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設備,尤其是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農作物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農作物種植機械化的需求也日益突顯,但目前農作物業生產機械化、尤其是果蔬類施肥機械化水平還很低。在果蔬類管理上,施肥是關鍵作業環節,對農作物的品質、產量以及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果蔬類開溝施肥通常是人工挖掘填埋,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隨著勞動成本的不斷提高和青壯年勞動力的短缺,對果蔬類進行機械化施肥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
[0004]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本實用新型一種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包括肥料箱、出料斗和導肥管,所述出料斗至少兩個設置在肥料箱下部,在每個出料斗下部均連接有一個導肥管,所述肥料箱包括上蓋、上箱體和下箱體,上箱體設置在下箱體上部,上蓋罩設在上箱體上部,在上蓋上設置有進料口 ;在上箱體內壁上設置有除濕機構,所述除濕機構包括加熱絲、氣栗、氣流調節閥、進氣管、網板、第一網眼布、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氣栗的輸氣端與進氣管的進氣端相連接,進氣管的出氣端與上箱體外壁相通,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分別設置在上箱體內壁的上下兩端,網板設置在上密封板與下密封板之間,在網板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出氣孔,第一網眼布設置在網板內壁上,加熱絲設置在網板與上箱體內壁所形成的空腔內。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下箱體包括引氣板、排氣板、第二網眼布、排氣扇和出料板,排氣板設置在上箱體下端兩側并相對向內傾斜設置,出料板設置在相對設置的兩排氣板下端之間,引氣板的上端與下密封板前端相連接,引氣板的下端與排氣板的下端相連接,第二網眼布設置在引氣板的外壁上,在引氣板上設置有引氣孔,在排氣板上設置有排氣孔,在出料板上設置有出料孔,排氣扇設置在引氣板和排氣板所形成的空腔內。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在肥料箱上設置有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輥和輸送電機,輸送電機位于肥料箱外部,輸送輥位于肥料箱內部,輸送電機的輸出端與輸送輥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輸送輥包括輥軸,在輥軸上設置有第一螺旋葉片、第二螺旋葉片和擠壓葉片,擠壓葉片位于第一螺旋葉片和第二螺旋葉片之間,所述第一螺旋葉片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葉片的螺距,所述擠壓葉片由若干組交錯設置的擠壓部組成,每組擠壓部均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長擠壓條和短擠壓條,以及兩個相對設置的大擠壓扇片和小擠壓扇片,在大擠壓扇片和小擠壓扇片的圓弧端面設置有擠壓齒。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導肥管包括外管、內管、定量部和若干組調量部,外管套置于內管外部,若干組調量部上下間隔設置在外管和內管的管身內部,定量部設置在外管和內管下部;所述每組調量部均包括四個均勻設置在外管內圓表面的鉸接環,且四個鉸接環處于同一平面上,在每個鉸接環上均設置有一個調節條,在內管的管身上設置有供調節條穿入的通孔,調節條的后端與鉸接環相連接,調節條的前端穿過通孔伸入到內管內部,在調節條的下表面與內管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張緊彈簧;所述調節條包括條身和條角,條角設置在條身前端,在條身的上表面設置有導流板;所述定量部包括設置在內管下端外部的按壓鈕,在外管上設置有若干個豎向設置且與按壓扭相配合的調量孔,按壓鈕自調量孔伸出時將外管與內管的上下位置進行固定。
[0009]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優點是,可以對受潮的肥料進行烘干,防止潮濕的肥料粘附在肥料箱內,并且可以避免肥料的肥元素流失,再交烘干的肥料進行撒肥,且出料量可調節,從而提高了肥料吸收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主視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側視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肥料箱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圖3的B部放大圖。
