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釣魚竿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漁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釣魚竿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釣魚竿存在以下的缺點:
[0003]1、功能單調,一種釣魚竿只能實施一種釣魚方法;
[0004]2、現有的釣魚竿普遍以浮標動靜來推測釣魚的情況,冬季釣魚需遠投,但是遠投之后,受到距離以及反應靈敏度的限制,視覺效果并不佳,浮標過小,難以觀察,浮標過大,反應的靈敏度下降。
[0005]3、現有技術中部分魚竿可通過看竿尖觀察釣魚信號,但是該種魚竿遠投性能不強,無法遠投。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釣魚竿組件,以改善上述的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釣魚竿組件,包括把手節和至少兩個能夠與把手節可拆卸連接的組件,其中一個組件為第一組件且包括至少一根第一梢子節,其中一個組件為第二組件且包括竿梢和至少一根第二梢子節,竿梢與第二梢子節可拆卸連接;第一組件中的第一梢子節和第二組件中的第二梢子節分別能夠與把手節可拆卸連接,把手節與第一組件組裝形成遠投釣竿或把手節與第二組件組裝形成筏竿;把手節、第一梢子節、第二梢子節和竿梢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導眼,竿梢的彈性高于把手節的彈性,竿梢的彈性高于第二梢子節的彈性。
[0009]本申請提供了兩種組合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把手節與第一組件中的第一梢子節連接組合,第一梢子節可設置一根,也可連接組合設置多根,組合之后能夠形成一種遠投功能更強的遠投釣竿,此處“遠投釣竿”包括具備遠投功能的路亞魚竿或者一般的遠投魚竿,只要具備遠投功能即可;第二種方式,把手節與第二組件中的第二梢子節、竿梢連接組合,第二梢子節可設置一根,也可設置多根,竿梢彈性高,靈敏度高,組合之后形成具備遠投功能且竿尖靈敏度高的魚竿,功能更加多樣化,克服了現有釣魚竿功能單一的缺點。
[0010]現有技術中的筏竿的竿梢極軟且富有彈性,稍有外力都能清晰的體現出來,但是因為筏竿桿梢軟,導致并不容易投準投遠。本申請方案中,把手節、第二梢子節和竿梢三者組合,竿梢彈性強,第二梢子節具備超強的支撐力,組合之后的釣魚竿不僅具備遠投功能且竿梢靈敏度高,無論多深多遠都可以觀察到靈敏的魚汛,實現每個信號清晰的傳遞。即本申請中的“筏竿”是在現有筏竿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具備現有筏竿性能的同時還具備本申請改進的性能。
[0011]本方案能夠產生以下的效果:一、遠投性能好,看竿尖即可,遠投之后,由于竿梢反應靈敏,通過觀察竿梢即可獲取敏銳的信號進行釣魚;二、實現遠投釣法,可配合串鉤,爆炸鉤,釣取各類魚;三、實現路亞釣法,可配合擬餌施釣各類兇猛路亞魚種;四、實現網箱伐釣,本申請中提供的遠投釣竿超越普通伐釣桿的強度,更適合搏巨物。
[0012]進一步地,竿梢由鈦合金材料制成,竿梢的兩端分別為第一端和第二端,竿梢的直徑從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漸增大,第一端的直徑小于或者等于0.25_,第二端的直徑小于或者等于2.5mm。
[0013]由鈦合金材料制成的竿梢,韌性好,反應靈敏。直徑范圍保證了竿梢具備超強彈力和超強靈敏度,效果更好。
[0014]進一步地,把手節、第一梢子節和第二梢子節由碳素材料制成。
[0015]遠投竿的遠投距離與遠投竿自身的材質硬度有關,由碳素材料制成的把手節和梢子節具備超強的支撐力,遠投效果更好。
[0016]進一步地,第一組件包括一根第一梢子節,第二組件包括竿梢和一根第二梢子節,把手節的兩端設置有握柄和第一套接管,第一梢子節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圓柱套頭,第二梢子節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圓柱套頭,第一圓柱套頭和第二圓柱套頭分別能夠嵌設于第一套接管內。
[0017]第一圓柱套頭和第二圓柱套頭分別是依靠摩擦力與第一套接管實現連接,當選擇第一種組合方式時,第一套接管套設于第一圓柱套頭的外側,當選用第二種組合方式時,第一套接管套設于第二圓柱套頭的外側。結構簡單,拆卸安裝方便快捷。
