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貯存室蓋及布粘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9098閱讀:2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貯存室蓋及布粘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裝于粘接劑的貯存室的貯存室蓋及包括該貯存室蓋的布粘接裝置。
背景技術
布粘接裝置不是用針和縫線來縫制布,而是用粘接劑來粘接布與布的。布粘接裝置包括貯存室和噴嘴。貯存室貯存粘接劑,并對所貯存的粘接劑進行加熱以使其熔化。噴嘴將被貯存室熔化后的粘接劑噴出,并使其附著到布與布之間。布粘接裝置按壓布與布,使其粘接。由于粘接的布不使用縫線,因此布上不會產生凹凸。日本專利特許公開2010年第222764號公報中公開有布粘接裝置和貯存室的結構。該布粘接裝置提高貯存室內的氣壓,將粘接劑壓出,并將其供給到噴嘴。因此,貯存室內部需要密封。密封后的貯存室能防止粘接劑干燥。貯存室在其上端具有軸承,蓋部具有軸部。蓋部以軸部為中心轉動。貯存室在其上部具有開口部,開口部被蓋部覆蓋。貯存室上部的開口部僅被板狀的蓋部覆蓋。因此,可能無法可靠地密封貯存室內部。由于貯存室變成高溫,因此,操作者需要戴著耐熱手套來開閉板狀的蓋。耐熱手套易滑。 因此,操作者很難戴著耐熱手套進行蓋的開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可靠地封閉貯存室并能容易且安全地進行蓋的安裝、拆卸的貯存室蓋及包括該貯存室蓋的布粘接裝置。技術方案1的貯存室蓋安裝于內部貯存有粘接劑且對所貯存的粘接劑進行加熱以使其熔化的貯存室,包括筒部,該筒部形成筒狀并覆蓋上述貯存室的外周;頂壁,該頂壁形成于上述筒部的兩個開口中的一個;以及蓋固定部,該蓋固定部將通過旋入上述貯存室的開口部而安裝的螺釘蓋以上述螺釘蓋的轉軸與上述筒部的中心軸平行的狀態固定于上述筒部內側,在上述筒部上至少形成有一個呈朝內側凹下的形狀的凹部。操作者通過轉動貯存室蓋,能將固定于貯存室蓋內側的螺釘蓋牢固地安裝于貯存室的開口部。因此,操作者能可靠地密封貯存室內部。由于貯存室蓋位于螺釘蓋的外側,因此,當貯存室處于高溫時,貯存室蓋的溫度比螺釘蓋的溫度低。因此,與操作者直接接觸螺釘蓋而使螺釘蓋旋轉的情形相比,能安全地安裝、拆卸螺釘蓋。貯存室蓋的筒部具有朝內側凹下的凹部。由于操作者用手指扣住凹部使貯存室蓋轉動,因此,即便在戴著耐熱手套時, 手也不易打滑。因此,操作者能容易且安全地進行螺釘蓋的安裝、拆卸。技術方案2的貯存室蓋在上述筒部和上述頂壁中的至少一方形成通氣孔。貯存室蓋能從通氣孔朝外部排出內部的熱。與沒有形成通氣孔的情形相比,能降低貯存室蓋的溫度。因此,操作者能安全地進行操作。技術方案3的貯存室蓋以上述頂壁覆蓋上述貯存室上方的方式安裝于上述貯存室的上部。上述通氣孔形成于上述凹部的頂壁側。變成高溫的空氣在貯存室蓋內部上升, 并從凹部上部的通氣孔朝外部排出。因此,通氣孔能有效地抑制貯存室蓋的溫度上升。與通氣孔形成于頂壁的情形相比,灰塵不易從通氣孔進入貯存室蓋內部。通過將通氣孔形成于凹部,操作者的手容易扣住凹部。因此,操作者能更容易且安全地進行操作。技術方案4的貯存室蓋在上述凹部的上端緣部形成朝遠離上述筒部中心軸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操作者用手扣住凹部來搬運貯存室蓋時,操作者的手卡住突出部。因此, 操作者不易弄掉貯存室蓋。在技術方案5、6的貯存室蓋中,上述蓋固定部包括與形成于上述螺釘蓋的螺釘孔旋緊的固定螺釘;以及與形成于上述螺釘蓋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的防止旋轉部。貯存室蓋能用固定螺釘牢固地固定螺釘蓋。由于防止旋轉部與螺釘蓋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因此,能防止螺釘蓋相對于貯存室蓋旋轉。所以,與僅利用固定螺釘固定螺釘蓋的情形相比,貯存室蓋能可靠地固定螺釘蓋。操作者只要在使防止旋轉部與螺釘蓋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之后旋緊固定螺釘,就能將螺釘蓋以正確角度容易地固定于貯存室蓋。技術方案7 10的布粘接裝置包括上述貯存室蓋、上述貯存室和上述螺釘蓋,利用上述貯存室貯存的粘接劑來粘接布。因此,布粘接裝置能發揮與上述貯存室蓋同樣的效果。操作者通過使用布粘接裝置能安全且容易地進行布的粘接作業。


