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秸稈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49146閱讀:682來源:國知局
秸稈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秸稈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機架前下方設置有還田機;機架上方設置有肥料斗和種子斗,肥料斗下方為播肥器及施肥筒,施肥筒下端為施肥耬腳;種子斗下方為播種器及播種筒;機架后下部通過連接桿及調節桿連接鎮壓輪架,鎮壓輪架上設置有鎮壓輪;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分別設置于同一橫梁前部與后部;施肥筒與播種筒的下部間的機架上還設置有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旋耕軸,旋耕軸上設置有旋耕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秸稈還田、旋耕、施肥、播種合為一體,作業時,把原來多次完成的農業生產程序一次完成,作業效率大幅提高。綜合能耗大大降低。
【專利說明】
秸稈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進一步是秸桿還田機、旋耕機和播種機技術領域,尤其是兼具秸桿還田、旋耕、施肥和播種作用的一體化農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由于農業機械及耕作模式的陳舊,農田作業成本仍高居不下,以秋季小麥播種為例,它包括秸桿還田、旋耕、播種至少各一遍。這3遍作業,需要拖拉機懸掛不同農機具在耕地時進進出出。它存在著以下缺陷:1、需耗大量的油料資源;2、需耗大量的工,甚至可能誤農時;3、占用較多的勞動力時間。
[0003]為改進這一狀況,市場上出現了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但其存在的問題是:秸桿還田與旋耕配合不好,影響到了播種。其存在秸桿還田機和旋耕機單機工作效率低。據市場調查,現在市場上的秸桿還田機,都是以提高轉速來提高粉碎效果的。可這樣一來,拖拉機消耗功率也越來越大了,綜合成本也提高了不少。然而靠單一提高轉速,卻要消耗很大動力,使刀片和多種旋轉部件的造成較大磨損。
[0004]綜上所述,對設備進行整合,有積極的意義。特別是在提高效率降低碳排量的社會大潮下,研究開發新型農機,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商機。
[0005]隨著我國農機補貼政策的大力推進,大中型拖拉機已逐步普及,走進了千家萬戶,為大型配套農機的研發推廣奠定基礎。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它把復雜的小麥種植過程簡單化,實現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次完成,可降低生產成本和農民的勞動強度,結構緊湊,節省動力,可提高生產效率。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0008]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包括機架、還田機、旋耕機、肥料斗、種子斗、動力機構,機架前上方設置有牽引架,與拖拉機連接;機架前下方設置有還田機;機架上方設置有肥料斗和種子斗,肥料斗下方為播肥器,播肥器下方連接肥料軟管,肥料軟管通向施肥筒,施肥筒下端為施肥耬腳,施肥筒為若干個;種子斗下方為播種器,播種器下方連接種子軟管,種子軟管通向播種筒,播種筒為若干個;若干個播肥器共用播肥器軸;若干個播種器共用播種器軸;機架后下部通過連接桿及調節桿連接鎮壓輪架,鎮壓輪架上設置有鎮壓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分別設置于同一橫梁前部與后部;施肥筒與播種筒的下部間的機架上還設置有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旋耕軸,旋耕軸上設置有旋耕刀。
[0009]進一步:
[0010]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分別設置于同一橫梁前部與后部,即通過固定框將施肥筒固定于橫梁前,通過固定框將播種筒固定于橫梁后;且施肥筒與播種筒前后照應。
[0011]所述播種筒置于旋耕刀的橫向空當中;每兩個播種筒之間,有兩組旋耕刀刀片。
[0012]所述播種筒為縱向隔離的兩部分,形成兩個通道;所述播種器設置有兩個出種口,出種口分別連接有軟管,兩個軟管通向同一個播種筒的兩個通道;播種筒的下端為分種器,分種器向兩側分叉,種子進入各自的通道后,經分種器將相互分開,形成兩行。
[0013]所述旋耕刀刀片末端向臨近一側的播種筒方向彎曲。
[0014]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皆為8個。
[0015]所述旋耕機轉速為100— 300轉/分。
[0016]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機架一側設置有還田動力輪,還田動力輪由變速機輸出軸帶動,變速機輸入軸連接拖拉機變速箱;還田動力輪通過皮帶連接還田機輪,還田機輪帶動還田機軸轉動,從而使還田機作業;與還田動力輪對應的機架另一側的變速機輸出軸端設置旋耕動力輪,旋耕動力輪直接或通過導輪帶動旋耕機輪,旋耕機輪帶動旋耕機轉動;鎮壓輪軸通過萬向節將動力傳輸到地播肥器軸與播種器軸。
[0017]所述播種筒為可拆卸結構,能夠在拆卸后安裝玉米播種箱及播種筒。以及其它播種箱及播種筒。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結構緊湊合理,將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合為一體,作業時,把原來多次完成的農業生產程序一次完成,作業效率大幅提高。綜合能耗大大降低。投入應用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