[0018]進一步地,第二梢子節的遠離第二圓柱套頭的一端設置有第三圓柱套頭,竿梢的與第二梢子節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二套接管,第二套管套設于第三圓柱套頭的外側。
[0019]第二種組合方式中,竿梢與第二梢子節的連接方式,第二套管與第三圓柱套頭依靠兩者之間的摩擦力連接,安裝拆卸方便。
[0020]進一步地,第一套接管和第二套接管的內壁設置有內螺紋,第一圓柱套頭、第二圓柱套頭和第三圓柱套頭的外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外螺紋,第一圓柱套頭和第二圓柱套頭分別能夠與第一套接管螺紋連接,第三圓柱套頭與第二套接管螺紋連接。
[0021 ]第一種組合方式中,把手節與第一梢子節之間,以及多根第一梢子節之間分別通過螺紋連接,第二種組合方式中,把手節、第二梢子節和竿梢三者之間通過螺紋連接,以及多根第二梢子節之間也可通過螺紋連接,螺紋連接更加牢固,不易脫落,遠投之后以及取竿的過程中不必擔心把手節、第一梢子節、第二梢子節、竿梢之間脫落。
[0022]進一步地,第一組件包括一根第一梢子節,第二組件包括竿梢和一根第二梢子節,把手節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握柄和第一卡接件,第一梢子節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套環,第二梢子節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套環和第二卡接件,竿梢的與第二梢子節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第三套環;第一卡接件能夠卡接于第一套環和第二套環內,第二卡接件卡接于第三套環內。
[0023]卡接方式多樣,卡接方式相比螺紋連接方式,把手節、第一梢子節、第二梢子節和竿梢之間連接后,導眼對應設置更易解決,安裝拆卸更加快捷,效率更高。
[0024]進一步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一卡接凸塊,把手節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卡接凸塊嵌設于第一凹槽內,第一卡接凸塊與第一凹槽之間通過第一彈簧連接;第一套環上設置有第一卡接孔,第二套環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二卡接孔;第一卡接凸塊的遠離握柄的一側側壁為傾斜面;第一套環套設于第一卡接件上時,第一卡接凸塊能夠卡接于第一卡接孔內;第二套環套設于第一卡接件上時,第一卡接凸塊卡接于第二卡接孔內。
[0025]第一卡接凸塊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在第一凹槽內來回移動,當第一套環套在第一卡接件上時,隨著第一套環的移動,第一卡接凸塊的傾斜面受力,第一彈簧受到擠壓,第一卡接凸輪向靠近第一凹槽的方向移動,直到第一套環上的第一卡接孔移動至第一卡接凸塊上方時,第一卡接凸塊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彈出,卡住第一卡接孔,第一套環停止移動,連接完成,當需拆卸時,施力于第一卡接凸塊的同時向外移動第一套環,即可拆卸開。第二套環與第一卡接凸塊之間的卡接過程一樣,不再贅述。
[0026]進一步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彈簧和第二卡接凸塊,第二梢子節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卡接凸塊嵌設于第二凹槽內,第二卡接凸塊與第二凹槽之間通過第二彈簧連接;第三套環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三卡接孔;第二卡接凸塊的遠離第二套環的一側側壁為傾斜面,第三套環套設于第二卡接件上時,第二卡接凸塊卡接于第三卡接孔內。
[0027]第二卡接凸塊在第二彈簧的作用下在第二凹槽內來回移動,當第三套環套在第二卡接件上時,隨著第三套環的移動,第二卡接凸塊的傾斜面受力,第二彈簧受到擠壓,第二卡接凸輪向靠近第二凹槽的方向移動,直到第三套環上的第三卡接孔移動至第二卡接凸塊上方時,第二卡接凸塊在第二彈簧的作用下彈出,卡住第三卡接孔,第三套環停止移動,連接完成,當需拆卸時,施力于第二卡接凸塊的同時向外移動第三套環,即可拆卸開。
[0028]進一步地,握柄上設置有圓形凹槽,圓形凹槽內設置有計時器。
[0029]計時器便于記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