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通過空氣循環來減震的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07984閱讀:3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通過空氣循環來減震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穿在腳上的鞋,尤其是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該種鞋在行走或跑步的過程中,可以吸收并減輕施加在穿鞋者腳上的沖擊,在行走或慢跑的過程中,在該鞋的內部進行順暢的空氣通風,穿鞋者可以在舒適的狀態下長時間的穿著。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用于在行走時穿在腳上的鞋,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可以分為數十種類型,根據用途和功能,鞋包括運動鞋,普通鞋,拖鞋,籃球鞋,足球鞋,高爾夫鞋,軍用鞋以及登山靴等。
近來,正在發展更為舒適,并且通過添加各種功能而有益于健康的鞋。
另一方面,現代人的身體存在各種問題,諸如由于缺乏鍛煉和營養過剩所引起的肥胖。
當今,可以看到出于增進健康的目的,在清晨有許多人在公園等場所進行慢跑之類的鍛煉,并且慢跑者穿著相對較輕的鞋和運動服。
然而,傳統的鞋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行走或跑步的過程中,缺乏能夠避免腿關節受到過大沖擊的緩沖功能,因此,會對關節和脊柱的軟骨組織造成損害。傳統的鞋還存在著的問題是,由于減震作用在構造上的缺陷,引起腳過早地產生疲勞,并且不適于提高鍛煉的量,對于增進健康也沒有多少幫助。尤其是當行走或跑步時,由于源自于穿鞋者自身體重的沖擊直接傳遞于腳上,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疲勞的感覺會增加。
進一步,由于最初設計的原因,在傳統的鞋中不會產生內部通風,導致了出汗迅速停止的問題。更進一步,不能對積聚在腳上的汗進行干燥,也就不能避免包括霉菌在內的細菌的滋生,這樣導致了產生腳臭味或水濕疹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性地解決了上文所述的存在于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點在于在行走或跑步的過程中,施加在穿鞋者腳上的沖擊可以得到吸收,從而降低了腳的疲勞感,同時加倍了鍛煉的量,此外,在行走或跑步的過程中,鞋內部進行順暢通風,從而消除了腳臭味,同時也避免了產生腳癬,因此也允許穿鞋者長時間的在舒適的狀況下穿鞋。
為了達到上文所述的目標,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在中間鞋底層下面的前、后位置上設置了第一和第二氣室,第一和第二氣室經通道相互連通,鞋內層是多孔的,具有與第一氣室相連通的多個吸氣孔,第一和第二氣室設置用于減輕沖擊和進行空氣循環的第一和第二緩沖部件,在第二氣室的前面安裝用于開啟和關閉通道的第一單向閥,在第二氣室的后面安裝用于排出空氣的第二單向閥。


附圖1-21涉及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其中附圖1顯示了本發明的分解透視圖,附圖2顯示了本發明的剖視圖,附圖3顯示了描述第一緩沖部件的透視圖,附圖4顯示了附圖3中的部件的剖面圖,附圖5和6顯示了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附圖3中的部件的剖面圖,附圖7顯示了第二緩沖部件的分解透視圖,附圖8顯示了附圖7中的部件組裝后的剖視圖,附圖9和10顯示了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附圖7中的部件的剖面圖,附圖11顯示了第二緩沖部件的頂板的平面圖,
附圖12顯示了根據附圖11所變化的實施例中的第二緩沖部件的頂板的平面圖,附圖13、14和15顯示了本發明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剖面圖,附圖16顯示了第一實施例的變化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17顯示了不同的第一緩沖部件的透視圖,附圖18顯示了附圖16中的部件的剖視圖,附圖19、20和21顯示了附圖16中的部件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剖視圖,附圖22-27涉及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其中附圖22顯示了本發明的分解透視圖,附圖23顯示了本發明的剖視圖,附圖24顯示了第二緩沖部件的剖視圖,附圖25顯示了第二實施例的變化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26顯示附圖25中部件的剖視圖,附圖27顯示了不同的第一緩沖部件的透視圖,附圖28-30涉及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其中附圖28顯示了本發明的分解透視圖,附圖29顯示了本發明的剖視圖,附圖30顯示了緩沖部件的剖視圖,附圖31-60涉及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其中附圖31顯示了本發明的分解透視圖,附圖32顯示了本發明的剖視圖,附圖33顯示了本發明的主要部件的分解透視圖,附圖34顯示了本發明的主要部件部分分離的剖視圖,附圖35、36、37和38顯示了支承部件的多個實施例的剖視圖,附圖39和40顯示了緩沖部件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的剖視圖,附圖41和42顯示了本發明在不同的使用狀態下的剖視圖,附圖43顯示了變化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45、46和47顯示了附圖44中的部件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剖視圖,附圖48和49顯示了變形實施例的剖視圖,附圖50顯示了變化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附圖51和52顯示了根據附圖50中的第一單向閥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剖視圖,附圖53和54顯示了根據附圖50中的第二單向閥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剖視圖,附圖55和56顯示了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的分解透視圖,附圖57和58顯示了第一單向閥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放大剖視圖,以及附圖59和60顯示了第二單向閥在各種使用狀態下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通過參照隨附的附圖,以下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對于本發明的技術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設置有內鞋底層10,中間鞋底層20和底部鞋底片30,如附圖1-21所示,其特征在于鞋S1進一步包括在中間鞋底層20下側的前、后部分別設置的第一和第二氣室22、23,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氣室經通道21相互連通;形成于內鞋底層10中的多個吸氣孔11與第一氣室22的通孔22a相連通;第一和第二緩沖部件40、50分別結合于第一和第二氣室22、23中,用于減輕沖擊和進行空氣循環;第一單向閥60設置在第二氣室23的前面,用于開啟和關閉通道21;以及第二單向閥70設置在第二氣室23的后面,以與外界連通,用于排出空氣。