圖1是布粘接裝置1的立體圖。
圖2是貯存部30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3是貯存部3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穿過圖2的A-A線和貯存室31的中心軸的截面的剖視圖。
圖5是貯存室蓋60的俯視圖。
圖6是貯存室蓋60的仰視圖。
圖7是貯存室蓋60的右視圖。
圖8是圖5的B-B線箭頭方向剖視圖。
圖9是圖5的C-C線箭頭方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貯存室蓋60和包括該貯存室蓋60的布粘接裝置1進行說明。參照圖1,對布粘接裝置1的結構進行說明。將圖1的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左斜下方分別作為布粘接裝置1的前方、后方、右方、左方。布粘接裝置1包括底座部 2、立柱部3、機臂部4。底座部2固定于工作臺(未圖示)。立柱部3從底座部2右端朝豎直上方延伸。機臂部4與立柱部3上端連接,并朝立柱部3左側面的左方突出。底座部2在其內部包括下移送滾筒、下移送馬達等(未圖示)。下移送滾筒位于上移送滾筒17下方,驅動皮帶18。下移送馬達驅動下移送滾筒旋轉。底座部2是支撐立柱部3的基座。立柱部3支撐機臂部4。機臂部4從后方依次包括梁部6、貯存部30、泵殼體 20。機臂部4在其內部包括各種馬達等。下面對梁部6進行說明。梁部6包括主體部7、彈簧支撐部8、柱部9。主體部7是大致桿狀的構件,從機臂部4的左側后端部朝左方沿水平方向延伸。彈簧支撐部8呈板狀, 從主體部7的左端部朝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柱部9以與水平面大致成45度的角度從主體部7朝斜前下方延伸。柱部9的下端部與底座部2分離。彈簧支撐部8在其前方側頭端部具有孔。通過將軸部12的上端部分插入孔中,彈簧支撐部8將軸部12支撐成能上下運動。軸部12貫穿彈簧11。柱部9在其下端部左側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軸。柱部9利用該軸支撐滾筒保持部13的后端部14。滾筒保持部13 能使前端部15以該軸為擺動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擺動。滾筒保持部13利用前端部15將上移送滾筒17支撐成能旋轉。上移送滾筒17呈圓柱狀,位于噴嘴25后方附近。滾筒保持部13在比其中央略靠前方側的上表面具有軸支撐部16。軸支撐部16對貫穿彈簧11的軸部12的下端予以支撐。彈簧11設于彈簧支撐部 8與軸部12的下部之間。彈簧11朝下方對軸部12施力,藉此朝下方對滾筒保持部13施力。上移送滾筒17和皮帶18夾著布旋轉,使布沿前后方向移動。下面對泵殼體20進行說明。泵殼體20包括第一泵殼體21和第二泵殼體22。第一泵殼體21大致呈立方體形狀,通過四根螺釘與機臂部4的左側面連接。第一泵殼體21 的左側形成凹部,在該凹部內設有齒輪泵(未圖示)。第二泵殼體22通過四根螺釘與第一泵殼體21的左側連接,并覆蓋齒輪泵。第一泵殼體21與第二泵殼體22形成泵室。齒輪泵從貯存部30中汲取被貯存部30加熱而熔化的粘接劑,并將適量的粘接劑加壓供給到噴嘴 25。第二泵殼體22利用其下部支撐支撐部M。支撐部M從第二泵殼體22的下部朝左方延伸,并在其左端朝下方彎曲。支撐部M的下端部略微離開底座部2的上表面。支撐部M利用其下端支撐桿狀的噴嘴25。噴嘴25從支撐部M朝左方突出。噴嘴25的突出方向也可以是右方。支撐部M在其內部包括供給路(未圖示)。供給路從齒輪泵朝噴嘴25 延伸。噴嘴25將通過了供給路的粘接劑噴出。泵殼體20和支撐部M在其內部包括加熱器(未圖示)。加熱器對通過泵殼體20和支撐部M的粘接劑進行加熱。因此,被貯存部 30加熱后的粘接劑不會在到達噴嘴25的中途固化。貯存部30呈將上下方向作為長邊方向的大致長方體狀。貯存部30從機臂部4的左側且從泵殼體20的后方部分朝上方延伸。