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用于從海洋魚中萃取蛋白 質營養物。
背景技術:
在眾多的海洋水產資源中,無論是從種類和儲量上講,還是從捕撈量和
用途上講,皆首推魚類資源。1980年全世界海洋魚類捕撈量僅為1880萬噸, 而到1986年便達卯00萬噸,目前已達l億噸左右。
魚內含蛋白質10~~30%,其中包括人體所必須的8種氨基酸、即賴氨酸、 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此外, 魚肉還含有大量易被人體吸收的脂肪和鈣、磷等重要物質及B族維生素。目 前世界上每年人均占有水產品約12千克,而在剛果、日本、印尼、菲律賓等 國魚類消費已超過其他肉類,對魚類蛋白質的攝食量已占對動物蛋白攝食量 的60%。由于漁業生產與農牧生產相比具有投資少,產出多,見效快的特點, 生產等量蛋白質所投入的代價,漁業僅為畜牧業的1/3。特別是隨著人們對 海洋魚蛋白質所具的諸如富含多種氨基酸能幫助人體建造新組織和修補更新 組織、在人體內制造各種酶而有助于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維持體內水分及酸 堿平衡、通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向細胞輸送氧和營養、增強免疫、催化而促 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功能等功用的認識,便自然地將目光投向于對海洋魚 蛋白質的開發利用,即提取蛋白質。
目前提取魚蛋白質的裝置是采用罐組式結構,將去雜如去頭、去尾、去 鱗、去內臟等后的魚料粉碎所得到的原料引入罐中,同時加入溶劑(正己烷), 經片刻后經過濾網從罐底部把混合液(脂肪與溶劑)抽出,爾后再引入新鮮 的正己烷溶劑,再次抽出混合液,重復上述過程,直至將魚粉原料中的脂肪 萃取干凈,最終得到魚蛋白質。顯見,其加工方式是間隙式的,生產效率低
下,無法滿足工業化量產要求;罐內的過濾網易堵塞,清理、更換工作頻繁 且困難,耽誤產生時間;工人的操作強度大且操作麻煩;在加工現場有溶劑 氣體大量溢出,對生產現場環境和操作者安全生產影響;混合液濃度無法掌 控,殘留高;溶劑消耗高,有失萃取的經濟性。
申請人進行了檢索,檢取文獻如A). CN1157694A, 一種液化魚蛋白的 制作方法;B). CN1063026C,速效營養魚蛋白及制作方法;C). CN1383732A, 用粗魚蛋白制備魚蛋白混合肽的工藝;D). CN1225991C,低值魚的蛋白蛋 提取方法及其產品。在上述文獻A)至D)所教導的工藝、方法中,所擇用 的裝置均屬申請人在前面提及的罐組范疇,同樣存在所述的欠缺。因此,如 果能開發出一種得以克服上述不足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那么其積極意 義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作為成套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如果缺乏得以使 經過了 一級浸提后的物料自動地過渡或稱轉移到二級浸提機構進行二次浸提 的相應機構,那么便無法體現出連續萃取之效,從而無法滿足工業化量產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得以滿足工業化量產要求的、不會因堵 塞之類的情形而延誤生產的、可降低工人的操作強度和有利于保護操作者身 體安全及生產現場環境的、能節約萃取用溶劑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 一種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它包 