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脫芒機領域,具體是一種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所生產的糧食數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小麥,是我國作為主食面粉的主要來源,小麥種子由于自生性存在著芒,而且種子表皮生有短毛,澀性較強,致使在機械化播種中導致種子之間互相阻塞,無法實現大面積機械化直播精量化下種要求,造成播種后下種不勻、出苗不齊。不利于種子的播種,但是,現有的脫芒機沒有專用的篩選裝置,在麥穗經過處理分成麥子和麥芒之后,兩者將一起從脫芒機的出料口卸除。還必須通過另外的工藝將麥子和麥芒分離開來,這不僅增加了小麥的加工工藝,導致加工成本增加,還延長了加工周期,使小麥的加工效率受到了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包括支架、收雜筒和攪拌筒,所述收雜筒設在支架的上端,所述攪拌筒設在收雜筒內,攪拌筒的筒壁上設有若干通孔,攪拌筒的中間橫穿有中心軸,所述中心軸通過軸承與攪拌筒轉動連接,中心軸的右端伸出攪拌筒,而且中心軸的右端設有從動輪,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裝有減速機,所述減速機的輸出端設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與從動輪通過傳送鏈連接,所述中心軸外套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設在攪拌桶內,攪拌軸外設有若干攪拌桿,所述攪拌筒的內部設有若干擋桿,所述攪拌桿和擋桿交錯設置,攪拌筒的右端設有進料斗,所述進料斗上設有擋料插板,攪拌筒的左端下部設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也設有擋料插板,所述收雜筒內部上側安裝有撞擊氣缸,所述撞擊氣缸的末端與攪拌筒的外側連接,所述支架的底部設有鼓風機,支架的左側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收料盒,所述收料盒的上開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上設有格柵,所述鼓風機與進風口連接,所述收料盒包括收雜倉和收料倉,所述收雜倉和收料倉之間的隔板位置低于進風口的位置,所述收雜筒的下側右端設有出雜口。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攪拌筒的直徑從左到右逐漸縮小。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雜筒的下壁從左到右逐漸降低。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大小要小于種子的直徑。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整體結構的設計保證其更適合種子大規模除芒作業,除芒效果理想,且均布的通孔和收雜筒的設計確保了脫完芒種子和芒分別排除。在收料盒處和設有風選裝置,可以對對出來的種子進行進一步的的處理,進而提高了除芒的效果,還設有撞擊氣缸,可以使攪拌筒不斷的震動,帶動種子的震動,可以提高種子的脫芒效果。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收料盒的俯視圖;
[0012]圖3為攪拌筒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包括支架1、收雜筒2和攪拌筒3,所述收雜筒2設在支架I的上端,收雜筒2的下壁從左到右逐漸降低,所述攪拌筒3設在收雜筒2內,所述攪拌筒3的直徑從左到右逐漸縮小,攪拌筒3的筒壁上設有若干通孔24,所述通孔24的大小要小于種子的直徑,均布的通孔24和收雜筒2的設計確保了脫完芒種子和芒分別排除。攪拌筒3的中間橫穿有中心軸4,所述中心軸4通過軸承與攪拌筒3轉動連接,中心軸4的右端伸出攪拌筒3,而且中心軸4的右端設有從動輪6,所述支架I的底部安裝有減速機8,所述減速機8的輸出端設有主動輪7,所述主動輪7與從動輪6通過傳送鏈連接。所述中心軸4外套設有攪拌軸5,所述攪拌軸5設在攪拌桶3內,攪拌軸5外設有若干攪拌桿9,所述攪拌筒3的內部設有若干擋桿10,所述攪拌桿9和擋桿10交錯設置,攪拌筒3的右端設有進料斗12,所述進料斗12上設有擋料插板13,攪拌筒3的左端下部設有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上也設有擋料插板13。