貯存部30主要包括貯存室31、貯存室蓋60、 螺釘蓋44(參照圖3等)。參照圖2 圖4對貯存部30進行說明。在圖2 圖4中,為了易于說明,沒有圖示貯存室31的方筒狀外框。貯存室蓋60安裝于貯存室31的上部。貯存室31為使貯存于內部的粘接劑熔化,因貯存室加熱器(后述)的熱而變成高溫。貯存室蓋60由熱傳導率比金屬的熱傳導率低的合成樹脂形成。因此,通過將貯存室蓋60安裝于貯存室31,能防止操作者直接接觸高溫的貯存室31而被燙傷。如圖3、圖4所示,貯存室蓋60在其內部固定有螺釘蓋44。螺釘蓋44通過旋緊而安裝于貯存室31的上部。因此,操作者只需旋轉貯存室蓋60就能將螺釘蓋44和貯存室蓋60同時安裝于貯存室31的上部。下面對貯存室31進行說明。貯存室31包括盒體保持部32、腿部33、開口部39。盒體保持部32是圓筒狀的構件。操作者將填充有粘接劑的圓筒狀的盒體37插入盒體保持部32的上部開口,從而將盒體37安裝于盒體保持部32。盒體保持部32在其上端右后方和左前方分別具有用于固定開口部39的螺釘孔35。盒體37在其底面(圖3中上部的面)包括環狀的墊圈52。腿部33分別形成于盒體保持部32的外周面的右前方、右后方、左前方、左后方。腿部33從盒體保持部32的下端延伸至上下方向中心。腿部33保持盒體保持部32的姿勢。 右前方和左后方的腿部33分別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熱器插入孔34。各加熱器插入孔 34分別在其內部保持有桿狀的貯存室加熱器(未圖示)。布粘接裝置1對貯存室加熱器通電來使盒體37內的粘接劑熔化。開口部39呈圓筒狀。開口部39在其外周面具有用于安裝螺釘蓋44的兩個螺旋槽40。兩個螺旋槽40的形狀以開口部39的中心軸為中心相互對稱。開口部39在其下端部分包括俯視呈矩形的凸緣部41。凸緣部41在其右后方的角部和左前方的角部分別具有螺釘孔42。通過使凸緣部41的兩個螺釘孔42的位置與盒體保持部32的兩個螺釘孔35的位置對位并旋緊螺釘,從而將開口部39固定于盒體保持部32的上部。圓筒狀的開口部39 的中心軸與盒體保持部32的中心軸一致。下面對螺釘蓋44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螺釘蓋44包括周壁部45、上部封閉部 50、空氣管連接部M。周壁部45呈圓筒狀。周壁部45的內徑與貯存室31的開口部39的外徑相等。如圖4所示,周壁部45在其內側面包括兩個爪部46。兩個爪部46朝周壁部45的內側突出。 兩個爪部46形成于以周壁部45的中心軸為中心相互對稱的位置。操作者只要使兩個爪部 46分別與兩個螺旋槽40嵌合并使螺釘蓋44俯視順時針旋轉,就能將螺釘蓋44安裝于開口部39。若操作者使螺釘蓋44俯視逆時針旋轉,則能從開口部39卸下螺釘蓋44。如圖3 所示,周壁部45在其上端緣部包括兩個帶槽片體47和兩個無槽片體48。無槽片體48的上表面為平面。帶槽片體47在其上表面形成有槽狀的固定用凹部49。操作者利用帶槽片體 47和無槽片體48能容易地固定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詳細情況將在后面闡述。上部封閉部50是下側凹下的大致圓板狀的構件。上部封閉部50在其上表面中心包括接頭部51。接頭部51將來自用于供給壓縮空氣的空氣管(未圖示)的空氣導入盒體 37內部。盒體37內部的粘接劑在壓縮空氣的力的作用下朝泵殼體20(參照圖1)內的齒輪泵移動。如圖4所示,上部封閉部50固定于周壁部45的上部。上部封閉部50在其下表面中心包括下端尖銳突出的針53。將螺釘蓋44安裝于開口部39時,針53進入盒體37的墊圈52的內側,并在盒體37的底面開孔。該孔成為流向盒體37內部的壓縮空氣的流入路。 同時,盒體37的墊圈52封閉盒體37與螺釘蓋44的間隙。空氣管連接部M與上述空氣管 (未圖示)連接,且從上部與接頭部51嵌合。下面對貯存室蓋60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貯存室蓋60的形狀是上部封閉的大致四方筒狀。貯存室蓋60包括筒部61和頂壁62。筒部61的上部一條邊的長度比下部一條邊的長度略小。在貯存室蓋60安裝于貯存室31的狀態下,筒部61覆蓋貯存室31上部的外周面(側面)。頂壁62形成于筒部6 1的上部開口。在貯存室蓋60安裝于貯存室31 的狀態下,頂壁62封閉貯存室31的上方。因此,貯存室蓋60能可靠地防止操作者直接接觸高溫的貯存室31的上部。頂壁62在其中心具有圓形的空氣管插入孔72。空氣管插入孔72供上述空氣管(未圖示)插入內部。頂壁62在空氣管插入孔72的周圍形成有表示用于拆卸螺釘蓋44的旋轉方向的箭頭73。操作者通過觀察箭頭73能容易地把握用于拆卸螺釘蓋44的旋轉方向。