鞋S1象大多數其它類型的鞋那樣,包括內鞋底層10,中間鞋底層20和底部鞋底片30,根據使用者的年齡、性別和腳的尺寸的不同,鞋S1的尺寸可以進行改變。盡管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鞋S1的結構特征可以應用于所有類型的鞋,但是最優選的是應用于運動鞋。
吸氣孔11形成于內鞋底層的前部,這些孔與第一氣室22的通孔22a相連通。當穿鞋者行走時,新鮮空氣由形成于內鞋底層10上的多個吸氣孔11引入。
上文所述的通道21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下側的中間,其中通道21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和第二氣室22、23相連通。通道21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的兩側。
第一氣室22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下側的前部,其中多個通孔22a形成于第一氣室22的頂部,以與形成于內鞋底層10的吸氣孔11相連通,第一氣室22設置第一緩沖部件40。
第二氣室23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下側的后部,經由通道21與第一氣室22相連通,其中當穿鞋者行走時用于開啟和關閉通道21的第一單向閥60設置在第二氣室23的前面,而第二單向閥70設置在第二氣室23的后面,用于排出空氣。在此,第二氣室23設置第二緩沖部件50。
第一緩沖部件40結合于第一氣室22中,用于減輕行走期間可能的沖擊,同時使空氣循環,其中如附圖1-15所示,根據本發明的這一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部件40與第一氣室22的通孔22a相連通,并包括形成有多個切口部41a的數個向下的撓性厚壁緩沖管41。緩沖管41與中間鞋底層20整體形成,并且緩沖管41的底部粘附在底部鞋底片30的頂部。
因此,如附圖5和14所示,當人們在行走時,穿鞋者腳底的前部壓中間鞋底層20,緩沖管41受到壓縮,以吸收和減輕沖擊,并且各緩沖管41的底部通過多個(或附圖中的4個)切口部41a向外展開或壓扁,它們的底部側緊密接觸底部鞋底片30的頂面,使得通孔22a的底部被阻塞。在此刻,盡管第一氣室內的部分空氣由于壓力的作用排到通道21中,但是由于通孔22a的關閉,因此外部的空氣不能被引入。
如附圖16-21所示,根據變化的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部件40的特征在于該緩沖部件包括多個波紋管44和導向管45,分別相對應于頂板42和底板43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46伸到波紋管44中;突起47在導向管45內突起,以開啟和關閉吸氣管46;形成于底板43頂部的通道48與導向管45相連通;以及彈簧49容納于波紋管44內,進一步,第一氣室22形成有與吸氣管45相連通的通道22b。
根據本發明的這一變化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部件40,將在下一部分第二緩沖部件50中進行充分的說明,因為它的結構和使用與第二緩沖部件相同。
第二緩沖部件50,容納于第二氣室23中,用于減輕沖擊和使空氣循環,其特征在于該緩沖部件包括多個波紋管53和導向管54,分別相對應于頂板51和底板52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55伸到波紋管53中;突起56在導向管54內突起,以開啟和關閉吸氣管55;形成于底板52頂部的通道57與導向管54相連通;以及彈簧58容納于波紋管53內,此外,第二氣室23形成有與吸氣管55相連通的通道23a。
頂板51和底板52均由柔韌的撓性材料制成,頂板51粘附在第二氣室23上,底板52粘附在底部鞋底片30上。頂板51構造成具有如從附圖11中可以看出的中心孔,使得波紋管53更為柔軟,并減少它的重量。如果需要,頂板51可以構造成具有如附圖12所示形式的凹槽。另一方面,底板52形成為與頂板51相一致。
多個波紋管53與頂板51一體的形成并位于頂板51下,因此波紋管53可以被壓縮并伸展,以吸收和減輕行走過程中的沖擊。
多個與底板52一體的形成并位于底板52上的導向管54,用于導引波紋管53的壓縮和伸展運動。
吸氣管55突出于波紋管53的內側,并整體結合于波紋管53,并且吸氣管55的中心都形成有與第二氣室23的通道23a相連通的吸氣孔55a。吸氣管55的底部設置成圓形。
突起56與導向管54整體形成且在導向管54內部突起,用于在行走的過程中開啟或關閉吸氣管55,并作為止動部件以分隔頂板51和底板52之間的間隔。突起56的頂部形成凹陷。
通道57形成于底板52的頂部,并與導向管54相連通,用于在波紋管53的壓縮循環時排出空氣。
上文所述的彈簧58容納于波紋管53內,用于使它們具有彈性。
另一方面,第二氣室23的通道23a形成“”形,以便與吸氣管55的通道55a相連通,通道23a執行在波紋管53的伸展循環中吸入空氣的作用。
因此,如附圖9、13和19所示,在行走過程中,當穿鞋者的腳底后部壓在中間鞋底層20上時,波紋管53在壓力的作用下收縮,以吸收和減輕沖擊,由于突起56與吸氣管55的緊密接觸,使得吸氣孔55a被阻塞,因此第二氣室23中被壓縮的空氣就經由第二單向閥70向外部排出。此刻,盡管第二氣室23中的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70向外部排出,但由于該氣室中的壓力使得第一單向閥60關閉,因此新鮮空氣沒有引入第二氣室。
在穿鞋者行走的過程中,設置在第二氣室23前面的第一單向閥60用于開啟或關閉通道21,其中第一單向閥60在第二氣室23壓縮時關閉通道21,在第二氣室23伸展時開啟通道21。
第二單向閥70以與外部相連通的方式設置在第二氣室23的后面,以便排出內部的空氣。其中第二單向閥70在第二氣室23受到壓縮時開啟以向外部排出空氣,另一方面,當第二氣室23處于伸展循環時,在這一階段該單向閥70關閉,以避免空氣排出。
根據如上文所述構造的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將在下文中對于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的總的工作方式進行詳述。
當鞋S1沒有穿在人們的腳上的正常時間,由于第一、第二沖擊緩沖部件40和50內在的彈性,第一、第二氣室22和23處于伸展狀態。
當穿鞋S1走或跑時,包括第一、第二緩沖部件40和50的第一、第二氣室22和23彈性地壓縮和伸展,以執行沖擊緩沖功能和空氣循環功能。
首先,如附圖13和19所示,在行走過程中,當穿鞋者的腳底后部壓在第二氣室23上時,由于向下的壓力,第二氣室23被壓縮,導致第二緩沖部件50的波紋管53和彈簧58壓縮,以便吸收沖擊,與此同時,第二氣室23內的受壓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70排至外部(如箭頭標記的方向),但是由于第二氣室23內受壓空氣的壓力,因此第一單向閥60穩定地接觸通道21,從而使得通道21關閉。此刻,主要由于這些波紋管53內的容積降低而受到壓縮的波紋管53內的空氣,經由通道57排至第二氣室23,但是由于突起56接觸吸氣管55,使得吸氣孔55a完全被關閉。
其次,如附圖14和20所示,在行走過程中,當穿鞋者的腳底前部壓在第一氣室22上時,第一氣室22受到壓縮,導致第一緩沖部件40受到壓縮,以吸收和緩沖沖擊,同時,第一氣室22內受壓空氣的一部分排至通道21,以便部分地開啟第一單向閥60。與此同時,第一緩沖部件40的緩沖管41收縮,從而緩沖管41底部壓扁以關閉通孔22a,這樣內鞋底層10上的吸氣孔11相對于外部空氣關閉。也就是說,由于吸氣孔11與通孔22a都被關閉,因此外部空氣不能引入鞋內。
