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的制作方法
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尤指一種應用蓋合方式提 供使用者易于將包袋類或衣著類等撓性圍體快速收納及取用之多功能構造。背景技術:
在現代化高度發展的工商業社會,絕大多數人對于如何以更簡便及輕巧的 方式攜帶各種隨身物品的需求已大為提高,例如為了減少塑料袋使用的環保 目的,而在商場購物時應自備的環保購物袋,以及為了避免因氣溫變化或者雨 季來臨時的防寒或防雨目的而需隨身攜帶的薄型外套或風雨衣。然而,目前市 售為提供使用者折迭收納而設計的相關結構,不論是應用于環保購物袋、薄型 外套或風雨衣,皆無法達到簡便、快速的收納及取用,且因受限于其產品結構, 亦僅只于單一的收納功能,并不具備同時置納物品的復合功能或趣味性的外觀 變化設計。
以目前市售的環保購物袋或隨身攜帶的薄型外套或風雨衣為例,大多是采 用巻收收納方式。如圖1所示,是昔用環保袋于展放狀態下之外觀示意圖,其主
要包括一袋體3、 一提把31、 一覆蓋件300、 一公收納件304以及一母收納件305, 其中該覆蓋件300進一步包括一固定端302及一開放端303 ,覆蓋件300藉由固定端 302固設于袋體3外側,公收納件304設于開放端303之適當位置,母收納件305則 以適當距離設于與公收納件304上方相對應之位置。如圖2所示,是昔用環保袋于 巻收狀態下之外觀示意圖,收納時先將袋體3折迭成與覆蓋件300相等寬度大小, 并連同提把31—起巻收于覆蓋件300開放端303下方,當袋體3巻收成如覆蓋件300大小的體積時,再藉由開放端303所設之公收納件304收合且固定母收納件305, 藉此得以將袋體3巻收后固定于覆蓋件300下方。
除了前述環保購物袋之外,目前市售的隨身薄型外套或風雨衣(圖中未示) 的收納結構也多采用類似的巻收方式,其結構僅只于單一功能,巻收后僅能減 少體積,并不具備其它使用功能,對于使用者而言無法提供使用方便及復合性 的多功能使用目的,殊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尤指提供一種 應用蓋合方式提供使用者易于將包袋類或衣著類等撓性圍體快速收納及取用之 多功能構造。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它包含 一前蓋片 包括一第一接合邊,其中該前蓋片邊緣設有一蓋合件; 一后蓋片邊緣設有一與 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 一連結部設于該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 連結; 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接合邊,藉由該第一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 邊相互接合將前蓋片固定于撓性圍體接近中央的位置表面;藉由前蓋片與后蓋 片之間之間所形成收納空間得以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并藉由蓋合件及蓋合 組件將前蓋片與后蓋片予以閉合。
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它包含 一前蓋片邊緣設有一蓋合件;一 后蓋片邊緣設有一與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 一連結部設于該前蓋片與后 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連結; 一第一接合邊設于該前蓋片、后蓋片、前蓋片與后 蓋片之間或連結部三者其中之一; 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接合邊,藉由該第一 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邊相互接合將前蓋片固定于靠近撓性圍體邊緣的位
置;藉由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所形成收納空間得以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并 藉由蓋合件及蓋合組件將該收納構造予以閉合。
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它包含 一前蓋片邊緣設有一蓋合件;一 后蓋片邊緣設有一與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 一連結部設于該前蓋片與后 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連結; 一延伸部包括第一接合邊設于該前蓋片、后蓋片、 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或連結部三者其中之一; 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接合邊, 藉由該第一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邊相互接合將該收納構造固定于靠近撓 性圍體邊緣的位置;藉由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所形成收納空間得以納入折迭后 之撓性圍體,并藉由蓋合件及蓋合組件將前蓋片與后蓋片予以閉合。