貯存室蓋60主要包括凹部63 66、通氣孔68、突出部70、蓋固定部75。下面對凹部63 66進行說明。如圖2、圖5、圖6所示,筒部61具有形狀朝內側凹下的正面凹部 63、背面凹部64、右凹部65、左凹部66 (以下總稱為“凹部63 66”)。正面凹部63形成于筒部61的正面,背面凹部64形成于筒部61的背面,右凹部65形成于筒部61的右側面,左凹部66形成于筒部61的左側面。凹部63 66的形狀是朝內側平滑彎曲的形狀。四個凹部63 66的形狀除了有無后述通氣孔68以外是互相相同的。凹部63 66從筒部61的四個面的各中心的略下方朝上端部形成。 當操作者用手旋轉貯存室蓋60時,能用手指扣住凹部63 66,并用手掌抵住筒部 61的角部。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抓住筒部61的角部來使貯存室蓋60旋轉。即便在操作者戴著耐熱手套時,也能容易且安全地進行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的安裝、拆卸。下面對通氣孔68進行說明。如圖2、圖5、圖6所示,貯存室蓋60在筒部61和頂壁6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一個或多個通氣孔68。因貯存室31的加熱而溫度上升的空氣通過通氣孔68而流向貯存室蓋60外部。因此,與沒有形成通氣孔68的情形相比,能降低貯存室蓋60的溫度。操作者能更安全地進行操作。本實施方式的貯存室蓋60不是在頂壁62而是在筒部61具有通氣孔68。因此,通氣孔68朝向側方。由于貯存室蓋60的通氣孔68朝向側方,因此能降低從上方落下的灰塵經由通氣孔68進入貯存室蓋60內部的可能性。如圖5 圖7所示,貯存室蓋60在其右凹部65的上端緣部和左凹部66的上端緣部分別具有五個通氣孔68。變成高溫的空氣在貯存室蓋60內部上升。因此,貯存室蓋60能有效地使高溫空氣從筒部6 1的頂壁62側(筒部 61的上部)的通氣孔68流到外部。如上所述,操作者在旋轉貯存室蓋60時,用手指扣住凹部63 66。操作者能容易地用手指扣住右凹部65和左凹部66中形成通氣孔68的部分。因此,操作者能更容易且安全地進行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的安裝、拆卸。當使貯存室蓋60旋轉至爪部46 (參照圖4)與螺旋槽40的終端部接觸時,正面凹部63朝向正面側停止。操作者在布粘接裝置1的正面側進行操作。貯存室蓋60在右凹部 65和左凹部66具有通氣孔68,而在正面凹部63不具有通氣孔68。因此,貯存室蓋60不會使從通氣孔68排出的高溫空氣遇到在正面側進行操作的操作者。下面對突出部70進行說明。如圖8所示,貯存室蓋60在凹部63 66(圖8中僅圖示了凹部65、66)的上端緣部包括突出部70。突出部70朝遠離筒部61的中心軸的方向 (外側)突出。操作者用手扣住凹部63 66來搬運貯存室蓋60時,操作者的手卡住突出部70。因此,即便在操作者戴著易滑的耐熱手套時,突出部70也能降低操作者弄掉貯存室蓋60的可能性。如圖7、圖8所示,右凹部65上端的突出部70和左凹部66上端的突出部 70形成于通氣孔68的上端。因此,突出部70能降低灰塵進入通氣孔68的可能性。下面對蓋固定部75進行說明。如圖5、圖6所示,貯存室蓋60在其右前方、右后方、左前方、左后方分別包括蓋固定部75。蓋固定部75固定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圖9是貯存室蓋60的右前方的蓋固定部75的縱剖圖。蓋固定部75包括凹陷部 76、螺釘孔77、固定螺釘85。凹陷部76是從頂壁62的壁面朝下方凹陷的部位。螺釘孔77 形成于凹陷部76的底部。金屬制的固定螺釘85旋入凹陷部76的螺釘孔77和螺釘蓋44 (參照圖幻的帶槽片體47的螺釘孔,從而固定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當固定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時,貯存室蓋60的筒部6 1的中心軸與螺釘蓋44的轉軸一致。