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菌群的檢測,特別涉及一種食品中大腸菌群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在食品行業,大腸菌群的含量是一項重要的衛生指標。目前傳統國家標準方法(GB)采用9管發酵,48-72小時才可以出結果,存在滯后現象,檢測效率低。改進后的方法如熒光方法(SN)、顯色培養基方法、膜過濾方法,這幾種方法需要24-48小時可以出結果,仍不能達到快速檢測的目的。另外,免疫學方法,雖然8小時可以出結果,但檢出限有限,同時檢測成本高,一旦菌體發生變異,檢測結果就不準確;分子生物學方法,雖然12小時可以出結果,明顯提高了檢測靈敏度,但是該方法檢測成本較貴、操作繁雜、對操作員的技術要求高,不利于推廣。因此,開發適宜生產需要、操作簡單的快速大腸菌群檢測方法十分必要。在所有方法中利用半乳糖苷酶作為標記物檢測大腸菌具有較好的應用潛力。可以保證建立的快速檢測方法具有操作簡單、低成本等優點,同時該方法也存在很大的挑戰,如何達到國家標準方法的檢出限,如何降低檢出所消耗的時間,提高檢出速率等。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利用β-半乳糖苷酶作為標記物檢測調味品中的大腸菌群,能以較高的檢出速率達到國家標準方法的檢出限。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對樣品進行菌體分離富集,去除干擾物;2)將分離的菌體懸浮于增菌增酶培養液中,在39°C42°C下恒溫培養67小時;3)在培養后的菌體懸液中加入包含發光試劑底物、大腸菌群溫和裂解液的發光檢測試劑進行發光值檢測,根據發光值判斷大腸菌群數量;所述增菌增酶培養液包括以體積比1001混合的組分A、組分B,組分A為每IOOOml蒸餾水中含有胰蛋白胨0.52g,氯化鈉25g,磷酸二氫鉀68g,氫氧化鈉12g,組分B為每IOOmL蒸餾水中含有β-半乳糖苷酶誘導物0.050.2g,亞致死細菌快速修復物36g,細菌快速增長劑25g。本技術方案中,通過步驟1)對樣品進行前處理,使樣品中的菌體分離富集,去除影響檢測的干擾物;通過步驟2),對分離得到的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因此又加入一能有效誘導β“半乳糖苷酶表達的物質,使菌體快速增殖的同時,半乳糖苷酶也得到高效表達,從而提高檢測速率。其中,所述β-半乳糖苷酶誘導物為乳糖、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或者半乳糖中的任一種。其中,所述亞致死細菌快速修復物為甘油、葡萄糖、丙酮酸鈉、抗壞血酸、維生素E中的任一種或多種。其中,所述細菌快速增長劑為三磷酸腺苷、肌酐,肌苷或者牛血清提取物中的任一種或多種。其中,組分A中還包括自由基清除劑Ig3g、十二烷基磺酸鈉0.03g0.06g。其中,所述自由基清除劑為活性炭、可溶性淀粉、半胱氨酸、二苯胺、巰基乙醇或α-生育酚中的任一種。其中,所述發光檢測試劑包括發光試劑底物、發光增強劑、大腸菌溫和裂解液。其中,所述大腸菌溫和裂解液為細胞膜破壞試劑,所述細胞膜破壞劑為EDTA、Nisin、Tween-80、硫酸粘菌素B、曲拉通、CATB中的任一種。其中,所述發光試劑底物為AMPGD、銪試劑、熒光素-β-半乳糖苷中的任一種。其中,所述發光增強劑為季銨鹽高聚物。其中,步驟1)中,所述菌體分離富集為將樣品利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540倍,用真空過濾法濾過30μm聚丙烯濾膜,取濾后液過0.2-0.45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再利用2050ml無菌生理鹽水洗滌2-3次,菌體截留在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上。其中,組分A在121°C下滅菌15分鐘后再與組分B混合。其中,步驟3)中的發光值檢測為將50μ1100μ1的增菌增酶培養后的菌體懸液與50100μ1發光檢測試劑反應1050分鐘,利用發光光度計于530nm590nm處檢測發光值,將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比對。本發明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通過對樣品進行菌體分離富集,去除干擾菌體生理狀態、影響半乳糖苷酶與檢測用酶底物反應的物質;通過高效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懸液在適當的培養條件下進行培育,使快速增菌的同時增加半乳糖苷酶的量;通過添加大腸菌群溫和裂解液使半乳糖苷酶(胞內酶)釋放到培養液中,提高酶的得率和活力,從而提高檢出速率。本發明的檢測方法檢測速度快,8小時內即可準確檢出大腸菌群存在與否,遠快于國家標準方法(48-72小時),而且檢測成本低廉,檢測成本為3元/樣品。圖1是本發明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基本構思是,利用半乳糖苷酶作為標記物對調味品中的大腸菌群進行檢測,對待側樣品先利用菌體分離富集技術收集菌體,去除干擾菌體生理狀態、影響β“半乳糖苷酶與檢測用酶底物反應的物質;以高效增菌增酶培養液對分離后的菌體進行培養,使菌體在快速增菌的同時增加β“半乳糖苷酶的量,提高檢出速率和提高靈敏度。