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是提供前蓋片外側、后蓋片內側或外側其中之任一側進 一步接設一容置部,藉此提供除了收納撓性圍體以外的附加置物功能。且該接 設有容置部之收納構造于側圍可進一步設一環扣及一肩帶以方便使用者視需要 作為側背肩包使用。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是提供收納構造以第二接合邊與該第一接合邊局部接合 方式于未接合處形成一收納口,當取用展開的撓性圍體時得藉由該收納口將開 啟后的后蓋片置于前蓋片與撓性圍體之間的收納空間內。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藉由前蓋片與蓋合件之間設置一第一側圍,且該撓性 圍體設 -接合部與相對應的第一側圍連接;該接合部概呈一環狀體,其圓徑是 略小于第一側圍之圓徑且其內部形成收納空間。由于第一側圍是迭置并包覆于 該接合部外圍,且接合部呈環狀體之上圍是向第一側圍之上圍抵靠,俾使該接 合部下圍與第一側圍之間未抵靠的空間形成第一收納部,藉此收納折迭后之后 蓋片。該接合部呈環狀體之內部收納空間與前蓋片結合后形成第二收納部,且
該第二收納部進一步包括一通口與撓性圍體相互連通,藉此使折迭后之撓性圍 體得以經由該通口納入第二收納部內。
本發明之又一 目的是提供該后蓋片作為正反面兩用之表體,且該第一接合 邊與第二接合邊是采外圍全部接合方式,又該蓋合件及蓋合組件是為一對包括 一第一拉片以及一第二拉片的雙頭拉鏈。當取用展開的撓性圍體時,得藉由連
接于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的連結部將后蓋片以360度翻轉后正向對位并置于前蓋 片的前方,再藉由雙頭拉鏈及第一拉片將后蓋片與前蓋片予以固定。反之,當 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時,得藉由連結部將前蓋片360度翻轉后反向對位于后蓋 片的后方,并藉由雙頭拉鏈及第二拉片將前蓋片與后蓋片予以固定。
本發明之又一 目的是提供將連接該前蓋片及后蓋片之連結部形成彎折并由 上向下卡接于撓性圍體前片上緣,而該撓性圍體折迭后則得以納入前蓋片及后 蓋片之間所形成的收納空間內。由于該連結部卡接于撓性圍體緣提把兩端部之 間,故藉由使用者將提把兩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撐起該收納構造及容置部之重量, 藉以避免撓性圍體上緣因容置部之重量而導致下垂變形。且該撓性圍體前片或 后片上緣可進一步設一下凹部,以下凹部之下凹尺寸配合連結部之寬度,藉此 使兩者接合后得以較為平整、美觀及穩固。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延伸部之延伸功能使容置部得以延伸置放于撓 性圍體內的底部,其中該延伸部一端連接于第二連接邊,另一端則連接第一連 接邊,因此,當容置部因內置物品承重過大時,藉由該延伸部使容置部得以延 伸置放于撓性圍體內的底部,而不至于因連接于開口的容置部過重而造成開口 下垂變形。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是提供一設于撓性圍體與提把之間的叉股部,使整體尺
寸較小之前蓋片、后蓋片連同容置部得以藉由連結部、第一連接邊、第二連接 邊以及延伸部與撓性圍體前片上緣連接,并藉由使用者將提把連同叉股部上提 的力量以支撐起整體尺寸較小之前蓋片、后蓋片以、容置部以及收納構造及之重量。
本發明之又一 目的是提供一設于收納空間與提把端部之間的延伸部,并將連 接于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的連結部設置于其底端,并藉由該連結部左右兩端所設 雙向拉鏈以及一對第三拉片及一第四拉片,使收納空間局部得以局部閉合,同時 使延伸部由該局部閉合的收納空間內向外延伸與該撓性圍體相互連接。由于該撓 性圍體藉由延伸部與其中之一的提把端部直接連結,故藉由使用者將提把上提的 力量得以支撐起該容置部以及收納構造之重量。
本發明之又一 目的是前蓋片外側及撓性圍體外側可進一步設有相互對應之 花紋及圖案設計,以提高其美觀性或相互對應等不同之視覺效果及變化。當單 獨使用容置部時,前蓋片以及容置部呈現局部之圖案或花紋設計。當撓性圍體 于展放狀態下,前蓋片以及容置部可呈現與撓性圍體相互對應之圖案或花紋設 計,以提高其美觀性、趣味性或相互對應等不同之視覺效果。
本發明藉由蓋合方式提供使用者易于將包袋類或衣著類等撓性圍體快速收 納取用之構造,并于展放狀態下得以提供同時使用較小容積的容置部以及較大 物納空間的撓性圍體的復合功能。本發明撓性圍體構造除了可應用于包袋類產 品之外,亦可應用于其它的衣著類或其它撓性圍體之收納功能。
圖1為習知購物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習知購物袋之巻收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分解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收納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6至圖9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截面收納及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分解圖。