[0014]圖5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輸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6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輸送輥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7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擠壓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8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導肥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9是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的圖8的E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精準調量的施肥設備,包括肥料箱、出料斗4和導肥管,所述出料斗4至少兩個設置在肥料箱下部,在每個出料斗4下部均連接有一個導肥管。肥料進入到肥料箱內,然后分流到出料斗4內,由出料斗4對肥料進行出料,經出料斗分流的肥料再入到到導肥管內,由導肥管進行撒肥。
[0020]所述肥料箱包括上蓋20、上箱體21和下箱體,上箱體21設置在下箱體上部,上蓋20罩設在上箱體21上部,在上蓋20上設置有進料口 ;在上箱體21內壁上設置有除濕機構,所述除濕機構包括加熱絲22、氣栗23、氣流調節閥24、進氣管25、網板26、第一網眼布27、上密封板28和下密封板29,氣栗23的輸氣端與進氣管25的進氣端相連接,進氣管25的出氣端與上箱體21外壁相通,上密封板28和下密封板29分別設置在上箱體21內壁的上下兩端,網板26設置在上密封板28與下密封板29之間,在網板26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出氣孔,第一網眼布27設置在網板26內壁上,加熱絲22設置在網板26與上箱體21內壁所形成的空腔內;所述下箱體包括引氣板30、排氣板31、第二網眼布32、排氣扇33和出料板34,排氣板31設置在上箱體21下端兩側并相對向內傾斜設置,出料板34設置在相對設置的兩排氣板31下端之間,引氣板30的上端與下密封板29前端相連接,引氣板30的下端與排氣板31的下端相連接,第二網眼布32設置在引氣板30的外壁上,在引氣板30上設置有引氣孔,在排氣板31上設置有排氣孔,在出料板34上設置有出料孔,排氣扇33設置在引氣板30和排氣板31所形成的空腔內。
[0021]通過將肥料箱設置成包括上蓋、上箱體和下箱體的結構形式,上箱體21設置在下箱體上部并與下箱體一體式連接,上蓋20罩設在上箱體21上部,肥料從位于上蓋20上的進料口進入到上箱體21和下箱內。通過在上箱體21內壁上設置有除濕機構,除濕機構可以對受潮的肥料進行烘干,防止潮濕的肥料粘附在肥料箱內,并且可以避免肥料的肥元素流失,再交烘干的肥料進行撒肥。通過將除濕機構設置成包括加熱絲、氣栗、氣流調節閥、進氣管、網板、第一網眼布、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的結構形式,上密封板28、下密封板29、上箱體21內壁與網板26共同形成空腔,加熱絲22位于空腔內,當加熱絲22加熱時,氣栗23啟動,氣栗23壓出的氣流通過進氣管25進入到空腔內,并對加熱絲22所加熱產生的熱量透過網板26吹入到上箱體21內部,從而對位于上箱體21內的肥料進行烘干。通過在網板內設置第一網眼布27,一方面可以為加熱氣流提供出氣眼,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肥料從網板26鉆入到空腔內。通過將下箱體設置成包括引氣板、排氣板、第二網眼布、排氣扇和出料板的結構形式,當加熱氣流進入到上箱體21內部時,再從下箱體進行引風排出,防止肥料箱內壓力過大形成安全隱患,排氣扇33轉動時,將上箱體21內部的加熱氣流進行引導,使加熱氣流向下穿過引氣板30上的引氣孔和第二網眼部32進入到排氣空腔內,再從排氣板31上的排氣孔向外排出。出料板34上設置的出料口與出料斗相連接,以實現對肥料的分流。第二網眼布32與第一網眼布27的作用相同,,一方面可以為加熱氣流提供出氣眼,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肥料從弓I氣板鉆入到空腔內。
[0022]在肥料箱上設置有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棍和輸送電機35,輸送電機35位于肥料箱外部,輸送棍位于肥料箱內部,輸送電機35的輸出端與輸送棍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輸送輥包括輥軸36,在輥軸36上設置有第一螺旋葉片37、第二螺旋葉片38和擠壓葉片,擠壓葉片位于第一螺旋葉片37和第二螺旋葉片38之間,所述第一螺旋葉片37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葉片38的螺距,所述擠壓葉片由若干組交錯設置的擠壓部組成,每組擠壓部均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長擠壓條39和短擠壓條40,以及兩個相對設置的大擠壓扇片4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