括一工作平臺; 一壁體上延設有至少一個混合油出口的浸漬筒體,支承于工 作平臺上; 一分料器,設置在浸漬筒體的上部; 一用于將魚粉原料喂入到分 料器中的喂料機構,支固在浸漬筒體的筒蓋上; 一支承在筒蓋上的并且伸展 到浸漬筒體的容腔中的用于對由分料器所分入的魚粉原料進行攪拌的攪拌機 構; 一用于將浸漬筒體浸提后的物料進而浸提的鏈斗浸提機構,支承在工作 平臺上; 一用于向浸漬筒體的容腔內引入用于溶解魚脂肪的溶劑的溶劑引入 口,設在鏈斗浸提機構上,特點是它還包括有一轉料機構,該轉料機構包 括轉料電機、轉料減速機、主動鏈輪、傳動鏈、從動鏈輪、轉料輸送管、轉 料軸、轉料螺旋槳,轉料電機與轉料減速機配接,主動鏈輪固定在轉料減速
機的動力輸出軸上,傳動鏈的一端套設在主動鏈輪上,另一端套設在從動鏈 輪上,從動鏈輪固定在轉料軸所伸展到轉料輸送管外的軸端,轉料軸樞置于 轉料輸送管內,轉料輸送管分別與浸漬筒體的底部和鏈斗浸提機構的下部相
連接并相通,轉料輸送管將浸漬筒體與鏈斗浸提機構聯結成u形,轉料螺旋
漿構成于轉料軸所位于轉料輸送管內的軸體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浸漬筒體包括上部的接料區和中部的攪拌區以及下部 的沉降轉料區,接料區位于工作平臺上方,與工作平臺相固定,在接料區的 壁體上延設有第一混合油出口,所述的筒蓋蓋配在接料區的頂部,所述的分 料器位于接料區內,攪拌區位于工作平臺的下方,與接料區的底部對接,在 攪拌區的壁體上延設有第二混合油出口 ,并且在攪拌區的底部延接有用于與 地坪支撐的支撐腳,沉降轉料區接續在攪拌區的底部,在沉降轉料區的壁體 上分別延設有出料口和手孔,沉降轉料區的底端部與轉料機構聯結并且相通, 所述的攪拌機構貫穿于接料區、攪拌區、沉降轉料區。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筒蓋上分別設置有視鏡和用于將浸漬筒體內的氣體引 出的氣體引出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接料區、攪拌區的壁體上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檢修窗。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分料器包括盛料盤、盛料盤蓋、刮刀、連接套,盛料 盤與接料區的內壁固定,并且與內壁構成密封,盛料盤的底部間布有用于將 魚粉原料滲入到攪拌區中去的出料孔,盛料盤蓋密封配置在盛料盤的盤口上,
刮刀固定在連接套上,并且該刮刀與盛料盤的盤底之間保持有2-5mm的間隙, 連接套固設在攪拌機構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喂料機構包括進料電機、進料減速機、進料筒、進料 攪軸,第一螺旋攪漿、進料斗,進料電機與進料減速機傳動聯結,進料減速 機固定在進料筒所探出于筒蓋外的頂端部,而進料筒的下端伸展到分料器上, 并且與分料器固定,進料攪軸固接在進料減速機的動力輸出軸上,并且整體 地位于進料筒的筒腔內,用于將魚粉原料驅運到分料器中去的第一螺旋攪漿 構成于進料攪軸上,進料斗延接在進料筒所探出于筒蓋外的壁體上,與進料
筒的筒腔相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攪拌機構包括攪拌電機、攪拌減速機、攪拌軸、第二 螺旋攪漿,攪拌電機與攪拌減速機傳動聯結,進料減速機固定在筒蓋上,攪 拌軸的上端與攪拌減速機固接,下端樞置于沉降轉料區底部的軸承座上,第 二螺旋攪漿構成于攪拌軸所位于攪拌區、沉降轉料區部位的軸體上,所述的 第二螺旋攪漿的直徑自上而下漸漸變小。