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室內植物種植器具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無土栽培技術是目前逐漸得到廣泛推廣的栽培技術,它的出現解決了植物對土壤的依賴,具有比傳統土壤栽培更強的選擇性和依賴性,因此在農業領域得到了更廣泛的推廣。
[0003]無土栽培所引用的營養液可根據不同種植作物做出不同調整,同時土壤栽培需要損失大量的水分,相較而言,無土栽培(水培)是閉式的水路循環系統,水分及所富含營養流失較少,能給植物更充分的養分,所以,通常來講,無土栽培植物較傳統土壤栽培植物生長速度更快,產量更高。
[0004]無土栽培需要依賴于專業的無土栽培設備實現,目前行業中無土栽培設備主要以平鋪式為主,其占用空間較大,無法發揮出無土栽培的空間延展優勢。無法滿足現有大型現代農業的需要,更無法滿足家庭種植的需要,為克服市場現有無土種植設備占用空間龐大,單層低效的缺點,使無土種植設備小型化、空間立體化,有必要提出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市場現有無土種植設備占用空間龐大,單層低效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包括橫向圓管、固定接頭、短通管、立腳架、支撐架、底部水箱和水栗,所述的橫向圓管的數量為4個,所述的每個橫向圓管上均布開設有若干種植孔,所述立腳架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橫向圓管的兩側,所述橫向圓管一側的立腳架由90°彎頭、直通管、三通管、管塞片、直通管、三通管、短通管、支撐三通管、短通管、三通管、管塞片和長立腳管從上至下順次連接,所述橫向圓管另一側的立腳架由進水三通管、管塞片、直通管、三通管、直通管、三通管、管塞片、短通管、支撐三通管、短通管、三通管、短通管、三通管和短立腳管從上至下順次連接,所述短立腳管上端連接的三通管的橫向支管依次連接短通管、90°彎頭和導流管,所述支撐三通管的橫向支管與支撐架連接,所述支撐架由管塞片、短通管、彎管和支撐直管依次連接組成,所述橫向圓管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固定接頭,所述固定接頭的另一端通過短通管與立腳架上的三通管連接,所述4個橫向圓管互相平行,所述支撐直管、長立腳管、短立腳管安置在底部水箱中,所述底部水箱內設置一水栗,所述水栗通過橡膠軟管與進水三通管連接。
[0007]作為優選,所述種植孔的數量為6?10個。
[0008]作為優選,所述進水三通管、三通管和支撐三通管的結構尺寸均相同。
[0009]作為優選,所述支撐三通管的橫向支管開口方向與三通管的橫向支管開口方向呈90。。
[0010]作為優選,所述長立腳管、短立腳管和支撐直管的末端均連接有防滑管墊。
[0011]作為優選,所述彎管的彎角為20?35°。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結構合理,使無土栽培裝置小型化、空間立體化,提高了空間利用率,采用四層橫向圓管平行安裝,且每層橫向圓管上開設有大量種植孔,提高了種植率,通過管塞片的交錯分布防止,使得栽培裝置內部形成一循環的流動空間,當底部水箱中的營養液由水栗抽至進水三通管中,營養液從最上層的橫向圓管循環流至最下層的橫向圓管,最后通過導流管回流至底部水箱中,實現種植管內部閉合循環,營養物質不易流失,傾斜的固定方式,能最大化的利用空間和光照,體現空間延展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通過定時器的配置,可實現每天自動為花架提供水分,實現自動養育。
[0013]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的側視圖。
[0017]圖中:1_橫向圓管、10-種植孔、2-固定接頭、3-短通管、4-立腳架、40-短立腳管、41-90°彎頭、42-直通管、43-三通管、44-管塞片、45-支撐三通管、46-長立腳管、47-短立腳管、48-導流管、5-防滑管墊、6-支撐架、61-支撐直管、62-彎管、8-底部水箱、9-水栗、90-橡膠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0019]參閱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包括橫向圓管1、固定接頭2、短通管3、立腳架4、支撐架6、底部水箱8和水栗9,所述的橫向圓管I的數量為4個,所述的每個橫向圓管I上均布開設有若干種植孔10,所述立腳架4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橫向圓管I的兩側,所述橫向圓管I一側的立腳架4由90°彎頭41、直通管42、三通管43、管塞片44、直通管42、三通管43、短通管3、支撐三通管45、短通管3、三通管43、管塞片44和長立腳管46從上至下順次連接,所述橫向圓管I另一側的立腳架4由進水三通管40、管塞片44、直通管42、三通管43、直通管42、三通管43、管塞片44、短通管3、支撐三通管45、短通管3、三通管43、短通管3、三通管43和短立腳管47從上至下順次連接,所述短立腳管47上端連接的三通管43的橫向支管依次連接短通管3、90°彎頭41和導流管48,所述支撐三通管45的橫向支管與支撐架6連接,所述支撐架6由管塞片44、短通管3、彎管62和支撐直管61依次連接組成,所述橫向圓管I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固定接頭2,所述固定接頭2的另一端通過短通管3與立腳架4上的三通管43連接,所述4個橫向圓管I互相平行,所述支撐直管61、長立腳管46、短立腳管47安置在底部水箱8中,所述底部水箱8內設置一水栗9,所述水栗9通過橡膠軟管90與進水三通管40連接。
