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收割機的秸稈切割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稈切割裝置。它包括驅動軸(1)、第一傘齒輪(2)、第二傘齒輪(3)、固定盤(4)和出倉口(6),所述驅動軸(1)設置在出倉口(6)外側,第一傘齒輪(2)、第二傘齒輪(3)、固定盤(4)和刀具(5)設置在出倉口(6)內,所述驅動軸(1)與第一傘齒輪(2)連接,第一傘齒輪(2)與第二傘齒輪(3)嚙合,第二傘齒輪(3)與固定盤(4)連接,固定盤(4)上均勻設置有刀具(5)。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稈切割裝置,結構簡單,秸稈切割方便,切割后的秸稈長度均勻。
【專利說明】
用于收割機的秸稈切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秸桿切割裝置,用于收割機,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收割機它是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一次性完成谷物的收割和秸桿的切割。
[0003]參見圖3-4,現有的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其刀具的切割方向與秸桿的長度方向一致,如此導致切割后的稻桿長度不一,甚至根本沒有切割到。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此種裝置能方便將秸桿切割,切割后的秸桿長度一致,便于回收。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6]—種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其特點是:它包括驅動軸、第一傘齒輪、第二傘齒輪、固定盤和出倉口,所述驅動軸設置在出倉口外側,第一傘齒輪、第二傘齒輪、固定盤和刀具設置在出倉口內,所述驅動軸與第一傘齒輪連接,第一傘齒輪與第二傘齒輪嚙合,第二傘齒輪與固定盤連接,固定盤上均勻設置有刀具。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結構簡單,秸桿切割方便,切割后的稻桿長度均勾。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1]圖3為現有的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4為圖3的俯視圖。
[0013]圖5為現有的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刀具對秸桿的切割示意圖。
[0014]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刀具對秸桿的切割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驅動軸1,
[0017]第一傘齒輪2,
[0018]第二傘齒輪3,
[0019]固定盤4,
[0020]刀具5,
[0021]出倉口6,
[0022]秸桿7。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它包括驅動軸1、第一傘齒輪2、第二傘齒輪3、固定盤4、刀具5和出倉口 6,所述驅動軸I設置在出倉口 6外側,第一傘齒輪2、第二傘齒輪3、固定盤4和刀具5設置在出倉口6內,所述驅動軸I與第一傘齒輪2連接,第一傘齒輪2與第二傘齒輪3嚙合,第二傘齒輪3與固定盤4連接,固定盤4上均勻設置有四個刀具5。
[0024]工作原理:
[0025]參見圖3,現有的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刀具是設置在圓柱形的固定座上,出倉口的底部設置有與刀具對應的釘齒,驅動軸轉動時帶動圓柱形的固定座轉動,收割機工作時,秸桿從出倉口出來,在刀具與釘齒的配合下,秸桿被切割,參見圖5,由于刀具的切割的方向(圖5中箭頭方向)與秸桿的長度方向一致,因此切割后的秸桿長度不一,影響后續回收工序,并且此種結構的秸桿切割裝置,需要配合圖4中出口處的導向槽結構,使得秸桿被切割后能沿著導向槽出料。
[0026]參見圖1-2,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個傘齒輪嚙合,從而改變刀具的切割方向,并且四個刀具均勻設置在圓盤形的固定盤4上,與現有的結構相比,可以省一半的刀具,結構簡單;參見圖6,本實用新型刀具的切割方向與秸桿垂直,因此刀具在切割秸桿的過程中,不僅切邊整齊,秸桿長度均勻,同時刀具旋轉帶來的慣性能將切割完畢的秸桿帶出出倉口,因此可以舍棄現有的導向槽結構。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收割機的秸桿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驅動軸(I)、第一傘齒輪(2)、第二傘齒輪(3)、固定盤(4)和出倉口(6),所述驅動軸(I)設置在出倉口(6)外側,第一傘齒輪(2)、第二傘齒輪(3)、固定盤(4)和刀具(5)設置在出倉口(6)內,所述驅動軸(I)與第一傘齒輪(2)連接,第一傘齒輪(2)與第二傘齒輪(3)嚙合,第二傘齒輪(3)與固定盤(4)連接,固定盤(4)上均勻設置有刀具(5)。
【文檔編號】A01D45/00GK205670999SQ201620432536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4日 公開號201620432536.5, CN 201620432536, CN 205670999 U, CN 205670999U, CN-U-205670999, CN201620432536, CN201620432536.5, CN205670999 U, CN205670999U
【發明人】金學培
【申請人】金學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