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044879閱讀:557來源:國知局
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耕機,特別涉及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適用于廣大丘陵、山區等田、地及蔬菜、果園大棚地的耕地作業機械中,由于考慮田地較小、轉移不方便等因素,微耕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0003]常用微耕機的基本結構為:底盤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動力經三角皮帶傳遞到變速箱減速至輸出末端傳動,該末端可安裝相應的旋轉機構實現旋耕和行走作業;目前實現驅動和旋耕作業的微耕機基本有兩種型式機型:第一種是雙輪驅動前耕型微耕機,第二種為雙滾旋耕驅動兼用型微耕機。第二種機型由于旋耕裝置直接安裝在驅動軸上轉動前進驅動的同時完成旋轉作業,旋轉部件離操作者隨機步行前進距離較近,相比而言,第一種機型由于旋耕裝置安裝在驅動輪及整機的前面完成旋轉作業,驅動輪驅動行走時輪距較寬,故操作者隨機步行前進時,安全性優于第二種機型,其應用更加普遍。
[0004]以上兩種機型中,無論是將旋耕刀設計安裝在微耕機整機的前面,或是直接安裝在驅動軸上作業,均存在以下不足:
[0005]無法準確控制旋耕深度,耕作效果不能確保滿足農藝要求,工作效率也大大下降。【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方案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操作方便、易加工、成本低的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一種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動力裝置、履帶、旋耕裝置;所述旋耕裝置包括:
[0009]旋轉軸,所述動力裝置連接所述旋轉軸;
[0010]刀座,所述刀座具有非共線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刀座安裝在所述旋轉軸的外緣;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具有第一距離,所述第一孔和第三孔具有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相等;
[0011]刀片,所述刀片具有徑向部分和軸向部分,所述徑向部分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刀座內;所述徑向部分具有三個通孔,相鄰通孔的間距與所述第一距離匹配;
[0012]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刀座、刀片的通孔,將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刀座上。
[0013]根據上述的旋耕機,優選地,所述刀座是彎曲的。
[0014]根據上述的旋耕機,優選地,所述旋轉軸上的部分刀片的軸向部分相對設置。
[0015]根據上述的旋耕機,優選地,所述旋耕裝置設置在所述旋耕機的尾部。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0017]1.通過調整刀片上通孔與第二孔或第三孔的對應,從而調整刀片相對旋轉軸的傾斜角度,從而去控制旋耕深度和力度;
[0018]2.通過調整刀片上通孔與第一孔的對應,從而調整刀片相對旋轉軸的距離,從而去控制旋耕深度。
【附圖說明】
[0019]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將變得更易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這些附圖僅僅用于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并非意在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圖中:
[0020]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旋耕裝置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圖1和以下說明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方式以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如何實施和再現本實用新型。為了教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已簡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規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源自這些實施方式的變型或替換將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下述特征能夠以各種方式組合以形成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變型。由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選實施方式,而僅由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限定。
[0022]實施例1:
[002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
[0024]動力裝置(如柴油機)、履帶、傳動裝置等,這些裝置都是本領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25]圖1示意性地給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安裝在旋耕機尾部的旋耕裝置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所述旋耕裝置包括:
[0026]旋轉軸11,所述動力裝置通過所述傳動裝置連接所述旋轉軸;
[0027]刀座21,所述刀座是彎曲的,且具有非共線的第一孔22、第二孔23和第三孔24,所述刀座焊接安裝在所述旋轉軸的外緣;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具有第一距離,所述第一孔和第三孔具有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相等;
[0028]刀片31,所述刀片具有徑向部分32和軸向部分33,所述徑向部分具有與所述刀座相同的弧度,徑向部分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刀座內;所述徑向部分具有三個通孔,相鄰通孔的間距與所述第一距離匹配;所述旋轉軸上的部分刀片的軸向部分相對設置;
[0029]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刀座、刀片的通孔,將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刀座上。
[0030]在旋耕機的工作過程中,通過調節刀片和刀座之間的相對位置,也即調節刀片上通孔與刀座上通孔的對應關系,從而調節旋耕深度;還有,調節刀片上通孔與第二孔或第三孔間的對應關系,從而調節刀片相對轉軸的傾斜角度。
[0031]實施例2:
[003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
[0033]1、刀座是彎曲的,刀片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刀座相同;
[0034]2、刀座上的還具有第四通孔,且第一通孔到第四通孔的第三距離等于第一距離。
[0035]在旋耕機的工作過程中,通過調節刀片和刀座之間的相對位置,也即調節刀片上通孔與刀座上通孔的對應關系,從而調節旋耕深度;還有,調節刀片上通孔與第二孔或第三孔或第四孔間的對應關系,從而調節刀片相對轉軸的傾斜角度。
【主權項】
1.一種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動力裝置、履帶、旋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裝置包括: 旋轉軸,所述動力裝置連接所述旋轉軸; 刀座,所述刀座具有非共線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刀座安裝在所述旋轉軸的外緣;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具有第一距離,所述第一孔和第三孔具有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相等; 刀片,所述刀片具有徑向部分和軸向部分,所述徑向部分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刀座內;所述徑向部分具有三個通孔,相鄰通孔的間距與所述第一距離匹配;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刀座、刀片的通孔,將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刀座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是彎曲的。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軸上的部分刀片的軸向部分相對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裝置設置在所述旋耕機的尾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新型旋耕裝置的履帶自走式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動力裝置、履帶、旋耕裝置;所述旋耕裝置包括:旋轉軸,所述動力裝置連接所述旋轉軸;刀座,所述刀座具有非共線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刀座安裝在所述旋轉軸的外緣;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具有第一距離,所述第一孔和第三孔具有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相等;刀片,所述刀片具有徑向部分和軸向部分,所述徑向部分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刀座內;所述徑向部分具有三個通孔,相鄰通孔的間距與所述第一距離匹配;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刀座、刀片的通孔,將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刀座上。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結構簡單、加工方便、低成本等優點。
【IPC分類】A01B33/10
【公開號】CN204697481
【申請號】CN201520403409
【發明人】劉文勝, 張東火, 吳利俊, 李魏英, 曹億祥
【申請人】安徽魯班集團神牛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2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