[0015]所述收雜筒2內部上側安裝有撞擊氣缸15,所述撞擊氣缸15的末端與攪拌筒3的外側連接,撞擊氣缸15可以使攪拌筒3不斷的震動,帶動種子的震動,可以提高種子的脫芒效果。所述支架I的底部設有鼓風機17,支架I的左側設有支撐板16,所述支撐板16上設有收料盒18,所述收料盒18的上開設有進風口 19,所述進風口 19上設有格柵20,所述鼓風機17與進風口 19連接,,可以對出來的種子進行進一步的的處理,進而提高了除芒的效果,所述收料盒18包括收雜倉22和收料倉21,所述收雜倉22和收料倉21之間的隔板23位置低于進風口 19的位置,所述收雜筒2的下側右端設有出雜口 11,其整體結構的設計保證其更適合種子大規模除芒作業,除芒效果理想,除芒效率高,社和用于田間的育種。
【主權項】
1.一種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包括支架(1)、收雜筒(2)和攪拌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雜筒(2)設在支架(I)的上端,所述攪拌筒(3)設在收雜筒(2)內,攪拌筒(3 )的筒壁上設有若干通孔(24 ),攪拌筒(3 )的中間橫穿有中心軸(4 ),所述中心軸(4 )通過軸承與攪拌筒(3)轉動連接,中心軸(4)的右端伸出攪拌筒(3),而且中心軸(4)的右端設有從動輪(6 ),所述支架(I)的底部安裝有減速機(8 ),所述減速機(8 )的輸出端設有主動輪(7),所述主動輪(7)與從動輪(6)通過傳送鏈連接,所述中心軸(4)外套設有攪拌軸(5),所述攪拌軸(5 )設在攪拌桶(3 )內,攪拌軸(5 )外設有若干攪拌桿(9 ),所述攪拌筒(3 )的內部設有若干擋桿(10),所述攪拌桿(9)和擋桿(10)交錯設置,攪拌筒(3)的右端設有進料斗(12),所述進料斗(12)上設有擋料插板(13),攪拌筒(3)的左端下部設有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上也設有擋料插板(13),所述收雜筒(2)內部上側安裝有撞擊氣缸(15),所述撞擊氣缸(15 )的末端與攪拌筒(3 )的外側連接,所述支架(I)的底部設有鼓風機(17 ),支架(I)的左側設有支撐板(16),所述支撐板(16)上設有收料盒(18),所述收料盒(18)的上開設有進風口( 19 ),所述進風口( 19 )上設有格柵(20 ),所述鼓風機(17 )與進風口( 19 )連接,所述收料盒(18 )包括收雜倉(22 )和收料倉(21),所述收雜倉(22 )和收料倉(21)之間的隔板(23)位置低于進風口(19)的位置,所述收雜筒(2)的下側右端設有出雜口(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筒(3)的直徑從左到右逐漸縮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雜筒(2)的下壁從左到右逐漸降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4)的大小要小于種子的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合田間育種的碾搓柔性自動脫芒機,包括支架、收雜筒和攪拌筒,攪拌筒的筒壁上設有若干通孔,攪拌筒的中間橫穿有中心軸,中心軸通過軸承與攪拌筒轉動連接,中心軸的右端伸出攪拌筒,中心軸外套設有攪拌軸,攪拌軸設在攪拌桶內,攪拌軸外設有若干攪拌桿,攪拌筒的內部設有若干擋桿,收雜筒內部上側安裝有撞擊氣缸,撞擊氣缸的末端與攪拌筒的外側連接,支架的底部設有鼓風機,支架的左側設有支撐板,支撐板上設有收料盒,收料盒的上開設有進風口,鼓風機與進風口連接,收料盒包括收雜倉和收料倉,收雜倉和收料倉之間的隔板位置低于進風口的位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除芒效果好,除芒效率高,適合田間的育種。
【IPC分類】A01F12-42, A01F12-44
【公開號】CN204317072
【申請號】CN201420796487
【發明人】何強生
【申請人】江西興安種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