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經改進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在該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中,腰袋轉動通過背包的下隔室以允許背包的背負者通過將腰袋轉動至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來接近腰袋的接納部的容納物。設置一個或者更多個門,一方面,將腰袋的接納部緊固在背包的下隔室中,但允許接納部通過被門覆蓋的開口離開,當門的自由端被釋放時,門可以通過張緊系統被張緊遠離開口。接納部漸縮以容易地裝配至下隔室中并且由于與限定隔室的壁的摩擦而保持在該隔室中。
【專利說明】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
[0001]相關申請交叉引用
[0002]該專利權合作條約專利申請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要求于2011年11月10日提交并且名稱為“BACKPACK AND WAIST BAG CARRYING SYSTEM(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序號61/558,037的權益和優先權,其內容通過引用合并到本文中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的領域為用于由有活力的背負者背負的物品的攜帶件的領域,并且具體地為背包領域。
【背景技術】
[0004]本發明人是公布為W02006/119230并且要求于2005年4月30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 60/676,257 的優先權的名為“Backpack and Waist Bag Carrying System(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的國際專利申請PCT/US2006/016708的所指定的發明人。在這些申請中描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被認為是第一個系統,其中,當使用者將背包穿戴在他或者她的背上時腰袋能夠容易地展開至使用者的前面。國際申請PCT/US2006/016708和臨時申請US60/676, 257的內容通過引用合并到本申請中,完全如同其在此提出。
【發明內容】
[0005]提供一種經改進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當背包被背負在背負者的背上時,該類型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將腰袋的接納部保持在背包的臨近背負者的腰的部分中。該背包在右側和左側上具有開口,腰袋的帶將穿過這些開口。通過使接納部從背包的下部通過背包的右側和左側上的開口中的一個開口轉動至背負者的身體前側,能夠將腰袋的接納部展開至背負者的前面。通過將接納部轉動至背包的身體后側,能夠使該接納部返回至背包的下部。
[0006]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攜帶系統,該攜帶系統包括背包,背包在背包的下部區域或者腰部區域中具有空間或者隔室。背包具有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提供到隔室的入口。當腰袋的帶圍繞背負者的腰被緊固時,隔室可以可釋放地容納腰袋的接納部,使得當背負者將背包穿戴在他或者她的身體后側或者背上時,背負者能夠圍繞背負者的腰將腰袋轉動至背負者的身體前側。設置門以覆蓋并緊固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口,接納部通過該開口展開至背負者的身體前側。門附接至背包,并且當門不需要緊固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一個開口時,比如當腰袋的接納部展開至背負者的身體前側時,門優選地被張緊離開該開口。優選地設置搭扣,用于當接納部在隔室內時緊固該門。搭扣可以將門緊固至腰袋。甚至當門沒有緊固時,接納部能夠基本通過摩擦而被保持在空間或者隔室中。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另一個開口能夠被定尺寸成不大于容置腰袋的帶所需的尺寸,使得腰袋的接納部不能夠通過該開口。當腰袋的接納部在隔室中并且門緊固時,背包將呈現為普通種類的具有腰帶的背包。
[0007]替代性地,攜帶系統的門可以圍繞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一個開口使用拉鏈或者其他固定裝置緊固至背包。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兩者均能夠設置有以此方式緊固的門。
[0008]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攜帶系統,該攜帶系統包括背包,背包在背包的下部區域或者腰部區域中具有空間或者隔室。背包具有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提供到空間或者隔室的入口并且允許至少腰袋的帶通過。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口足夠大以允許腰袋的接納部通過。當腰袋的帶圍繞背負者的腰被緊固時,空間或隔室能夠可釋放地容納腰袋的接納部,使得當背負者將背包穿戴在他或者她的身體后側或者背上時,背負者能夠圍繞背負者的腰將腰袋轉動至背負者的身體前側。用于容納接納部的空間或者隔室在背包的身體接觸壁與形成在背包中可以容納被攜帶在背包中的物品的隔室之間形成。在優選實施例中,接納部基本通過摩擦被保持在容納接納部的隔室中。
