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田開采領域中采油用的一種化學劑,屬于一種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
背景技術: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是目前國內外發展迅速的一項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術,是21世紀一項高新生物技術。與其他三次采油技術相比,微生物采油技術具有適用范圍廣、工藝簡單、經濟效益好、無污染等特點,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較為普遍的生物采油技術主要是向油層中引入外源微生物,同時向油層中注入營養液,使微生物在油層中繁殖,利用其代謝產物氣體、酸、表面活性劑、聚合物等,來提高原油采收率。但該方法有菌種需開發與評價、菌液發酵繁雜的缺點,而且,注入的微生物存在著對油層適應及與油層中本源微生物(油層中原有的微生物)的競爭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本源微生物營養液來激活油層中的本源微生物,從而達到提高微生物采油效果的目的。本源微生物是指長期棲息于油層中以烴為唯一碳源生長的微生物。本源微生物采油技術是通過調整油層中固有群落的生物活性來增加石油采收率的一種生物技術。本源微生物是地層中一定時期內在數量和種類上相對穩定的微生物群落。這是在油田開發過程中隨含有大量細菌的注入水進入油層的。由于細菌種類等的差異,有的不適應地層環境而亡,有的轉達入休眠狀態,也有少量細菌適應了惡劣的地層環境,并利用地層中有限的營養進行緩慢的生長和代謝。由于地層中營養的缺乏阻礙了本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只要提供適量的營養物質并通過適當的方法將其注入油層就可以有選擇的將有利于提高采收率的菌激活,并快速代謝有益于原油流動的產物,提高儲層動用程度和采收率。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包括下列各組分,下列各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尿素1%~3%、NH4CL 0.05~0.1%、氨基酸0.5~1%、NH3NO30.05~0.25%、Na2HPO40.1%~0.5%、MgSO4·7H2O 0.01%~0.05%、FeSO4·5H2O 0.05%~0.1%、CaCL20.05%~0.1%、ZnCL20.05%~0.1%、糖蜜1%~4%、鼠李糖0.1~0.5%和C8~10烷基糖苷1%~5%,余量為水。
上述的尿素3%、NH4CL 0.1%、氨基酸0.5%、NH3NO30.1%、Na2HPO40.3%、MgSO4·7H2O 0.01%、FeSO4·5H2O 0.05%、CaCL20.05%、ZnCL20.06%、糖蜜4%、鼠李糖0.1%和C8~10烷基糖苷1%,水為90.76%;尿素2%、NH4CL 0.07%、氨基酸0.8%、NH3NO30.15%、Na2HPO40.5%、MgSO4·7H2O0.02%、FeSO4·5H2O 0.08%、CaCL20.1%、ZnCL20.07%、糖蜜2%、鼠李糖0.2%和C8~10烷基糖苷2%,水為92.01%。
根據地層環境及溫度范圍不同該營養液中還可加入下列組分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KNO30~0.05%、(NH4)2SO40~0.1%、KH2PO40~0.5%、氨基三甲叉膦酸0~0.5%、牛油膏0~0.5%、綿羊血0~1%及MgCL2·4H2O 0%~0.02%。
上述的營養液使用方法如下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每口井每年施工4~6輪,兩輪之間間隔50~70天,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2天,關井1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本源微生物是依靠油層中的唯一碳源“烴類”為營養的,所畏激活本源微生物就是給本源微生物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使其繁殖、生長。
微生物反應物及其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 表1
通過使用本營養液可以對邊際生產油田具有經濟吸引力,成本低,有效周期長,所需設備簡單。不需要向油層注入微生物。因此不需要為生產微生物或代謝物增加所需的程序和費用。采用傳統的注水地面設備即可達到施工要求。微生物營養液成本低廉且不受原油價格影響;可用于各種類型的原油;不損害地層,可以在同一油井中多次使用;不污染地層和地面環境;較原始方法提高采收率10%。
