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包括設置在繁蜂棚內的喂食盤,在喂食盤上方設有乘涼部,在該乘涼部上方設有與乘涼部相通的放蜂部,其中:所述乘涼部位于繁蜂棚內,所述放蜂部位于繁蜂棚外。本實用新型將煙蚜繭蜂的飼喂、放蜂和收蜂等功能均集成在一個裝置上,既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又能極大地促進煙蚜繭蜂的繁育。
【專利說明】
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屬于煙蚜繭蜂喂養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煙蚜繭蜂屬于膜翅目繭蚜蜂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及夏威夷,我國南北均有分布,是專門寄生蚜蟲的一種內寄生蜂,對寄生蚜蟲的自然控制力較強。在煙田,煙蚜繭蜂對煙蚜的寄生率通常達到20%?60%。作為蚜蟲的一種重要寄生性天敵,煙蚜繭蜂在生物防治方面利用前途甚廣,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0003]在蚜繭蜂防控煙蚜技術應用期間,蚜繭蜂繁育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環節。現階段在繁育蚜繭蜂期間,采用的喂養方式多是在繁蜂室或繁蜂棚內掛置呈有營養液的小盤,以提供營養液。但這種方式存在放蜂、收蜂不方便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其將煙蚜繭蜂的飼喂及放蜂、收蜂功能集成在一起,具有放蜂、收蜂方便的優點,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包括設置在繁蜂棚內的喂食盤,在喂食盤上方設有乘涼部,在該乘涼部上方設有與乘涼部相通的放蜂部,其中:所述乘涼部位于繁蜂棚內,所述放蜂部位于繁蜂棚外。
[0006]所述放蜂部包括漏斗放蜂筒,以及安裝在漏斗放蜂筒上部開口上的紗網。
[0007]所述乘涼部呈倒漏斗形。
[0008]在乘涼部與放蜂部之間設有通蜂部,在通蜂部上設有通孔。
[0009]所述喂食盤通過三條繩子與乘涼部連接。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將煙蚜繭蜂的飼喂、放蜂和收蜂等功能均集成在一個裝置上,既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又能極大地促進煙蚜繭蜂的繁育。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操作方便,特別適合用于繁蜂棚內煙蚜繭蜂的培育。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通蜂部的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標記說明:1-紗網,2-放蜂部,3-乘涼部,4-通蜂部,5-喂食盤,6_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1及具體的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介紹:
[0015]本實用新型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包括設置在繁蜂棚內的喂食盤5及乘涼部3,以及安裝在繁育棚外的放蜂部2,其中放蜂部2包括漏斗放蜂筒,以及安裝在漏斗放蜂筒上部開口上的紗網I,乘涼部3呈倒漏斗形,在乘涼部3與放蜂部2之間有呈圓柱形的通蜂部4,通蜂部4可以集成在乘涼部3或漏斗放蜂筒上,也可以單獨制造,在通蜂部4上鉆有多個供煙蚜繭蜂通行的通孔6,喂食盤5通過三條繩子與乘涼部3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在紗網I上安裝蓋子,當在不需要放蜂時將蓋子蓋上即可。
[0017]在繁蜂棚內培育煙蚜繭蜂時,煙蚜繭蜂可在喂食盤5處進食,可在乘涼部3下乘涼,也可通過放蜂部2外出活動。當需要收蜂時,還可能利用煙蚜繭蜂的驅上性實現收蜂功能。
[0018]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包括設置在繁蜂棚內的喂食盤(5),其特征在于:在喂食盤(5)上方設有乘涼部(3),在該乘涼部(3)上方設有與乘涼部(3)相通的放蜂部(2),其中:所述乘涼部(3)位于繁蜂棚內,所述放蜂部(2)位于繁蜂棚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蜂部(2)包括漏斗放蜂筒,以及安裝在漏斗放蜂筒上部開口上的紗網(I)。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涼部(3)呈倒漏斗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乘涼部(3)與放蜂部(2)之間設有通蜂部(4),在通蜂部(4)上設有通孔(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蚜繭蜂飼喂放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盤(5)通過三條繩子與乘涼部(3)連接。
【文檔編號】A01K67/033GK205511726SQ201620176643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9日
【發明人】楊靜, 陳杰, 張繼, 楊如松, 鄒光進
【申請人】貴州省煙草公司黔東南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