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9017358閱讀:488來源:國知局
一種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尤其是指一種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傳統的插秧工具和蒔扶,已有近千年的使用歷史。宋代蘇軾曾作“秧馬歌”,敘說了湖北農民使用秧馬的情景。使用蒔扶可以代替手工分秧,并將秧苗梳入泥中定植,直至20世紀50年代,某些地區仍在使用。中國水稻插秧機的研制工作始于1953年。1956年在蒔扶分秧方式的啟發下,首次提出群體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秧苗分插原理,從而在水稻插秧機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一代樣機。到1960年,各地推薦生產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機已達21種。水稻插秧機按適應秧苗的狀態分拔洗苗型、帶土苗型和兩用型。但這類插秧機均存在結構復雜,機體笨重,造價高,作業時需要輔助勞力多而未能推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的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所述的插秧裝置包括有滑道、擋秧板、上止滑彈片、下止滑彈片、撥秧口、雙聯滑輪、上止滑凹槽、下止滑凹槽、撥片、撥秧片、分離舌,其中,滑道裝配在機架上,其一端設有上止滑彈片和下止滑彈片,另一端設有擋秧板,擋秧板為兩塊,其一端與滑道連接,另一端向傳送帶輸出端方向傾斜延伸;其延伸端設有撥秧口,滑道內活動鉸接有雙聯滑輪,雙聯滑輪較小的一端與傳動裝置內的下十字接頭相連接,雙聯滑輪較大的一端邊緣上側設有上止滑凹槽和下止滑凹槽,較大端端部連接有撥片,撥片位于兩塊擋秧板之間,其一端與雙聯滑輪較大端端部連接,另一端端部設有分離舌,撥片板面上設有若干與分離舌相配合的撥秧片,撥片外端端部設有分秧板。
[0005]本插秧機的優點在于:無動力送秧,無專設插秧機構,撥秧、分秧、插秧是一個連續動作,分秧即為插秧,并直接插入泥中,從而既降低了功耗,又減小了對秧苗損傷。本機結構簡單,輕便,可制成小型插秧機,也可制成大型插機,所用秧苗為自然育秧秧苗。本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滑道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撥秧片示意圖。
[000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所有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為:參見附圖1至附圖3,本實施例所述的插秧裝置為四組,兩組一起成左右對稱工作裝態,二者結構原理相同、傾斜對稱安裝;每組插秧裝置均包括有滑道32、擋秧板34、上止滑彈片31、下止滑彈片33、撥秧口 35、雙聯滑輪36、上止滑凹槽38、下止滑凹槽39、撥片40、撥秧片41、分離舌42,其中,滑道32裝配在機架上,其一端設有上止滑彈片31和下止滑彈片33,另一端設有擋秧板34,擋秧板34為兩塊,其一端與滑道32連接,另一端向傳送帶25輸出端方向傾斜延伸;其延伸端設有撥秧口 35,滑道32內活動鉸接有雙聯滑輪36,雙聯滑輪36較小的一端與傳動裝置內的下十字接頭7相連接,雙聯滑輪36較大的一端邊緣上側設有上止滑凹槽38和下止滑凹槽39,較大端端部連接有撥片40,撥片40位于兩塊擋秧板34之間,其一端與雙聯滑輪36較大端端部連接,另一端端部設有分離舌42,撥片40板面上設有若干與分離舌42相配合的撥秧片41,撥片40外端端部設有分秧板14。當雙聯滑輪裝入支架滑道中時,其大頭端沿滑道滑動和自身中心小許轉動。而小頭端可在滑道間擺動和滑動。擺動的雙聯滑輪帶動撥片擺動和滑動從而使插秧器完成多個連續的插秧動作。本插秧機的優點在于無動力送秧,無專設插秧機構,撥秧、分秧、插秧是一個連續動作,分秧即為插秧,并直接插入泥中,從而既降低了功耗,又減小了對秧苗損傷。本機結構簡單,輕便,可制成小型插秧機,也可制成大型插機,所用秧苗為自然育秧秧苗。本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主權項】
1.一種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秧裝置包括有滑道(32)、擋秧板(34)、上止滑彈片(31)、下止滑彈片(33)、撥秧口(35)、雙聯滑輪(36)、上止滑凹槽(38)、下止滑凹槽(39)、撥片(40)、撥秧片(41)、分離舌(42),其中,滑道(32)裝配在機架上,其一端設有上止滑彈片(31)和下止滑彈片(33),另一端設有擋秧板(34),擋秧板(34)為兩塊,其一端與滑道(32)連接,另一端向傳送帶(25)輸出端方向傾斜延伸;其延伸端設有撥秧口( 35 ),滑道(32 )內活動鉸接有雙聯滑輪(36 ),雙聯滑輪(36 )較小的一端與傳動裝置內的下十字接頭(7)相連接,雙聯滑輪(36)較大的一端邊緣上側設有上止滑凹槽(38)和下止滑凹槽(39),較大端端部連接有撥片(40),撥片(40)位于兩塊擋秧板(34)之間,其一端與雙聯滑輪(36 )較大端端部連接,另一端端部設有分離舌(42 ),撥片(40 )板面上設有若干與分離舌(42)相配合的撥秧片(41),撥片(40)外端端部設有分秧板(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輕便式插秧機用的插秧裝置,所述的插秧裝置包括有滑道、撥秧片、分離舌,其中,滑道一端設有上、下止滑彈片,另一端設有擋秧板,擋秧板一端與滑道連接,另一端向傳送帶輸出端方向傾斜延伸設有撥秧口,滑道內活動鉸接有雙聯滑輪,雙聯滑輪較小的一端與下十字接頭相連接,雙聯滑輪較大的一端邊緣上側設有上止滑凹槽和下止滑凹槽,較大端端部連接有撥片,撥片一端與雙聯滑輪較大端端部連接,另一端端部設有分離舌,撥片板面上設有若干與分離舌相配合的撥秧片,撥片外端端部設有分秧板。本機結構簡單,輕便,可制成小型插秧機,也可制成大型插機。
【IPC分類】A01C11/02
【公開號】CN204669858
【申請號】CN201520284873
【發明人】萬遠厚
【申請人】萬遠厚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5月6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