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表帶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表,具體的是一種表帶連接結構,以便快速拆換和牢固的連接表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售的手表多由表殼、表芯和表帶構成,表芯封裝于表殼內,表帶則連接在表殼兩側,產品只具有一種無法更換的外形款式,不能滿足追求個性多變的時尚審美需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出現了一種組合式手表,其表殼、表體和表面等組件皆可自由拆裝,各組件可按相同規格制備多種不同款式的若干個,因而用戶可獲得款式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若干種組合。其表帶的連接結構多如說明書附圖的圖1所示,沿表帶3’的端部成型一條凸肋31,,在表殼4,上成型配合凸肋31,的凹槽41,,凸肋31,從凹槽41,一端的開口側滑插入凹槽41’內實現表帶3’和表殼4’的連接。采用該結構,每次拆換表帶時,表帶的凸肋部都受到力度較大的側向撕扯,即不便于操作,又容易加速該處的材質老化,甚至撕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便在于提供一種表帶連接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能快速拆換和牢固的連接表帶,質量可靠。具體的,該表帶連接結構的技術方案如下連接件,其一端活動連接或固定在表殼上,另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凹槽;插接件,其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配合上述凹槽的凸肋,另一端形成一個插接部;表帶,其一端與插接件配合,該端的端面形成凹槽,該凹槽的內部腔體與該插接部緊配。表帶通過直接插拔的插接件與連接件連接,通過上述結構拆換表帶時不需要對其連接部位進行側向的撕扯,有效的避免了表帶的材質老化和撕裂。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該插接件的插接部,其尾部具有向外伸展的魚尾結構。進一步的,該表帶的凹槽,其內部腔體形成與該插接件的插接部配合的魚尾結構。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方便拆裝;(2)結構連接牢固,質量可靠。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現有的組合式手表的表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和圖3所示,表帶連接結構如下連接件1,其一端用于連接表殼,另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凹槽11 ;插接件2,其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配合上述凹槽11的凸肋21,另一端形成一個插接部22 ;表帶3,其一端與插接件2配合,該端的端面形成凹槽31,該凹槽31的內部腔體與該插接部緊配。如圖3所示,該插接件2的插接部22,其尾部具有向外伸展的魚尾結構23 ;該表帶 3的凹槽31,其內部腔體也形成與該插接件2的插接部22配合的魚尾結構32。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表殼4兩側形成一道凸肋41,連接件1的配合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凹槽10,表帶3通過直接插拔的插接件2與連接件1連接, 通過上述結構拆換表帶3時不需要對其連接部位進行側向的撕扯,有效的避免了表帶的材質老化和撕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通過膨脹結構等類似的結構替代上述插接部22尾部的魚尾結構23,可以將連接件1與表殼4 一體成型,還可以通過類似上述插接部 22的結構來連接該連接件1和表殼4。因此,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結構和原理獲得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
權利要求1.表帶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具有連接件,其一端活動連接或固定在表殼上,另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凹槽; 插接件,其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配合上述凹槽的凸肋,另一端形成一個插接部; 表帶,其一端與插接件配合,該端的端面形成凹槽,該凹槽的內部腔體與該插接部緊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表帶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插接件的插接部,其尾部具有向外伸展的魚尾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表帶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該表帶的凹槽,其內部腔體形成與該插接件的插接部配合的魚尾結構。
專利摘要表帶連接結構,具有連接件,其一端活動連接或固定在表殼上,另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凹槽;插接件,其一端沿其端部形成一道配合上述凹槽的凸肋,另一端形成一個插接部;表帶,其一端與插接件配合,該端的端面形成凹槽,該凹槽的內部腔體與該插接部緊配。表帶通過直接插拔的插接件與連接件連接,通過上述結構拆換表帶時不需要對其連接部位進行側向的撕扯,有效的避免了表帶的材質老化和撕裂。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方便拆裝;(2)結構連接牢固,質量可靠。
文檔編號A44C5/04GK202026953SQ20112014044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5日
發明者羅旭輝 申請人:東莞鳳崗雁田金光五金塑膠制品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