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斗浸提機構包括構成有料倉的提升筒體、鏈斗漲緊 度調整器、鏈斗驅運器、物料提運器,提升筒體的近中部與工作平臺固定, 上端端口部位固設有封板,而上端端口部位所面向下方的一側延設有出料斗, 提升筒體的下端側部延設有與料倉相通的排污口,下端底部延接有用于與地 坪支固的底座;所述的鏈斗漲緊度調整器彼此相對應地設置在提升筒體下端 兩側;所述的鏈斗驅運器設在提升筒體的上端端口部位;所述的物料提運器 包括一對輸送鏈、 一組撈斗, 一對輸送鏈的兩端聯結在所述的一對鏈斗漲緊 度調整器和鏈斗驅運器上, 一組撈斗間布固定在一對輸送鏈上,每個撈斗上 密布有濾油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斗驅運器包括驅運電機、驅運減速機、 一對驅運主 動鏈輪、驅運主動軸、 一對驅運軸承座,驅運電機與驅運減速機相組配并且 固定在提升筒體的上端一側側部, 一對驅運主動鏈輪并行地固定驅運主動軸 的中部,與所述的出料斗的進料口相對應,驅運主動軸樞置在一對驅運軸承 座上,并且與驅運減速機聯結, 一對驅運軸承座固定在提升筒體的上端兩側。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斗漲緊度調整器包括一對漲緊軸箱體,分別固定在 提升筒體的下端兩側,各漲緊軸箱體上設有導向座,導向座上配設漲緊軸承 座和彈簧座,漲緊軸座與調整螺桿固定,漲緊軸承座與彈簧座之間設置彈簧, 漲緊軸承座上樞置鏈輪軸,鏈輪軸上平行地固定一對被動鏈輪,被動鏈輪與 所述的輸送鏈聯結。
本實用新型能將經浸漬筒體浸漬后的物料由轉料機構轉至鏈斗浸提機構 并由鏈斗浸提機構將所得到的脫去脂肪后的魚蛋白質輸出,從而體現連續生
產而藉以滿足工業化量產要求;喂料機構喂入的魚粉原料可由分料器分給攪
拌機構攪拌,在整個浸提過程中不會出現淤積堵塞的情形;可實現一次性提 取魚蛋白質,避免了已有技術需求經過中間環節的反復抽出脂肪、引入新鮮 溶劑的繁瑣步驟,有助于減輕工人的工作強度;溶劑的引入和混合油的引出 均可在封閉狀態下進行,因此能保障操作者安全及生產現場的環境,并且具 有對溶劑的節約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圖1的剖視圖。
圖3為鏈斗漲緊度調整器的被動鏈輪與物料提運器的輸送鏈相聯結的示 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申請人對實施例的描述,將更加有助于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并 且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效果更加明朗,但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所 推薦的技術方案的具體性限制。
請見圖1和圖2并且結合圖3,申請人所推薦的浸漬筒體1實際上好似由 三個部分無縫對接而成,即由三個部分一體加工而成,這三個部分為接料區 12、攪拌區13、沉降轉料區14,還可將接料區12、攪拌區13、沉降轉料區 14稱之為接料段、攪拌段、沉降轉料段或稱之為接料部分、攪拌部分、沉降 轉料部分。接料區12擴設于攪拌區13的上部,而沉降轉料區15以漏斗形態 地窄縮于攪拌區13的下部,所述的筒蓋11是通過加密封圏而密封固定在接 料區12的頂部的。在筒蓋11上延設有氣體引出口 111,通過接續在氣體引出 口 111上的管路可將浸漬筒體1內的氣體引向外界,藉以保護操作現場的空 氣環境。為了便于讓操作者觀察接料區12中的情況,在筒蓋ll上還配置有 第一視鏡112。整個浸漬筒體1藉由其上部所擴設的接料區12而被固定在工 作臺5上,具體可以在接料區12的外壁上延設數量不受限制的固定耳123, 將固定耳123與工作臺5焊接,還可以在接料區12的外壁上擴設一道法蘭邊, 藉由法蘭邊與工作臺5以焊接或螺栓聯接或鉚接或以其它類似方式實現固定。 