參見圖1,圖1是本發明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的流程圖。本發明的食品中大腸菌群分離富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i、對樣品進行菌體分離富集;此步驟中,利用菌體分離富集技術對樣品進行菌體分離富集,使菌體從樣品中分離出來,去除干擾菌體生理狀態、影響β-半乳糖苷酶與檢測用酶底物反應的物質。S2、對分離后的菌體以增菌增酶培養液進行修復、增菌增酶培養;在此步驟中,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分離富集得到的菌體進行培育,使菌體在快速增菌的同時增加半乳糖苷酶的量,具體步驟為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39-42°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0.5g,氯化鈉2g,自由基清除劑lg,十二烷基磺酸鈉0.03g,磷酸二氫鉀6g,氫氧化鈉l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在121°C下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β_半乳糖苷酶誘導物0.05g,亞致死細菌快速修復物3g,細菌快速增長劑2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培養液組分A中。S3、對培育后的菌體加入發光檢測試劑進行發光值檢測;在此步驟中,對培育后的菌體進行發光值檢測。具體步驟為取培養完畢的菌懸液,置于發光檢測儀的檢測孔中,加入發光檢測試劑反應一段時間,而后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進行發光檢測,測定樣品的發光值。利用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計算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當比值Tl少于或等于1.2(閥值A)時,判斷為大腸菌群陰性,當比值Tl大于1.2時,需進行培養7小時檢測,計算7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2,若T2與Tl的比值K少于或等于1.1(閥值B),則判斷為大腸菌群陰性,若T2與Tl的比值K大于1.1,則判斷為大腸菌群陽性,并與國標法進行比對。其中閥值A、B的理論值應為1,但檢測過程中發光值會有輕微的波動,故將閥值設為略高于1。其中閥值A為1.2、閥值B為1.1,是由大量檢測數據經統計學分析得出。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進行說明。實施例一1、菌體分離富集用電子天平移取IOg黃豆醬樣品(樣品代號為1)到含有滅菌玻璃珠的90ml無菌生理鹽水中,振蕩搖勻,取該樣品稀釋液IOml過30μm聚丙烯濾膜,去除大顆粒醬渣,濾后液過0.25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截留在膜上的菌體反復沖洗三次,去除干擾菌體生理狀態、影響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檢測反應體系的物質。2、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IOml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40°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lg,氯化鈉3g,可溶性淀粉lg,十二烷基磺酸鈉0.05g,磷酸二氫鉀7g,氫氧化鈉l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在121°C下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0.05g,甘油3g,三磷酸腺苷2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培養液組分A中。3、檢測過程取孵育完畢的菌懸液100μ1,置于發光檢測儀96孔板中相應檢測孔中,加入50μ1發光檢測試劑反應20分鐘,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1分鐘后,進行發光檢測,發光檢測的波長為560nm,檢測積分時間為0.5秒,測定樣品的發光值,6h檢樣發光值為2508。其中發光檢測試劑包括AMP⑶、聚合度為4000的季銨鹽高聚物和EDTA混合試劑,AMP⑶作為發光試劑底物,聚合度為4000的季銨鹽高聚物作為發光增強劑,EDTA作為大腸菌溫和裂解液。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為2745,計算得出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為0.91,Tl少于1.2(閥值A),因此,可判斷為大腸菌群陰性,與國標法進行比對,檢測結果正確。檢測結果參見表1。實施例二1、菌體分離富集用電子天平移取IOg蠔油樣品(樣品代號為2)到含有滅菌玻璃珠的90ml無菌生理鹽水中,振蕩搖勻,取該樣品稀釋液IOml過30μm聚丙烯濾膜,濾后液過0.25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截留在膜上的菌體反復沖洗二次。