本生物營養液及其使用方法在大港油田的十五口井上進行了長達3年的先導實驗。累計注入濃縮營養液82.366噸,空氣91.2m3,原油粘度下降,天然氣中甲烷含量增加,含水率下降2%;改善了流體性質;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和天然氣產量。按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三次采油評價方法,3年間累積增油12211t。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該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包括下列各組分,下列各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尿素1%~3%、NH4CL 0.05~0.1%、氨基酸0.5~1%、NH3NO30.05~0.25%、Na2HPO40.1%~0.5%、MgSO4·7H2O 0.01%~0.05%、FeSO4·5H2O 0.05%~0.1%、CaCL20.05%~0.1%、ZnCL20.05%~0.1%、糖蜜1%~4%、鼠李糖0.1~0.5%和C8~10烷基糖苷1%~5%,余量為水。上述各組分優選含量為尿素3%、NH4CL 0.1%、氨基酸0.5%、NH3NO30.1%、Na2HPO40.3%、MgSO4·7H2O0.01%、FeSO4·5H2O 0.05%、CaCL20.05%、ZnCL20.06%、糖蜜4%、鼠李糖0.1%和C8~10烷基糖苷1%,水為90.76%;尿素2%、NH4CL 0.07%、氨基酸0.8%、NH3NO30.15%、Na2HPO40.5%、MgSO4·7H2O 0.02%、FeSO4·5H2O 0.08%、CaCL20.1%、ZnCL20.07%、糖蜜2%、鼠李糖0.2%和C8~10烷基糖苷2%,水為92.01%。
根據地層環境及溫度范圍不同該營養液中還可加入下列組分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KNO30~0.05%、(NH4)2SO40~0.1%、KH2PO40~0.5%、氨基三甲叉膦酸0~0.5%、牛油膏0~0.5%、綿羊血0~1%及MgCL2·4H2O 0%~0.02%。
將上述技術方案中各組分在常溫條件下以混配即得到該營養液。
上述技術方案中糖蜜、C8~10烷基糖苷、牛油膏、綿羊血、鼠李糖和氨基酸為微生物提供糖源;尿素、NH4CL、KNO3、NH3NO3、(NH4)2SO4為微生物提供氮源;Na2HPO4、KH2PO4、ATMP為微生物提供磷源;MgSO4·7H2O、MgCL2·4H2O、FeSO4·5H2O、CaCL2、ZnCL2為微生物提供其它元素營養。
上述的營養液使用方法如下如圖1所示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每口井每年施工4~6輪,兩輪之間間隔50~70天,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2天,關井1天。
實施例1、以日注水量35000千克為例,將尿素1157.28千克、NH4CL 38.58千克、氨基酸192.88千克、NH3NO338.58千克、Na2HPO4115.73千克、MgSO4·7H2O 3.86千克、FeSO4·5H2O 19.29千克、CaCL219.29千克、ZnCL223.15千克、糖蜜1543.04千克、鼠李糖38.58千克和C8~10烷基糖苷385.76千克在配料罐中混合后,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進行先導實驗,每口井每個施工5輪,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天,關井1天。該方法較原始方法提高采收率10%,含水率下降2%。
實施例2、以日注水量35000千克為例,將尿素760.79千克、NH4CL26.63千克、氨基酸304.31千克、NH3NO357.06千克、Na2HPO4190.20千克、MgSO4·7H2O 7.61千克、FeSO4·5H2O 30.43千克、CaCL238.04千克、ZnCL226.63千克、糖蜜760.79千克、鼠李糖76.08千克和C8~10烷基糖苷760.79千克在配料罐中混合后,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進行先導實驗,每口井每個施工5輪,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天,關井1天。該方法較原始方法提高采收率10%,含水率下降2%。
實施例3、以日注水量35000千克為例,將尿素384.74千克、NH4CL19.24千克、氨基酸384.74千克、NH3NO319.24千克、Na2HPO438.47千克、MgSO4·7H2O 19.24千克、FeSO4·5H2O 38.47千克、CaCL230.78千克、ZnCL238.47千克、糖蜜384.74千克、鼠李糖192.37千克和C8~10烷基糖苷1923.71千克在配料罐中混合后,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進行先導實驗,每口井每個施工5輪,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天,關井1天。該方法較原始方法提高采收率10%,含水率下降2%。