在接料區12的壁體上接續有一個第一混合油出口 121,在該第一混合油出口 121上連接相應的管路便可將混合油引出到混合油回用處理裝置處理,以利回 收利用。這里所講的混合油是指溶劑與魚脂肪的混合物,而所講的溶劑是指 可以分解魚粉中的魚脂肪的正己烷或其它類似的物質。在接料區12的壁體上 還開設有第一檢修窗122,用來處置有可能發生在接料區12中的故障情形, 在平時,該第一檢修窗122處于與接料區12的容腔相封閉的狀態。在攪拌區 13的區壁即其壁體上分別延接有第二檢修窗132和第二混合油出口 131,第 二檢修窗132、第二混合油出口 131的功用分別同對第一檢修窗122、第一混 合油出口121相同,故不再予以贅述。為了使浸漬筒體l與地坪之間的支承, 則在攪拌區13的底部延接數量優選為三個彼此均布的支撐腳133。沉降轉料 區14的整體形狀大致上呈漏斗狀,在其壁體上分別延設有出料口 141和手孔 142,平時,出料口141、手孔142均處于封閉狀態。而因停機一段時間或停 用一段時間后當要施行清渣時,那么開啟出料口141、手孔142,進行清渣, 藉以確保沉降轉料區14與下面還要詳述的轉料機構6之間的通道順暢。
分料器3整體地設置在前述的浸漬筒體1的接料區12的容腔中,分料器 3的盛料盤31的四周通體地與接料區12的容腔腔壁之間實行密封,使得魚粉 原料只能從密布在盛料盤31底部的出料孔311中彌出。盛料盤蓋32與盛料 盤31的配合猶如鍋蓋與鍋相配合之道理,兩者形成密封。為了增強盛料盤31 與接料區12之間的固定效果,以及為了使其得以良好地接應喂料裝置2的進 料筒23不致脫落,故采用了周布在盛料盤3:1盤底邊緣的一組盛料盤支架312 與接料區12的容腔腔壁支固。分料器3的刮刀33的優選形狀為香蕉形或稱 月牙形,其底平面與盛料盤32的底面之間保持有2-5mm的間隙,較好的間 隙為2-4mm,更好地為2-3mm,最好地為2-2.5mm。,刮刀33的基部連結在連 接套34上,而連接套34是固定在下面也將詳述的攪拌機構4的攪拌軸43上 的。對刮刀33的數量在本實用新型中不需要限定。隨著連接套34的旋轉, 帶動刮刀33運動,在刮刀33的運動過程中將由喂料機構2喂入到盛料盤31
中的原料通過出料孔311而驅趕到浸漬筒體1的攪拌區13的容腔中,并且由 出料孔311的數量及孔徑大小限定了進入到攪拌區13的喂料量。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喂料機構2垂置在筒蓋11上,具體是由進料 電機21與進料減速機22傳動配合,并將進料減速機22與進料筒23所伸展 到筒蓋11外的上端端口固定,進料筒23的下端伸展在接料區12內,并且與 前述的分料區3的盛料盤蓋32固定,進料筒23的筒腔與盛料盤31的盤腔相 通,進料攪軸24整體地位于進料筒23的筒腔中,其上端與進料減速機22配 接,其下端通過軸承座(圖中未示出)而樞置在進料筒23的筒底部位。第一 螺旋攪漿25構成于進料攪軸24的軸體上,當由魚粉原料輸送機構將經過預 處理后的魚粉原料自進料斗26引入進料筒23中時,便由第一螺旋攪漿25攪 運到盛料盤31中,進料斗26的喂料量應是與分料器3的分料能力成正比的。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攪拌機構4同樣地垂置在筒蓋11上,具體是 由攪拌電機41與攪拌減速機42傳動聯結,并將攪拌減速機42固定在筒蓋11 上,攪拌軸43的上端與攪拌減速機42的動力輸出軸配接,中部貫穿于接料 區12、攪拌區13、沉降轉料區14,下端通過軸承座431而樞置在沉降轉料區 14的底部。第二螺旋攪槳44構成于攪拌軸43所處于攪拌區13、沉降轉料區 14的軸體上。對于第二螺旋攪漿44的直徑,優選的方案是自上而下逐漸變小, 以便在攪拌過程中能使被浸漬物料順利地驅趕至沉降轉料區14的底部,進而 順利地輸送給轉料機構6,由轉料機構6接應后轉移至鏈斗浸提機構7。