圖ll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收納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結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3及圖1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展放狀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5至圖18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截面收納及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9至圖23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收納步驟結構示意圖。
圖24及圖2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分解圖。
圖26至圖31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收納步驟結構示意圖。
圖32及圖33為本發明收納構造應用于衣著類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4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分解圖之一 。
圖35及圖36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7至圖41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收納步驟結構示意圖。
圖42及圖43為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44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45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46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收納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7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48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分解圖。
圖49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收納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0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51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展放狀態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2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展放狀態結構分解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前蓋片. 1蓋合件. ii第一拉片 110
第三拉片 111連結部. 12側圍 . 13
第一接合邊 131延伸部. 132第一收納部 14
環扣...15肩帶 16雙肩帶 17
衣架.18J5"蓋片 2蓋合組件' *21
第二拉片 210第四拉片* 211固定件* *22
定位件' *221撓性圍體* -3收納空間 30
覆蓋件* '300收納口 301固定端...302
開放端' '303公收納件, 304母收納件' *305
提把. .31叉股部. 310空隙 311
固定組件* *32第一定位組件 .321第二定位組件* *3
接合部* ,33第二接合邊 .331通口 34
第二收納部' '35下凹部.. 37前片 38
后片 39容置部.. 4開口 '40
開合件 41開合組件* 4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主要包含 一前蓋片l、 一后蓋片
2、 一連接部12以及一撓性圍體3,其中,前蓋片1邊緣設有一第一接合邊131及一 蓋合件ll;后蓋片2邊緣設有一與該蓋合件11相對應之蓋合組件21,且該蓋合件 11及蓋合組件21是為一單頭拉鏈,且包括一第一拉片110;連結部12則設于該前 蓋片1下方與后蓋片2上方相對位置將兩者予以連結。撓性圍體3設有一第二接合 邊331,與相對設于前蓋片1的第一接合邊131相互接合,并將前蓋片l固定于撓性 圍體3接近中央的位置表面。
本實施例前蓋片1外側可進一步接設一容置部4 ,藉此提供除了收納撓性圍 體3以外的另一附加置物功能。該容置部4設有一開合件41以及開合組件42以方便 使用者隨時開合并取用容置部4內的物品,其中該開合件41以及開合組件42之開 合方式包括拉鏈、黏氈帶、壓扣或磁扣其中之一。本實施例除了前蓋片l外側可 接設容置部4,前蓋片1或后蓋片2內側(參照第二實施例圖20至圖23)或外側(圖中 未示)亦可進一步接設容置部4,由于其結構變化大致相同,于此不再贅述。