另一方面,如附圖15和21所示,在行走過程中,當鞋S1完全脫離地面時,由于第一、第二緩沖部件40和50的回復力,第一、第二氣室22和23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從而由于第二緩沖部件50內的波紋管53和彈簧58伸展,使得在第二氣室23內由于空氣稀薄而產生抽吸力。與此同時,由于第二氣室23內產生的抽吸力使得第一單向閥60自動地開啟,所以第二氣室23經由通道21與第一氣室22相連通,此時第二單向閥70保持其關閉狀態。此刻,在由于回復力而被伸展的波紋管53內自動地產生抽吸力,同時由于突起56與吸氣管55相分離,使得吸氣孔55a開啟。
進一步,隨著第一氣室22與第一緩沖部件40一起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就產生了抽吸力,同時通孔22a被打開,使得新鮮空氣經由內鞋底層10上的吸氣孔11吸入第一氣室22內。這些進入第一氣室22的新鮮空氣經由通道21自然地進入第二氣室23,這樣當穿鞋者行走時,新鮮空氣可以在鞋S1的內部連續地循環。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該鞋設置內鞋底層100,中間鞋底層200和底部鞋底片300,如附圖22-27所示,其特征在于鞋S2進一步包括在底部鞋底片300之上的前、后部分別設置的第一和第二氣室320、330,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氣室經通道310相互連通;形成于內鞋底層100和中間鞋底層200上的多個吸氣孔 110、210以與第一氣室320相連通;第一和第二緩沖部件400、500分別結合于第一和第二氣室320、330中,用于減輕沖擊和空氣循環;第一單向閥600設置在第二氣室330的前面,用于開啟和關閉通道310;以及第二單向閥700設置在第二氣室330的后面,以與外界連通而排出空氣。
在此,鞋S2象大多數其它類型的鞋那樣,包括內鞋底層100,中間鞋底層200和底部鞋底片300,其中根據使用者的年齡、性別和腳的尺寸的不同,鞋S2的尺寸可以進行改變。盡管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鞋S2的結構特征可以應用于所有類型的鞋,但是最優選的是應用于普通的低腰鞋。
吸氣孔110、210形成于內鞋底層100和中間鞋底層200的前部,并相互連接,其中這些孔與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上的第一氣室320相連通。當穿鞋者行走時,新鮮空氣由形成于內鞋底層100上的多個吸氣孔110引入。
上文所述的通道310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頂部的中間位置,其中通道310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和第二氣室320、330相連通。通道310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的兩側。
第一氣室320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的前頂部,并且包圍第一緩沖部件400。
第二氣室330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的后頂部,經由通道310與第一氣室320相連通,其中當穿鞋者行走時,用于開啟和關閉通道310的第一單向閥600設置在第二氣室330的前面,而第二單向閥700設置在第二氣室330的后面,用于把空氣排出外部。在此,第二氣室330設置有第二緩沖部件500。
第一緩沖部件400結合于第一氣室320中,用于減輕行走期間可能的沖擊,同時使空氣循環,其中如附圖22和23所示,根據本發明的這一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部件400與中間鞋底層200的吸氣孔210相連通,并包括向下的數個撓性厚壁緩沖管410,在其下端形成多個切口部411。緩沖管410與中間鞋底層200形成一個整體,并且緩沖管410的底部粘附在第一氣室320的底部。
因此,當行走時,穿鞋者腳底的前部壓中間鞋底層200,緩沖管410受到壓縮,以吸收和減輕沖擊,并且各緩沖管410的底部通過多個切口部411向外展開或壓扁,這樣它們的底部側緊密接觸第一氣室320的底部,使得吸氣孔210被阻塞。在此刻,盡管第一氣室320內的部分空氣由于略微較高的氣壓而排至通道310,但是由于吸氣孔210的關閉,因此外部的空氣不能被引入。
如附圖26和27所示,根據變化的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部件400的特征在于該緩沖部件400包括多個波紋管440和導向管450,分別相對應于頂板420和底板430而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460突出于波紋管440的內部;突起470突出于導向管450內部,以開啟和關閉吸氣管460;形成于底板430頂部的通道480與導向管450相連通;以及彈簧490容納于波紋管440內,進一步,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0下側的通道220與吸氣管460相連通。
根據這一變化實施例的第一緩沖部件400將不重復進行說明,因為它的結構和工作方式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緩沖部件50相同。
第二緩沖部件500,容納于第二氣室330中,用于減輕沖擊和使空氣循環,其特征在于該緩沖部件500包括多個波紋管530和導向管540,分別相對應于頂板510和底板520而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550突出于波紋管530內部;突起560突出于導向管54內部,以開啟和關閉吸氣管550;形成于底板520頂面上的通道570與導向管540相連通;以及彈簧580容納于波紋管530內,此外,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0下側的通道230與吸氣管550相連接。
根據這一變化實施例的第二緩沖部件500的說明省略了,因為它的結構和工作方式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緩沖部件相同。
在穿鞋者行走的過程中,設置在第二氣室330前面的第一單向閥600用于開啟或關閉通道210,其中第一單向閥600在第二氣室330受壓或壓縮時關閉通道210,在第二氣室330解壓或伸展時開啟通道210。
第二單向閥700設置在第二氣室330的后面,并與外部相連通,以便排出內部的空氣。其中第二單向閥700在第二氣室330受到壓縮時開啟,以向外部排出空氣,另一方面,當處于伸展循環時,該單向閥700關閉,以避免空氣向外部排出。
根據如上文所述的結構的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將在下文中對于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的總的工作方式進行詳述。
當鞋S2沒有穿在人們的腳上的正常時間,由于第一、第二沖擊緩沖部件400和500內在的彈性,第一、第二氣室320和330處于伸展狀態。
當穿著鞋S2行走或跑步時,包括第一、第二緩沖部件400和500的第一、第二氣室320和330彈性地壓縮和伸展,以執行沖擊緩沖功能和空氣循環功能。
首先,在行走過程中,當穿鞋者的腳底的后部壓在內鞋底層100和中間鞋底層200上時,第二氣室330被壓縮,導致第二緩沖部件500的波紋管530和彈簧580被壓縮,以便吸收沖擊,與此同時,第二氣室330內受壓的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700排至外部,而由于通過第二氣室330內受壓的空氣第一單向閥600被緊緊地推到通道310,從而使得通道310關閉。此刻,波紋管530內的空氣主要由于這些波紋管530內的容積降低而受到壓縮,經由通道570,波紋管530內的空氣排至第二氣室330,而由于突起560接觸吸氣管550,使得吸氣管550最大限度地關閉。