2、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IOml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40°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1.5g,氯化鈉2g,二苯胺3g,十二烷基磺酸鈉0.04g,磷酸二氫鉀8g,氫氧化鈉l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在121°C下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半乳糖0.lg,丙酮酸鈉4g,肌酐3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培養液組分A中。3、檢測過程取孵育完畢的菌懸液50μ1,置于發光檢測儀96孔板中相應檢測孔中,加入50μ1發光檢測試劑反應20分鐘,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1分鐘后,進行發光檢測,發光檢測的波長為550nm,檢測積分時間為0.5秒,測定樣品的發光值,6h檢樣發光值為3330。其中發光檢測試劑包括銪試劑、Msin、聚合度為8000的季銨鹽高聚物,銪試劑作為發光試劑底物、Msin作為大腸菌溫和裂解液、聚合度為8000的季銨鹽高聚物作為發光增強劑。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為2745,計算得出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為1.21,Tl大于1.2(閥值A),需進行培養7小時檢測,7h檢樣發光值為3480,計算得出7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2為1.20,T2與Tl的比值K為0.99,少于1.1(閥值B),因此,可判斷為大腸菌群陰性,與國標法進行比對,檢測結果正確。檢測結果參見表1。實施例三1、菌體分離富集用電子天平移取IOg蠔油樣品(樣品代號為3)到含有滅菌玻璃珠的90ml無菌生理鹽水中,振蕩搖勻,取該樣品稀釋液IOml過30μm聚丙烯濾膜,濾后液過0.4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截留在膜上的菌體反復沖洗二次。2、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IOml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42°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0.5g,氯化鈉2g,活性炭3g,十二烷基磺酸鈉0.045g,磷酸二氫鉀6g,氫氧化鈉1.5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121°C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乳糖0.15g,抗壞血酸4g,肌酐3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組分A培養液中。3、檢測過程取孵育完畢的菌懸液80μ1,置于發光檢測儀96孔板中相應檢測孔中,加入包含80μ1銪試劑、聚合度為9000的季銨鹽高聚物和Tween-80的發光檢測試劑反應40分鐘,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1分鐘后,進行發光檢測,發光檢測的波長為570nm,檢測積分時間為0.5秒,測定樣品的發光值,6h檢樣發光值為6884。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為2745,計算得出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為2.51,Tl大于1.2(閥值A),需進行培養7小時檢測,7h檢樣發光值為11454,計算得出7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2為3.94,T2與Tl的比值K為1.57,大于1.1(閥值B),因此,可判斷為大腸菌群陽性,與國標法進行比對,檢測結果正確。檢測結果參見表1。實施例四1、菌體分離富集用電子天平移取IOg蠔油樣品(樣品代號為4)到含有滅菌玻璃珠的90ml無菌生理鹽水中,振蕩搖勻,取該樣品稀釋液IOml過30μm聚丙烯濾膜,濾后液過0.35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截留在膜上的菌體反復沖洗二次。2、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IOml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42°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2g,氯化鈉2g,半胱氨酸3g,十二烷基磺酸鈉0.06g,磷酸二氫鉀7g,氫氧化鈉2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121°C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乳糖0.15g,維生素E5g,牛血清3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組分A培養液中。