如圖6至圖9所示,由于該第二接合邊331與該第一接合邊131是采局部接合方 式,且未接合處形成一收納口301,當取用展開的撓性圍體3時得藉由該收納口301 將后蓋片2置于前蓋片1與撓性圍體3之間的收納空間30內;反之,當納入折迭后 之撓性圍體3時,得將后蓋片2由收納口301取出,并藉由單頭拉鏈及第一拉片110 將后蓋片2及前蓋片1予以固定。此外,為使前蓋片1穩固接合于撓性圍體3,并使 納入收納口301之后蓋片2能夠卡置于收納空間30內不至于落出收納口301之外, 本實施例較佳之結構是將第一接合邊131與該第二接合邊331局部相互接合之長 度設為至少超過前蓋片l整體圓徑長度的二分之一以上。
如圖IO、圖11及圖12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除了第一實施例所含組成元件 之外,其中前蓋片1與蓋合件11之間進一步設有一側圍13,且該撓性圍體3設有一
接合部33對應于該側圍13,該接合部33概呈一環狀體,其圓徑是略小于側圍13 之圓徑且其內部形成收納空間30。該第二接合邊331是靠合于第一接合邊131并與 其相互連接,藉此使側圍13迭置并包覆于該接合部33外圍。當撓性圍體3折迭納 入第二收納部35內并藉由蓋合件11及蓋合組件21予以閉合后,該接設有容置部4 之收納構造于側圍13可進一步設一環扣15及一肩帶16以方便使用者攜帶隨身物 品作為側背肩包使用。如前所述,本實施例容置部4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樣設有一 開合件41以及開合組件42以方便使用者隨時開合并取用容置部4內的物品,且其 開合方式包括拉鏈、黏氈帶、壓扣或磁扣其中之一。
如圖13至圖18所示,由于該第二接合邊331是靠合于第一接合邊131之頂緣并 與其相互連接,因此該接合部33呈環狀體之上圍向該側圍13之上圍抵靠,使該接 合部33下圍與側圍13之間未抵靠的空間形成第一收納部14,藉此收納折迭后之后 蓋片2。再者,該接合部33呈環狀體之內部收納空間30與前蓋片1結合后形成第二 收納部35,且該第二收納部35進一步包括一通口34與撓性圍體3相互連通,藉此 使折迭后之撓性圍體3得以經由該通口34納入第二收納部35內。此外,該后蓋片2 位于第一收納部14下方進一步設有一固定件22,相對于接合部33下方設有一固定 組件32,藉由固定件22及固定組件32得以將折迭后之后蓋片2納入第一收納部14 后予以固定,其中該固定件22及固定組件32為一黏氈帶或扣件其中之一。
如圖19至圖23所示,當使用者欲將撓性圍體3折迭納入第二收納部35(圖20) 內時,需先將容置部4及前蓋片1外側向下置放,此時撓性圍體3及后蓋片2朝上且 后蓋片2是掀開狀態,收納時將撓性圍體3的尺寸由外向內折迭至前蓋片1及后蓋 片2之間收納空間30的范圍內,將撓性圍體3納入其中后再將后蓋片2與前蓋片1 相互蓋合,并藉由蓋合件11以及蓋合組件21將兩者予以封閉。本實施例除了前蓋
片1外側可接設容置部4,后蓋片2內側或外側(圖中未示)亦可進一步設容置部4,
且容置部4設有一開合件41以及開合組件42以方便使用者隨時開合并取用容置部
4內的物品。
如圖24及圖25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主要在于該后 蓋片2是正反面兩用之表體,且該蓋合件11及蓋合組件21為一對包括一第一拉片 110以及一第二拉片210的雙頭拉鏈,藉由該雙頭拉鏈得以將后蓋片2由后向前360 度翻轉對位于前蓋片1前方或由前向后360度翻轉對位于前蓋片1后方。此外,該 第一接合邊131與第二接合邊331是采外圍全部接合方式,并非如同第一實施例藉 由局部接合于未接合處設一收納口301。
再如圖26至圖31所示,當取用展開的撓性圍體3時,得藉由連接于前蓋片l 與后蓋片2之間的連結部12將后蓋片2以360度翻轉后正向對位并置于前蓋片1的 前方,再藉由雙頭拉鏈及第一拉片110將后蓋片2與前蓋片1予以固定。以本圖示 為例,當撓性圍體3于收納狀態時,后蓋片2的內側印刷數字為8(圖27及圖28), 外側則無印刷,按圖示箭頭方向所示,當撓性圍體3尚未展開之前,后蓋片2的 印刷面數字8是內藏于后蓋片2面對撓性圍體3的內側,經取出撓性圍體3后,后蓋 片2向前360度翻轉后,其內側(印刷面數字8)對位并蓋住前蓋片1(印刷面數字7)而 成為外露之表體;反之,當使用者欲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3時,得藉由連結部 12將前蓋片1(印刷面數字8)360度翻轉后反向對位于后蓋片2的后方(此時印刷面 數字8內藏于前蓋片1內側),并藉由雙頭拉鏈及第二拉片將前蓋片1與后蓋片2予 以固定。本實施例除了前蓋片1外側可接設容置部4,前蓋片1或后蓋片2內側或外 側(圖中未示)亦可進一步設容置部4,且容置部4設有一開合件41以及開合組件42 以方便使用者隨時開合并取用容置部4內的物品。此外,本實施例第一接合邊131
除了如圖所示是設于該前蓋片l之外,亦可設于后蓋片2,并與第二接合邊331連
接(圖中未示)。
前述各種實施例所揭露之收納構造除了應用于包括環保購物袋或其它種類 袋體之撓性圍體之外,亦可進一步應用于各種衣著類產品,例如運動汗衫、外
套及風雨衣等,如圖32所示,撓性圍體3(風雨衣)由收納空間30取出后穿套在使 用者身上,其中該容置部4接設于前蓋片1前面且設于撓性圍體3(風雨衣)接近中 央的位置,后蓋片2則藉由連結部12(圖中未示)與前蓋片1連接,當后蓋片2尚未 納入收納空間30前,是位于容置部4下方;如圖33所示,當后蓋片2納入收納空間 30后,則是隱藏于容置部4后方并介于容置部4與撓性圍體3(風雨衣)之間。本設 計特點之一在于使用者于披覆撓性圍體3(風雨衣)同時,亦可方便開啟開合(組) 件41(42),以取用位于撓性圍體3(風雨衣)前方容置部4內的物品。此外,當撓性 圍體3(風雨衣)于收納狀態下,藉由蓋合件l 1以及蓋合組件21將撓性圍體3(風雨衣) 封閉于收納空間30內,并可進一步利用環扣15扣接肩帶16(參閱圖11),作為側背 肩包使用。有關本收納構造應用于衣著類產品之詳細構造及實施方式與第二及 第三實施例相同,其相關圖示及敘述亦同,故于此不再贅述。
