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特別涉及一種可穿套于人體手腳的關節處的運動護套,藉所述護套的結構可以保護關節的運動能力,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背景技術:
現有戴于手肘、膝關節及腳踝的身體護套構造,為符合人體工學的需求,達到便于關節彎曲時的運動能力及配戴舒適的感受的目的,致所述圓筒形護套均會的成略具彎曲的形狀。然而,據目前所慣用的現有護套構造,其中的經向為紗線,緯向為彈性線,是以雙面圓筒針織機所編織而成,在編織時可全部以二口全針或一口全針一口半針的方式喂紗,再利用局部區域a與其它區域b作編織組織的變化,循環的編織成一圓筒形護套,使所述圓筒護套自然形成具有彎曲的變化(如圖3A或圖3B所示)。
另有一種現有的護套構造(如圖4所示),其是以橫編機的成二塊長條形織布a、b,再經裁剪與對合車縫方式而縫成一圓筒形的護套。如上述,雖然所述一現有構造利用橫編機制成的長條形織布要在其上作喂紗口及松緊度的變化較為容易,而可取得較符合人體曲線及運動彎曲時的變化形狀,使其在配戴時較不易脫落而舒適;但是,所述一現有構造的產品,由于在其兩側的縫合處會形成有突起的縫合線c,故穿戴時較不舒適外,其在裁剪與對合縫制時,因其中含有彈性線而易有伸縮,致加工時也較不易,而有再改進的必要。
發明人有鑒于上述現有身體護套的構造的缺失,精心研究,并積個人對所述項產品的制造,及對圓筒針織機具有制造能力的經驗,終創作出一種嶄新的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其是利用編織松緊的變化外,再配合喂紗口及喂紗量的變化,而使其在外彎處具有較大經向伸長量區域,且在其對應的內彎處具有減薄織布區域,以能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達到穿戴舒適,不易脫落,及在內彎處不會有夾到厚物的感覺。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所述護套結構的經向為紗線,緯向為彈性線,是以雙面圓筒針織機所編織而成,在編織時是以二口喂紗菱織,每一喂口包夾一彈性線,再利用編織的變化,循環的編織成一圓筒形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的編織變化是由一側的編織較緊而向另側漸疏的編織變化,使所述圓筒護套能增進其彎曲的形狀;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的中間區段位置的喂紗量較上下段位置增加1~3喂紗口的下針平織,且在其后側區域較前側區域的喂紗口作減紗處理,使所述中間區段前側形成具大伸長量區域,及在其后側區域的織布較前側薄。
所述中間區段的后側區域的高度設置在低于對應的前側區域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據以上所述的構造,所述一圓筒形護套除自然形成彎曲的形狀外,其且在中間區段具有較大經向(垂直向)伸縮量的區域而易于彎曲,以及在其后側向內彎曲部位因減紗編織而減少所述區織布厚度,使其在套于膝關節或手肘上使用時,更能適合人體工學的需求,而具有配戴舒適、不易脫落,以及在向內彎折部分不會有夾到厚物的感覺,且可具有較佳的透氣性的功效。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身體護套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平面示意圖;圖3A、圖3B是利用組織變化織成的現有護套結構示意圖;圖4是由二片式橫編織布組成的現有護套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圓筒形護套10;中間區段11;后側區域11a;前側區域11b。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案所述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的結構特征與功效,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舉一些可行實施例并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下。
首先請參閱1圖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所述護套結構的經向為紗線,緯向為彈性線,是以雙面圓筒針織機所編織而成,在編織時主要是以二口喂紗菱織,每一喂口包夾一彈性線,再利用編織疏密度的變化,循環的編織成一圓筒形護套10,其中的編織變化是由一側的編織較緊而向另側漸疏的編織變化,使所述圓筒護套10自然形成具有彎曲的圓筒形;其特征在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的編織變化是由一側的編織較緊而向另側漸疏的編織變化,使所述圓筒護套能增進其彎曲的形狀;以及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10的中間區段11位置除以二口喂紗菱織,每一喂口包夾一彈性線,及利用編織疏密度的變化的循環編織外,另加1~3喂紗口的下針平織,且在其后側區域11a可較前側區域11b的每一喂紗口作減紗處理,使所述中間區段前側形成具較大伸縮量,及在其后側區域11a的織布較前側區域11b的織布薄。
又,如上述的構造,其中的中間區段的后側區域11a的高度可設置在低于對應的前側區域11b的位置,以更能符合實際彎曲膝蓋或手肘時產生伸張與皺收的位置,達到最佳的實用功效。
據以上所述的構造,所述一圓筒形護套10除利用松緊編織的變化而可自然形成彎曲的形狀之外,其且可藉中間區段11每二喂口間加1~3喂紗口的下針平織變化,使所述一中間區段11具有較大經向(垂直向)伸縮量的區域而易于彎曲,以及在其后側區域11a可向內彎曲部位因減紗編織,而可有效減少所述區織布厚度,使其在套于膝關節或手肘上使用時,更能適合人體工學的需求,而具有配戴舒適、不易脫落,以及在向內彎折部分不會有夾到厚物的感覺,且可具有較佳的透氣性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確實可達到預期的目的,尤其在向內彎折部分不會有夾到厚物的感覺,且可具有較佳的透氣性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所述護套結構的經向為紗線,緯向為彈性線,是以雙面圓筒針織機所編織而成,在編織時是以二口喂紗菱織,每一喂口包夾一彈性線,再利用編織的變化,循環的編織成一圓筒形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的編織變化是由一側的編織較緊而向另側漸疏的編織變化,使所述圓筒護套能增進其彎曲的形狀;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的中間區段位置的喂紗量較上下段位置增加1~3喂紗口的下針平織,且在其后側區域較前側區域的喂紗口作減紗處理,使所述中間區段前側形成具大伸長量區域,及在其后側區域的織布較前側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區段的后側區域的高度設置在低于對應的前側區域的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身體護套的改進構造,所述護套結構的經向為紗線,緯向為彈性線,是以二口喂紗菱織,每一喂口包夾一彈性線,以雙面圓筒針織機循環編織成一圓筒形護套;所述圓筒形護套是利用前后兩側松緊不同的編織變化,使所述圓筒護套自然形成具有彎曲的圓筒形,以及所述彎曲的圓筒形護套的中間區段位置除以二口喂紗菱織外,另加1~3喂紗口的下針平織,且在其后側區域可較前側區域的每一喂紗口作減紗處理,使所述中間區段具大伸縮量,及在其后側區域的織布較前側薄;據而,可以達到穿戴舒適,不易脫落,及在內彎處不會有夾到厚物的感覺。
文檔編號A41D13/08GK2867925SQ200620001359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5日
發明者鄭清水, 鄭有志 申請人:鄭清水, 鄭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