由于螺釘孔77 形成于凹陷部76的底部,因此,固定螺釘85的頭部不會從頂壁62的表面露出。因此,操作者不易與熱傳導率較高的金屬制的固定螺釘85接觸,從而能降低燙傷的可能性。如圖9所示,貯存室蓋60的右前方和左后方的凹陷部76在其下端包括防止旋轉部80。防止旋轉部80是從凹陷部76的下端朝更下方突出的凸部。防止旋轉部80與形成于螺釘蓋44的帶槽片體47的固定用凹部49嵌合。由于防止旋轉部80與固定用凹部49 嵌合,因此,能防止螺釘蓋44相對于貯存室蓋60旋轉。所以,與僅利用固定螺釘85固定螺釘蓋44的情形相比,貯存室蓋60能可靠地固定螺釘蓋44。由于操作者在使防止旋轉部80 與固定用凹部49嵌合之后旋緊固定螺釘85,因此能將螺釘蓋44以正確角度容易地固定于貯存室蓋60。如圖6所示,四個蓋固定部75中,貯存室蓋60的右前方和左后方的蓋固定部75 具有防止旋轉部80。貯存室蓋60的右后方和左前方的蓋固定部75不具有防止旋轉部80。 因此,貯存室蓋60的形狀以筒部61的中心軸為中心對稱。如上所述,螺釘蓋44在其右前方和左后方包括帶槽片體47,在其右后方和左前方包括無槽片體48。防止旋轉部80僅在將貯存室蓋60相對于螺釘蓋44調整到合適角度時,才與帶槽片體47的固定用凹部49嵌合。若防止旋轉部80與固定用凹部49嵌合,則貯存室蓋60處于通氣孔68朝向右方和左方的合適姿勢。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調整貯存室蓋60的姿勢,從而能固定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根據本實施方式,操作者通過轉動貯存室蓋60能將固定于貯存室蓋60內側的螺釘蓋44牢固地安裝于貯存室31的開口部39。因此,操作者能可靠地密封貯存室31內部。 由于貯存室蓋60位于螺釘蓋44的外側,因此,當貯存室31處于高溫時,貯存室蓋60的溫度比螺釘蓋44的溫度低。因此,與操作者直接接觸螺釘蓋44使螺釘蓋44旋轉的情形相比,能安全地安裝、拆卸螺釘蓋44。貯存室蓋60的筒部61具有朝內側凹下的凹部63 66。由于操作者用手指扣住凹部63 66使貯存室蓋60轉動,因此,即便在戴著耐熱手套時,手也不易打滑。因此,操作者能容易且安全地進行螺釘蓋44的安裝、拆卸。上述實施方式可進行各種變形。例如,筒部61可以不是方筒狀而是圓筒狀。筒部 61呈圓筒狀時,操作者通過用手扣住形成于筒部61側面的凹部,也能容易地旋轉貯存室蓋 60。凹部63 66的數量、形狀等能進行變更。例如,凹部63 66也可以不是平滑地朝內側彎曲的形狀。凹部63 66可以從筒部61的壁面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凹部63 66也可以形成僅壁面的中央部分凹下的形狀。貯存室蓋60也可以僅在筒部61的右側面和左側面具有凹部。用于固定貯存室蓋60和螺釘蓋44的結構也能進行變更。例如,貯存室蓋60可以使用夾子等代替固定螺釘85來固定螺釘蓋44。貯存室蓋60的筒部61的中心軸無需與螺釘蓋44的轉軸一致,只需與螺釘蓋44的轉軸平行即可。即便筒部6 1的轉軸與螺釘蓋44 的轉軸錯位,操作者通過旋轉貯存室蓋60,也能進行螺釘蓋44的安裝、拆卸。此外,能改變通氣孔68的形狀、位置、數量等。例如,通氣孔68可形成于頂壁62。 通氣孔68也可形成于筒部61中除凹部63 66以外的部位。較為理想的是,通氣孔68形成于凹部65、66的上端緣部,但也可使上端緣部與通氣孔68分離。貯存室蓋60可以設置橫向較長的一個長孔來代替五個通氣孔68。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防止旋轉部80形成為凸狀,螺釘蓋44的固定用凹部49形成為凹狀。相反地,也可以將防止旋轉部80形成為凹狀,在螺釘蓋44上設置固定用凸部。形成于帶槽片體47的凹部也可以不是槽狀的。