[0009]在又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攜帶系統,該攜帶系統包括背包,背包在背包的下部區域或者腰部區域中具有空間或者隔室。背包具有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提供對空間或者隔室的入口并且允許至少腰袋的帶通過。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口足夠大以允許腰袋的接納部通過。當腰袋的帶圍繞背負者的腰被緊固時,空間或隔室能夠可釋放地容納腰袋的接納部,使得當背負者將背包穿戴在他或者她的身體后側或者背上時,背負者能夠圍繞背負者的腰將腰袋轉動至背負者的身體前側。用于接納接納部的隔室鄰近背負者的背,但不占用背包的整個下部區域或者腰部區域,使得為位于背包的容納接納部的隔室與非身體接觸壁之間的用于接納物品的另外隔室提供空間。能夠設置附接至背包的門,以便當接納部在容納接納部的隔室中時緊固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口。門可以圍繞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中的一個開口通過拉鏈或者其他固定裝置緊固至背包。在該實施例的一個版本中,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兩者均可以提供有該類型的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根據下面的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所附權利要求以及附圖,本發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更明顯,在附圖中:
[0011]圖1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該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被顯示為被人或者背負者以第一構型穿戴,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位于背包的里面;
[0012]圖2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左側的立體圖,該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被背負者以第一構型穿戴,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在背包的里面;
[0013]圖3是處于第二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二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在背負者的前面或者身體前側展開;
[0014]圖4是處于第二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二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在背負者的前面或者身體前側展開,其中接納部的頂側遠離背負者被鉸接;
[0015]圖5是處于第二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左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二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在背負者的前面或者身體前側展開;
[0016]圖6是處于第一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前面或者非身體接觸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在背包里面展開;
[0017]圖7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背面或者身體接觸側的立體圖,其中腰袋已從背包移除;
[0018]圖8是沿如在圖6中示出的平面8-8截取的處于第一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截面圖,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在背包的里面;
[0019]圖9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替代性的截面圖,其中,腰袋從下隔室移除,并且中間壁被降低抵靠背包的袋部分的身體接觸壁;
[0020]圖10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腰袋的前側的立體圖;
[0021]圖11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腰袋的頂側的立體圖;
[0022]圖12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腰袋的頂側的立體圖,腰袋的接納部的頂側被示出為被轉動遠離接納部的身體接觸側以露出接納部中的隔室;
[0023]圖13是處于第一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的接納部位于背包的里面,該部分在圖1中用虛線圓圈13示出;
[0024]圖14是在圖13中示出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一部分的立體圖,然而其中到下隔室的右手門被縮回使得接納部可見;
[0025]圖15是處于第一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前側或者非身體接觸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容納在背包的里面;
