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筍殼魚的人工養殖方法

文檔序號:326216閱讀:4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筍殼魚的人工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筍殼魚的人工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箅殼魚學名云斑尖塘鱧,由于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該魚原產
于東南亞,最大個體可達5到6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 的淡水魚品種。該魚是目前日、韓、新、馬、泰及我國港澳臺地區進 口的主要淡水魚產品。自2000年起,筍殼魚成為廣東、上海等地的主 要消費淡水魚種之一,需求量逐年遞增。2002年進口 3000多噸,且 價位都在每公斤160元以上。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層和草 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適溫15"C到35。C,最適溫 25。C到30°C, l(TC以下死亡;能在pH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 的咸淡水中生長。幼魚以水中微生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饑能 力強。人工養殖可馴喂下雜魚及合成飼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筍殼魚的人工養殖,包括池塘條件、投苗、投飼、 水質管理和分塘養殖四個部分。其特征在于(l)池塘面積以O. 15 0. 4公頃為宜,水深l. 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 水面可適當放養些水仙或浮萍,塘底放置筒狀物、舊輪胎等物件做成 的"魚屋"。(2)目前筍殼魚種苗大多是從東南亞國家引進。投放魚種 應在天氣穩定、水溫2(TC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 3000尾, 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魚苗先 在池塘的一角用密網圈養2 3周,以后再撒網放養到大塘中去。(3)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長至2 厘米以后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故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的塘水, 應培育有一定數量的浮游動物,并適當投放些魚花。魚種進入大塘后, 可繼續投喂大小適當的魚苗(蝦苗),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 及下雜魚,直至養成。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故投喂量為早 餐占1/3、晚餐占2/3。 (4)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 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養殖 后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 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 魚苗期過后,每畝混養20 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于調整水 質。
具體實施方法
1. 池塘條件。池塘面積以O. 15 0. 4公頃為宜,水深l. 5米以 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水面可適當放養些水仙或 浮萍,塘底放置筒狀物、舊輪胎等物件做成的"魚屋"。
2. 投苗。目前筍殼魚種苗大多是從東南亞國家引進。投放魚種應在 天氣穩定、水溫20。C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 3000尾, 投苗前可用IO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IO分鐘以消毒防病。魚 苗先在池塘的一角用密網圈養2 3周,以后再撒網放養到大塘 中去。
3. 投飼。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 物;長至2厘米以后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故人工養殖投 放魚種前的塘水,應培育有一定數量的浮游動物,并適當投放些 魚花。魚種進入大塘后,可繼續投喂大小適當的魚苗(蝦苗), 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及下雜魚,直至養成。每日投喂
量約為魚體重的3%,故投喂量為早餐占1/3、晚餐占2/3。
4.水質管理和分塘養殖。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度 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 養殖后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 10公斤/ 667平方米生石灰全 塘潑撒。魚苗期過后,每畝混養20 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 有利于調整水質。
權利要求
1.一種筍殼魚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面積以0.15~0.4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投放魚種應在天氣穩定、水溫20℃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3000尾,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投喂量為早餐占1/3、晚餐占2/3。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養殖后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魚苗期過后,每畝混養20~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于調整水質。
2. 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是池塘面積以0. 15 0. 4公 頃為宜,水深l. 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
3. 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是投放魚種應在天氣穩定、水 溫2(TC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 3000尾。
4. 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是投苗前用IO微克的高錳酸鉀 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
5. 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是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 %,投喂量為早餐占1/3、晚餐占2/3。
6. 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是養殖后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 用5 10公斤/ 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
7. 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殖方法,其特征是魚苗期過后,每畝混養20 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于調整水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筍殼魚的人工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面積以0.15~0.4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投放魚種應在天氣穩定、水溫20℃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3000尾,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投喂量為早餐占1/3、晚餐占2/3。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養殖后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魚苗期過后,每畝混養20~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于調整水質。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1095407SQ20061004520
公開日2008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7日
發明者朱訓猛 申請人:朱訓猛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