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昆蟲飼養領域,涉及一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包括飼養籠框架和籠罩,所述飼養籠框架設計為圓柱體結構,且其豎向筋條的底部設計為內凹口;在飼養籠框架的底部設置固定片;所述籠罩設計為直筒式網狀結構,籠罩的側面通過拉鏈連接,在籠罩的下端口設置收口線繩。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透氣效果好,籠罩密封性好,可在特定區域內利用自然環境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保證其持續取食、完成交配、產卵等,成蟲效率高,有效提高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存活率以及保障卵、幼蟲等研究實驗的開展,又為后續研究提供較為標準的試驗蟲源。
【專利說明】
一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昆蟲飼養領域,涉及一種半翅目昆蟲飼養裝置,具體是一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檳榔黃化病是一種是毀滅性病害,作為中國檳榔產業主要產區的海南省于1981年首次發現檳榔黃化病,現已蔓延至海南省瓊海、萬寧、陵水、三亞、保亭、五指山、瓊中等市縣。檳榔黃化病通常發病率為10%?30%,重病區高達90%左右,造成減產70%?80%,發病嚴重的檳榔園可完全絕產。迄今,在三亞、陵水、萬寧、屯昌等地已有大面積發病檳榔園遭砍伐,該病是已成為中國檳榔產業的最大威脅。
[0003]目前,檳榔黃化病尚無有效控制手段,生產上只能采取種植無病種苗、砍出病株等綜合防控措施,其中媒介昆蟲控制是綜合防控措施中的重要一環。
[0004]甘鹿斑袖錯蝴(Proutista moesta Westwood)屬半翅目、錯蝴總科、斑袖錯蝴屬昆蟲。印度學者已證實該蟲是檳榔黃化病的媒介昆蟲。但是,但國內只有其為害甘蔗的記錄,未見其他報道,可參考的文獻資料非常有限。因此,盡管相關研究人員已初步把甘蔗斑袖蠟蟬作為我國檳榔黃化病的一種疑似媒介昆蟲,但由于對該蟲的認識和可獲取的資料極其有限,需開展大量實驗才能確定在我國該蟲是否可以傳播檳榔黃化病。
[0005]由于植原體不可人工培養的特性以及田間檳榔植株非常高大、不能直接完成致病性測定實驗、媒介昆蟲接種實驗田間操作困難等因素極大地制約著黃化病病原及甘蔗斑袖蠟蟬疑似媒介性質的研究。因此,相關研究需要通過田間檳榔幼苗來驗證,而且利用田間飼養模擬自然環境可以為后續研究提供較為標準的試驗蟲源,從而為甘蔗斑袖蠟蟬媒介昆蟲性質驗證、生物生態學等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防治技術研究提供技術支持。前期實驗發現,室內飼養的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生活力、存活率顯著下降,且室內飼養無法開展甘蔗斑袖蠟蟬交配、產卵等實驗,使得實驗無法獲取其卵、孵化等基本信息。
[0006]在非疫區自然環境下飼養帶“毒”(植原體)昆蟲或研究其生物生態學習性時需要做好隔離措施防止其迀飛、擴散或將其控制在特定區域,以便于開展田間實驗和獲得大量種群。經檢索發現,目前尚無在田間開展甘蔗斑袖蠟蟬成蟲飼養、實驗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針對現有室內飼養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該裝置尺寸根據檳榔幼苗大小、生長速度以及實驗時間等因素設計,可在特定區域內利用自然環境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保證其持續取食、完成交配、產卵等,有效提高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存活率以及保障卵、幼蟲等研究實驗的開展,又為后續研究提供較為標準的試驗蟲源。
[0008]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0009]—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包括飼養籠框架和籠罩,所述飼養籠框架設計為圓柱體結構,且其豎向筋條的底部設計為內凹口,從而在框架底部周向形成一圈內凹口;在飼養籠框架的底部設置固定片,利用鐵釘或木楔等可以將框架固定在田間;所述籠罩設計為直筒式網狀結構,其直徑略大于框架外徑,長度略大于框架的高度,可用紗網等具有網眼的材料制作,籠罩的側面通過拉鏈連接,在籠罩的下端口設置收口線繩。田間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時,將飼養籠框架放置在檳榔幼苗上,并用鐵釘或木楔固定,然后罩上籠罩,拉緊拉鏈,在框架的內凹口上束緊收口線繩,待2?3個月后即可釋放一定數量的甘蔗斑袖蠟蟬成蟲進行飼養從而開展接種、交配、產卵等其他生物生態學實驗。
[0010]所述籠罩的目數在60-150目。
[001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透氣效果好,籠罩密封性好,可在特定區域內利用自然環境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保證其持續取食、完成交配、產卵等,成蟲效率高,有效提高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存活率以及保障卵、幼蟲等研究實驗的開展,又為后續研究提供較為標準的試驗蟲源。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飼養籠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籠罩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飼養籠框架;2、豎向筋條;3、內凹口;4、固定片;5、籠罩;6、拉鏈;7、收口線繩。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6]在圖1、2所示結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飼養籠框架I和籠罩5,飼養籠框架設計為圓柱體結構,由水平不銹鋼圈和豎向不銹鋼筋條2焊接而成,且豎向筋條2的底部設計為內凹口 3,從而在框架底部周向形成一圈內凹口;在飼養籠框架的底部的外側或內側設置固定片4,利用鐵釘或木楔等可以將框架固定在田間。籠罩5設計為直筒式網狀結構,其直徑略大于框架外徑,長度略大于框架的高度,可用目數在60-150目的紗網材料制作,籠罩側面相對位置設有2根拉鏈6,在籠罩的下端口設置收口線繩7,用于束緊籠罩。
[0017]田間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時,先對檳榔幼苗噴施殺蟲劑,放置飼養籠框架I,用鐵釘或木楔將固定片2固定,然后罩上籠罩5,拉緊拉鏈6,在框架底部的內凹口處束緊收口線繩7。待2?3個月后即可釋放一定數量的甘蔗斑袖蠟蟬成蟲進行飼養,從而開展接種、交配、產卵等其他生物生態學實驗。為了避免螞蟻、蜘蛛等天敵進入,宜在安裝飼養籠框架I和籠罩5后,在飼養籠和地面接觸的部位埋一圈壤土從而封住飼養籠與地面的縫隙。
[001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利用檳榔幼苗飼養甘蔗斑袖蠟蟬成蟲的田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飼養籠框架和籠罩,所述飼養籠框架設計為圓柱體結構,且其豎向筋條的底部設計為內凹口,在飼養籠框架的底部設置固定片;所述籠罩設計為直筒式網狀結構,其直徑略大于框架外徑,長度略大于框架的高度,籠罩的側面通過拉鏈連接,在籠罩的下端口設置收口線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籠罩的目數在60-150目。
【文檔編號】A01K67/033GK205511725SQ201620099311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8日
【發明人】唐慶華, 覃偉權, 宋薇薇, 朱輝, 李朝緒
【申請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