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生態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伏生態大棚。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太陽能光伏組件被應用于吸收太陽能并轉化為電能。而被太陽能光伏組件下方的土地未得到有效利用。若能使陽光照入太陽能光伏組件下方,并在太陽能光伏組件的下方種植農作物、花卉、中草藥等植物,或養殖家禽家畜水產等,另外若還能夠根據動植物的不同種類或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光照量調節透光率,則會較大提高陽光和土地的利用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伏生態大棚,其可調節進入光伏組件下方的光照量。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種光伏生態大棚,包括支架、至少一個固定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端部的橫桿、沿橫向間隔設置的多列光伏組件支架、分別安裝于各列所述光伏組件支架上的多列光伏組件,所述光伏組件的下方形成有用于種植植物或養殖動物的空間,所述光伏組件之間具有供陽光進入所述空間的空隙,各所述光伏組件支架的下端部可沿橫向滑動地連接于所述橫桿以調節相鄰兩列光伏組件間的空隙的大小。
[0006]優選地,所述橫桿上開設有沿橫向延伸的橫向導槽,所述光伏組件支架的下端部可滑動地插設于所述橫向導槽中。
[0007]更優選地,所述橫桿為多個,多個所述橫桿沿縱向間隔設置,各列所述光伏組件支架的各光伏組件支架分別可滑動地連接于各所述橫桿,各所述橫桿上開設有一個所述橫向導槽,連接于同一所述橫桿的各光伏組件支架的下端部均可滑動地插設于所述橫向導槽中。
[0008]更優選地,所述橫桿為多個,多個所述橫桿沿縱向間隔設置,各列所述光伏組件支架的各光伏組件支架分別可滑動地連接于各所述橫桿,各所述橫桿上開設分別與與各列所述光伏組件支架一一對應的所述橫向導槽,各光伏組件支架的下端部均分別可滑動地插設于對應的一個所述橫向導槽中。
[0009]更優選地,所述橫桿和所述光伏組件之間設置有用于將二者鎖緊的橫向鎖緊件。
[0010]優選地,各列所述光伏組件支架分別由若干沿縱向間隔排布的光伏組件支架構成,該光伏生態大棚還包括分別連接于各列光伏組件和各列光伏組件之間的多個縱桿組件,各所述縱桿組件分別與每列光伏組件支架的上部相固定連接,各列所述光伏組件分別可沿縱向滑動地連接于各所述縱桿組件。
[0011]更優選地,所述縱桿組件上開設有沿縱向延伸的縱向導槽,每列所述光伏組件的全部光伏組件均可滑動地插設于所述縱向導槽內。
[0012]更優選地,所述縱桿組件上開設有多組分別與各列所述光伏組件相對應的安裝槽,多組所述安裝槽沿縱向延伸且間隔設置,每列所述光伏組件的各光伏組件分別可滑動地插設于對應的一組所述安裝槽內。
[0013]優選地,所述支架包括多個豎直設置的撐桿,多個所述撐桿成行且成列地排布,所述空間形成于所述光伏組件和所述撐桿之間,所述橫桿固定連接于一行撐桿的上部。
[0014]更優選地,所述撐桿的高度為2~3米。
[0015]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通過橫向移動光伏組件支架,可調節各列光伏組件的列距,進而調節進入供動植物生長的空間中的光照亮,調節透光率,可根據動植物的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光照量調節空隙的大小,最大化地利用光能。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伏生態大棚的主視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伏生態大棚的仰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伏生態大棚的左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伏生態大棚的右視圖;
[0020]圖5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1]圖6為圖5中C-C處的剖視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光伏組件支架和橫桿的連接示意圖;
[0023]圖8為圖3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4]圖9為圖8中D-D處的剖視圖;
[0025]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光伏組件和一種第一縱桿的連接示意圖;
[0026]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光伏生態大棚的局部示意圖;
[0027]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第一縱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8]上述附圖中:
[0029]1、支架;11、撐桿;
[0030]2、橫桿;21、橫向導槽;
[0031]3、光伏組件支架;31、斜桿;
[0032]4、橫向鎖緊件;
[0033 ]5、縱桿組件;501、縱向導槽;502、安裝槽;51、第一縱桿;52、第二縱桿;
[0034]6、光伏組件;61、邊框本體;62、滑塊;
[0035]7、縱向鎖緊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中述及的橫向和縱向是根據本領域人員的習慣和為了方便敘述而定義,不限定具體的方向,如,分別對應于圖2中箭頭所示的方向。
[0037]實施例1
[0038]圖1至圖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伏生態大棚。結合圖1至圖10所示,該光伏生態大棚包括支架1、多個橫桿2、多個光伏組件支架3、多個縱桿組件5及多個光伏組件6。
[0039]支架I包括多個均為豎直設置的撐桿11,多個撐桿11成行且成列地設置,構成類似陣列式的排布,形成有多行撐桿11和多列撐桿U,多行撐桿11沿縱向等間隔設置,每行撐桿11包括若干沿橫向等間隔設置的支架I,以構成上述多列撐桿11。各撐桿11的高度均為2?3米,優選為2.5米。各撐桿11的下端分別抵接地面用于對光伏生態大棚的上部結構形成穩定支撐。
[0040]各橫桿2沿橫向延伸,多個橫桿2與多行撐桿11對應地設置,即橫桿2的個數與撐桿11的行數相同。每個橫桿2分別與所對應一行的撐桿11的上端相固定連接,使得多個橫桿2沿縱向等間隔設置。
[0041]每個橫桿2上分別設有一行光伏組件支架3,光伏組件支架3的上端用于安裝光伏組件6,光伏組件6的下端可沿橫向滑動地連接于橫桿2。具體地,橫桿2上開設有沿橫向延伸的橫向導槽21,光伏組件支架3的下端可滑動地插設在橫向導槽21中。橫桿2和光伏組件支架3的下端之間設置有橫向鎖緊件4,具體到本實施例中,橫向鎖緊件4為螺釘。當光伏組件6橫向調節到位時,擰緊螺釘將橫桿2和光伏組件支架3鎖緊。
[0042]各橫桿2上的光伏組件支架3的數量相同且分別對應成列設置,以構成多列光伏組件支架3,各列光伏組件支架3分別包括若干沿縱向間隔設置的光伏組件支架3。多列光伏組件支架3沿橫向等間隔設置,各列光伏組件支架3的多個光伏組件支架3分別沿縱向等間隔設置。各橫桿2上的橫向導槽21可為一個且橫向貫通橫桿2或長度稍短于橫桿2的長度,每行光伏組件支架3的全部光伏組件支架3的下端均可滑動地插設于該橫向導槽21中,這樣設置使得多列光伏組件支架3間的列距調節范圍更大;或者,各橫桿2上的橫向導槽21的數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