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壓機械,特別是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
技術背景目前一般使用的防水拉鏈熱壓機主要包括機架、通過導向桿與機 架相連的冷壓定型裝置和熱壓粘結裝置以及相對與機架運動的工作 臺,冷壓定型裝置與熱壓粘結裝置的位置與工作臺的相應工位位置對 應。其中冷壓定型裝置中普遍釆用循環水作為冷卻介質,冷卻速度較 慢,生產效率偏低。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水 拉鏈熱壓機,采用制冷壓縮機制冷,冷卻速度快,生產效率高。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包括機架、通過導向柱與機架相連的冷壓 定型裝置和熱壓粘結裝置以及相對于機架運動的工作臺,冷壓定型裝 置與熱壓粘結裝置的位置與工作臺的相應工作位置對應,所述機架下 部安裝有制冷壓縮機,所述制冷壓縮機與冷壓定型裝置通過管道連接 組成冷卻系統。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冷壓定型裝置包括有基板,基板內 部嵌裝有冷卻管,冷卻管上方依次安裝有保溫板、中間隔板和外殼, 所述冷卻管與制冷壓縮機通過管道連接組成可循環的冷卻系統。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釆用制冷壓縮機制作冷卻介質來冷卻加工物料,比傳統的水介質冷卻的冷卻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冷壓定型裝置的結構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i,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包括機架l、通過 導向柱7與機架1相連的冷壓定型裝置2和熱壓粘結裝置3以及相對 于機架1運動的工作臺4,冷壓定型裝置2與熱壓粘結裝置3的位置 與工作臺4的相應工作位置對應,機架1下部安裝有制冷壓縮機5, 制冷壓縮機5與冷壓定型裝置2通過管道連接組成冷卻系統。工作時, 將防水拉鏈和布料放置在工作臺4上后啟動防水拉鏈熱壓機,工作臺 4將防水拉鏈和布料傳送至熱壓粘結裝置3的加工區域,熱壓粘結裝 置3下壓,在加熱作用下防水拉鏈和布料粘結一起。粘結工序完成后, 工作臺4再將粘結一起的防水拉鏈和布料傳送至冷壓定型裝置2的加 工區域,冷壓定型裝置2下壓,在冷卻介質的作用下粘結一起的防水 拉鏈和布料迅速定型,使粘結效果更牢固。由于釆用制冷壓縮機制冷 來冷卻加工物料,比傳統的水介質冷卻的冷卻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參照圖2,在本實施例中,冷壓定型裝置2包括有基板22,基板 22內部嵌裝有冷卻管21,冷卻管21上方依次安裝有保溫板23、中間 隔板24和外殼25,所述冷卻管21與制冷壓縮機5通過管道連接組成可循環的冷卻系統。這種多重的隔熱結構,隔絕了外界熱量對冷卻管21工作的影響,使冷卻管21對基板22的冷卻效率大大提高。參照圖1,機架1上安裝有可伸縮的動力機構6,所述動力機構6 的各運動端61分別與冷壓定型裝置2和熱壓粘結裝置3連接。在動力 機構6的傳動下,熱壓粘結裝置3和冷壓定型裝置2能夠迅速完成下 降和上升的加工動作,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實現自動化。在本實施例 中,上述的動力機構6是采用氣缸,然而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達 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包括機架(1)、通過導向柱(7)與機架(1)相連的冷壓定型裝置(2)和熱壓粘結裝置(3)以及相對于機架(1)運動的工作臺(4),冷壓定型裝置(2)與熱壓粘結裝置(3)的位置與工作臺(4)的相應工作位置對應,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下部安裝有制冷壓縮機(5),所述制冷壓縮機(5)與冷壓定型裝置(2)通過管道連接組成冷卻系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壓定 型裝置(2 )包括有基板(22 ),基板(22 )內部嵌裝有冷卻管(21), 冷卻管(21)上方依次安裝有保溫板(23)、中間隔板(24)和外殼(25),所述冷卻管(21)與制冷壓縮機(5)通過管道連接組成可循 環的冷卻系統。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上安裝有可伸縮的動力機構(6 ),所述動力機構(6 )的運動端 (61)與冷壓定型裝置(2)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縮 的動力機構(6)的運動端(61)與熱壓粘結裝置(3)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 伸縮的動力機構(6)是氣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水拉鏈熱壓機,包括機架、通過導向柱與機架相連的冷壓定型裝置和熱壓粘結裝置以及相對于機架運動的工作臺,冷壓定型裝置與熱壓粘結裝置的位置與工作臺的相應工作位置對應,機架下部安裝有制冷壓縮機,制冷壓縮機與冷壓定型裝置通過管道連接組成冷卻系統,由于采用制冷壓縮機制作冷卻介質來冷卻加工物料,比傳統的水介質冷卻的冷卻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41H37/06GK201091247SQ20072005610
公開日2008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4日
發明者廖來輝, 曾小紅, 聶志福 申請人:廖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