3、檢測過程取孵育完畢的菌懸液70μ1,置于發光檢測儀96孔板中相應檢測孔中,加入100μ1包含熒光素_β_半乳糖苷、聚合度為10000的季銨鹽高聚物和硫酸粘菌素B的發光檢測試劑反應50分鐘,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1分鐘后,發光檢測的波長為580nm,檢測積分時間為0.5秒,測定樣品的發光值,6h檢樣發光值為4255。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為2745,計算得出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為1.55,Tl大于1.2(閥值A),需進行培養7小時檢測,7h檢樣發光值為5243,計算得出7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2為1.80,T2與Tl的比值K為1.16,大于1.1(閥值B),因此,可判斷為大腸菌群陽性,與國標法進行比對,檢測結果正確。檢測結果參見表1。實施例五1、菌體分離富集用電子天平移取IOg蠔油樣品(樣品代號為5)到含有滅菌玻璃珠的90ml無菌生理鹽水中,振蕩搖勻,取該樣品稀釋液IOml過30μm聚丙烯濾膜,濾后液過0.3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截留在膜上的菌體反復沖洗三次。2、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IOml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40°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0.Sg,氯化鈉4g,α-生育酚2g,十二烷基磺酸鈉0.06g,磷酸二氫鉀6g,氫氧化鈉l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121°C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0.2g,葡萄糖4g,三磷酸腺苷4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組分A培養液中。3、檢測過程取孵育完畢的菌懸液80μ1,置于發光檢測儀96孔板中相應檢測孔中,加入100μ1包含銪試劑、聚合度為12000的季銨鹽高聚物和曲拉通的發光檢測試劑反應45分鐘,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1分鐘后,發光檢測的波長為590nm,檢測積分時間為0.5秒,測定樣品的發光值,6h檢樣發光值為2526。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為2745,計算得出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為0.92,Tl小于1.2(閥值A),因此,可判斷為大腸菌群陰性,與國標法進行比對,檢測結果正確。檢測結果參見表1。實施例六1、菌體分離富集用電子天平移取IOg蠔油樣品(樣品代號為6)到含有滅菌玻璃珠的90ml無菌生理鹽水中,振蕩搖勻,取該樣品稀釋液IOml過30μm聚丙烯濾膜,濾后液過0.45μ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用無菌生理鹽水對截留在膜上的菌體反復沖洗二次。2、以增菌增酶培養液對菌體進行增菌增酶培養將截留細菌的膜用無菌鑷子夾取,放入裝有IOml增菌增酶培養液的試管中,在42°C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67小時。其中,增菌增酶培養液組成與制備過程如下培養液組分A胰蛋白胨1.8g,氯化鈉2g,巰基乙醇2g,十二烷基磺酸鈉0.08g,磷酸二氫鉀7g,氫氧化鈉1.5g,溶解于IOOOml蒸餾水,取IOml分裝到試管中,121°C滅菌15分鐘,室溫保存供使用;培養液組分B乳糖0.2g,丙酮酸鈉6g,肌苷5g,溶于IOOmL蒸餾水,過濾除菌,取100μ1到IOml組分A培養液中。3、檢測過程取孵育完畢的菌懸液90μ1,置于發光檢測儀96孔板中相應檢測孔中,加入100μ1包含熒光素-β-半乳糖苷、聚合度為11000的季銨鹽高聚物和CATB的發光檢測試劑反應25分鐘,在振蕩器上搖勻振蕩1分鐘后,發光檢測的波長為590nm,檢測積分時間為0.5秒,測定樣品的發光值,6h檢樣發光值為15201。已知大腸菌群陰性樣的發光值為2745,計算得出6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l為5.54,Tl大于1.2(閥值A),需進行培養7小時檢測,7h檢樣發光值為28201,計算得出7h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的比值T2為9.70,T2與Tl的比值K為1.75,大于1.1(閥值B),因此,可判斷為大腸菌群陽性,與國標法進行比對,檢測結果正確。檢測結果參見表1。