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75829閱讀:472來源:國知局
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耕機械設備,具體是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包括與機車連接的機架,機架上設有并排設置的若干個苗帶旋耕機構,機架上設有與機車動力相連的驅動裝置,所述苗帶旋耕機構包括驅動耙式耕刀,以及設置在耕刀兩側的苗帶保護板;所述耕刀為倒置的U型機構,耕刀的上方連接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固定在支架上,并通過傳動齒輪與驅動裝置連接。本方案中使用的驅動耙耕刀,對土壤的土層上下結構沒有破壞,對富含有機物的土壤的破壞小,最大程度的保護土地。本方案能實現了少耕播種,對播種的苗床實現松土施肥等作業,給農作物一個優良的生存環境,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出苗率,對于機械化生產的效率具有較大提高。
【專利說明】
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耕機械設備,具體是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
【背景技術】
[0002]精耕細作一直是我們國家提倡實施的農業方案,對土地的高效利用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外都在進行實施科學的農耕方案,其中保護性耕作便是重要的思路。保護性耕作是指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桿、殘茬覆蓋地表,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保護性耕作摒棄了傳統鏵式犁翻耕土壤的耕作方式,實行免耕或少耕采用免耕播種,在有殘茬覆蓋的地表實現開溝、播種、施肥、施藥、覆土鎮壓復式作業。我國播種作業多采用傳統播種機械。傳統播種機具以外槽輪播種器和單或雙行排種管組合為主,存在機械結構簡單、播量無法精確控制、作業質量差等問題,普遍存在著植株疏密不勻、出苗參次不齊、單株個體之間性狀差異較大等問題,限制了農作物產量的提高。而在國外比較先進的農耕思想,是首先將苗床的整理作為重要的前提。整理苗床鋪好苗帶是提高出苗率和提高產量的基礎,現有的農耕設備對土地表層土壤破壞較大,缺乏保護性耕作的實施,因此對于農作物的成長也是十分不利。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設計了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能夠確保土地土壤環境穩定,減少了土地水分、養分的散失,同時有利于群體植被內通風、透光,促進個體發育健壯,提高光合速率和水肥利用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包括與機車連接的機架,機架上設有并排設置的若干個苗帶旋耕機構,機架上設有與機車動力相連的驅動裝置,所述苗帶旋耕機構包括驅動耙式耕刀,以及設置在耕刀兩側的苗帶保護板;所述耕刀為倒置的U型機構,耕刀的上方連接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固定在支架上,并通過傳動齒輪與驅動裝置連接。
[0005]所述苗帶保護板的底部設有行走滑板,行走滑板的前后兩端設有傾斜的過度斜板。
[0006]所述行走滑板上設有高度調節裝置。
[0007]所述苗帶保護板和耕刀還設有滑動調節機構,用于調節苗帶以及苗帶之間的間距。
[0008]所述驅動耙式耕刀焊接在轉動軸貫的四周,并均勻對稱分布有四個。
[0009]所述苗帶保護板的后方設有覆土板。
[0010]所述苗帶保護板之間設有多個耕刀。
[0011 ]所述機架上設有掛接播種機或施肥機的連接機構。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過上述方案得出:由于設計了獨立的苗帶旋耕機構,可以使得播種農作物時達到少耕的效果,實現保護性耕作。在機架上設置多個并排的苗帶旋耕機構使得苗床上形成間隔的苗帶,在種植區,進行松土播種,在非種植區土地的土壤結構得到保護。苗帶旋耕機構中設置有苗帶保護板,防止耕作的土壤濺到非苗帶區,通過設置苗帶保護板的后方設有覆土板,將耕作苗帶進行初步壓實,同時也防止土壤后濺。本方案中使用的驅動耙耕刀,對土壤的土層上下結構沒有破壞,對富含有機物的土壤的破壞小,最大程度的保護土地。本方案能實現了少耕播種,對播種的苗床實現松土施肥等作業,給農作物一個優良的生存環境,同時減少非種植區的耕作,對防止土地的水分和肥料的流失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本方案能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出苗率,對于機械化生產的效率具有較大提高。
[0013]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0014]【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為苗帶旋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側面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8]其中,I為機架,2為驅動裝置,3為苗帶旋耕機構,4為耕刀,5為轉動軸,6為苗帶保護板,7為覆土板,8為行走滑板,9為滾壓輪,10為播種機。
[0019]【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0021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包括與機車連接的機架I,機架I上設有掛接播種機10的連接機構,后方設有滾壓輪9。機架I上設有并排設置的4個苗帶旋耕機構3,機架I上設有與機車動力相連的驅動裝置2,所述苗帶旋耕機構3包括驅動耙式耕刀4,以及設置在耕刀兩側的苗帶保護板6;所述苗帶保護板之間設有多個耕刀。所述耕刀4為倒置的U型機構,耕刀4的上方連接有轉動軸5;所述轉動軸5固定在支架I上,并通過傳動齒輪與驅動裝置2連接。苗帶保護板6的底部設有行走滑板8,行走滑板8的前后兩端設有傾斜的過度斜板,行走滑板上還設有高度調節裝置。所述苗帶保護板6的后方設有覆土板7。
[0022]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包括與機車連接的機架,機架上設有并排設置的若干個苗帶旋耕機構,機架上設有與機車動力相連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帶旋耕機構包括驅動耙式耕刀,以及設置在耕刀兩側的苗帶保護板;所述耕刀為倒置的U型機構,耕刀的上方連接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固定在支架上,并通過傳動齒輪與驅動裝置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帶保護板的底部設有行走滑板,行走滑板的前后兩端設有傾斜的過度斜板。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滑板上設有高度調節裝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帶保護板和耕刀還設有滑動調節機構,用于調節苗帶以及苗帶之間的間距。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耙式耕刀焊接在轉動軸貫的四周,并均勻對稱分布有四個。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帶保護板的后方設有覆土板。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帶保護板之間設有多個耕刀。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耙式少耕苗帶播前整地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掛接播種機或施肥機的連接機構。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5667095SQ201620550089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8日
【發明人】王允泉, 麻軍, 李清華, 郭其濤
【申請人】王允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