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冠面的鉆石或透明物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本發明涉及鉆石及寶石生產領域,特別屬于鉆石或寶石切割生產領域。
背景技術:
長久以來,將寶石切割成凸圓形或各種常見的不規則形,主要是為了保持寶石的最大體 積和獲得最多的切面,充分發揮寶石類透明物體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性能,從而達到璀璨的 光華效果。應注意到,原有鉆石的各種比例形態都是為了分析、計算光學特性,從而使射入 鉆石的光線能夠通過復雜的路徑變化生成璀璨的圖案和光彩。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數據演 算形成了許多經典的切割方法,而且都將鉆石的結構分為冠部、腰圍和底部。但是,這種切 割方法要求底部的高度要高于冠部很多,而且造型尖瘦需要切割掉更多的原石,為了達到良 好的光學結構而造成了切割時的浪費,同時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比例失調,影響光學特性,從 而導致品質和價值的成倍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寶石切割方法,具有更加多的切面,并可以減少切割的損 耗,和降低加工過程中因失誤造成的價值損失。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提出了一種新的寶石切割結構,具有餅狀的薄型外觀,包括常規 的冠部、腰圍和與冠部厚度相近且方向相反的底部。也可以理解為該切割形式沒有明確的冠 部和底部的正反之分,底部與冠部厚度相同或近似,并在切割時最大化追求切面的數量,而 不需計算光線射入后的反射、折射和散射路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切割后的寶石能夠獲得最多的切面數量和最合理利用的體積, 并可以減少切割的損耗,和降低加工過程中因失誤造成的價值損失。在常規光源環境下單獨 測試該切割結構的寶石,具有極差的光學特性,但是在特殊的輔助光源環境配合下,卻能獲 得更加優異的切面圖案和更加明亮的光華,具有積極的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歩說明。 圖l是本發明實施例l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側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俯視示意圖。 圖中L冠部,2.腰圍,3.底部。
具體實施方式
-
在圖l所示實施例l的切割寶石中,具有傳統造型的冠部(1)和底部(3)重合,即底部 和冠部是完全的鏡像關系,切面的數量和形狀都相同。
在圖2所示實施例1的切割寶石中,具有傳統造型的冠部(1)和底部(3)是完全的鏡像 關系,中間是腰圍(2)進行分隔。
在圖3所示實施例2的切割寶石中,具有傳統造型的冠部(1)和虛線表現的底部(3)不 重合,即底部和冠部切面的數量和形狀不相同,可以綜合產生復雜的花紋圖案。(側面示意圖 和實施例l相同,故省略)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冠面的鉆石或透明物體,具有餅狀的薄型外觀,包括常規的冠部、腰圍以及與冠部厚度相同或相近的底部。其特征是所述底部和冠部的方向相反但厚度相近或相同。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冠面鉆石或多切面透明物體,其特征在于該物體的外形較薄, 底部和冠部的厚度相同或相近,當物體寬度和長度差異不超過1/3寬度時,物體高度小于 長度的1/2,對于某些特殊造型的款式,物體寬度和長度差異超過1/3寬度時,物體高度小 于長寬平均值的2/3。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冠面鉆石或多切面透明物體,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切面和冠部切面數量和形狀相同,呈鏡像關系。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冠面鉆石或多切面透明物體,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切面和冠部 切面數量相同但形狀不同,厚度相同或相近,相互搭配形成更加豐富的散射圖案變化。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冠面鉆石或多切面透明物體,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切面和冠部 切面數量不同,形狀不同,厚度相同或相近,相互搭配形成更加豐富的散射圖案變化。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冠面鉆石或多切面透明物體,其特征在于冠部和底部的切面 不必遵循傳統的桌面比例變化,以方便切割出更多切面為準。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冠面鉆石或多切面透明物體,其特征在于對于某些特殊的造 型,底部或冠部切面數量和形狀可以出現較大的差異,但是厚度相同或相近。
全文摘要
一種雙冠面的鉆石或透明物體,提出了一種新的寶石切割結構,具有餅狀的薄型外觀,包括常規的冠部、腰圍以及與冠部厚度相同或相近的底部。也可以理解為該切割形式沒有明確的冠部和底部的正反之分,底部與冠部厚度相同或近似。
文檔編號A44C17/00GK101449862SQ20071017170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4日
發明者孟慶濤 申請人:孟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