其次,在行走過程中,當穿鞋者的腳底的前部壓在內鞋底層100和中間鞋底層200上時,第一氣室320受到壓縮,導致第一緩沖部件400受到壓縮,以吸收和緩沖沖擊,同時,第一氣室320內受壓的空氣的一部分排至通道310,以便部分地開啟第一單向閥600。與此同時,第一緩沖部件400的緩沖管410收縮,使得緩沖管410的底部壓扁在底片上,從而使后者阻塞,由此吸氣孔210與內鞋底層100上的吸氣孔110一起關閉。也就是說,由于吸氣孔110和210關閉,因此外部空氣不能吸入鞋內。
另一方面,作為相繼的步驟,在行走過程中,當鞋S2完全脫離地面時,由于第一、第二緩沖部件400和500具有的回復力,第一、第二氣室320和330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結果是由于第二氣室330內的波紋管530伸展或體積增大,使得第二氣室330內由于空氣相對于外部大氣的稀薄而產生抽吸力。與此同時,由于第二氣室330內產生的抽吸力,使得第一單向閥600自動地開啟,所以第二氣室330經由通道310與第一氣室320相連通,并且由于在該第二氣室330內依然低于大氣壓的壓力,因此第二單向閥700保持其關閉狀態。此刻,通過回復力伸展的波紋管530內存在抽吸力,同時由于吸氣管550突起560相分離,使得吸氣管550解除阻塞。
進一步,由于通道310處于開啟狀態,隨著第一氣室320與第一緩沖部件400一起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也產生了抽吸力,同時吸氣孔210解除阻塞或開啟,使得新鮮空氣經由內鞋底層100上的吸氣孔110吸入第一氣室320內。這些進入第一氣室320的新鮮空氣經由通道310自然吸入第二氣室330,這樣當穿鞋者行走時,新鮮空氣可以在鞋S2的內部穩定地循環。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該鞋設置有內鞋底層1000,中間鞋底層2000和底部鞋底片3000,如附圖28-30所示,其特征在于鞋S3進一步包括在底部鞋底片3000后頂部上形成的氣室3100;多條通道3200從氣室3100向前部延伸;形成于內鞋底層1000和中間鞋底層2000前部的多個吸氣孔1100、2100與通道3200相連通;緩沖部件4000結合于氣室3100中,用于減輕沖擊和空氣循環;第一單向閥5000設置在氣室3100的前面,用于開啟或關閉通道3200;以及第二單向閥6000設置在氣室3100的后面,使得與外界連通以排出空氣。
在此,鞋S3象大多數其它類型的鞋那樣,設置有內鞋底層1000,中間鞋底層2000和底部鞋底片3000,其中根據使用者的年齡、性別和腳的尺寸的不同,鞋S3的尺寸可以進行改變。盡管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鞋S3的結構特征可以應用于所有類型的鞋,但是最優選的是應用于普通的低腰鞋。
吸氣孔1100、2100以對齊的形式形成于內鞋底層1000和中間鞋底層2000的前部,以相互連接,并且與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0上的通道3200相連通。當穿鞋者行走時,新鮮空氣經由形成于內鞋底層1000上的多個吸氣孔1100吸入。
上述的氣室3100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0的后頂部,其中,第一單向閥5000安裝在氣室3100的前面,用于在行走時開啟或關閉通道3200,而第二單向閥6000安裝在氣室3100的后面,以便向外部排出空氣。緩沖部件4000設置在氣室3100內。
通道3200形成于底部鞋底片3000的頂部,從鞋底中心沿著長度方向向前延伸,并且與氣室3100相連通。通道3200的配置顯示在附圖28中。
緩沖部件4000設置于氣室3100內,用于減輕沖擊以及參與空氣循環,其特征在于該緩沖部件4000包括多個波紋管4300和導向管4400,分別相對應于頂板4100和底板4200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4500突出于波紋管4300的內部;突起4600突出于導向管4400內部,以開啟和關閉吸氣管4500;形成于底板4200頂部的通道4700與導向管4400相連通;以及彈簧4800容納于波紋管4300內,此外,與吸氣管4500相連通的通道2200形成于中間鞋底層2000的下側。
此緩沖部件4000的進一步說明省略了,因為它的結構和工作方式與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緩沖部件50相同。
在穿鞋者行走的過程中,設置在氣室3100前面的第一單向閥5000用于開啟或關閉通道3200,其中此第一單向閥5000在氣室3100受到壓縮時關閉通道3200,在氣室3100伸展時開啟通道3200。
第二單向閥6000設置在氣室3100的后面,并與外部相連通,以便排出內部的空氣,其中此第二單向閥6000在氣室3100受到壓縮時開啟以向外部排出空氣,另一方面,當處于伸展循環時,該單向閥6000關閉,以避免空氣排出。
根據如上文所述的結構的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將在下文中對于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的整個工作方式進行詳述。
當鞋S3沒有穿在人們的腳上的正常時間,由于緩沖部件4000的彈性,氣室3100保持伸展狀態。
當穿著鞋S3行走或跑步時,基于彈性,主要通過氣室3100和緩沖部件4000反復地壓縮和伸展,沖擊緩沖功能和空氣循環功能均得到了執行。
首先,在行走過程中,當穿鞋者的腳底的后部壓在內鞋底層1000和中間鞋底層2000上時,氣室3100被壓縮,導致緩沖部件4000的波紋管4300和彈簧4800被壓縮,以便吸收沖擊。與此同時,氣室3100內受壓的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6000排至外部,而由于氣室3100內受壓空氣的壓力,因此第一單向閥5000被牢牢地推到通道3200,從而使得通道3200被堵塞。此刻,波紋管4300內的空氣主要由于這些波紋管4300內的容積降低而受到壓縮,經由通道4700,波紋管4300內的空氣排至氣室3100,而由于突起4600接觸這些吸氣管4500,使得吸氣管4500關閉。
其次,在行走過程中,當鞋S3完全脫離地面時,由于緩沖部件4000具有的回復力,氣室3100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結果是由于緩沖部件4000內的波紋管4300伸展,使得在氣室3100內產生抽吸力。與此同時,由于氣室3100內產生的抽吸力,使得第一單向閥5000自動地開啟,所以氣室3100與通道3200相連通,并且第二單向閥6000保持其關閉狀態。此刻,由于回復力在波紋管4300內自動地產生抽吸力,同時由于吸氣管4500與突起4600相分離,使得吸氣管4500開啟。
此外,如上文中指出的那樣,通道3200通過第一單向閥5000的開啟與氣室3100相連通,使得外部的新鮮空氣經由吸氣孔1100和2100流入通道3200。由于抽吸力,流入通道3200的新鮮空氣自然地流入氣室3100,這樣,新鮮空氣可以穩定地進入放置有穿鞋者腳的鞋S3內部并在其中循環。
如附圖31-60所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內鞋底層A10和底部鞋底片A20的鞋S4進一步包括形成于內鞋底層A10前部的多個吸氣孔A11,以及形成于內鞋底層A10下側后部的通道A12;形成于底部鞋底片A20后頂部的氣室A21,所述的氣室設置有豎直延伸穿過底片的多個螺母A21a,以及從氣室A21開始向前部延伸的通道A22;緩沖部件A30設置在氣室A21上,所述的緩沖部件設置有多個波紋管A31和吸氣管A32;支架部件A40設置在緩沖部件A30的下面,所述的支架部件設置有多個導向管A41、裝配孔A42和通道A43;多個彈簧A50插入波紋管A31,所述的彈簧穿過裝配孔A42引入;多個支承部件A60安裝在裝配孔A42內,每一所述的支承部件設置有用于與螺母A21a相接合的螺旋A61,用于開啟或關閉吸氣管A32的突起A62和通道A63;以及第一單向閥A70設置在氣室A21內,以開啟或關閉通道A22,第二單向閥A80用于向外部排出空氣。
