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圓型水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圓型水鉆。
背景技術:
水鉆即人造水晶鉆石,它是飾品、鞋類、工藝品等的重要配套材料,擁有 巨大的市場。目前,標準圓型水鉆的外形如圖1所示,由冠部l (或稱為面部)、
底部3 (或稱為亭部)和腰部2 (冠部與底部的結合處)構成,因為水鉆一般是 由球形的水鉆坯珠經棱面磨拋和端面磨拋加工形成上述的鉆石外形,此時可稱 為光鉆或者裸鉆,然后對水鉆底部鍍覆反光層和涂覆保護層(保護涂料),使其 具有類似鉆石的反光效果并確保其亮度和使用時間。現有技術中,水鉆的冠部l 為多棱臺形狀,如圖2所示,水鉆冠部1表面由冠部臺面11和圍繞冠部臺面11 的多個冠部斜面12構成,這些冠部斜面12均為大小相等的同種刻面;水鉆的 底部3為倒多棱錐形狀,如圖3所示,水鉆底部表面由多個底部斜面31構成, 這些底部斜面31均為大小相等的同種刻面;因為一般水鉆是由球形坯珠磨拋加 工形成的,因此,水鉆腰平面為圓平面,腰部的腰圍面21為球面,冠部斜面12 和底部斜面31與腰圍面21的相貫線均為弧線。水鉆的冠部斜面12和底部斜面 31的數量及相互配合關系會影響水鉆的光學折射和反射效果,因而是影響水鉆 的光亮度和"火彩"(即當白光照射到水鉆時,因色散而使其呈現光譜色閃爍的 現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現有的水鉆因為體積較小受到磨拋加工條件的 限制, -個水鉆的冠部斜面12和底部斜面31的數量比較有限,并隨著刻面數 量的增加良品率大大降低,不適合大量生產,使得水鉆的光亮度和"火彩"受 到限制,并且因為刻面結構單一,造成水鉆成品的視覺效果單一。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型水鉆,將水 鉆的冠部斜面設計成不同大小的多種刻面,從而得以在不增加水鉆刻面數量的 情況下,改善水鉆的光亮度和"火彩"效果,使得水鉆的視覺效果多樣化。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圓型水鉆,包括冠部、腰部和底部,所述水鉆的冠部為多棱臺形狀, 冠部表面由冠部臺面和圍繞冠部臺面的多個冠部斜面構成,所述冠部斜面的上 邊與冠部臺面連接,所述冠部斜面的下邊與腰部連接,所述的多個冠部斜面包 括大小不等的至少兩種刻面。
作為優選,上述的多個冠部斜面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或者三種刻面,不同 種刻面的冠部斜面相間分布。這樣水鉆的光學效果均勻分布。
上述水鉆的底部為倒多棱錐形狀,底部表面由多個底部斜面構成,所述的 多個底部斜面包括大小不等的至少兩種刻面。
作為優選,上述的多個底部斜面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或者三種刻面,不同 種刻面的底部斜面相間分布。這樣水鉆的光學效果均勻分布。
作為優選,上述水鉆的冠部斜面和底部斜面數量相同,所述水鉆的冠部斜 面的側邊和底部斜面的側邊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沿腰部圓周錯開設置冠部 斜面和底部斜面,這樣可以改善水鉆的光亮度和"火彩"效果,相當于增加了 水鉆的刻面數量。
上述水鉆的冠部表面由一個冠部臺面和6 24個冠部斜面構成。上述水鉆
的底部表面由6 24個底部斜面構成。
上述水鉆的底部為平面。上述技術方案并不限于標準圓型水鉆,同樣可以適用于平底鉆,以改善其視覺效果。
上述水鉆的底部鍍覆反光層和保護層。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術方案,將水鉆的冠部斜面設計成不同大 小的多種刻面,從而在不增加水鉆刻面數量的情況下,改善了水鉆的光亮度和 "火彩"效果,使得水鉆的視覺效果更加多樣化。
圖1是標準圓型水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仰視圖。 圖4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俯視圖。 圖6是圖4的仰視圖。 圖7是實施例2的冠部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2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3的冠部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實施例3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4的冠部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實施例4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實施例5的冠部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5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實施例6的結構示意圖。圖16是實施例6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4 圖6所示的一種圓型水鉆,包括冠部l、腰部2和底部3,所述水
鉆的冠部1為多棱臺形狀,冠部1表面由冠部臺面11和圍繞冠部臺面11的多
個冠部斜面12構成,所述冠部斜面12的上邊與冠部臺面11連接,所述冠部斜 面12的下邊與腰部2的腰圍面21連接,所述的多個冠部斜面12包括大小不等 的兩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冠部斜面以"大小小"的形式相間分布。所述水鉆的 底部3為倒多棱錐形狀,底部3表面由多個底部斜面31構成,所述的多個底部 斜面31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底部斜面31以"大小小"的形 式相間分布。所述水鉆的冠部1表面由一個冠部臺面11和12個冠部斜面12構 成,所述水鉆的底部3表面由12個底部斜面31構成,并且,所述水鉆的冠部 斜面12的側邊13和底部斜面31的側邊32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即冠部斜 面12和底部斜面31沿水鉆腰部圓周錯開固定角度設置。
實施例2:
如圖7、圖8所示的一種圓型水鉆,與實施例l的不同僅在于所述水鉆的 冠部1表面由一個冠部臺面11和8個冠部斜面12構成,所述水鉆的底部3表 面由8個底部斜面31構成,并且,所述水鉆的冠部斜面12的側邊13和底部斜 面31的側邊32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即冠部斜面12和底部斜面31沿水鉆 腰部圓周錯開固定角度設置;所述的8個冠部斜面12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 兩種刻面的冠部斜面以"大小"的形式相間分布;所述的8個底部斜面31包括 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底部斜面31以"大小"的形式相間分布。實施例3:
如圖9、圖IO所示的一種圓型水鉆,與實施例l的不同在于,所述水鉆的
冠部1表面由一個冠部臺面11和9個冠部斜面12構成,所述水鉆的底部3表 面由9個底部斜面31構成,并且,所述水鉆的冠部斜面12的側邊13和底部斜 面31的側邊32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即冠部斜面12和底部斜面31沿水鉆 腰部圓周錯開固定角度設置;所述的9個冠部斜面12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 兩種刻面的冠部斜面以"大小小"的形式相間分布;所述的9個底部斜面31包 括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底部斜面31以"大小小"的形式相間分布。
實施例4:
如圖ll、圖12所示的一種圓型水鉆,與實施例l的不同僅在于所述水鉆 的冠部1表面由一個冠部臺面il和16個冠部斜面12構成,所述水鉆的底部3 表面由16個底部斜面31構成,并且,所述水鉆的冠部斜面12的側邊13和底 部斜面31的側邊32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即冠部斜面12和底部斜面31沿 水鉆腰部圓周錯開固定角度設置;所述的16個冠部斜面12包括大小不等的三 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冠部斜面以"大中小"的形式相間分布;所述的16個底部 斜面31包括大小不等的三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底部斜面31以"大中小"的形 式相間分布。
實施例5:
如圖13、圖14所示的一種圓型水鉆,與實施例l的不同僅在于所述水鉆 的冠部1表面由一個冠部臺面11和12個冠部斜面12構成,所述水鉆的底部3 表面由12個底部斜面31構成,并且,所述水鉆的冠部斜 12的側邊13和底 部斜面31的側邊32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即冠部斜面12和底部斜面31沿 水鉆腰部圓周錯開固定角度設置;所述的16個冠部斜面12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冠部斜面以"大大小"的形式相間分布;所述的12個底部
斜面31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刻面,兩種刻面的底部斜面31以"大大小"的形
式相間分布。
實施例6:
如圖15、圖16所示的一種圓型水鉆,與實施例1的不同僅在于所述水鉆
的底部3為平面,即為平底鉆。
上述實施例并不僅限于保護裸鉆(或者稱為光鉆)同樣保護在底部鍍覆有 反光層和保護層的成品水鉆。
權利要求1.一種圓型水鉆,包括冠部(1)、腰部(2)和底部(3),所述水鉆的冠部(1)為多棱臺形狀,冠部(1)表面由冠部臺面(11)和圍繞冠部臺面(11)的多個冠部斜面(12)構成,所述冠部斜面(12)的上邊與冠部臺面(11)連接,所述冠部斜面(12)的下邊與腰部(2)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冠部斜面(12)包括大小不等的至少兩種刻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冠部斜面(12) 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或者三種刻面,不同種刻面的冠部斜面(12)相間分布。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底部(3) 為倒多棱錐形狀,底部(3)表面由多個底部斜面(31)構成,所述的多個底 部斜面(31)包括大小不等的至少兩種刻面。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個底部斜面(31) 包括大小不等的兩種或者三種刻面,不同種刻面的底部斜面(31)相間分布。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冠部斜面(12) 和底部斜面(31)數量相同,所述水鉆的冠部斜面(12)的側邊(13)和底 部斜面(31)的側邊(32)不在同一個豎直平面內。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冠部(1)表 面由一個冠部臺面(11)和6 24個冠部斜面(12)構成。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底部(3)表 面由6 24個底部斜面(31)構成。
8.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底部(3) 為平面。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底部(3)鍍覆反光層和保護層。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圓型水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鉆的底部(3) 鍍覆反光層和保護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圓型水鉆,包括冠部、腰部和底部,所述水鉆的冠部為多棱臺形狀,冠部表面由冠部臺面和圍繞冠部臺面的多個冠部斜面構成,所述冠部斜面的上邊與冠部臺面連接,所述冠部斜面的下邊與腰部連接,所述的多個冠部斜面包括大小不等的至少兩種刻面。本技術方案將水鉆的冠部斜面設計成不同大小的多種刻面,從而在不增加水鉆刻面數量的情況下,改善了水鉆的光亮度和“火彩”效果,使得水鉆的視覺效果更加多樣化。
文檔編號A44C17/00GK201426448SQ200920121999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5日
發明者虞衛東 申請人:浙江名媛工藝飾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