通過 申請人:對上面的說明,應當可以理解出浸漬筒體1實現了對魚粉原料的一級 或稱一次浸提,而由轉料機構6轉及給鏈斗浸提機構7則是為實現二級或稱 二次浸提作保障。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轉料機構6的轉料電機61與轉料減 速機62配接,轉料減速機62既可以固定在地坪上,也可以用置于專用的架 子上,在轉料減速機62的動力輸出的軸端固定主動鏈輪63,主動鏈輪63上 套設傳動鏈64的一端,傳動鏈64的另一端套置在從動鏈輪65上,而從動鏈 輪65則固定在轉料軸67所伸展到轉料輸送管66外的軸端。依據常識,轉料
軸67應當是通過一對攜有軸承的軸承座而樞置于轉料輸送管66內的。轉料 輸送管66的側上部與浸漬筒體1的轉料沉降區14的出料口相通,并且還與 鏈斗浸提機構7提升筒體71之料倉715相通。轉料螺旋槳68成形在轉料軸 67所位于轉料輸送管66中的軸體上。當轉料軸67旋轉時,便由轉料螺旋槳 68將沉降轉料區14轉入的物料即前面提及的經一級或一次浸提后的物料驅 入鏈斗浸提機構7的提升筒體71之料倉715。申請人需要強調,如果將主、 從動鏈輪63、 65改用皮帶輪,同時將傳動鏈64改用皮帶,那么應當視為等 效替換。
本實用新型的鏈斗浸提機構7的提升筒體71的近中部通過延設的支腳 716與工作平臺5固定,底部延接有一底座714,底座714與地坪支承固定。 提升筒體71上端部分構成有一個弧度,在端口部位用封板712施以封堵,在 接近于端口部位的上側還可延接一通氣管717,在接近于端口部位的下側開設 出用于將料倉715中的物料引出的出料口 7111,出料口 7111上延接出料斗 711,由出料斗711輸出的經過了二次浸提后的脫去脂肪后的魚蛋白質被送往 后道處理,例如烘干成干品魚蛋白粉。在提升筒體71的底部兩側各延接有排 污口713,平時,排污口713應是關閉的,只有當需要清渣排污時才啟用。
本實用新型所推薦的作為鏈斗浸提機構7的鏈斗漲緊度調整器72的一種 實施方式的結構由下面詳及,擇用一對漲緊軸箱體721以背對背形式固定在 提升筒體71的下部(下端)兩側,對各個漲緊軸箱體721上設置導向座726, 在導向座726上配置漲緊軸承座724和彈簧座723,其中,彈簧座722與調整 螺桿728固定,彈簧723的兩端支承在彈簧座722和漲緊軸承座724上,隨 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旋動調整螺桿728,使彈簧座722作用于彈簧723,進而使 漲緊軸承座724沿導向座726上行或下移。由于鏈輪軸725是樞設在漲緊軸 承座724上的,因此當漲緊軸承座724上行或下移時,鏈輪軸725也相應上 行或下移;又由于在鏈輪軸725上并行地固定著一對被動鏈輪727,因此,也 相應上行或下移。在前面已經提及,物料提運器74的一對輸送鏈741的一端 是與鏈斗漲緊度調整器72聯結的,因此通過申請人的上述敘述,可知一對輸
送鏈741的一端是套置在一對被動鏈輪727上的(圖3示),而另一端是套置 在鏈斗驅運器73的驅運主動鏈輪733上的,布滿有濾油孔7421的一組撈斗 742以間布形態地固定在一對輸送鏈741上。
鏈斗驅運器73的驅運電機731與驅運減速機732組配并且固定在提升筒 體71的上端端口部位的筒體側壁上, 一對驅運主動鏈輪733并行地固定在對 應于提升筒體71的筒腔內的驅運主動軸734的軸體上,更具體地講,驅運主 動軸734是對應在前面提及的進料口 7111處,驅運主動軸734是與驅運減速 機732聯結的,并且樞置于一對驅運軸承座735上,而驅運軸承座735與提 升筒體71的筒壁固定。隨著驅運電機731工作,驅運主動軸734旋轉,使驅 運主動鏈輪733旋轉,從而帶動物料提運器74的一對輸送鏈741作周而復始 地運行,進而由一組撈斗742將由轉料機構6轉入到料倉715中的物料在進 行二次浸提后以舀子般的形式舀入撈斗742中,直至抵達出料口 7111部位而 倒出,進而由出料斗711引出。