在此,鞋S4象大多數其它類型的鞋那樣,設置有內鞋底層A10和底部鞋底片A20,其中根據使用者的年齡、性別和腳的尺寸的不同,鞋S4的尺寸可以進行改變。盡管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鞋S4的結構特征可以應用于所有類型的鞋,但是此種類型的鞋特別適用于軍用鞋。
吸氣孔A11形成于內鞋底層A10的前部,并且與底部鞋底片A20上形成的通道A22相連通。此時,當穿鞋者行走時,新鮮空氣由形成于內鞋底層A10上的吸氣孔A11吸入。
通道A12形成于內鞋底層A10下側的后部,并形成近似“”形,使得能夠與各吸氣管A32相連通,當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伸展和收縮時,通道A12用于抽吸或收集空氣。
氣室A21形成于底部鞋底片A20后頂部,該后頂部設置有多個螺母A21a,這些螺母穿過底片的厚度,并且豎直延伸。第一單向閥A70設置在氣室A21內,以開啟或關閉通道A22,以及第二單向閥A80定位于氣室A21的后部或側面,用于向外部排出空氣。氣室A21設置有緩沖部件A30、支架部件A40和彈簧A50。
通道A22從底部鞋底片A20頂表面上的近似中點沿長度方向向前延伸,這些中點與氣室A21的第一單向閥A70相契合,使得通道A22與氣室A21相連通。通道A22的形式顯示在附圖31中。
緩沖部件A30設置于氣室A21上,用于當穿鞋者行走或跑步時減輕沖擊以及參與空氣循環,其中該緩沖部件包括多個波紋管A31;多個吸氣管A32突出于波紋管A31的內部,吸氣管A32與通道A12相連通;以及頂板A33形成于幾個波紋管A31和吸氣管A32上,并與波紋管A31和吸氣管A32形成為一個整體。緩沖部件A30由柔韌的撓性材料制成。
多個波紋管A31一體形成于頂板A33之下,通過伸展和收縮以吸收和減輕在行走的過程中的沖擊。
吸氣管A32與波紋管A31一體的形成并突出于波紋管A31的內部,吸氣管A32的內部(即吸氣孔)與內鞋底層A10的通道A12相連通。吸氣管A32的下端形成凸形。
支架部件A40設置在緩沖部件A30的下面,用以支承波紋管A31,該支架部件包括成形為可接收波紋管A31的多個導向管A41,形成于導向管A41內的數個裝配孔A42,裝配孔A42與相應的螺母A21a相連通,底板A44一體的形成于導向管A41之下,并且粘結于底部鞋底片A20上,數個通道A43形成于底板A44的頂表面上,以與導向管A41相連通,且向外延伸至導向管A41之外。支架部件A40由柔韌的撓性材料制成。
多個導向管A41一體的形成于底板A44頂部,用于在行走過程中對于波紋管A31的壓縮和伸展運動進行導向。
裝配孔A42豎直設置在導向管A41內以便于更換彈簧A50且裝配孔A42與支承部件A60相配。
通道A43形成于底板A44的頂表面,以便與導向管A41相連通,且向外延伸至導向管A41之外,從而在壓縮循環中將來自于波紋管A31的壓縮空氣排出。
彈簧A50設置于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之內,用于增加波紋管A31的彈性。
支承部件A60以可拆卸的方式與氣室A21的螺母A21a螺旋組裝,以支承彈簧A50,且如果需要,可以方便地對彈簧進行更換。每一支承部件A60包括與螺母A21a相接合的螺旋部A61;形成于螺旋A61頂部的突起A62,用于開啟或關閉吸氣管A32;和通道A63,通道A63與支架部件A40的通道A43為連通關系。
螺旋A61與突起A62一體的形成,以構成完整的支承部件A60,或者螺旋A61附連于突起A62,其中螺旋A61通過可拆卸的螺紋連接方式與氣室A21內的螺母A21a相連接。因此,通過擰下螺旋A61,可以方便地更換彈簧A50。
突起A62用于在行走的過程中開啟或關閉吸氣管A32,并且作為止動部件以調整頂板A33與底板A34之間的間距。突起A62的頂部形成凹陷。
形成于支承部件A60頂部的通道A63與通道A43相連通,以便在波紋管A31的壓縮循環中將空氣排出。
另一方面,如附圖35、36、37和38所顯示的支承部件A60的不同實施例,支承部件A60的特征在于根據一個實施例,如附圖35和37所示,螺旋A61的底部形成有凹槽A61a,用于協助擰緊和脫開螺旋A61。硬幣、螺絲刀等可以插入凹槽A61a內。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支承部件A60的特征在于如附圖36和38所示,螺旋A61的底部形成有不規則的防滑紋A61b,用于在行走或跳躍時防滑。類似硬幣、螺絲刀等之類的工具,在組裝或拆解的過程中可以插入不規則的防滑紋A61b的槽內。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支承部件A60的特征在于如附圖35和36所示,可分離的螺旋A61附連于支承部件A60的下側。在此種情況下,支承部件A60由塑料制成,例如聚氨酯,而螺旋A61由金屬制成,例如鋁。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支承部件A60的特征在于如附圖37和38所示,支承部件A60和螺旋A61形成一個整體。在此種情況下,支承部件A60由類似聚氨酯之類的塑料或類似鋁之類的金屬制成。
因此,如附圖39和41所示,當行走時穿鞋者的腳后部壓在內鞋底層A10時,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由于壓力而被壓縮,以吸收和衰減沖擊,支承部件A60的突起A62緊密接觸緩沖部件A30的吸氣管A32,使得吸氣管A32關閉,同時,氣室A21內的壓縮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A80排出至外部。此時,盡管氣室A21內的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A80排出至外部,但是由于該氣室內的壓力使得第一單向閥A70關閉,因此新鮮空氣并未吸入該氣室內。
進一步,如上文所述,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方便地更換彈簧A50,例如出故障的彈簧可以使用新的彈簧進行更換,這是因為支承部件A60的螺旋A61通過可拆卸的螺紋連接方式與氣室A21內的螺母A21a相連接。此外,彈簧A50的強度可以恰當地匹配穿鞋者的體重。尤其是,在鞋底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彈簧A50可以進行選擇,以響應于一個或多個鞋子使用者平均的踩踏力分布而改變強度。
第一單向閥A70設置在氣室A21的前面,用于在穿鞋者行走的過程中關閉或開啟通道A22,該單向閥在氣室A21受到壓縮時關閉通道A22,在氣室A21伸展時開啟通道A22。
第二單向閥A80以與外部相連通的方式設置在氣室A21的后面或側面,以排出內部的空氣,當氣室A21受到壓縮時,該單向閥A80開啟,以便將空氣向外部排出,另一方面,當氣室A21處于伸展循環時,該單向閥A80關閉,以便避免空氣排出。應當注意到,第二單向閥A80可以設置在氣室A21的一側,盡管在附圖中顯示的是其定位于氣室A21的后面。
根據如上文所述的結構的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將在下文中對于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的整個工作方式進行詳述。
當鞋S4沒有穿在人們的腳上的正常時間,由于波紋管A31和彈簧A50內在的彈性,氣室A21保持伸展狀態。
當人們穿著鞋S4行走或跑步時,氣室A21、緩沖部件A30和彈簧A50彈性地壓縮和伸展,以執行沖擊緩沖功能和空氣循環功能。
首先,在行走過程中,如附圖41所示,當穿鞋者的腳底后部壓在內鞋底層A10上時,氣室A21被壓縮,導致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被壓縮,以便吸收沖擊。與此同時,氣室A21內受壓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A80排至外部,同時由于氣室A21內受壓的空氣,因此第一單向閥A70牢牢地推到通道A22,從而使得通道A22被堵塞。此刻,波紋管A31內受到壓縮的空氣,經由通道A43和通道A63排至氣室A21,同時由于突起A62接觸這些吸氣管A32,使得吸氣管A32關閉。
