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有一種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利用該鞋底所設計的多數個透氣孔,配合鞋墊的特殊結構,使人們于穿著涼鞋或是拖鞋時,能夠更加舒適干爽,且具有按摩散熱的功效,以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
背景技術:
人體腳底的部位分布有汗腺,于人體因長久穿著鞋體,使腳底與鞋墊長時間處于一貼合且不透氣的狀態下,其腳底所分泌出的汗水將不易排出于鞋外,使得多數人都患有腳臭的通病。
然而于現代繁忙的社會中,大多數的人們都離不開鞋子,即便外出亦會穿著涼鞋或是拖鞋,但一般的涼鞋與拖鞋的鞋底均是不透氣的結構設計,使得腳底長時間與鞋墊貼合接觸,且一般的涼鞋與拖鞋并無設計透氣循環的結構,讓人們仍無法擺脫罹患腳臭的通病,更甚之會因而染上香港腳的文明病,進而危害到人體的腳足健康。
根據醫學證實,人體腳部的疾病經常因腳部透氣不良所導致,故目前坊間上已有多數的鞋底構造都朝向透氣方式改良設計,唯獨涼鞋及拖鞋尚未有此透氣結構的專業鞋體設計,讓人們在穿著涼鞋與拖鞋時,仍會感到腳底濕熱,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上述的缺點再作研究,所進行的研發改良傳統技術,并嘗試研究組裝原理,因而設計出一種實施簡易,以降低生產成本為主軸的結構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于常態下利用人體自然行走時反復踩踏鞋墊的動作,即造成一種透氣循環的輔助效果,方便使用者于行走時不自覺即充分達到腳底透氣與散熱、消臭的效果,預防腳臭及因鞋內濕熱所滋生霉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主要由一鞋底及一鞋墊所組合而成;該鞋底的腳掌部位為一倒v狀的微凸的設計,其兩側緣各設置有多個水平式落差的排氣口與相對應的排氣道,使外水不易滲入又能達到透氣效果,于腳跟部位設有一氣囊式凹槽,搭配結合一透氣的排氣孔,讓空氣在鞋底流通性更佳;其鞋墊的腳掌部位由多個微凸立體顆粒及透氣孔所構成,并在背面設有多個空心柱與蜘蛛網狀的補強肋體,使鞋墊更能承受踩踏時的重力,于鞋墊的鞋跟部位設有一凹凸立體氣包囊,借由鞋墊中央的背面所設置的空氣道,讓鞋墊與鞋底結合后,使鞋體內部形成一氣囊與氣道的透氣結構,以達到透氣循環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利用人體自然行走時反復踩踏鞋墊的動作,即造成一種透氣循環的輔助效果,又能加速排放鞋體內部所吸收的水氣或濕氣,同時消除鞋體散發的異味。方便使用者于行走時不自覺即充分達到腳底透氣與散熱、消臭的效果,預防腳臭及因鞋內濕熱所滋生霉菌。
圖1本實用新型的完成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3A是本實用新型鞋墊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B是本實用新型鞋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鞋底的示意圖。
圖5a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一)。
圖5b是圖5a的A-A剖面圖。
圖6a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二)。
圖6b是圖6a的B-B剖面圖。
零件號說明(1)鞋底(2)氣囊式凹槽(12)透氣的排氣孔 (13)空氣導槽(14)排氣道 (15)排氣口(2)鞋墊(21)支撐定位墻體(22)微凸立體顆粒 (23)凹凸立體氣包囊(24)透氣孔 (25)空心柱
(251)缺口 (26)空氣道(27)補強肋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僅借一具體實施例,且佐以圖式作詳細說明,以使審查員能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技術特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請參閱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該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包含一鞋底1、一鞋墊2等構件所組成,借著該結構裝置,使拖鞋或是涼鞋能達到透氣循環的輔助功能。