表1實施例一實施例六的大腸菌群檢測結果與國標法檢測結果對照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注表1中,結果1代表本發明方法實施例一到實施例六的檢測結果;結果2代表采用國家標準檢測法對實施例一到六的樣品進行檢測的結果。從以上實施例可以得出,本發明的檢測方法,檢測結果準確,檢測速度快。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一種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對樣品進行菌體分離富集,去除干擾物;2)將分離的菌體懸浮于增菌增酶培養液中,在39℃~42℃下恒溫培養6~7小時;3)在培養后的菌體懸液中加入發光檢測試劑進行發光值檢測,根據發光值判斷大腸菌群數量;所述增菌增酶培養液包括以體積比100∶1混合的組分A、組分B,組分A為每1000ml蒸餾水中含有胰蛋白胨0.5~2g,氯化鈉2~5g,磷酸二氫鉀6~8g,氫氧化鈉1~2g,組分B為每100mL蒸餾水中含有β-半乳糖苷酶誘導物0.05~0.2g,亞致死細菌快速修復物3~6g,細菌快速增長劑2~5g。2.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乳糖苷酶誘導物為乳糖、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或者半乳糖中的任一種。3.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亞致死細菌快速修復物為甘油、葡萄糖、丙酮酸鈉、抗壞血酸、維生素E中的任一種或多種。4.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細菌快速增長劑為三磷酸腺苷、肌酐,肌苷或者牛血清提取物中的任一種或多種。5.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組分A中每1000ml蒸餾水中還含有自由基清除劑lg3g、十二烷基磺酸鈉0.03g0.06g。6.如權利要求5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清除劑為活性炭、可溶性淀粉、半胱氨酸、二苯胺、巰基乙醇或a“生育酚中的任一種。7.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檢測試劑包括發光試劑底物、發光增強劑、大腸菌溫和裂解液。8.如權利要求7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腸菌溫和裂解液為細胞膜破壞試劑,所述細胞膜破壞劑為EDTA、Nisin,Tween-80、硫酸粘菌素B、曲拉通、CATB中的任一種。9.如權利要求7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試劑底物為AMPGD、銪試劑、熒光素-半乳糖苷中的任一種。10.如權利要求7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增強劑為季銨鹽高聚物。11.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菌體分離富集為將樣品利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540倍,用真空過濾法濾過30i!m聚丙烯濾膜,取濾后液過0.2-0.45um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再利用2050ml無菌生理鹽水洗滌2-3次,菌體截留在混合醋酸纖維素濾膜上。12.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組分A在121°C下滅菌15分鐘后再與組分B混合。13.如權利要求1的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的發光值檢測為將50ill100ill的增菌增酶培養后的菌體懸液與50100ill發光檢測試劑反應1050分鐘,利用發光光度計于530nm590nm處檢測發光值,將檢樣發光值與陰性對照樣發光值比對。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食品中大腸菌群的快速檢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對樣品進行菌體分離富集,去除干擾物;2)將分離的菌體懸浮于增菌增酶培養液中,在39℃~42℃下恒溫培養6~7小時;3)在培養后的菌體懸液中加入發光檢測試劑進行發光值檢測,根據發光值判斷大腸菌群數量;所述增菌增酶培養液包括以體積比100∶1混合的組分A、組分B,組分A為每1000ml蒸餾水中含有胰蛋白胨0.5~2g,氯化鈉2~5g,磷酸二氫鉀6~8g,氫氧化鈉1~2g,組分B為每100mL蒸餾水中含有β-半乳糖苷酶誘導物0.05~0.2g,亞致死細菌快速修復物3~6g,細菌快速增長劑2~5g。本發明檢測結果準確、檢測速度快。文檔編號C12Q1/34GK101831485SQ20101017322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申請日期2010年5月11日優先權日2010年5月11日發明者嚴守雷,吳俊,潘思軼,繆素娜,鄧少雅,黃文彪申請人: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高明)調味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