[0020]其中,進水三通管40、三通管43和支撐三通管45的結構尺寸均相同。
[0021 ] 進一步地,種植孔10的數量為6?10個,提高種植率。
[0022]進一步地,支撐三通管45的橫向支管開口方向與三通管43的橫向支管開口方向呈90°,彎管62的彎角為20?35°,使得支撐架6傾斜支撐立腳架4,使得無土栽培裝置更加穩定,同時體現空間延展性,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0023]更進一步地,長立腳管46、短立腳管47和支撐直管61的末端均連接有防滑管墊5,提高了無土栽培裝置在底部水箱8中的防滑效果,使安置更加穩定。
[0024]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0025]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在工作過程中,在種植孔10中放置種植棉、定植籃、種子等種植相關資材,在底部水箱8中裝上營養液,開啟水栗9后,通過橡膠軟管90實現營養液在無土栽培裝置內循環流動灌溉,最終由底部導流管48回流至底部水箱8,實現種植管內部閉合循環,充分利用營養液,不造成營養物質的流失,還可通過定時器的配置,可實現每天自動為花架提供水分,實現自動養育。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包括橫向圓管(1)、固定接頭(2)、短通管(3)、立腳架(4)、支撐架(6)、底部水箱(8)和水栗(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向圓管(I)的數量為4個,所述的每個橫向圓管(I)上均布開設有若干種植孔(10),所述立腳架(4)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橫向圓管(I)的兩側,所述橫向圓管(I)一側的立腳架(4)由90°彎頭(41)、直通管(42)、三通管(43)、管塞片(44)、直通管(42)、三通管(43)、短通管(3)、支撐三通管(45)、短通管(3)、三通管(43)、管塞片(44)和長立腳管(46)從上至下順次連接,所述橫向圓管(I)另一側的立腳架(4)由短立腳管(47)、管塞片(44)、直通管(42)、三通管(43)、直通管(42)、三通管(43)、管塞片(44)、短通管(3)、支撐三通管(45)、短通管(3)、三通管(43)、短通管(3)、三通管(43)和短立腳管(47)從上至下順次連接,所述短立腳管(47)上端連接的三通管(43)的橫向支管依次連接短通管(3)、90°彎頭(41)和導流管(48),所述支撐三通管(45)的橫向支管與支撐架(6)連接,所述支撐架(6)由管塞片(44)、短通管(3)、彎管(62)和支撐直管(61)依次連接組成,所述橫向圓管(I)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固定接頭(2),所述固定接頭(2)的另一端通過短通管(3)與立腳架(4)上的三通管(43)連接,所述4個橫向圓管(I)互相平行,所述支撐直管(61)、長立腳管(46)、短立腳管(47)安置在底部水箱(8)中,所述底部水箱(8)內設置一水栗(9),所述水栗(9)通過橡膠軟管(90)與進水三通管(40)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孔(10)的數量為6?10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三通管(40),三通管(43)和支撐三通管(45)的結構尺寸均相同。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三通管(45)的橫向支管開口方向與三通管(43)的橫向支管開口方向呈90°。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長立腳管(46)、短立腳管(47)和支撐直管(61)的末端均連接有防滑管墊(5)。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62)的彎角為20?3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包括橫向圓管、固定接頭、短通管、立腳架、支撐架、底部水箱和水泵,所述的橫向圓管的數量為4個,所述的每個橫向圓管上均布開設有若干種植孔,所述立腳架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橫向圓管的兩側,所述支撐架由管塞片、短通管、彎管和支撐直管依次連接組成,所述橫向圓管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固定接頭,所述固定接頭的另一端通過短通管與立腳架上的三通管連接,所述支撐直管、長立腳管、短立腳管安置在底部水箱中,所述底部水箱內設置一水泵,所述水泵通過橡膠軟管與進水三通管連接。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型管道無土栽培裝置,結構合理,提高空間利用率,實現管路內部閉合循環系統,防止營養物質流失。
【IPC分類】A01G31/06
【公開號】CN205266549
【申請號】CN201520943018
【發明人】李福燦, 成濤
【申請人】浙江中財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