期,在甘薯移栽后45d,其莖蔓長度50cm時進行; (2)藥液濃度,在一般生長田塊,丁酰肼濃度為200mg.L1,對旺長田塊,濃度為300mg.L1 ; (3)噴藥水量,每667m2用量50kg。
【文檔編號】A01G7/06GK105875230SQ201410471025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9月17日
【發明人】何振賢
【申請人】登封市植保新技術咨詢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