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用鏈牙以及具有該鏈牙的拉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用鏈牙以及具有該鏈牙的拉鏈,該拉鏈用鏈牙能夠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并且能夠實現鏈牙的輕量化。該拉鏈用鏈牙,用于具有一對鏈帶的拉鏈,所述鏈牙以沿著所述鏈帶的布帶的長度方向按一定的間隔排列的方式安裝在該布帶的緣部,其中,在該鏈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在與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槽。
【專利說明】拉鏈用鏈牙以及具有該鏈牙的拉鏈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拉鏈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拉鏈用鏈牙以及具有該鏈牙的拉鏈。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安裝在衣服、包、鞋等上的拉鏈,例如如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那樣,一般通過在布帶上注塑成形樹脂制的鏈牙而進行制造,在制成的拉鏈中,多個鏈牙以沿著布帶的長度方向按一定的間隔排列的方式安裝在該布帶上。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1023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4]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5]但是,在專利文獻I那樣的拉鏈中,在布帶的長度方向,拉鏈的鏈牙的寬度形成為比以往的金屬制拉鏈的鏈牙的寬度寬,因此,存在安裝有樹脂制的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比安裝有金屬制的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差的問題。
[0006]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那樣的課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鏈用鏈牙以及具有該鏈牙的拉鏈,該拉鏈用鏈牙能夠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并且能夠實現鏈牙的輕量化。
[0007]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8]本發明的方案I的拉鏈用鏈牙,用于具有一對鏈帶的拉鏈,該鏈牙以沿著所述鏈帶的布帶的長度方向按一定的間隔排列的方式安裝在該布帶的緣部,其特征在于,在該鏈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在與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至少
一個槽。
[0009]根據上述方案1,通過在鏈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在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槽,從而增加了鏈牙的彎曲自由度,因此能夠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并且能夠實現鏈牙的輕量化。
[0010]方案2在方案I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鏈牙以所述布帶為邊界包括位于所述布帶的上表面側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布帶的下表面側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部分上形成有頭部,該頭部在所述一對鏈帶卡合時與相向的鏈牙的頭部的卡合,所述槽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0011]根據上述方案2,由于槽形成在第一部分上,所以能夠在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的同時實現鏈牙的輕量化。
[0012]方案3在方案2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為一個,其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底部到達所述布帶,將所述第一部分均等地分割成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在從所述布帶的表面開始的相同的垂直高度上,沿著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所述槽的寬度尺寸與相鄰的兩個鏈牙之間的間隔尺寸相同,在所述一對鏈帶卡合時,所述第一分割部和所述第二分割部分別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一分割部或第二分割部對齊。
[0013]根據上述方案3,由于在一對鏈帶卡合時,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分別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一分割部或第二分割部對齊,所以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分別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一分割部或第二分割部在垂直于布帶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處在一條直線上,因此,能夠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
[0014]方案4在方案I至3中的任一項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所述槽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大致矩形、槽的開口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的大致V字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
[0015]根據上述方案4,由于槽的橫截面形狀呈大致矩形、大致V字形狀或大致倒梯形形狀,所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
[0016]方案5在方案3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從所述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分割部以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橫截面形狀分別形成為相同的等腰梯形形狀。
[0017]根據上述方案5,由于在從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第一分割部以及第二分割部的橫截面形狀分別形成為相同的等腰梯形形狀,所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
[0018]方案6在方案I或2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底部沒有到達所述布帶。
[0019]根據上述方案6,由于槽的底部沒有到達布帶,所以能夠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
[0020]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拉鏈,該拉鏈具有上述拉鏈用鏈牙。
[0021]根據本發明的拉鏈,能夠提高安裝有該鏈牙的鏈帶的柔軟性,并且能夠實現鏈牙的輕量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
[0023]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俯視圖。
[0024]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左側視圖。