[0026]圖16是處于第一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身體接觸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容納在背包的里面;
[0027]圖17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腰袋的前側的立體圖,與背包部分分離地示出腰袋;
[0028]圖18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腰袋的頂側的立體圖,與背包部分分離地示出腰袋;
[0029]圖19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該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被示出被人或者背負者以第一構型穿戴,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在背包里面展開;
[0030]圖20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該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被示出被人或者背負者以第一構型穿戴,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容納在背包的里面,但通過敞開的門可見;
[0031]圖21是處于第二構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在該第二構型中,腰袋圍繞背負者的腰,并且腰袋的接納部在背負著的前面或身體前側展開;
[0032]圖22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前側或者非身體接觸側的立體圖,其中腰袋的接納部容納在背包內;
[0033]圖23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腰袋的前側的立體圖;
[0034]圖24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背包部分的右側的立體圖,該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被示出被人或者背負者穿戴,腰袋已從背包部分移除;
[0035]圖25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其中腰袋的接納部圍繞背負者的腰并且腰袋的接納部容納在背包內;
[0036]圖26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四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立體圖,該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被示出被人或者背負者以第一構型穿戴,在該第一構型中,腰袋圍繞背負者的腰并且腰袋的接納部容納在背包的里面;以及
[0037]圖27是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四優選實施例的右側的在圖26中通過虛線圓圈27指示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其示出了緊固下內側的隔室的門被打開,并且示出了容納在該隔室中的接納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現在參照附圖,根據本發明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一優選實施例大體上通過附圖標記I表示。系統I和其部件在圖1-15中示出。
[0039]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包括兩個配合部件:背包10和腰袋150。背包10具有限定第一或者上隔室18的袋部分12以及接納腰袋150的下隔室100,由此在腰袋150與背包10之間提供可操作性的連接。背負者能夠穿戴背包10與腰袋150的結合,當背包10和腰袋150處于圖1、圖2、圖6和圖8中示出的第一構型時,就如圖他或者她穿戴普通背包,其中背負者在圖中以虛線示出并且通過附圖標記2表示。
[0040]背包10具有肩帶80和82,肩帶80和82將背包10的袋部分12支撐在背負者的背上或身體后側上。在第一構型中,腰袋150將幫助支撐背包10。腰袋150具有圍繞背負者2的腰的腰帶180,腰帶180將支撐腰袋150的接納部160,并且在第一構型中通過從下面提供支撐,腰帶180將背包10的袋部分12支撐在背負者的背上或者身體后側上。
[0041]在第一構型中,S卩,在圖1、圖2、圖6和圖8中示出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的構型,腰袋150的接納部160集中在隔室100中。腰袋150的腰帶180通常在背負者的臀部以上圍繞腰,并且用作背包10的腰帶。背包10和腰袋150的這種構型在操作上與具有腰帶的常規背包類似。如將看到的,該構型也具有常規的帶有腰帶的背包的外觀,這是因為接納部160對觀察者不可見。
[0042]在圖3至5中示出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的第二構型中,優選地在搭扣186a和186b中的一個搭扣處或者兩個搭扣處松開腰帶180之后,背負者2將腰袋150的接納部160拉出隔室100,使得帶180不會通過與背負者的腰的摩擦來阻止移動,并且將腰袋150的接納部160轉動至背負者的前面或者身體前側,而腰帶180保持被搭扣圍繞背負者的身軀。將注意到的是,腰袋150優選地被穿戴在肩帶80和82的上面,使得肩帶80和82不會通過干涉接納部160的移動來阻止腰袋150的轉動。