如圖34、圖35及圖36所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主要是將撓性圍體3應用在具 有提把31之袋體,該提把31兩端部之間形成中空以供使用者將撓性圍體3(袋體) 由收納空間30展放后藉由提把肩背或手提,其中撓性圍體3(袋體)包括一前片38、 一后片39及一開口40。本實施例與前述各實施例不同之處主要在于連接該前蓋片 1及后蓋片2之連結部12形成彎折并由上向下卡接于撓性圍體3(袋體)前片38上 緣,而該撓性圍體3(袋體)折迭后則得以納入前蓋片1及后蓋片2之間所形成的收 納空間30內。由于該連結部12卡接于撓性圍體3(袋體)上緣提把31兩端部之間,
故藉由使用者將提把31兩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撐起該收納構造及容置部4之重量,
藉以避免撓性圍體3(袋體)開口40上緣因容置部4之重量而導致下垂變形,其中該 前蓋片1所設第一接合邊131與其對應之后蓋片2所設第二接合邊331是如圖所示 以車縫線作為連接方式,但亦可以膠粘或高周波熱壓等其它方式為之(圖中未 示)。此外,本實施例第一接合邊131除了可設于該前蓋片1之外,亦可設于前蓋 片1與后蓋片2之間或連結部12,再與第二接合邊331連接(圖中未示)。
此外,該撓性圍體3(袋體)前片38上緣進一步設有一下凹部37,其下凹尺寸 配合連結部12之寬度,藉此使兩者接合后得以較為平整、美觀及穩固。且該后 蓋片2外側設有一容置部4且該容置部4進設有一開合件4以及開合組件42,其實 施方式除了如圖所示拉鏈之外,亦可設置其它對合元件,例如黏氈帶、壓扣 或磁扣等(圖中未示)。再者,該容置部4與向下彎折的連結部12連接并卡接于撓 性圍體3(袋體)前片38提把31兩端部之間,藉由使用者將提把兩端部上提的力量 支撐起該容置部4以及收納構造及之重量。前述下凹部37除了設置于前片38之外, 亦可選擇設于后片39(圖中未示);而容置部4除了設置于后蓋片2外側之外,亦可 選擇設置于前蓋片l外側(圖中未示)。
參照圖34及圖35所示,藉由第前蓋片1所設第一連接邊131與撓性圍體3(袋體) 前片38所設第二連接邊331可將連接部12卡接并固定于前片38上緣所設下凹部 37,藉此使容置部4位于撓性圍體3(袋體)開口40內(圖35)。此外,撓性圍體3(袋體) 前片38及后片39內側分別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定位組件321及一第二定位組件322, 以相對于設置在收納空間30的后蓋片2所設之固定件22。如前所述,當后蓋片2 及容置部4位于撓性圍體3(袋體)開口40內時,可藉由固定件22定位件221將其與第 一定位組件321將容置部4附著于撓性圍體3(袋體)前片38內側以增加其穩固性。此一獨特設計之優點在于將撓性圍體3(袋體)由收納空間30取出后,撓性圍
體3(袋體)于展放使用狀態下,前蓋片1位于撓性圍體3(袋體)的前片38外側, 而用于放置金錢、證件或其它物品之容置部4可藉由開合(組)件41(42)予以閉合, 且該容置部4系位于撓性圍體3(袋體)的開口 40內,藉此得以防止母容置部4內 的金錢或物品遺失。再參照圖34及圖36所示,使用者亦可選擇將固定件22定 位件221定位于撓性圍體3(袋體)后片39外側所設之第二定位組件322,藉此可 將撓性圍體3(袋體)的開口 40予以收合,藉此容置部4則位于撓性圍體3(袋體) 后片39外側(圖36),當使用者以撓性圍體3(袋體)提把31肩背或手提時,則可 將撓性圍體3(袋體)后片39外側靠向自己身體一側,以方便拿取或置放于容置部 4內的物品,亦可防止容置部4內的金錢或物品遺失。前述固定件22與相對應 之第一定位組件321及第二定位組件322除了如圖所示拉鏈之外、亦可包括黏氈 帶、壓扣或磁扣其中之一。
如圖37至圖41所示,當不欲使用撓性圍體3(袋體)時,先將容置部4朝下,并 將前蓋片l向上掀開,使收納空間30外露,以方便將撓性圍體3(袋體)折迭后置入 收納空間30;折迭時,可將撓性圍體3(袋體)由左右兩側向中央折迭,使后片39 由后往前迭置于前片38之上,且將提把31向下折迭,此時撓性圍體3(袋體)經折 迭后呈長條狀,其寬度尺寸略小于前蓋片1之寬度(圖39),再將該呈長條狀之撓 性圍體3(袋體)向上折迭或巻收,然后納入收納空間30內,并藉由蓋合(組)件11(21) 將其予以閉合(圖40及圖41)。當收納空間30閉合后,撓性圍體3(袋體)置于收納空 間30內,使用者可藉由容置部4上方的開合(組)件41(42)開啟容置部4放置或取用 物品(圖41)。
如圖42及圖43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二實施例同樣可將容置部4應用于
側背包構造,其中,該容置部4兩側設有扣環15及相連之肩帶16以供使用者背 負于肩膀上,且前蓋片1可進一步設一延伸部132,該延伸部132—端連接于撓 性圍體3(袋體)的第二接合邊331,另一端則可連接于前蓋片1內側所設的第一 接合邊131,因此,當容置部4因內置物品承重過大時,可藉由該延伸部132使 容置部4得以延伸置放于撓性圍體3(袋體)內的底部,而不至于因連接于開口 40 的容置部4過重而造成開口 40下垂變形。由于此一結構是藉由延伸部132之延 伸功能使容置部4得以延伸置放于撓性圍體3(袋體)內的底部,因此不受容置部 4及撓性圍體3(袋體)彼此大小及承重必須配合的限制,因此不須再于撓性圍體 3(袋體)前片38上緣設下凹部37(第三十四圖),以配合前蓋片1所設連結部12之 尺寸,或將延伸部132設于容置部4的其它隔層位置(圖中未示)。