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將溶劑引入口 8選擇在了鏈斗浸漬機構7的提 升筒體71上,而且具體位置略高于接料區12,這是優選的設置部位。但是, 如果刻意將其安排在浸漬筒體1的合適部位上,那么,效果將會遜色,但勉 強可用,因此,不能以溶劑引入口 8的位置選擇變化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o
申請人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將經過前期(道)處理,所得到的
魚料即魚粉粉末料由輸送機定量地引入進料斗26,這里所述的定量可以根據 分料器3在單位時間內的分料量來獲得,當然還需要兼顧到攪拌機構4的攪 拌軸43的轉速。進入到進料斗26中的粉末料由第一螺旋攪漿25攪運到分料 器3的盛料盤31中,此時攪拌機構4、轉料機構6以及鏈斗浸提機構7俱處 于工作狀態,并且,溶劑(正己烷)自溶劑引入口8引入,溶劑經轉料機構6 進入到浸漬筒體1中,使浸漬筒體1以及低于溶劑引入口 8的提升筒體71的 容腔內充滿溶劑。進入到盛料盤31中的粉末料被刮刀33經出料孔311刮入 到攪拌區13,前面已述,由于浸漬筒體l內充滿正己垸溶劑,因此,當粉末 料一進入盛料盤31便與溶劑相接觸而變成混合液。隨著第二螺旋攪漿44的
攪動,利用粉末料下降通道進行逆向旋轉和推動混合液向上運動,促使粉末 料與溶劑在運動中充分接觸和將粉末中浸漬出來的脂肪及其它原素盡快溶入
到混合液中,隨著粉末料的沉降,運動量逐步縮小,第二螺旋攪漿44是上面 直徑大,螺距大,向下逐步收縮(縮小),得以使物料在到達轉料機構6之前, 提前停止攪拌和涌動或稱翻動,使物料順利地降入轉料機構6,在轉料機構6 的轉料螺旋槳68的驅趕下,將物料驅至鏈斗浸提機構7,在鏈斗浸提機構7 的鏈斗驅運器73的工作下,使物料提運由74運動,撈斗742從提升筒體71 的料倉715中挽入即舀入物料,漸漸向上提升,直至從出料7111倒至出料斗 711。由圖見,在撈斗742向上提升的過程中,由溶劑引入口8引入的新鮮溶 劑對撈斗742中的物料作最后接觸(噴淋),而一俟撈斗742的水平度高于溶 劑引入口 8的位置時,即到達在前面提到的提升筒體71上部的弧段部位時, 被舀入撈斗742中的粉末料開始滴干,也就是使溶劑與脂肪的混合物滴瀝, 使出自出料斗711的粉末料中的脂肪充分去除。自出料斗711引出的粉末被 送入脫溶機中進行脫溶,以蒸脫完殘留溶劑后經干燥得到干品魚蛋白粉。
在上述過程中,第一混合油出口 121處于常開狀態,而第二混合油出口 131為臨時排放用,在正常情況下處于關閉狀態,自第一、第二混合油出口 121、 131所引出的魚脂肪與溶劑的混合液供處理后回用,例如獲取魚油脂肪 作為另一種產品。
由于上述工作是連續進行的,因此能滿足工業化量產要求,尤其是只要 依需對本實用新型所給出的浸漬筒體1和鏈斗浸提機構7進行合理擴容,便 可獲得期望的提取魚蛋白質的產量。
權利要求1、一種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它包括一工作平臺(5);一壁體上延設有至少一個混合油出口的浸漬筒體(1),支承于工作平臺(5)上;一分料器(3),設置在浸漬筒體(1)的上部;一用于將魚粉原料喂入到分料器(3)中的喂料機構(2),支固在浸漬筒體(1)的筒蓋(11)上;一支承在筒蓋(11)上的并且伸展到浸漬筒體(1)的容腔中的用于對由分料器(3)所分入的魚粉原料進行攪拌的攪拌機構(4);一用于將浸漬筒體(1)浸提后的物料進而浸提的鏈斗浸提機構(7),支承在工作平臺(5)上;一用于向浸漬筒體(1)的容腔內引入用于溶解魚脂肪的溶劑的溶劑引入口(8),設在鏈斗浸提機構(7)