[0025]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仰視圖。
[0026]圖5為表示安裝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鏈牙的鏈帶的局部正視圖。
[0027]圖6為表示安裝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鏈牙的拉鏈的卡合狀態的局部立體圖。
[0028]圖7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
[0029]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仰視圖。
[0030]圖9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
[0031]圖10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
[0032]圖11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俯視圖。
[0033]圖12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
[0034]圖13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俯視圖。[0035]圖14為表示槽的橫截面形狀的變形例的圖,(a)表示槽的開口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的大致V字形的橫截面形狀,(b)表示大致矩形的橫截面形狀。
[0036]符號說明:
[0037]A 拉鏈
[0038]I 拉鏈用鏈牙
[0039]11 第一部分
[0040]Ila第一部分的上表面
[0041]111、113第一部分的第一分割部
[0042]112、114第一部分的第二分割部
[0043]115第一部分的第三分割部
[0044]12 第二部分
[0045]12a本體部
[0046]12b 頸部
[0047]12c 頭部
[0048]121、123第二部分的第一分割部
[0049]122、124第二部分的第二分割部
[0050]14、15、16、17、18 槽
[0051]2 鏈帶
[0052]21 布帶
[0053]22 緣部
[0054]W 相鄰的兩個鏈牙之間的間隔尺寸
[0055]WU W2 槽的寬度尺寸
[0056]H 從布帶的上表面開始的垂直高度
[0057]a 槽的大致V字形橫截面中的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58]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59]在以下的說明中,布帶的長度方向是指沿著布帶的縱向的方向;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指在布帶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以及與布帶的表面平行的平面內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是指與布帶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以鏈牙的第二部分的本體部側為跟前側從第一部分的上表面側觀察時的第一部分的左右方向(B卩,圖2中的左右方向);相向的鏈牙是指另一條鏈帶中的在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與本鏈牙相向的鏈牙。
[0060]第一實施方式
[0061]圖1?圖6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圖。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俯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左側視圖,圖4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仰視圖,圖5為表示安裝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鏈牙的鏈帶的局部正視圖,圖6為表示安裝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鏈牙的拉鏈的卡合狀態的局部立體圖。[0062]如圖6所示,拉鏈A具有一對鏈帶2,2,在每一個鏈帶2上,以沿著布帶21的長度方向按一定的間隔均勻排列的方式在布帶21的緣部22上安裝有拉鏈用鏈牙(以下稱為鏈牙)I。
[0063]如圖1?圖4所示,在上下方向上,鏈牙I以布帶21為邊界包括位于布帶21的上表面側的第一部分11,和位于布帶21的下表面側的第二部分12。
[0064]第一部分11具有平坦的上表面11a,該上表面Ila相對于布帶21的上表面平行,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與相鄰的鏈牙I的第一部分11的上表面Ila處于相同的水平面。在沒有形成下述的槽14時,第一部分11整體形成為大致四棱錐臺形狀,且該四棱錐臺的側部的四條棱進行了倒角,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第一部分11整體也可以形成為大致長方體、大致立方體等形狀,其四條棱也可以不進行倒角。
[0065]第二部分12包括本體部12a、頭部12c、頸部12b。本體部12a與第一部分11在上下方向上夾持布帶21以便將鏈牙I固定在布帶21上。頭部12c以在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經由頸部12b從本體部12a向相向的鏈牙I側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一對鏈帶2,2相互卡合時頭部12c與相向的鏈牙I的頭部12c相互卡合。并且,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在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頭部12c也比第一部分11更向相向的鏈牙I側突出。頸部12b設置于本體部12a與頭部12c之間,具有呈沙漏形的中間縮窄的形狀,從而,在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頸部12b的寬度比本體部12a以及頭部12c的寬度窄。由此,在布帶21的長度方向上,在相鄰的鏈牙的第二部分12的頸部12b彼此之間能夠形成用于收容相向的鏈牙I的第二部分12的頭部12c的空間。
[0066]在鏈牙I的上表面(B卩,在第一部分的上表面Ila)上,在第一部分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著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貫通第一部分11的方式形成有一個槽14,該槽14的底部到達布帶21,將第一部分11均等地分割成第一分割部111和第二分割部112。
[0067]如圖5所示,槽14的在布帶21的長度方向上的寬度尺寸Wl設置成:在從布帶21的上表面開始的相同的垂直高度H上,與在布帶21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兩個鏈牙I之間的間隔尺寸W相同,該高度H為從布帶21的上表面開始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為止的垂直距離范圍內的任意高度。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在鏈牙I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槽14的情形為例說明了槽14的寬度尺寸Wl與相鄰的兩個鏈牙之間的間隔尺寸W的關系,但是在如下述實施方式那樣在鏈牙的下表面上形成槽的場合,該槽的寬度尺寸與相鄰的兩個鏈牙之間的間隔尺寸的關系也可適用,此時,“從布帶的表面開始的相同的垂直高度”是指從布帶的下表面開始朝向下方的相同的垂直高度。
[0068]在從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第一分割部111和第二分割部112的橫截面形狀分別形成為相同的等腰梯形形狀,槽14的橫截面形狀呈靠近布帶21 —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21 —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但是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分割部111和第二分割部112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等腰梯形以外的其它的形狀,槽14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圖14 (a)所示那樣的大致V字形形狀,在該大致V字形橫截面中,槽的開口 a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槽14的橫截面形狀還可以形成為圖14 (b)所示那樣的大致矩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長的大致梯形等其它形狀。