如圖44所示,本實施例藉由第一接合邊131及第二接合邊331亦可將容置 部4運用于后背包構造,撓性圍體3(袋體)則運用于大購物袋或行李袋構造,其 中,該后背包后方設有后背雙肩帶17以供使用者將后背包背負于人體后背,該 前蓋片1與蓋合(組)件11(21)之構造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而由于前蓋片1是以 第一接合邊131與撓性圍體3(袋體)所設第二接合邊331相互相連,當使用者將 蓋合(組)件11(21)開啟,并將撓性圍體3(袋體)由收納空間30取出后,再將前蓋 片1連同容置部4及后背雙肩帶17由開口 40置入撓性圍體3(袋體)內。再者, 由于一般后背包整體長度較長,因此制作時可配合撓性圍體3(袋體)高度,使其 得以置放于撓性圍體3(袋體)底部,而不至于因連接于因后背包過重而造成撓性 圍體3(袋體)開口40下垂變形。然而,如果兩者長度無法配合,本實施例亦可運 用前述延伸部132使得后背包得以適當延伸置放于的性圍體3(袋體)內的底部(圖 中未示)。如圖45所示,本發明例亦可將撓性圍體3運用于一衣袋構造,其中,該衣
袋設有提把31以供使用者手提或肩背,該前蓋片1與蓋合(組)件11(21)之構造與 前述實施例相同。使用者可將衣服由撓性圍體3(袋體)開口 40置入容置部4內, 并藉由衣架18將衣服掛在衣袋內。有關衣服如何經由開口 40掛在衣架18上以 及衣架18與衣袋的結構關系乃屬昔用技術的范圍,于此不再贅述。
如圖46、圖47及圖48所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結構大致與前述第四實例 結構相同,是以連接于該前蓋片1及后蓋片2之連結部12由上向下卡接于撓性 圍體3(袋體)前片38上緣,而該撓性圍體3(袋體)折迭后則得以納入前蓋片1及 后蓋片2之間所形成的收納空間30,并且接設有容置部4以供使用者藉由開合(組) 件41(42)取用容置部4內的物品。
本實施例與第四實例結構不同之處在于該撓性圍體3(袋體)與其中之一的提 把31之間進一歩設有一叉股部310,以供整體尺寸校小之前蓋片1、后蓋片2 連同容置部4藉由連結部12、第一接合邊131、第二接合邊331以及延伸部132 與撓性圍體3(袋體)前片38上緣連接。由于容置部4需藉由使用者將提把31兩 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撐起該容置部4以及收納構造及之重量,因此應用叉股部310 兩端連結提把31上提的力量以支撐起整體尺寸校小之前蓋片1、后蓋片2以及 容置部4及收納構造及之重量。當使用者將撓性圍體3(袋體)由收納空間30內取 出展開后,需將前蓋片1連同容置部4穿過叉股部310中央所形成之空隙311后 再將前蓋片1以及后蓋片2卡合于撓性圍體3(袋體)前片38的開口 40上緣,并 可進一步藉由設于前蓋片1內側之固定件22與設于撓性圍體3(袋體)外側之第一 定位組件321相互予以定位。
如圖51及圖52所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結構與前述第五實例結構同樣是以供
整體尺寸校小之前蓋片l、后蓋片2連同容置部4藉由延伸部132與撓性圍體3(袋體) 前片38上緣連接,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該前蓋片1與后蓋片2之間的連結部12是設 于底端,且蓋合件11及蓋合組件21進一步包括設于連結部12左右兩端的雙向拉鏈 以及一對第三拉片11 l及一第四拉片211 ,俾使蓋合件l 1及蓋合組件21得以局部閉 合,同時使延伸部132得以由收納空間30向外延伸與該撓性圍體3(袋體灘互連接。 該撓性圍體3(袋體)的收納空間與其中之一的提把31之間連設一延伸部 132,并以延伸部132端部直接連結提把31端部,藉由使用者將提把31上提的 力量支撐起該容置部4以及收納構造及之重量。當該撓性圍體3(袋體)由收納空 間30取出后,藉由位于連結部12左右兩側的雙向拉鏈及其第三拉片111以及第 四拉片211由下往上將后蓋片2拉合并局部將相對之前蓋片1予以蓋合定位。此 夕卜,前蓋片1與后蓋片2之間亦可設一開合口,使延伸部132藉由該開合口向外 延伸與該撓性圍體3相互連接(圖中未示)。
前述各實施例所述之前蓋片1外側及撓性圍體3(袋體)外側亦可進一步設有 相互對應之花紋及圖案設計,以提高其美觀性或相互對應等不同之視覺效果。 當單獨使用容置部4時,前蓋片1以及容置部4呈現局部之圖案或花紋設計。當 撓性圍體3(袋體)于展放狀態下,前蓋片1以及容置部4可呈現與撓性圍體3(袋 體)相互對應之圖案或花紋設計,以提高其美觀性或相互對應等不同之視覺效果 (圖中未示)。
綜上所述,本法明除了前述各種實施例之外,本發明可進一步運用于其它各 種不同功能種類的包袋構造。
權利要求
1、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前蓋片包括一第一接合邊,其中該前蓋片邊緣設有一蓋合件;一后蓋片邊緣設有一與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一連結部設于該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連結;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接合邊,藉由該第一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邊相互接合將前蓋片固定于撓性圍體接近中央的位置表面;藉由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之間所形成收納空間得以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并藉由蓋合件及蓋合組件將前蓋片與后蓋片予以閉合。