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一轉料機構(6),該轉料機構(6)包括轉料電機(61)、轉料減速機(62)、主動鏈輪(63)、傳動鏈(64)、從動鏈輪(65)、轉料輸送管(66)、轉料軸(67)、轉料螺旋槳(68),轉料電機(61)與轉料減速機(62)配接,主動鏈輪(63)固定在轉料減速機(62)的動力輸出軸上,傳動鏈(64)的一端套設在主動鏈輪(63)上,另一端套設在從動鏈輪(65)上,從動鏈輪(65)固定在轉料軸(67)所伸展到轉料輸送管(66)外的軸端,轉料軸(67)樞置于轉料輸送管(66)內,轉料輸送管(66)分別與浸漬筒體(1)的底部和鏈斗浸提機構(7)的下部相連接并相通,轉料輸送管(66)將浸漬筒體(1)與鏈斗浸提機構(7)聯結成U形,轉料螺旋漿(68)構成于轉料軸(67)所位于轉料輸送管(66)內的軸體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浸漬筒體(1)包括上部的接料區(12)和中部的攪拌區(13)以及下部的沉降轉料 區(14),接料區(12)位于工作平臺(5)上方,與工作平臺(5)相固定,在接料區 (12)的壁體上延設有第一混合油出口(121),所述的筒蓋(11)蓋配在接料區(12) 的頂部,所述的分料器(3)位于接料區(12)內,攪拌區(13)位于工作平臺(5)的 下方,與接料區(12)的底部對接,在攪拌區(13)的壁體上延設有第二混合油出 口(131),并且在攪拌區(13)的底部延接有用于與地坪支撐的支撐腳(133),沉 降轉料區(14)接續在攪拌區(13)的底部,在沉降轉料區(14)的壁體上分別延設 有出料口(141)和手孔(142),沉降轉料區(14)的底端部與轉料機構(6)聯結并且 相通,所述的攪拌機構(4)貫穿于接料區(12)、攪拌區(13)、沉降轉料區(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筒蓋(11)上分別設置有視鏡(112)和用于將浸漬筒體(1)內的氣體引出的氣 體引出口(lll)。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接料區(12)、攪拌區(13)的壁體上分別設有第一、第二檢修窗(122)、 (132)。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分料器(3)包括盛料盤(31)、盛料盤蓋(32)、刮刀(33)、連接套(34),盛料盤(31) 與接料區(12)的內壁固定,并且與內壁構成密封,盛料盤(31)的底部間布有用 于將魚粉原料滲入到攪拌區(13)中去的出料孔(311),盛料盤蓋(32)密封配置 在盛料盤(31)的盤口上,刮刀(33)固定在連接套(34)上,并且該刮刀(33)與盛 料盤(31)的盤底之間保持有2-5mm的間隙,連接套固設在攪拌機構(4)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喂料機構(2)包括進料電機(21)、進料減速機(22)、進料筒(23)、進料攪軸(24), 第一螺旋攪漿(25)、進料斗(26),進料電機(21)與進料減速機(22)傳動聯結, 進料減速機(22)固定在進料筒(23)所探出于筒蓋(11)外的頂端部,而進料筒(23) 的下端伸展到分料器(3)上,并且與分料器(3)固定,進料攪軸(24)固接在進料 減速機(22)的動力輸出軸上,并且整體地位于進料筒(23)的筒腔內,用于將魚 粉原料驅運到分料器(3)中去的第一螺旋攪漿(25)構成于進料攪軸(24)上,進 料斗(26)延接在進料筒(23)所探出于筒蓋(l)外的壁體上,與進料筒(23)的筒腔 相通。