實施例4、以日注水量35000千克為例,將尿素1170.83千克、NH4CL 39.03千克、氨基酸195.14千克、NH3NO339.03千克、Na2HPO4117.08千克、MgSO4·7H2O 3.90千克、FeSO4·5H2O 19.51千克、CaCL219.51千克、ZnCL223.42千克、糖蜜1561.11千克、鼠李糖39.03千克、C8~10烷基糖苷390.28千克、KNO319.51千克、氨基三甲叉膦酸195.14千克和牛油膏195.14千克在配料罐中混合后,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進行先導實驗,每口井每個施工5輪,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天,關井1天。該方法較原始方法提高采收率10%,含水率下降2%。該實驗適合地層中含有梭狀芽桿菌、芽孢桿菌、假單胞桿菌、黃單胞桿菌、明串珠菌、脫硫弧菌。
實施例5、以日注水量35000千克為例,將尿素391.72千克、NH4CL19.59千克、氨基酸391.72千克、NH3NO319.59千克、Na2HPO439.17千克、MgSO4·7H2O 19.59千克、FeSO4·5H2O 39.17千克、CaCL231.34千克、ZnCL239.17千克、糖蜜391.72千克、鼠李糖195.86千克、C8~10烷基糖苷1958.59千克、(NH4)2SO439.17千克、KH2PO4195.86千克、綿羊血391.72千克及MgCL2·4H2O 7.83千克在配料罐中混合后,由注入泵將生物營養液及壓縮空氣由注水管線旁通注入地層進行先導實驗,每口井每個施工5輪,連續施工2年,每輪單口井分3次注入,每次注1天,關井1天。該方法較原始方法提高采收率10%,含水率下降2%。該實驗適合地層中含有分枝桿菌、諾卡氏菌、不動桿菌、棒狀桿菌、腸桿菌。
權利要求
1.一種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組分,下列各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尿素1%~3%、NH4CL 0.05~0.1%、氨基酸0.5~1%、NH3NO30.05~0.25%、Na2HPO40.1%~0.5%、MgSO4·7H2O 0.01%~0.05%、FeSO4·5H2O 0.05%~0.1%、CaCL20.05%~0.1%、ZnCL20.05%~0.1%、糖蜜1%~4%、鼠李糖0.1~0.5%和C8~10烷基糖苷1%~5%,余量為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其特征在于尿素3%、NH4CL 0.1%、氨基酸0.5%、NH3NO30.1%、Na2HPO40.3%、MgSO4·7H2O 0.01%、FeSO4·5H2O 0.05%、CaCL20.05%、ZnCL20.06%、糖蜜4%、鼠李糖0.1%和C8~10烷基糖苷1%,水為90.7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其特征在于尿素2%、NH4CL 0.07%、氨基酸0.8%、NH3NO30.15%、Na2HPO40.5%、MgSO4·7H2O 0.02%、FeSO4·5H2O 0.08%、CaCL20.1%、ZnCL20.07%、糖蜜2%、鼠李糖0.2%和C8~10烷基糖苷2%,水為92.0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其特征在于對于不同的地理環境該營養液還包括下列各組分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KNO30~0.05%、(NH4)2SO40~0.1%、KH2PO40~0.5%、氨基三甲叉膦酸0~0.5%、牛油膏0~0.5%、綿羊血0~1%及MgCL2·4H2O0%~0.02%。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提出一種本源微生物營養液來激活油層中的本源微生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組分,下列各組分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尿素1%~3%、NH
文檔編號C12N1/04GK1769365SQ200510010349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6日
發明者趙力, 金艷方, 沈超, 王春華, 于洋, 陳韶軍 申請人:大慶沃太斯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