2、 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前蓋片邊緣設有 一蓋合件; 一后蓋片邊緣設有一與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 一連結部設于 該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連結; 一第一接合邊設于該前蓋片、后蓋片、 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或連結部其中之一; 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接合邊,藉由 該第一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邊相互接合將前蓋片固定于靠近撓性圍體邊 緣的位置;藉由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所形成收納空間得以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 體,并藉由蓋合件及蓋合組件將該收納構造予以閉合。
3、 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前蓋片邊緣設有 一蓋合件; 一后蓋片邊緣設有一與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 一連結部設于 該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連結; 一延伸部包括第一接合邊設于該前蓋 片、后蓋片、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或連結部其中之一; 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 接合邊,藉由該第一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邊相互接合將該收納構造固定 于靠近撓性圍體邊緣的位置;藉由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所形成收納空間得以納 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并藉由蓋合件及蓋合組件將前蓋片與后蓋片予以閉合。
4、 根據權利要求l-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 特征為該連結部是設于前蓋片與后蓋片端部相對應的位置。
5、 根據權利要求l-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 特征為該蓋合件及蓋合組件為一單頭拉鏈,且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拉片。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蓋合 件及蓋合組件為一雙頭拉鏈,且進一步包括一第一拉片以及一第二拉片。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第二 接合邊與該第一接合邊是將外圍全部接合;展開撓性圍體時,得藉由連結部將 前蓋片360度翻轉后對位并置于后蓋片的前方,再藉由雙頭拉鏈及第一拉片將前 蓋片與后蓋片予以固定;反之,當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時,得藉由連結部將 前蓋片360度翻轉后反向置于后蓋片的后方,并藉由雙頭拉鏈及第二拉片將前蓋 片與后蓋片予以固定。
8、 根據權利要求l-3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第 二接合邊與該第一接合邊是采局部接合方式,且未接合處形成一收納口;當展 開的撓性圍體時,得藉由該收納口將后蓋片置于前蓋片與撓性圍體之間的收納 空間內;反之,當納入折迭后之撓性圍體時,得將后蓋片由收納口取出,并將 后蓋片及前蓋片予以固定。
9、 根據權利要求l-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 特征為該前蓋片或后蓋片的其中任一側設有一容置部。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容置 部進一步包括一開合件以及開合組件。
11、 根據權利要求l-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前蓋片與蓋合件之間進一步設有一側圍。
12、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撓 性圍體進一步包括一與該第一側圍相對應之接合部。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第二 接合邊是靠合于第一接合邊并與其相互連接,藉此使第一側圍包覆于該接合部 外圍,且于接合部內部形成收納空間。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第二 接合邊是靠合于第一接合邊之頂緣并與其相互連接,該接合部呈環狀體之上圍 向該側圍之上圍抵靠,該接合部下圍與該側圍之間未抵靠的空間形成第一收納 部,藉此收納折迭后之后蓋片。