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攪拌機構(4)包括攪拌電機(41)、攪拌減速機(42)、攪拌軸(43)、第二螺旋 攪漿(44),攪拌電機(41)與攪拌減速機(42)傳動聯結,進料減速機(42)固定在 筒蓋(ll)上,攪拌軸(43)的上端與攪拌減速機(42)固接,下端樞置于沉降轉料 區(14)底部的軸承座(431)上,第二螺旋攪漿(44)構成于攪拌軸(43)所位于攪拌 區(13)、沉降轉料區(14)部位的軸體上,所述的第二螺旋攪漿(44)的直徑自上而下漸漸變小。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鏈斗浸提機構(7)包括構成有料倉(715)的提升筒體(71)、鏈斗漲緊度調整器 (72)、鏈斗驅運器(73)、物料提運器(74),提升筒體(71)的近中部與工作平臺 (5)固定,上端端口部位固設有封板(712),而上端端口部位所面向下方的一側 延設有出料斗(711),提升筒體(71)的下端側部延設有與料倉(715)相通的排污 口(713),下端底部延接有用于與地坪支固的底座(714);所述的鏈斗漲緊度調 整器(72)彼此相對應地設置在提升筒體(71)下端兩側;所述的鏈斗驅運器(73) 設在提升筒體(71)的上端端口部位;所述的物料提運器(74)包括一對輸送鏈 (741)、 一組撈斗(742), 一對輸送鏈(741)的兩端聯結在所述的一對鏈斗漲緊 度調整器(72)和鏈斗驅運器(73)上,一組撈斗(742)間布固定在一對輸送鏈(741) 上,每個撈斗(742)上密布有濾油孔(7421)。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鏈斗驅運器(73)包括驅運電機(731)、驅運減速機(732)、 一對驅運主動鏈輪 (733)、驅運主動軸(734)、 一對驅運軸承座(735),驅運電機(731)與驅運減速 機(732)相組配并且固定在提升筒體(71)的上端一側側部, 一對驅運主動鏈輪 (733)并行地固定驅運主動軸(734)的中部,與所述的出料斗(711)的進料口 (7111)相對應,驅運主動軸(734)樞置在一對驅運軸承座(735)上,并且與驅運 減速機(732)聯結, 一對驅運軸承座(735)固定在提升筒體(71)的上端兩側。
10、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鏈斗漲緊度調整器(72)包括一對漲緊軸箱體(721),分別固定在提升筒體(71) 的下端兩側,各漲緊軸箱體(721)上設有導向座(726),導向座(726)上配設漲 緊軸承座(724)和彈簧座(722),漲緊軸座(724)與調整螺桿(728)固定,漲緊軸 承座(724)與彈簧座(722)之間設置彈簧(723),漲緊軸承座(724)上樞置鏈輪軸 (725),鏈輪軸(725)上平行地固定一對被動鏈輪(727),被動鏈輪(727)與所述 的輸送鏈(741)聯結。
專利摘要一種魚蛋白質連續萃取裝置,用于從海洋魚中萃取蛋白質營養物。包括一工作平臺;一浸漬筒體,于工作平臺上;一分料器,設在浸漬筒體的上部;一喂料機構,支固在浸漬筒體上;一伸展到浸漬筒體中的攪拌機構;一鏈斗浸提機構,支承在工作平臺上;一用于向浸漬筒體引入溶劑的溶劑引入口,設在鏈斗浸提機構上,特點是它還包括有一轉料機構,轉料機構包括轉料電機、轉料減速機、主動鏈輪、傳動鏈、從動鏈輪、轉料輸送管、轉料軸、轉料螺旋槳,轉料輸送管分別與浸漬筒體的底部和鏈斗浸提機構的下部相連接并相通,將浸漬筒體與鏈斗浸提機構聯結成U形。優點能滿足工業化量產;不會出現淤積堵塞;可實現一次性提取魚蛋白質;能保障操作者安全及環境,對溶劑節約。
文檔編號A23J1/04GK201004986SQ2007200331
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日
發明者沈金華, 程遠揚 申請人:常熟市華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