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桐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桐栽培方法,包括步驟,1)育苗:2)在春季栽植時選擇土質疏松、向陽、排水好、有機質含量高的緩坡地,海拔高度控制在300-900米之間;3)整地栽植;4)栽植時要做到覆兩次土后,輕輕提一下,再將土覆到超過泥門心2-3厘米處,并及時澆定根水;5)在栽植油桐的行間兼種大豆、花生等作物;6)在油桐苗高度達到1米去掉頂端優勢,促使在1米左右進行第一級分支,選擇分支最中心的枝條做為第二級分支的主干進行培養,當高度達到60-80公分時促使進行二級分支,其中保留最中心的枝條作為第三級分支,當第三級分支完成時,對所有枝條摘頂,控制其縱向生長;7)根據不同植株的長勢及地塊,在花前施以氮肥、鉀肥為主,配合適量的微肥。
【專利說明】
一種油桐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油桐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油桐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能源緊缺和環境污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主要瓶頸。探尋、開發和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已成為全球熱點。能源植物是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通常指可產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產品或富含油脂的植物。能源植物經加工可獲得生物柴油。油桐是是世界著名的工業油料樹種,也是非常優良的能源植物,從油桐種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稱之為桐油。桐油是加工生物柴油的優質原料。我國是油桐原產國和主產國,栽培利用歷史悠久。目前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油桐主要是三年桐(Vernicia fordii)。油桐屬于落葉喬木,是典型的亞熱帶樹種,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濕潤的中性和微酸性地塊,過堿、過酸、粘重、干燥貧瘠、積水的地方不利油桐生長,以丘陵地帶栽培油桐為宜。油桐喜光,不耐陰,造林地要選擇陽坡或半陰坡,以向陽避風、排水良好的緩坡為宜,坡度以宜在25°以下。油桐根系發達,但根系分布較淺,主要根系分布在20-40cm之間。油桐幼苗生長受周圍雜草生長影響較大,在幼苗成林前,要經常對幼苗周圍雜草進行清除。目前,制約油桐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是桐林產量較低,平均畝產桐油15-20公斤,這和報道最大畝產90-100公斤還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適宜種植地帶狹窄,植株營養生產不良,存活率不高。另一方面,傳統的油桐耕作方式,加劇了丘陵土壤流失,地力下降,油桐產量減少,給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研究和探索油桐種植高產栽培技術,克服油桐種植過程中產生的水肥流失等生態安全問題,對于油桐種植業的發展、提高種植農戶的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都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油桐栽培技術,該栽培技術步驟簡單,育苗快捷,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減少對油桐管理的投入,能促進促進早產、油桐高產、穩產。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油桐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育苗:
(1)通過選育優質油桐母樹的優質種子或枝條,在冬春季采用塑料拱棚育苗,育苗時采用草炭土:有機肥:泥土按1:0.5:3的比例混合,然后用1000倍液惡霉靈進行消毒,消毒好的基質裝入專用的無紡布育苗的袋,每個袋子放I顆經過0.2%的高錳酸鉀處理后的種子;
(2)在播種時,先將配置好的專用基質裝滿育苗袋三分之二,放入種子,再覆蓋三分之一的專用基質,裝好的育苗袋放入80公分的拱棚內,蓋上薄膜;
(3)經過30天左右開始發芽,出土。出土后用專用的葉面肥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根系生長,當苗長到30公分左右,須根達10個以上時,帶土移栽;
2)在春季栽植時選擇土質疏松、向陽、排水好、有機質含量高的緩坡地,海拔高度控制在300-900米之間; 3)整地栽植,在栽植前一個月清除地理雜草等,按3x3或3x4米的規格挖80x80x80厘米的栽植穴,在穴內施入3-5公斤有機肥,蓋上20公分細土,15天后栽入合格苗;
4)栽植時要做到覆兩次土后,輕輕提一下,再將土覆到超過泥門心2-3厘米處,并及時燒定根水;
5)在栽植油桐的行間兼種大豆、花生等作物;