15、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接合 部呈環狀體之內部收納空間與前蓋片結合后形成第二收納部,且該第二收納部 進一步包括一通口與撓性圍體相互連通,藉此使折迭后之撓性圍體得以經由該 通口納入第二收納部內。
16、 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后蓋 片進一步設有一固定件相對于接合部位于第二收納部下方設有一固定組件,藉 此將折迭后之后蓋片固定于第一收納部內。
17、 根據權利要求l-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 其特征為該撓性圍體為一袋體或一衣著體其中之一。
18、 根據權利要求2-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 其特征為該撓性圍體是為一袋體,且連結部形成彎折由上向下卡置于袋體上緣。
19、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袋體 上緣設有一下凹部,其下凹尺寸配合連結部之尺寸。
20、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連結 部卡置于袋體上緣提把兩端部之間,藉由使用者將提把兩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撐 起該收納構造之重量。
21、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提把 其中一端部與袋體上緣之間設有一叉股部,該連結部形成彎折由上向下卡置于 該叉股部中央的空間,藉由使用者將提把端部上提的力量支撐起該收納構造之 重量。
22、 根據權利要求2-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 其特征為該前蓋片可進一步設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一端連接于第一接合邊,另 一端則連接于撓性圍體所設第二接合邊;藉由該延伸部使前蓋片與后蓋片所形 成收納空間得以延伸置放于袋體內底部,以避免因藉由連結部卡置于撓性圍體 上緣的前蓋片重量而造成撓性圍體下垂變形。
23、 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前蓋 片或后蓋片內側設有一定位件與袋體前片所設第一定位組件相互定位。
24、 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前 蓋片或后蓋片內側設有一定位件與袋體后片所設第二定位組件相互定位。
25、 根據權利要求1-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 其特征為該前蓋片與后蓋片所形成之收納空間包括一錢包、 一腰包、 一側背包 及一后背包其中之一。
26、 根據權利要求l-3項其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 其特征為該袋體包括一購物袋、 一環保袋及、 一衣袋及一行李袋其中之一。
27、 根據權利要求2-3項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 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設有一開合口,使延伸部藉由該開合口向外延伸與該撓性 圍體相互連接。
28、 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開合 口是設于前蓋片與后蓋片上方之間的相對位置。
29、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蓋合 件及蓋合組件包括設于連結部左右的雙向拉鏈以及一對第三拉片及第四拉片, 當取用展開的撓性圍體時后得以避開由收納空間向外延伸與撓性圍體連接之延 伸部,并藉此將前蓋片與后蓋片予以局部封閉。
30、 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之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特征為該延伸 部是與接合于提把端部與袋體上方的相對位置,藉由使用者將提把端部上提的 力量支撐起該收納構造之重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蓋合式撓性圍體收納構造,其包括一前蓋片、一后蓋片、一連結部以及一撓性圍體,前蓋片包括一第一接合邊及一蓋合件,一后蓋片則設有一與該蓋合件相對應之蓋合組件。一連結部設于該前蓋片與后蓋片之間將兩者予以連結;一撓性圍體包括一第二接合邊,藉由該第一接合邊與相對應之第二接合邊相互接合將前蓋片與撓性圍體予以固定。此外,該收納構造進一步設有容置部,于收納狀態下,可使用容置部作為較小容積之置納物品用途;于展放狀態下,則除了可使用撓性圍體作為較大物納空間之外,亦可同時使用具有較小容積的容置部功能。本發明除了可應用于包袋類產品之外,亦可應用于其它的衣著類或其它撓性圍體之收納功能。
文檔編號A45C7/00GK101336768SQ200810028408
公開日2009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30日
發明者林哲文 申請人:林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