接著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鞋底1的示意圖,該鞋底1由橡膠材質或TPU、PU。EVA等適用材質,利用射出成型方式制成,于腳掌踩踏的部位,為一倒V狀的微凸(如圖6b所示)的設計,并于側緣設有多個水平式的排氣口15與對應的排氣道14,而在腳跟的位置設有一氣囊式凹槽11,搭配于鞋底1后端任一處設置略低的透氣的排氣孔12,其鞋底1中央處設有空氣導槽13,用以連接排氣道14與氣囊式凹槽11,本設計使得鞋底空氣能夠交互流通,又能防止外水滲入至鞋底1內部,同時也加速排放鞋墊2所吸收的水氣或濕氣,然后順著水平落差排擠而出。
請參閱圖3A與圖3B,是本實用新型鞋墊2的示意圖,該鞋墊2的腳掌部位由多個微凸立體顆粒22與透氣孔24所構成,多個微凸立體顆粒22的設置,使人們的腳底不會與鞋墊完全貼合,增加踩踏散熱的透氣空隙,讓鞋體更具通風性,且又可達到輔助按摩腳底的方式;并于背面設有多個空心柱25,其上設有缺口251,作為緩沖支撐該鞋墊,及增加鞋體內部的空氣對流,并為了強化鞋墊中的鞋跟部位;在空心柱25周圍設有蜘蛛網狀的補強肋體27;該補強肋體27以略低于空心柱25的設計,使鞋墊2的整個支撐強度更佳,且空氣又能流通;由鞋墊2背面的中央處設置的空氣道26,用以連至凹凸立體氣包囊23,以增進空氣對流及達到緩沖吸震的效果;而鞋墊2的后端設計一馬蹄形的支撐定位墻體21,使鞋墊2放置于鞋底1時能更為穩固。當該鞋墊2與鞋底1對應結合后,其鞋體內部則會形成一氣囊與氣道的透氣結構,達到透氣循環的輔助目的。
由上述可知,為了使人們于穿著涼鞋或拖鞋時,可有效改善現有涼鞋及拖鞋的墊體過度密合,導致空氣不流通的缺點,因而進行鞋底與鞋墊的結構改良,為能達到預防勝于治療的效益,更是一種自然、簡便的透氣鞋墊結合鞋底構造。
以上為本案所舉的較佳實施例,僅為便于說明而設,即大凡依所列申請專利范圍所為之各種變換設計,均應包含于本案之申請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包括一鞋底及一鞋墊,其特征在于;該鞋底于腳掌踩壓承受面內設有多數個排氣道與相對應的排氣口,而在腳跟部位設有一氣囊式凹槽,并搭配于鞋底后端任一處設置略低的透氣的排氣孔,其鞋墊由多數個微凸立體顆粒、透氣孔及一凹凸立體氣包囊所構成,而背面設有對應鞋底的空心柱及空氣道,鞋跟部有一馬蹄形的支撐定位墻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該鞋底于腳掌踩踏的部位,以一倒V狀的微凸設計,配合側緣所設置多數個水平的排氣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該鞋底設置排氣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該鞋墊設置多數個微凸立體顆粒。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該空心柱設有缺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該空心柱周圍設有蜘蛛網狀的補強肋體,該補強肋體略低于空心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涼、拖鞋的鞋底結構改良,該鞋底由一氣囊式凹槽與多數個排氣道,及對應的排氣口所構成,搭配組合一設置多數個微凸立體顆粒與凹凸立體氣包囊的鞋墊,而結合成一具有透氣及防進水的鞋底結構,讓消費者于穿涼鞋或是拖鞋時,腳底不會完全貼合于鞋墊上,使涼鞋與拖鞋的通風性更佳,除了帶給人們透氣舒爽之外,同時又能兼具按摩消臭的功用。
文檔編號A43B17/00GK2819865SQ20052011001
公開日2006年9月27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9日
發明者陳建洲 申請人:知名度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