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枳實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茶領域,具體涉及由中藥原料與茶配伍制成的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痰熱阻肺,病證名。指痰熱壅阻于肺,發生喘咳。本證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熱,熱傷肺津,煉液成痰,或有宿痰,復感風熱而出現痰與熱結,壅阻肺絡的臨床表現的概稱。癥見發熱咳嗽、喘息痰鳴、胸膈滿悶,咯黃稠痰或痰中帶血,甚則呼吸迫促、胸脅作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痰熱壅肺證可出現于多種疾病中,其臨床表現及治法亦各不盡相同。如哮證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表現每以呼吸迫促,喉中有水雞聲,咳嗽痰稠而黃,胸膈滿悶等“熱哮證”為特點。此由痰熱交阻,郁蒸于肺所致,治宜清熱化痰,平喘降逆,若失音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特點為聲音重濁不揚,咳痰稠黃,咽干而痛,口燥,此由痰熱蘊伏于肺,阻塞氣道所致,治宜清熱化痰利咽,若胸痛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特點為胸痛咳喘,咯痰黃稠,或見咳血,或咳痰腥臭,煩悶發熱,此由肺有痰熱,灼傷肺絡,氣機不暢所致,治宜滌痰瀉熱,寬胸開結,若肺癰病中出現痰熱壅肺證,臨床每以壯熱汗出,寒戰,胸悶作痛,轉側不利,咳嗽氣急,咳吐膿痰,其味腥臭,口干咽燥,煩躁不安等為特點。此由痰熱蘊結,邪毒壅肺,熱壅血瘀,蘊結成癰,腐而成膿,治宜清熱化痰,解毒排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解表散寒、溫肺止咳功效的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對肺氣不宣、痰熱毒邪阻肺而致支氣管炎、肺炎、胸痹、結胸、短氣不舒、寒痰咳嗽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紅茶3份。
[0005]本發明所述養生中藥茶飲品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0006]步驟一)、稱取原料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
[0007]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紅茶3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
[0008]本發明所選擇的原料,其藥性和功效分別是:
[0009]橘皮:橘皮,又稱為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性味歸經】:味辛而微苦,溫,入脾、肺經。【功能主治】: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或濕濁中阻所致胸悶、納呆、便溏,但陰津虧損,內有實熱者慎用。
[0010]枳實,中藥名;屬蕓香科植物酸橙及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6月間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實,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用時洗凈、悶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麩炒用。.《藥品化義》枳實專泄胃實,開導堅結,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療臍腹間實滿,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胸,通便閉,非此不能也。若皮膚作癢,因積血滯于中,不能營養肌表,若飲食不思,因脾郁結不能運化,皆取其辛散苦瀉之力也。為血分中之氣藥,惟此稱最。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脾;胃;肝;心經。功效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后重;結胸;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
[0011]生姜:生姜指姜屬植物的塊根莖。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吃過生姜后,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0012]細辛: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歸經】:肺經、腎經、心經、肝經、膽經、脾經。【性味】味辛;性溫;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主治】: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風寒表證;頭痛,牙痛;風濕痹痛;痰飲咳喘;鼻塞;鼻淵;口瘡。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0013]半夏:該品辛散溫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濕痰。水濕去則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良藥。既主治脾濕痰壅之痰多咳喘氣逆,如二陳湯、小青龍湯,又治濕痰上犯之眩暈心悸失眠,如半夏白術天麻湯,還可治風痰吐逆,頭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癥,如玉壺丸。
[0014]沙棘:沙棘果實入藥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現代醫學研宄,沙棘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
[0015]紅茶:是在綠茶的基礎上經發酵創制而成的。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工萎凋、揉捻(切)、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紅茶的功效我們大致可以分為:抗氧化延緩衰老、強壯骨骼、舒張血管、養胃護胃、抗癌、消炎殺菌、解毒、生津清熱、利尿、提神消疲。
[0016]本發明中藥茶飲品的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解表散寒、溫肺止咳功效在臨床應用當中得到了證實,基本資料如下:2003-2013年,門診臨床應用本發明所述養生中藥茶飲品對639例體驗者用;有肺氣不宣、痰熱毒邪阻肺而致支氣管炎、肺炎、胸痹、結胸、短氣不舒、寒痰咳嗽病癥,平均年齡55歲;服用方法:開水沖飲,每日早晚飲用200-250ml ;連續服用21-28日后,有效或顯效549例;有效或顯效的評價標準為:癥狀有所改善或者癥狀消失。
[0017]本發明養生中藥茶飲品的有益效果:有輕微中藥香味,無任何毒副作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解表散寒、溫肺止咳效果明顯,用于治療肺氣不宣、痰熱毒邪阻肺而致支氣管炎、肺炎、胸痹、結胸、短氣不舒、寒痰咳嗽病癥。
[0018]具體實施方法
[0019]所述橘皮枳實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紅茶3份。
[0020]本發明所述中藥茶飲品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0021]步驟一)、稱取原料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
[0022] 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紅茶3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
【主權項】
1.一種橘皮枳實養生中藥茶飲品,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紅茶3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茶飲品,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 步驟一)、稱取原料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 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紅茶3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
【專利摘要】橘皮枳實養生中藥茶飲品及制備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別是,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紅茶3份。本發明所述中藥茶飲品的制備方法為以下步驟:步驟一)、稱取原料橘皮、枳實各5份、生姜、細辛、半夏、沙棘各3份,經過高壓鍋蒸煮殺菌20-30分鐘,晾干并研成粗末,獲得無菌原材料;步驟二)、所獲得的無菌原材料,加入紅茶3份混合,即獲得養生中藥茶飲品。養生中藥茶飲品的有益效果:有輕微中藥香味,無任何毒副作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解表散寒、溫肺止咳效果明顯,用于治療肺氣不宣、痰熱毒邪阻肺而致支氣管炎、肺炎、胸痹、結胸、短氣不舒、寒痰咳嗽病癥。
【IPC分類】A23F3-14
【公開號】CN104855599
【申請號】CN201510218582
【發明人】周劍峰
【申請人】周劍峰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