[0019]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21 ]圖2是本實用新型部分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為圖1A向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I為播肥器軸,2為牽引架,3為還田動力輪,4為還田機輪,5為機架,6為施肥耬腳,7為旋耕軸,8為連接桿,9為鎮壓輪,10鎮壓輪架,11為調節桿,12為播種器軸,13為箱體,14為種子軟管,15為橫梁,16為播種筒,17為旋耕刀,18為施肥筒,19為肥料軟管,20為播肥器,21為播種器,22為分種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如圖1一3所示,機架5前上方設置有牽引架2,與拖拉機連接;機架5上方設置有箱體13,所述箱體13包括肥料斗和種子斗,肥料斗下方為播肥器20,播肥器20下方連接肥料軟管19,肥料軟管19通向施肥筒18,施肥筒18下端為施肥耬腳6;種子斗下方為播種器21,播種器21下方連接種子軟管14,種子軟管14通向播種筒16,所述的施肥筒18與播種筒16分別設置于橫梁15前部與后部,且前后照應;施肥筒18與播種筒16的下部間的機架5上還設置有旋耕軸7,旋耕軸7上設置有旋耕刀17;機架5后下部通過連接桿8及調節桿11連接鎮壓輪架1,鎮壓輪架1上設置有鎮壓輪9。
[0025]所述旋耕刀17位于播種筒16與機架5間或播種筒16與播種筒16之間的空當中(或者可以說:播種筒16置于旋耕刀17的空當中),即旋耕刀17與播種筒16橫向形成有部分重疊(見圖2)。縱向形成每兩個播種筒之間(見圖3),有兩組旋耕刀17刀片。所述的旋耕刀17刀片末端向臨近一側的播種筒16方向彎曲。這樣,使旋耕后的土壤更好地覆蓋于已播施過的肥料上,便于更好地播種,播下的種子位于肥料的上方,不與肥料直接接觸。
[0026]進一步:
[0027]所述播種筒16為縱向隔離的兩部分,形成兩個通道,所述播種器設置有兩個出種口,出種口分別連接有軟管,兩個軟管通向同一個播種筒16的兩個播種通道;播種筒16的下端為分種器20,其向兩側分叉,種子進入各自的通道后,經分種器20將相互分開,形成兩行。
[0028]所述播肥器20與播種器21皆為8個,8個播肥器20共用播肥器軸I ;8個播種器21共用播種器軸12。
[0029]所述的施肥筒18與播種筒16分別設置于橫梁15前部與后部,即通過固定框將施肥筒18固定于橫梁15前,將播種筒16固定于橫梁15固定于橫梁15后;且施肥筒18與播種筒16前后照應(指縱向在一條線上)。
[0030]施肥筒18完成施肥后,旋耕刀17進行作業,土及秸桿進一步被打散,將肥料覆蓋;之后,從播種筒16下落的種子經分種器20將種子相互分開,形成兩行;肥料處于種子下方的中間位置。這樣,對種子的發芽、生長有利。
[0031]所述播種筒16為可拆卸結構,因此如果播種其它作物時,可更換專用播種箱及播種筒,如玉米播種箱及播種筒。當然,這往往需要同時調整其它配套裝置,如播種器軸、軟管等。在此,不再--敘述。
[0032]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機架5—側設置有還田動力輪3,還田動力輪3由變速機輸出軸帶動,變速機輸入軸連接拖拉機變速箱;還田動力輪3通過皮帶連接還田機輪4,還田機輪4帶動還田機軸轉動,從而使還田機作業;變速機輸出軸(也可以是另一輸出軸)的另一端(與還田動力輪3對應的機架5另一側)設置旋耕動力輪,旋耕動力輪直接或通過導輪帶動旋耕機輪,旋耕機輪帶動旋耕機轉動;鎮壓輪軸通過萬向節將動力傳輸到地播肥器軸I與播種器軸12。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稻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包括機架、還田機、旋耕機、肥料斗、種子斗、動力機構,機架前上方設置有牽引架,與拖拉機連接;機架前下方設置有還田機;機架上方設置有肥料斗和種子斗,肥料斗下方為播肥器,播肥器下方連接肥料軟管,肥料軟管通向施肥筒,施肥筒下端為施肥耬腳,施肥筒為若干個;種子斗下方為播種器,播種器下方連接種子軟管,種子軟管通向播種筒,播種筒為若干個;若干個播肥器共用播肥器軸;若干個播種器共用播種器軸;機架后下部通過連接桿及調節桿連接鎮壓輪架,鎮壓輪架上設置有鎮壓輪;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分別設置于同一橫梁前部與后部;施肥筒與播種筒的下部間的機架上還設置有旋耕機,所述旋耕機包括旋耕軸,旋耕軸上設置有旋耕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分別設置于同一橫梁前部與后部,即通過固定框將施肥筒固定于橫梁前,通過固定框將播種筒固定于橫梁后;且施肥筒與播種筒前后照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筒置于旋耕刀的橫向空當中;每兩個播種筒之間,有兩組旋耕刀刀片。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筒為縱向隔離的兩部分,形成兩個通道;所述播種器設置有兩個出種口,出種口分別連接有軟管,兩個軟管通向同一個播種筒的兩個通道;播種筒的下端為分種器,分種器向兩側分叉,種子進入各自的通道后,經分種器將相互分開,形成兩行。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刀片末端向臨近一側的播種筒方向彎曲。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筒與播種筒皆為8個。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機轉速為10 — 300轉/分。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機架一側設置有還田動力輪,還田動力輪由變速機輸出軸帶動,變速機輸入軸連接拖拉機變速箱;還田動力輪通過皮帶連接還田機輪,還田機輪帶動還田機軸轉動,從而使還田機作業;與還田動力輪對應的機架另一側的變速機輸出軸端設置旋耕動力輪,旋耕動力輪直接或通過導輪帶動旋耕機輪,旋耕機輪帶動旋耕機轉動;鎮壓輪軸通過萬向節將動力傳輸到地播肥器軸與播種器軸。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秸桿還田旋耕施肥播種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筒為可拆卸結構,能夠在拆卸后安裝玉米播種箱及播種筒。
【文檔編號】A01C7/06GK205430930SQ201620000229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日
【發明人】張希槐
【申請人】河南三得興機械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