其次,在行走過程中,如附圖42所示,當鞋S4完全脫離地面時,由于波紋管A31和彈簧A50具有的回復力,氣室A21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結果是由于緩沖部件A30內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伸展,使得在氣室A21內產生抽吸力。與此同時,由于氣室A21內產生的抽吸力,使得第一單向閥A70自動地開啟,所以氣室A21與通道A22相連通,并且第二單向閥A80保持其關閉狀態。此刻,由于波紋管A31回復力,因此在波紋管A31內自動地產生抽吸力,同時由于吸氣管A32與突起A62相分離,使得吸氣管A32開啟。
此外,如上文中指出的那樣,通道A22通過開啟的第一單向閥A70而與氣室A21相連通,使得外部的新鮮空氣經由內鞋底層A10上的吸氣孔A11流入通道A22。由于抽吸力,流入通道A22的新鮮空氣自動流入氣室A21,這樣,新鮮空氣可以穩定地進入穿鞋者腳所在的鞋S3的內部并在其中進行循環。
進一步,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方便地更換彈簧A50,例如出故障的彈簧可以使用新的彈簧進行更換,這是因為支承部件A60的螺旋A61通過可拆卸的螺紋連接方式與氣室A21內的螺母A21a相連接。此外,彈簧A50的強度可以恰當地匹配穿鞋者的體重。尤其是,在鞋底表面不同位置的彈簧A50可以進行選擇,以響應于一個或多個鞋子使用者平均的踩踏力分布而改變強度以達到最佳張力。
根據本發明變化的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如附圖43-47所示,氣室A23還形成于底部鞋底片A20前頂部,以與通道A22相連通,氣室A23還設置有多個螺母A23a,這些螺母豎直延伸穿過底片,緩沖部件A30、支架部件A40和彈簧A50也均設置在氣室A23上,支承部件A60以螺旋組裝的方式與螺母A23a相連接,以及通道A13也形成于內鞋底層A10下側的前部。
將在下文中對于根據如上文所述的結構的本發明變化的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的總的工作方式進行詳述。
當鞋S4沒有穿在人們的腳上的正常時間,由于設置在前氣室A23和后氣室A21內的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內在的彈性,前氣室A23和后氣室A21保持伸展狀態。
當人們穿著鞋S4行走或跑步時,氣室A23、氣室A21、緩沖部件A30和彈簧A50彈性地壓縮和伸展,以執行沖擊緩沖功能和空氣循環功能。
首先,在行走過程中,如附圖45所示,當穿鞋者的腳底后部壓在內鞋底層A10上時,后氣室A21被壓縮,導致位于該氣室內的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被壓縮,以便吸收沖擊。與此同時,后氣室A21內受壓的空氣經由第二單向閥A80排至外部,同時由于后氣室A21內受壓的空氣,因此第一單向閥A70牢牢地推到這些通道A22的入口,從而使得通道A22被堵塞。此刻,波紋管A31內受壓的空氣,經由通道A43和通道A63排至氣室A21,同時由于突起A62接觸這些吸氣管A32,使得吸氣管A32關閉。
其次,在行走過程中,如附圖46所示,當穿鞋者的腳底前部壓在內鞋底層A10上時,前氣室A23被壓縮,導致位于該氣室A23內的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被壓縮,以便吸收沖擊。與此同時,前氣室A23內受壓的空氣的一部分排至通道A22以開啟第一單向閥A70,同時,位于該氣室A23內的緩沖部件A30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收縮,使得吸氣管A32與突起A62相接觸,從而關閉內鞋底層A10上的吸氣孔A11。也就是說,盡管氣室A23內壓縮的空氣的一部分可以已被排至通道A22,但是由于吸氣孔A11關閉,因此新鮮空氣不能進入。
另一方面,在行走過程中,如附圖47所示,當鞋S4完全脫離地面時,由于緩沖部件A30內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具有的回復力,前氣室A23和后氣室A21回復至初始的伸展狀態,導致在后氣室A21內產生抽吸力,首先是由于后氣室A21內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伸展。與此同時,因為第一單向閥A70由于氣室A21內產生的抽吸力而自動地開啟,所以后氣室A21經由通道A22與前氣室A23相連通,并且第二單向閥A80保持其關閉狀態。此刻,由于波紋管A31的回復力,因此在波紋管A31內自動地產生抽吸力,同時由于吸氣管A32與突起A62相分離,使得吸氣管A32開啟。
相似的,前氣室A23、安裝在該氣室內的波紋管A31和彈簧A50也回復至初始伸展狀態,導致外部的新鮮空氣經由內鞋底層A10上的吸氣孔A11流入前氣室A23。然后,吸入前氣室A23的新鮮空氣經由通道A22自然流入后氣室A21內,因此,外部的新鮮空氣可以持續地在鞋S4的內部進行循環。
如附圖48和49所示,根據本發明變化的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輔助底片A90連加于底部鞋底片A20下側后部。盡管根據此實施例的鞋S4的結構特征可以應用于各種類型的鞋,但是該種鞋尤其可以應用于低腰鞋或軍用鞋。利用更換輔助底片A90的機會,附帶地可以進行類似分離支承部件A60、更換彈簧A50之類的工作。
如附圖50-60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第一閥安裝槽A24形成于通道A22的后面,第二閥安裝槽A25分別設置于底部鞋底片A20后部上方兩側,每一所述的第二閥安裝槽均設置有與氣室A21相連通的孔A25a以及與外部相連通的孔A25b,第一單向閥A70安裝在第一閥安裝槽A24內,并且第二單向閥A80分別安裝于兩個第二閥安裝槽A25內。
上述安裝于第一閥安裝槽A24內的第一單向閥A70,用于開啟或關閉通道A22,如附圖55、57和58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入口A71a和出口A71b、軸銷A71c和噴口A71d的殼體A71;形成有軸孔A72a的閥板A72,該閥板用于開啟或關閉噴口A71d,軸孔接收軸銷A71c;以及端蓋A73與殼體A71相結合,以避免閥板A72掉落。
上述的殼體A71氣密地安裝在第一閥安裝槽A24內,其中入口A71a形成在殼體A71的前底部,該入口與通道A22相連通,出口A71b形成在殼體A71的后頂部,該出口與氣室A21相連通,軸銷A71c在殼體A71的中心向上突出,以及多個噴口A71d圍繞軸銷A71c沿徑向形成。
用于定位的突起A71e突出地形成于殼體A71的外側。第一閥安裝槽A24設置有突起接收凹槽A24a,用于接收突起A71e。因此,當殼體A71安裝于第一閥安裝槽A24內,并且突起A71e對準突起接收凹槽A24a,這樣在組裝時,可以方便地實現通道A22與入口A71a以及氣室A21與出口A71b的連通。
閥板A72由撓性橡膠材料制成,用于開啟或關閉噴口A71d,如附圖55中可以看到的那樣,閥板A72中心形成有軸孔A72a,軸銷A71c將安裝于軸孔A72a內。閥板A72設置于噴口A71d上。
端蓋A73安裝于殼體A71的頂部,以避免閥板A72脫落。
對如上文所述結構的第一單向閥A70的操作進行說明。首先,如附圖52和58所示,在行走的過程中,當氣室A21受壓時,隨之而受壓的空氣使得第一單向閥A70的閥板A72穩固地向下壓在噴口A71d上,使得噴口A71d關閉,從而堵塞通道A22,因此氣室內的受壓空氣不能排到通道A22。然而,在行走的過程中,由于材料的彈性當氣室A21擴張時產生抽吸力,閥板A72從噴口A71d向上回退,使得后者開啟,這樣噴口A71d保持開啟狀態。因此,流入通道A22的新鮮空氣自然流入現在有抽吸力的氣室A21。
