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施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農田施肥器,屬田間施肥器的設計與制造技術領域;本產品由撒布器和肥料桶構成。在撒布器中部有一立柱立柱為一方管,在立柱的頂端帶有握把。在立柱的中間部有一動滑輪。在立柱的下部帶有一肥料箱,在立柱的底部帶有閉合插頭。在漏料筒上帶有拉板,在漏料筒內有一調節筒,在肥料箱前后壁上帶有皮墊。在輸料管上帶有活節和關閉閥。使用時閉合插頭插入土中,在拉線下閉合插頭張開,漏料筒翻轉,使下落入土中,松手后在回位彈簧作用下插頭和漏料筒回位。由于肥料桶內帶有調節筒和皮墊也可以阻擋肥料下落時的量。更好的保證肥料用量的準確。在輸料管上帶有活節和關閉閥,可以保證肥料不流失和方便使用。本產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解決了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
【專利說明】
農田施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田間施肥器的設計與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農作物施肥,特別是在小面積地塊農田基本是采用手工挖坑的施肥方式,存在著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下和施肥量不好掌握的問題。現有的專利號為“2007200103516”,名稱為“施肥器”的實用新型專利為本
【申請人】所申報。經多年使用也發現存在結構復雜,使用不理想的問題。尤其是在撒布器立柱的下料管上帶有調節篩板、調節板、翻板等,使用時不協調,有時容易出現“卡料”現象。這種施肥器是兩手操作,兩邊都帶有閘把和閘線,結構復雜,容易出現故障。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方便實用的農田施肥器,解決現有人工施肥和器械存在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產品由撒布器和肥料桶構成。在撒布器中部有一立柱,立柱為一方管。在立柱的頂端帶有握把。在立柱的中間部有一動滑輪。在立柱的下部帶有一肥料箱,在立柱的底部帶有閉合插頭,在閉合插頭內帶有閉合彈簧。在肥料箱上部有一進料口,在肥料箱的下部有一出料口,出料口與立柱空腔聯通。在肥料箱內有一漏料筒,在漏料筒上帶有接料口,在漏料筒上帶有拉板,在拉板下部帶有回位彈簧。在漏料筒內有一調節筒,在肥料箱前后壁上帶有皮墊。在閘把上帶有拉線,拉線的的一端連接動滑輪,動滑輪通過拉線連接位于立柱下部的定滑輪和閉合插頭。拉線另一端連接漏料筒拉板。在肥料桶上帶有輸料管,輸料管與進料口連接。在輸料管上帶有活節和關閉閥。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法是;當閉合插頭插入土中,同時手握握把,拉線帶動定滑輪和動滑輪使拉線收緊,拉板帶動漏料筒翻轉,同時閉合插頭張開,肥料經過肥料箱中的漏料筒先落入插頭再下落入土中,完成一垵施肥,松手后在回位彈簧作用下插頭和漏料筒回位。由于肥料桶內帶有漏料筒和調節筒,調節筒能夠調節肥料的下落量,同時內設的皮墊也可以阻擋肥料下落時的量。更好的保證了肥料用量的準確。還因為在輸料管上帶有活節和關閉閥,可以實現桶器分離,當一桶料用完后,可以只攜帶肥料桶去地頭裝填新料。本產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方便實用。解決了現有器械存在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0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06]1-握把2-立柱3-閘把4-閘線5-動滑輪6_輸肥管7_漏料筒8_拉板9-回位彈簧10-肥料箱11-閉合插頭12-閉合彈簧13-廢料桶14-活節15-關閉閥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肥料箱結構示意圖
[0008]7-漏料筒8-拉板10-肥料箱16-皮墊17-調節箱19-出料口 20-進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產品由撒布器和肥料桶13構成。在撒布器中部有一立柱2,立柱為一方管,在立柱的頂端帶有握把I。在立柱的中間部有一動滑輪5。在立柱的下部帶有一肥料箱10,在立柱的底部帶有閉合插頭11,在閉合插頭與內帶有閉合彈簧12。在肥料箱上部有一進料口 20,在肥料箱的下部有一出料口 19。在肥料箱內有一漏料筒7,在漏料筒上帶有接料口 18。在漏料筒上帶有拉板8,在拉板下部帶有回位彈簧9。在漏料筒內有一調節筒17,在肥料箱前后壁上帶有皮墊16。在閘把3上帶有拉線4。在肥料桶13上帶有輸料管6,在輸料管上帶有活節14和關閉閥15。
【主權項】
1.農田施肥器,由撒布器和肥料桶(13)構成,期特征是;在立柱的下部帶有一肥料箱(10),在肥料箱上部有一進料口(20),在肥料箱的下部有一出料口(19),在肥料箱內有一漏料筒(7),在漏料筒上帶有接料口(18),在漏料筒上帶有拉板(8),在拉板下部帶有回位彈簧(9),在漏料筒內有一調節筒(17),在肥料箱前后壁上帶有皮墊(16),在輸料管上帶有活節(14)和關閉閥(15)。
【文檔編號】A01C15/00GK205670976SQ201620367513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3日 公開號201620367513.0, CN 201620367513, CN 205670976 U, CN 205670976U, CN-U-205670976, CN201620367513, CN201620367513.0, CN205670976 U, CN205670976U
【發明人】欒楓
【申請人】欒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