[0069]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定頭部12c從第二部分12的本體部12a突出的位置,例如使頭部12c從第二部分12的本體部12a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突出,如圖6所示,在一對鏈帶2,2卡合時,能夠使第一分割部111與相向的鏈牙I中的第一分割部111對齊,使第二分割部112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二分割部112對齊,S卩,能夠使第一分割部111與相向的鏈牙I中的第一分割部111,以及第二分割部112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二分割部112分別處在一條直線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過設定頭部12c從第二部分12的本體部12a突出的位置,例如使頭部12c從第二部分12的本體部12a的偏離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位置突出,在一對鏈帶2,2卡合時,使第一分割部111與相向的鏈牙I中的第二分割部112對齊,使第二分割部112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一分割部111對齊,即,使第一分割部111與相向的鏈牙I中的第二分割部112,以及第二分割部112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一分割部111分別處在一條直線上。
[0070]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第一部分上僅形成有一個槽14,但是如下述第五實施方式那樣,也可以在第一部分上形成兩個以上的槽。
[007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限定了槽14的寬度尺寸Wl與相鄰的兩個鏈牙I之間的間隔W的關系,但是也可以不遵循該關系而將槽14的寬度形成為其它尺寸。
[0072]第二實施方式
[0073]圖7?圖8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圖。圖7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仰視圖。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0074]如圖7以及圖8所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在本第二實施方式中,代替在第一部分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槽14,在鏈牙的下表面上,在第二部分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貫通第二部分12的方式形成有一個槽15,該槽15的底部到達布帶21,將第二部分12均等地分割成第一分割部121和第二分割部122。在從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槽15的橫截面形狀呈靠近布帶21 —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21 —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但并不局限于此,槽15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圖14 (a)所示那樣的大致V字形形狀,在該大致V字形橫截面中,槽的開口 a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槽15的橫截面形狀還可以形成為圖14 (b)所示那樣的大致矩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長的大致梯形等其它形狀。
[0075]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第二部分上僅形成有一個槽,但是也可以在該第二部分上形成兩個以上的槽。
[0076]第三實施方式
[0077]圖9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0078]如圖9所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在本第三實施方式中,除了在第一部分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一個槽14,在鏈牙的下表面上,在第二部分1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貫通第二部分12的方式還形成有另一個槽16,該槽16的底部到達布帶21,將第二部分12均等地分割成第一分割部123和第二分割部124。在從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槽16的橫截面形狀呈靠近布帶21 —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21 —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但并不局限于此,槽16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圖14 (a)所示那樣的大致V字形形狀,在該大致V字形橫截面中,槽的開口 a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21而逐漸變大,槽16的橫截面形狀還可以形成為圖14 (b)所示那樣的大致矩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長的大致梯形等其它形狀。
[0079]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上分別僅形成有一個槽,但是也可以在該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上分別形成兩個以上的槽。
[0080]第四實施方式
[0081]圖10?圖11為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圖。圖10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圖11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俯視圖。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0082]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在本第四實施方式中,在鏈牙I的上表面上,在第一部分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著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貫通第一部分11的方式形成有一個槽17,該槽17的底部沒有到達布帶21。并且,槽17的底面與布帶21的上表面平行,但并不局限于此,槽17的底面也可以形成為不與布帶21的上表面平行。在從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槽17的橫截面形狀呈靠近布帶21 —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21 —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但并不局限于此,槽17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圖14(a)所示那樣的大致V字形形狀,在該大致V字形橫截面中,槽的開口 a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槽17的橫截面形狀還可以形成為圖14 (b)所示那樣的大致矩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長的大致梯形等其它形狀。
