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領域和物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裝備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物聯網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新生力量,是推動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推動我國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發展的重要手段。實施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開展物聯網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農業、養殖業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實現生產經營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是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的重要途徑,對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0003]水肥灌溉是農業農業物聯網領域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水肥一體化使灌溉用水使用效率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節省施肥用工、節省微量元素。目前我國現有的水肥灌溉系統對農作物的要求比較單一,此實用新型解決了一套系統可對不同農作物進行水肥灌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背景技術】中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包括一個主控CPU,還包括與主控CPU相連接的主機、肥料池、灌溉水池、濕度傳感器、鉀氮磷傳感器;所述肥料池和灌溉水池連接水肥混合池,所述濕度傳感器和鉀氮磷傳感器種植于土壤里。
[0006]優選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主控CPU與終端電腦相連,用于處理內置或外接的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并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到遠程主機。
[0007]優選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主機用于輸入和顯示數據。
[0008]更優選的,本實用新型所述肥料池用于輸送肥料到水肥混合池,所述灌溉水池用于輸送定量的灌溉水到水肥混合池,所述水肥混合池通過管道把水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
[0009]本實用新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準確控制施肥、灌溉時間及多少,避免了不合理的施肥造成了浪費問題,輸入完整程序后,在不同時間、不同壓力、不同水量的情況下進行灌溉施肥。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結構示意圖。
[0011 ] 本圖中數字代碼如下:主控CPU( I)、主機(2)、肥料池(3)、灌溉水池(4)、水肥混合池(5)、濕度傳感器(6)、鉀氮磷傳感器(7)。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3]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給出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包括一個主控CPU I,還包括與主控CPU I相連接的主機2、肥料池3、灌溉水池4、濕度傳感器6、鉀氮磷傳感器7;所述肥料池3和灌溉水池4連接水肥混合池5,所述濕度傳感器6和鉀氮磷傳感器7種植于土壤里。
[0014]其中,主控CPUI與終端電腦相連,用于處理內置或外接的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并將處理后的數據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傳輸到遠程主機。
[0015]所述鉀氮磷傳感器7,可采集土壤中、植物根部鉀、氮、磷等多種元素的含量,測出的元素含量數據通過主控CPU I傳輸給主機。
[0016]所述濕度傳感器6,可采集土壤中濕度大小,測出的濕度大小數據通過主控CPUI傳輸給主機。
[0017]所述主機2,可處理主控CPUI的數據,可針對特定設置好數據的農作物進行再分析,是否需要主控CPU I控制肥料池3和灌溉水池4對農作物進行水肥灌溉。
[0018]所述水肥混合池5與主控CPU I相連,可接受主控CPU I控制,可在肥料池3中選擇不同類種肥料進行輸送,與灌溉水池4相連,可在灌溉水池4中定量輸入水量。
[0019]所述水肥混合池5與土壤通過管道相連,用于農作物地上灌溉,進行灌注施肥作業時,水肥混合池5的水肥在水肥栗的作業下流入水肥主管,再依次流入水肥分管、水肥支管,隨后經水肥灌注孔流入農作物根部土壤內,提高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及水分。
[0020]所述水肥混合池5設有施肥罐,所述施肥罐將可溶性固體肥料與灌溉水融合,將水肥均勻準確的通過管道輸送到植物根部。
[0021]所述肥料池3可通過主控CPU I控制,定向定量抽取肥料通過導管輸送到水肥混合池5 0
[0022]具體實施原理為:
[0023]濕度傳感器6和鉀氮磷傳感器7隨時監控土壤內濕度和氮磷含量,測出數值通過主控CPU I傳送給主機2,主機2根據農作物生長周期特定數值作出數據分析。若需進行水肥灌溉,主機2傳送指令給主控CPU I,主控CPU I工作控制肥料池3對肥料以及灌溉水池4對灌溉水的抽取。肥料池3根據主控CPU I指令,選擇指定的肥料,定量傳送到水肥混合池5。灌溉水池4根據水量,定量把灌溉水傳送到水肥混合池5 ο水肥混合池5進行攪拌,攪拌后把水肥傳輸到土壤。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主控CPU( I),還包括與主控CPU( I)相連接的主機(2)、肥料池(3)、灌溉水池(4)、濕度傳感器(6)、鉀氮磷傳感器(7);所述肥料池(3)和灌溉水池(4)連接水肥混合池(5),所述濕度傳感器(6)和鉀氮磷傳感器(7)種植于土壤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CPU(I)與終端電腦相連,用于處理內置或外接的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并通過無線傳輸模塊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到遠程主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2)用于輸入和顯示數據。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池用于輸送肥料到水肥混合池(5),所述灌溉水池(4)用于輸送定量的灌溉水到水肥混合池(5),所述水肥混合池(5)通過管道把水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領域和物聯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多農作物水肥灌溉系統。該灌溉系統包括一個主控CPU(1),還包括與主控CPU(1)相連接的主機(2)、肥料池(3)、灌溉水池(4)、濕度傳感器(6)、鉀氮磷傳感器(7);所述肥料池(3)和灌溉水池(4)連接水肥混合池(5),所述濕度傳感器(6)和鉀氮磷傳感器(7)種植于土壤里。本實用新型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準確控制施肥、灌溉時間及多少,避免了不合理的施肥造成了浪費問題,輸入完整程序后,在不同時間、不同壓力、不同水量的情況下進行灌溉施肥。
【IPC分類】A01G29/00
【公開號】CN205213674
【申請號】CN201521118440
【發明人】史曉亮, 吳慶, 張志 , 陳永圍, 施煒雷
【申請人】江蘇盛世云圖物聯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