上述分別安裝于兩個第二閥安裝槽A25內的第二單向閥A80,用于排出空氣,如附圖56、59和60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入口A81a和出口A81b、軸銷A81c和噴口A81d的殼體A81;形成有軸孔A82a的閥板A82,該閥板用于開啟或關閉噴口A81d,軸孔接收軸銷A81c;以及端蓋A83與殼體A81相結合,以避免閥板A82脫落。
上述的殼體A81氣密地安裝在第二閥安裝槽A25中的兩側。在附圖56中,入口A81a形成在殼體A81底部的后方,該入口通過孔A25a與氣室A21相連通,出口A81b形成在殼體A81頂部的前方,該出口通過孔A25b與外部相連通,軸銷A81c在殼體A81的中心向上突出,以及多個噴口A81d圍繞軸銷A81c沿徑向形成。
用于定位的突起A81e突出地形成于殼體A81的外側。每一第二閥安裝槽A25設置有突起接收凹槽A25a,用于接收突起A81e。因此,當殼體A81安裝于第二閥安裝槽A25內,并且突起A81e對準突起接收凹槽A25a,這樣在組裝時,可以方便地實現孔A25a與入口A81a以及孔A25b與出口A81b的連通。
閥板A82由撓性橡膠材料制成,用于開啟或關閉噴口A81d,每一閥板A82中心形成有軸孔A82a,軸銷A81c安裝于軸孔A82a內,如附圖56所示。閥板A82設置于噴口A81d上。
每一端蓋A83安裝于殼體A81的頂部,以避免閥板A82脫落。
對如上文所述結構的第二單向閥A80的操作進行說明。首先,如附圖53和59所示,在行走的過程中,當氣室A21受壓時,隨之而受壓的空氣使得第二單向閥A80的閥板A82從噴口A81d上回退,使得噴口A81d開啟,這樣壓縮空氣通過出口A81b和孔A25b排至外部。然而,在行走的過程中,當氣室A21由于材料的彈性回復力擴張而產生抽吸力時,如附圖54和59所示,閥板A82穩定地向下被吸至噴口A81d,使得后者關閉,因此空氣不再向外部排出。此時,例如,水或其它的雜質不能滲入內部。尤其,即使是在行走的過程中當鞋的后部浸入水中時,水也不能滲入鞋S4的內部。
根據如上所述不同實施例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的優點是具有吸收和緩沖沖擊的作用,并且當人們行走或跑步時,由于良好的緩沖性能,因而可以減少穿鞋者腳的疲勞感,基于鞋的結構可以增加體育鍛煉的量,從而有助于增進健康,同時可以避免由于缺乏鍛煉而引起的多種成年人疾病。
此外,所述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具有以下優點當穿鞋者行走或跳躍時,外部的新鮮空氣可以流入鞋的內部以實現順暢的通風,從而可以消除腳上的氣味,并且避免產生腳癬,使得穿鞋者可以在愉悅和舒適的狀況下長時間穿鞋。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具有內鞋底層(10),中間鞋底層(20)和底部鞋底片(3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S1)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下側的前、后部分別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氣室(22、23),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氣室經通道(21)相互連通;形成于所述的內鞋底層(10)的多個吸氣孔(11)與第一氣室(22)的通孔(22a)相連通;第一和第二緩沖部件(40、50)分別結合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氣室(22、23)中,用于減輕沖擊和循環空氣;第一單向閥(60)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室(23)的前部,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的通道(21);以及第二單向閥(70)設置在第二氣室(23)的后部,以與外界連通排出空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緩沖部件(40)與所述的第一氣室(22)的通孔(22a)相連通,并且第一緩沖部件(40)包括形成有多個切口部(41a)的向下的撓性緩沖管(41)。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管(41)與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形成一個整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緩沖部件(40)包括多個波紋管(44)和導向管(45),分別相對應于頂板(42)和底板(43)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46)伸進所述的波紋管(44)中;突起(47)在所述的導向管(45)內突出,以開啟或關閉所述的吸氣管(46);形成于所述的底板(43)頂部的通道(48)與所述的導向管(45)相連通;以及彈簧(49)設置于所述的波紋管(44)內,以及所述的第一氣室(22)形成有與所述的吸氣管(45)相連通的通道(22b)。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緩沖部件(50)包括多個波紋管(53)和導向管(54),分別相對應于頂板(51)和底板(52)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55)伸進所述的波紋管(53)中;突起(56)在所述的導向管(54)內突出,以開啟或關閉所述的吸氣管(55);形成于所述的底板(52)頂部的通道(57)與所述的導向管(54)相連通;以及彈簧(58)設置于所述的波紋管(53)內,以及所述的第二氣室(23)形成有與所述的吸氣管(55)相連通的通道(23a)。
6.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具有內鞋底層(100),中間鞋底層(200)和底部鞋底片(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S2)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的底部鞋底片(300)上的前、后部分別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氣室(320、330),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氣室經通道(310)相互連通;分別形成于內鞋底層(100)和中間鞋底層(200)中的多個吸氣孔(110、210)與所述的第一氣室(320)相連通;第一和第二緩沖部件(400、500)分別設置于第一和第二氣室(320、330)中,用于減輕沖擊和循環空氣;第一單向閥(600)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室(330)的前部,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的通道(310);以及第二單向閥(700)設置在所述的第二氣室(330)的后部,以與外部連通排出空氣。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緩沖部件(400)與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0)的吸氣孔(210)相連通,并且第一緩沖部件(400)包括形成有多個切口部(411)的向下的撓性緩沖管(410)。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管(410)與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0)形成一個整體。