[0083]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第一部分上僅形成有一個槽17,但是也可以在該第一部分上形成兩個以上的同樣的槽。
[008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僅在第一部分上形成有槽,但是也可以同時在第二部分上形成同樣的槽。
[0085]第五實施方式
[0086]圖12?圖13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圖。圖12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正視圖,圖13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拉鏈用鏈牙的俯視圖。在本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于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0087]如圖12以及圖13所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在本第五實施方式中,代替在第一部分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一個槽14,在鏈牙I的上表面上,在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貫通第一部分11的方式并列地形成有兩個槽18,18,該槽18,18的底部到達布帶21,將第一部分11均等地分割成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以及第三分割部115。另外,與實施方式I中的槽的寬度尺寸和相鄰的兩個鏈牙之間的間隔尺寸的關系相同,在本實施方式中,槽18,18的在布帶21的長度方向上的寬度尺寸W2、W2設置成:在從布帶21的表面開始的相同的垂直高度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從布帶21的上表面開始朝向上方的垂直高度)與在布帶21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兩個鏈牙I之間的間隔尺寸相同。在從與布帶21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以及第三分割部115的橫截面形狀分別形成為等腰梯形形狀,槽18,18的橫截面形狀呈靠近布帶21 —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21 —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以及第三分割部115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等腰梯形以外的其它的形狀,槽18,18的橫截面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圖14 (a)所示那樣的大致V字形形狀,在該大致V字形橫截面中,槽的開口 a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槽18,18的橫截面形狀還可以形成為圖14 (b)所示那樣的大致矩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長的大致梯形等其它形狀。
[0088]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如實施方式I那樣設定頭部12c從第二部分12突出的位置,在一對鏈帶2,2卡合時,也能夠使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以及第三分割部115分別與相向的鏈牙I中的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或第三分割部115對齊,S卩,能夠使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以及第三分割部115分別與相向的鏈牙I中的第一分割部113、第二分割部114或第三分割部115處在一條直線上。
[0089]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實施方式中,雖然槽都形成在第一及/或第二部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將第一及/或第二部分均等地分割,但是槽也可以形成在鏈牙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的其它位置、不均等地分割第一及/或第二部分。
[0090]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拉鏈,該拉鏈包括上述各個實施方式所述的拉鏈用鏈牙。
[0091]以上,根據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個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和組合。本發明包括由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發明的思想范圍內的所有變形例、應用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拉鏈用鏈牙,用于具有一對鏈帶的拉鏈,該鏈牙以沿著所述鏈帶的布帶的長度方向按一定的間隔排列的方式安裝在該布帶的緣部,其特征在于, 在該鏈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在與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至少一個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用鏈牙,其特征在于, 所述鏈牙以所述布帶為邊界包括位于所述布帶的上表面側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布帶的下表面側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部分上形成有頭部,該頭部在所述一對鏈帶卡合時與相向的鏈牙的頭部的卡合, 所述槽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鏈用鏈牙,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為一個,其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底部到達所述布帶,將所述第一部分均等地分割成第一分割部和第二分割部, 在從所述布帶的表面開始的相同的垂直高度上,沿著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所述槽的寬度尺寸與相鄰的兩個鏈牙之間的間隔尺寸相同, 在所述一對鏈帶卡合時,所述第一分割部和所述第二分割部分別與相向的鏈牙中的第一分割部或第二分割部對齊。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用鏈牙,其特征在于, 在從所述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所述槽的橫截面形狀形成為大致矩形、槽的開口的寬度隨著遠離布帶而逐漸變大的大致V字形或靠近布帶一側的底邊比遠離布帶一側的底邊短的大致梯形形狀。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鏈用鏈牙,其特征在于, 在從所述與布帶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分割部以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橫截面形狀分別形成為相同的等腰梯形形狀。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鏈用鏈牙,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的底部沒有到達所述布帶。
7.一種拉鏈,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用鏈牙。
【文檔編號】A44B19/08GK103564993SQ20121026095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松島秀幸, 松本敏 申請人:上海吉田拉鏈有限公司, 臺灣華可貴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