6)在油桐苗高度達到I米去掉頂端優勢,促使在I米左右進行第一級分支,選擇分支最中心的枝條做為第二級分支的主干進行培養,當高度達到60-80公分時促使進行二級分支,其中保留最中心的枝條作為第三級分支,當第三級分支完成時,對所有枝條摘頂,控制其縱向生長,促進橫向生長;
7)根據不同植株的長勢及地塊,在花前施以氮肥、鉀肥為主,配合適量的微肥,其比例2:1:0.06,秋季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比例有機肥70%、氮肥15%、磷肥15%、鉀肥10%,同時在油桐行建種植豆科作物。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本的栽培技術步驟簡單,育苗快捷,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減少對油桐管理的投入,能促進促進早產、油桐高產、穩產,實現一年成年、兩年掛果、三年有收益,四年豐產,每畝實現產值2000元以上。通過該技術使油桐樹從原來的4-5米高,變成2.5-3米高,分支面達到5米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
[0006]本發明公開的技術方案是I)育苗:
(1)通過選育優質油桐母樹的優質種子或枝條,在冬春季采用塑料拱棚育苗,育苗時采用草炭土:有機肥:泥土按1:0.5:3的比例混合,然后用1000倍液惡霉靈進行消毒,消毒好的基質裝入專用的無紡布育苗的袋,每個袋子放I顆經過0.2%的高錳酸鉀處理后的種子;
(2)在播種時,先將配置好的專用基質裝滿育苗袋三分之二,放入種子,再覆蓋三分之一的專用基質,裝好的育苗袋放入80公分的拱棚內,蓋上薄膜;
(3)經過30天左右開始發芽,出土。出土后用專用的葉面肥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根系生長,當苗長到30公分左右,須根達10個以上時,帶土移栽;這樣不但可以實現一年多次育苗,同時保證成活率在95%以上。同時節約土地,一畝地可以實現育苗1.5萬株以上。
[0007]2)在春季栽植時選擇土質疏松、向陽、排水好、有機質含量高的緩坡地,海拔高度控制在300-900米之間;
3)整地栽植,在栽植前一個月清除地理雜草等,按3x3或3x4米的規格挖80x80x80厘米的栽植穴,在穴內施入3-5公斤有機肥,蓋上20公分細土,15天后栽入合格苗;
4)栽植時要做到覆兩次土后,輕輕提一下,再將土覆到超過泥門心2-3厘米處,并及時燒定根水;
5)在栽植油桐的行間兼種大豆、花生等作物;
6)在油桐苗高度達到I米去掉頂端優勢,促使在I米左右進行第一級分支,選擇分支最中心的枝條做為第二級分支的主干進行培養,當高度達到60-80公分時促使進行二級分支,其中保留最中心的枝條作為第三級分支,當第三級分支完成時,對所有枝條摘頂,控制其縱向生長,促進橫向生長;
7)根據不同植株的長勢及地塊,在花前施以氮肥、鉀肥為主,配合適量的微肥,其比例2:1:0.06,秋季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比例有機肥70%、氮肥15%、磷肥15%、鉀肥10%,同時在油桐行建種植豆科作物。
[0008]這種高效栽培技術,能夠實現一年成年、兩年掛果、三年有收益,四年豐產,每畝實現產值2000元以上。通過該技術使油桐樹從原來的4-5米高,變成2.5-3米高,分支面達到5米左右。
[0009]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油桐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I)育苗: (1)通過選育優質油桐母樹的優質種子或枝條,在冬春季采用塑料拱棚育苗,育苗時采用草炭土:有機肥:泥土按1:0.5:3的比例混合,然后用1000倍液惡霉靈進行消毒,消毒好的基質裝入專用的無紡布育苗的袋,每個袋子放I顆經過0.2%的高錳酸鉀處理后的種子; (2)在播種時,先將配置好的專用基質裝滿育苗袋三分之二,放入種子,再覆蓋三分之一的專用基質,裝好的育苗袋放入80公分的拱棚內,蓋上薄膜; (3)經過30天左右開始發芽,出土,出土后用專用的葉面肥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根系生長,當苗長到30公分左右,須根達10個以上時,帶土移栽; 2)在春季栽植時選擇土質疏松、向陽、排水好、有機質含量高的緩坡地,海拔高度控制在300-900米之間; 3)整地栽植,在栽植前一個月清除地理雜草等,按3x3或3x4米的規格挖80x80x80厘米的栽植穴,在穴內施入3-5公斤有機肥,蓋上20公分細土,15天后栽入合格苗; 4)栽植時要做到覆兩次土后,輕輕提一下,再將土覆到超過泥門心2-3厘米處,并及時燒定根水; 5)在栽植油桐的行間兼種大豆、花生等作物; 6)在油桐苗高度達到I米去掉頂端優勢,促使在I米左右進行第一級分支,選擇分支最中心的枝條做為第二級分支的主干進行培養,當高度達到60-80公分時促使進行二級分支,其中保留最中心的枝條作為第三級分支,當第三級分支完成時,對所有枝條摘頂,控制其縱向生長,促進橫向生長; 7)根據不同植株的長勢及地塊,在花前施以氮肥、鉀肥為主,配合適量的微肥,其比例2:1:0.06,秋季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比例有機肥70%、氮肥15%、磷肥15%、鉀肥10%,同時在油桐行建種植豆科作物。
【文檔編號】A01G1/00GK105981546SQ201510083016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6日
【發明人】趙閃, 劉茂林
【申請人】重慶菲博爾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