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緩沖部件(400)包括多個波紋管(440)和導向管(450),分別相對應于頂板(420)和底板(430)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460)伸進所述的波紋管(440);突起(470)在所述的導向管(450)的內部突出,以開啟或關閉所述的吸氣管(460);形成于所述的底板(430)頂部的通道(480)與所述的導向管(450)相連通;以及彈簧(490)設置于所述的波紋管(440)內,以及形成于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0)下側的通道(220)與所述的吸氣管(460)相連通。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緩沖部件(500)包括多個波紋管(530)和導向管(540),分別相對應于頂板(510)和底板(520)形成,并且相互結合;吸氣管(550)伸進所述的波紋管(530);突起(560)在所述的導向管(540)的內部突出,以開啟或關閉吸氣管(550);形成于所述的底板(520)頂部的通道(570)與所述的導向管(540)相連通;以及彈簧(580)設置于所述的波紋管(530)內,以及形成于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0)的下側的通道(230)與所述的吸氣管(550)相連通。
11.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具有內鞋底層(1000),中間鞋底層(2000)和底部鞋底片(3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S3)進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底部鞋底片(3000)頂部后面的氣室(3100);多條通道(3200)從所述的氣室(3100)向前部延伸;形成于所述的內鞋底層(1000)和所述的中間鞋底層(2000)中的多個吸氣孔(1100、2100)與所述的通道(3200)相連通;緩沖部件(4000)結合于所述的氣室(3100)中,用于減輕沖擊和循環空氣;第一單向閥(5000)設置在所述的氣室(3100)的前部,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的通道(3200);以及第二單向閥(6000)設置在所述的氣室(3100)的后部,以便與外界連通并排出空氣。
12.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具有內鞋底層(A10)和底部鞋底片(A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S4)進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的內鞋底層(A10)前部的多個吸氣孔(A11),以及形成于所述的內鞋底層(A10)下側后部的通道(A12);形成于底部鞋底片(A20)頂部后面的氣室(A21),所述的氣室設置有豎直延伸穿過所述的底部鞋底片的多個螺母(A21a),以及從所述的氣室(A21)向前部延伸的通道(A22);緩沖部件(A30)設置在所述的氣室(A21)上,所述的緩沖部件設置多個波紋管(A31)和吸氣管(A32);支架部件(A40)設置在所述的緩沖部件(A30)的下面,所述的支架部件設置有多個導向管(A41)、裝配孔(A42)和通道(A43);多個彈簧(A50)插入所述的波紋管(A31),所述的彈簧穿過所述的裝配孔(A42)引入;多個支承部件(A60)安裝在所述的裝配孔(A42)內,每一所述的支承部件設置有與螺母(A21a)相接合的螺旋(A61)、開啟或關閉吸氣管(A32)的突起(A62)和通道(A63);以及第一單向閥(A70)設置在所述的氣室(A21)內,以開啟或關閉所述的通道(A22),以及第二單向閥(A80)用于向外部排出空氣。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部件(A60)的每一所述的螺旋(A61)的底部形成有凹槽(A61a),以便于擰緊和脫開。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部件(A60)的每一所述的螺旋(A61)的底部形成有突起的不規則的防滑紋(A61b)。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部件(A60)和所述的螺旋(A61)形成一個整體。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氣室(A23)也形成于所述的底部鞋底片(A20)頂部前面,以與通道(A22)相連通,所述的氣室(A23)還設置有多個螺母(A23a),所述的螺母豎直延伸穿過所述的底部鞋底片,緩沖部件(A30)、支架部件(A40)和彈簧(A50)也均設置在所述的氣室(A23)上,支承部件(A60)以螺旋組裝的方式與所述的螺母(A23a)連接,以及通道(A13)也形成于所述的內鞋底層(A10)下側的前部。
17.如權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輔助底部鞋底片(A90)附連于所述的底部鞋底片(A20)下側后部。
18.如權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第一閥安裝槽(A24)形成于通道(A22)的后部,第二閥安裝槽(A25)分別設置于所述的底部鞋底片(A20)后部上方兩側,每一所述的第二閥安裝槽均設置有與所述的氣室(A21)相連通的孔(A25a),以及與外部相連通的孔(A25b),所述的第一單向閥(A70)安裝在所述的第一閥安裝槽(A24)內,并且所述的第二單向閥(A80)分別安裝于兩個所述的第二閥安裝槽(A25)內。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或第二單向閥(A70或A80)包括具有入口(A71a或A81a)和出口(A71b或A81b)、軸銷(A71c或A81c)和噴口(A71d或A81d)的殼體(A71或A81);形成有軸孔(A72a或A82a)的閥板(A72或A82),所述的閥板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的噴口(A71d或A81d),所述的軸孔接收軸銷(A71c或A81c);以及端蓋(A73或A83)與所述的殼體(A71或A81)相結合,以避免所述的閥板(A72或A82)脫落。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其特征在于用于定位的突起(A71e或A81e)突出于所述的殼體(A71或A81)的外表面的一側,以及所述的第一或第二閥安裝槽(A24或A25)形成有突起接收凹槽(A24a或A25c),用于接收所述的突起(A71e或A81e)。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循環類型的減震鞋,可以吸收并減輕施加在腳上的沖擊,允許在鞋的內部空氣通風,穿鞋者可以舒適地長時間穿著。本發明的鞋包括在中間鞋底層下側的前、后部分別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氣室,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氣室經通道相互連通;形成于內鞋底層中的多個吸氣孔與第一氣室的通孔相連通;第一和第二緩沖部件分別結合于第一和第二氣室中,用于減輕沖擊和進行空氣循環;第一單向閥設置在第二氣室的前部,用于開啟或關閉所述的通道;以及第二單向閥設置在第二氣室的后部,以與外界連通,用于排出空氣。
文檔編號A43B7/06GK1984574SQ200580023198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7日
發明者樸鐘會 申請人:樸鐘會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