凹部只要是能與防止旋轉部80嵌合的形狀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貯存室蓋,安裝于內部貯存有粘接劑且對所貯存的粘接劑進行加熱以使其熔化的貯存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部,該筒部形成筒狀并覆蓋所述貯存室的外周; 頂壁,該頂壁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兩個開口中的一個;以及蓋固定部,該蓋固定部將通過旋入所述貯存室的開口部而安裝的螺釘蓋以所述螺釘蓋的轉軸與所述筒部的中心軸平行的狀態固定于所述筒部內側, 在所述筒部上至少形成有一個呈朝內側凹下的形狀的凹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貯存室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部和所述頂壁中的至少一方形成通氣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貯存室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貯存室蓋以所述頂壁覆蓋所述貯存室上方的方式安裝于所述貯存室的上部, 所述通氣孔形成于所述凹部的所述頂壁側。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貯存室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上端緣部形成朝遠離所述筒部中心軸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5.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貯存室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蓋固定部包括與形成于所述螺釘蓋的螺釘孔旋緊的固定螺釘;以及與形成于所述螺釘蓋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的防止旋轉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貯存室蓋,其特征在于, 所述蓋固定部包括與形成于所述螺釘蓋的螺釘孔旋緊的固定螺釘;以及與形成于所述螺釘蓋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的防止旋轉部。
7.一種布粘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貯存室蓋、所述貯存室和所述螺釘蓋, 利用所述貯存室貯存的粘接劑來粘接布。
8.一種布粘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4所述的貯存室蓋、所述貯存室和所述螺釘蓋, 利用所述貯存室貯存的粘接劑來粘接布。
9.一種布粘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5所述的貯存室蓋、所述貯存室和所述螺釘蓋, 利用所述貯存室貯存的粘接劑來粘接布。
10.一種布粘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6所述的貯存室蓋、所述貯存室和所述螺釘蓋, 利用所述貯存室貯存的粘接劑來粘接布。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可靠地封閉貯存室并能容易且安全地進行蓋的安裝、拆卸的貯存室蓋及包括該貯存室蓋的布粘接裝置。蓋旋入安裝于貯存室的開口部。貯存室在其內部貯存粘接劑,并對所貯存的粘接劑進行加熱以使其熔化。貯存室蓋安裝于貯存室。貯存室蓋包括筒部、頂壁、蓋固定部。筒部形成筒狀并覆蓋貯存室的外周。頂壁形成于筒部的兩個開口中的一個。蓋固定部將螺釘蓋以螺釘蓋的轉軸與筒部的中心軸平行的狀態固定于筒部內側。筒部具有呈朝內側凹下的形狀的凹部。
文檔編號A41H43/04GK102525000SQ2011103080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30日
發明者堀部美彥, 山浦宏貴, 巖越弘恭, 根本祥光, 梅田和俊, 皆川裕一朗, 鹽谷哲司, 西村和人 申請人:兄弟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