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收割、耕耙聯合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的改進技術方案。
農業機械雖然發展較快,各種先進的聯合收割機相繼問世。特別是國外,類似產品使用已相當普及。鑒于我國國情,特別是農村實行農田承包責任制,農戶大多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耕作的農田數量有限,無法形成大片農田,田間道路極為狹窄,尤其山區梯田,根本無法實現目前已有的機械耕作。而且現有先進的農用機械比較適合大型農場使用,其價格也讓我國農戶無力承受,因此,我國大部分農民尚未擺脫臉朝土地背朝天的處境。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狀況的缺陷,以盡量簡化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收割、耕耙聯合機。
所述的收割、耕耙聯合機,具有機架,機架上設有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機架前部安裝有割刀支架和割刀,割刀支架上方為斜斗,斜斗前側邊緣設有切穗刀。動力機構分別與拔禾輪和滾耙輪傳動配合,與斜斗位置相配處設置由外殼、脫粒滾筒構成的脫粒機構,脫粒滾筒與動力機構傳動配合。機架尾部設有斜置的扶把,扶把兩端下側具有雙鏵犁。
該收割、耕耙聯合機,結構簡單,構思新穎,兼有收割、耕耙等功能,使用效果理想,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且該機成本低,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機架9為長方形結構,一般設計為70×150cm左右。動力機構8考慮到盡量減輕重量,選擇使用汽油機為佳。割刀2及與其兩側配合的輔禾器1與割刀支架3最好為可活動調節的連接方式,割刀支架3設計為可以調節高度,以便調節割刀2、輔禾器1的上下、左右位置。撥禾輪4、滾耕輪6、脫粒滾筒10通過鏈輪與動力機構8的主動鏈輪傳動配合,拔禾輪4在收割使用時輔以切穗。切穗刀16安裝在斜斗15前側邊緣,切下的稻穗通過斜斗15進入脫粒機構。割刀支架3底部設有斜置的稻桿退出裝置17,一般為兩片薄鐵板。主要由外殼14和脫粒滾筒10構成的脫粒機構與斜斗15的位置配合。機架9底部前后兩側邊緣設有耙齒11,扶把12斜置安裝在機架9尾部位,扶把12兩端下側具有雙鏵犁13,扶把12可以用作控制前進方向。5為大鐵輪,與滾耙輪6兩邊同軸拆卸式安裝,不用時可拆下。7為鏈輪,用于傳動滾耙輪6。
權利要求1.收割、耕耙聯合機,具有機架(9),機架(9)上設有動力機構(8),其特征在于機架(9)前部安裝有割刀支架(3)和割刀(2),割刀支架(3)上方為斜斗(15),斜斗(15)前側邊緣設有切穗刀(16),動力機構(8)分別與拔禾輪(4)和滾耙輪(6)傳動配合,與斜斗(15)位置相配處設置由外殼(14)、脫粒滾筒(10)構成的脫粒機構,脫粒滾筒(10)與動力機構(8)傳動配合,機架(9)尾部設有斜置的扶把(12),扶把(12)兩端下側具有雙鏵犁(1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耕耙聯合機,其特征在于機架(9)底部前后兩側設有耙齒(1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耕耙聯合機,其特征在于割刀(2)兩側設有輔禾器(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耕耙聯合機,其特征在于割刀支架(3)底部設有稻桿退出裝置(17)。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耕耙聯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機構(8)為汽油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耕耙聯合機,其特征在于滾耙輪(6)兩邊同軸安裝有大鐵輪(5),大鐵輪(5)可拆卸。
專利摘要收割、耕耙聯合機,包括機架和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機架前部安裝有割刀支架和割刀,割刀支架上方為斜斗,動力機構分別與拔禾輪和滾耙輪傳動配合,與斜斗位置相配處設置由外殼、脫粒滾筒構成的脫粒機構,脫粒滾筒與動力機構傳動配合,機架尾部設有斜置的扶把,扶把兩端下側具有雙鏵犁。該機結構簡單、構思新穎,兼有收割、耕耙等功能,使用效果理想,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且生產成本低,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A01D43/12GK2458855SQ01203480
公開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5日
發明者周慶權 申請人:周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