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式書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書包,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即能與書本一起站立放在書桌, 又能和書本一起放進書桌內,既方便學生存取又達到保護書本的復合式書包。
背景技術:
節能環保全民行動正在全面開展,學生課本也鼓勵循環使用,即將高年級 學生使用過的課本收集起來,供低年級升上來的學生再使用,而現在學生用過 的課本破損率較高,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使用過的課本破損率更高,主要是因 為, 一是由于現有技術的書包均為軟布質且內部空間大,書包在移動過程中書
本在書包里面晃動,使書本巻曲加大書本磨損;二是傳統的書包開口均在書包 的上邊有一個開口,學生在存取書本時極不方便,加上學生的書本放置方法不 當更加大書本損壞程度。
在中國專利公告號為CN2927794Y所公開的風琴式書包中,公開了一種書包,
主要由把手、蓋、鎖、主體、隔板、夾子構成,把手的下端固定在蓋的上表面 中心,蓋的一端縫紉在主體的上端,結合成包形狀的一體結構,鎖的整體固定 在主體的表面,結合成一體結構,主體的內部卡槽卡在隔板的兩端,隔板的兩 端中間固定連接在夾子的底部,結合成組合結構,隔開不同類書本規則放置, 較好地解決了裝書不方便和書本易彎曲的問題。
上述現有技術仍不能解決書本在書包中晃動和更方便學生存取書本的問 題,尤其是當學生的書本較多,每天都需要多次從書桌斗內將書包放進取出再 從書包中存取書本,更是多有不便,有的學生因此干脆將書本胡亂揣進書包后 就放在地上;而且由于書包中書本多自重大,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背負書包 壓力較大,甚至容易對學生脊椎產生傷害,影響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實現方便學生存取 書本,保護書本,減輕學生背負書包壓力的目的復合式書包。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書包由外包和內 包組成,所述內包為開放式的,可從外包中取出,所述內包包括一對或一對以上與課本大小匹配的硬質材料夾板,每對夾板之間上下兩端分別由松緊帶相聯; 所述外包帶有背帶,包的上邊設有掛在自行車后架上的掛鉤,向外一面帶有拉 桿架,拉桿架上裝有滾輪,拉桿架上設有能卡住車架的卡扣。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夾板上設有緊固帶。
本發明的內包可以從外包中取出,然后將其與書本一起立于書桌上,方便 學生放取書本,內包也可以整體放入到與其相配的課桌斗內,取放十分方便; 由于外包再加上了拉桿架和滾輪,這樣書包重了可以放在地上拖著走,拉桿架 拉起時書包也可直接放在書桌邊上,從而實現方便學生存取書本,保護書本, 減輕學生背負書包壓力的目的;此外由于在夾板上設有緊固帶,在將書本放入 內包的一對夾板中,利用緊固帶4緊固好再放入外包,可以進一步保護書本。
附圖l是本發明的內包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外包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有關部件標號說明
1、夾板; 2、松緊帶;3、帶扣;4、堅固帶;5、外包;
6、拉桿架;7、拉桿; 8、掛鉤;9、滾輪; 10、卡扣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復合式書包的結構和特點,
圖l是內包結構示意圖,圖2是外包結構示意圖。學生上學時將書本放入內包 的一對夾板1中,緊固帶4緊固好再放入外包,短距離行走將書包放在地上, 在拉桿架6上設有滾輪9,可實現滾動拖行;騎車時將書包上的掛鉤8掛在自行 車的后車架上,或將書包有拉桿架6的一面靠車架放置,拉桿架6通過卡扣10 和車架吻合固定。上課時,學生把內包取出,然后將其與書本一起立于書桌上, 內包的一對夾板1通過上、下兩根松緊帶2將書本夾立在書桌上,可方便學生 隨時存取書本;帶扣3可根據書本多少對松緊帶2的長度進行調節;此外,內 包還可和書本整體放入到課桌斗內,存放十分方便;學生也可將外包5上的拉 桿7拉出,直接立于課桌旁,打開書包存取書本。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式書包,其特征在于書包由外包和內包組成,所述內包為開放式的,可從外包中取出,所述內包包括一對或一對以上與課本大小匹配的硬質材料夾板,每對夾板之間上下兩端分別由松緊帶相聯;所述外包帶有背帶,包的上邊設有掛在自行車后架上的掛鉤,向外一面帶有拉桿架,拉桿架上裝有滾輪,拉桿架上設有能卡住車架的卡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合式書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板上 設有緊固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式書包,其特征在于書包由外包和內包組成,所述內包為開放式的,可從外包中取出,所述內包包括一對或一對以上與課本大小匹配的硬質材料夾板,每對夾板之間上下兩端分別由松緊帶相聯;所述外包帶有背帶,包的上邊設有掛在自行車后架上的掛鉤,向外一面帶有拉桿架,拉桿架上裝有滾輪,拉桿架上設有能卡住車架的卡扣。本發明的復合式書包可方便學生存取書本,達到保護書本,減輕學生背負書包壓力的目的。
文檔編號A45C5/00GK101584521SQ200810024300
公開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19日
發明者劉美華 申請人:劉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