[0043]在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的第一構型中,腰袋150的接納部160位于背包10的下隔室100中。接納部160與腰帶180結合能夠支撐背包10的重量的全部或者部分。這意味背負者2能夠松開肩部80和82,使得背包10的重量被支撐在腰袋150上并且因此被支撐在背負者2的臀部上。背負者2甚至能夠使肩帶80和82從他或者她的肩部滑落,使得背包10完全地通過腰袋150支撐。盡管背包10的上端在該構型中(在圖中未示出)將趨于轉動離開背負者,但是如果背負者圍繞他的或者她的腰轉動背包10以便經由背包10的身體接觸壁20中的開口接近上隔室18的容納物時,他或者她將發現這是有益的,其中,背包10的身體接觸壁20中的開口通過拉鏈22打開及閉合。圖7和圖8示出拉鏈22的位置。
[0044]當背包10被穿戴在背負者2的身體上時,腰袋150的接納部160能夠從背包10的袋部分12中的隔室100的右側取下,并且從袋部分12 (并且因此從背負者2的身體后部或后側)轉動至背負者2的身體前部或者前側,例如處于在圖3-5中示出的背包10和腰袋150的第二構型。整個腰袋150因此圍繞背負者的腰轉動,而不需要從背負者2移除背包10。在該構型中,背負者2將能夠接近腰袋150的接納部160中的容納物,而不必移除背包10。腰袋150將保持可操作地連接至背包10。
[0045]在需要時,背負者能夠將腰袋150移動或轉動回到在圖1、圖2、圖6和圖8中示出的第一構型,而不必首先移除背包10或者腰袋150。但處于第一構型時,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可以像具有腰帶的常規背包一樣被穿戴在背負者的背部上。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能夠作為一個單元比如通過手從背負者移除和攜帶(如在圖6中,在圖6中示出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自身,并且未被附接至背負者)。在該方面,當處于第一構型時,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能夠像具有腰帶的任何常規背包一樣操作和使用。
[0046]如果需要的話,使用者或者背負者能夠穿戴沒有腰袋150的背包10或者穿戴沒有背包10的腰袋150。圖7和圖9示出了背包10自身,與腰袋150沒有任何操作性的關聯。圖10-12示出了腰袋150自身。
[0047]在圖1-9中示出的背包10與常規背包或者帆布背包類似,這是因為:背包10具有通過右側壁40和左側壁60接合的身體接觸壁20以及大體相對且平行的非身體接觸壁30、頂壁60、底壁70。(在該說明書中,相對于背包10和腰袋150使用的術語右和左指的是當背包10和腰袋150的接納部160被穿戴在背負者的身體后側或者背部上時背負者的右側和左側。)身體接觸壁20還通過中間或者間隔壁90被接合至非身體接觸壁30,中間或者間隔壁90大體平行于頂壁60與底壁70并且設置在頂壁60與底壁70之間。
[0048]背包10的袋部分12包括上部或上方部14和下部或下方部16。上部14通常在中間壁90之上。下部16為背包10的袋部分12的通常在中間壁90之下的部分,并且當背包10的袋部分12穿戴在背負者的背上時鄰近背負者的脊柱的腰椎部分。
[0049]上部14由身體接觸壁20、非身體接觸壁30、右側壁40和左側壁50、頂壁60以及中間壁90形成。這些壁共同限定第一或者上隔室18。上隔室18經由頂壁60、右側壁40和左側壁50中的通過拉鏈62可逆地緊固的開口以及通過身體接觸壁22中的通過拉鏈22可逆地緊固的開口進入。
[0050]背包10的下部16包括限定隔室100的身體接觸壁20、非身體接觸壁30、底壁70和中間壁90。下部16是當背包10穿戴在背負者的背部上時袋部分12的鄰近背負者的腰椎區域和腰的部分。
[0051 ] 如圖8中所示,中間壁90優選地為被縫至身體接觸壁20的內側的織物-薄板-織物的夾層。中間壁90通過對應的鉤狀條帶94和環狀條帶96緊固至非身體接觸壁30。鉤狀條帶94附接至被縫至非身體接觸壁30的懸垂片92。環狀條帶96附接至中間壁90的端部,當中間壁90延伸至非身體接觸壁30時,該端部與非身體接觸壁30相鄰。
[0052]要理解的是,鉤狀條帶94和環狀條帶96的位置可以顛倒。另外,要理解的是,能夠采用其他裝置,比如拉鏈,以將中間壁90附接至身體接觸壁30。還要理解的是,中間壁90能夠被縫至非身體接觸壁,并且鉤狀條帶94和環狀條帶96能夠用于將中間壁90緊固至身體接觸壁30。
[0053]圖9示出了如何能夠通過分離鉤狀條帶94和環狀條帶96并且使中間壁90沿由箭頭98指示的方向轉動以倚靠身體接觸壁的下部,來使中間壁90與非身體接觸壁30分離。當腰袋150沒有可操作地連接至背包10的袋部分12,如圖7和圖9所示,并且背負者希望在背包12的袋部分12中攜帶不能裝至上隔室18中的大件物體(比如長的長焦鏡頭)時,中間壁90的該構型能夠是有益的。
[0054]當背包10的袋部分12穿戴在背負者的背上時,右松弛支撐構件或者肩帶80和左松弛支撐構件或者肩帶82被設置用于支撐背包10。在身體接觸壁20的頂部和底部處,肩帶80和82每個都在其相對端處被附接至背包10的袋部分12,并且設置成使得當背包10的袋部分12穿戴在背負者的背部或者身體后側上時,肩帶80和82將均跨過背負者的肩部。在當前優選實施例中的肩帶80和82具有常規的兩件式設計,其中上部加襯的帶部分84通過織帶調節搭扣88連接至下部未加襯的帶部分86。用于本說明書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的每個實施例的這個位置以及其他位置的合適的織帶調節搭扣是韓國公司的Woojin塑料公司制造的單條E型鎖織帶調節搭扣。
[0055]在圖1-6、圖8以及圖10-12中示出的腰袋150與常規腰袋類似,這是因為腰袋150具有接納部160,接納部160具有限定內隔室174的身體接觸壁162和大體相對且平行的非身體接觸壁164、頂壁170和底壁172,身體接觸壁162和非身體接觸壁164通過右側壁166和左側壁168接合。要理解的是,術語“身體接觸”表示“最靠近背負者的身體”以及“非身體接觸”表示“離背負者的身體最遠的那一側”。要理解的是,在腰袋150的替代性實施例中,接納部160可以附接至完全地圍繞背負者的腰的腰帶,而不是接納部形成腰帶的一部分。腰袋150的這種樣式的接納部160能夠具有當腰袋150轉動時實際上不接觸背負者的身體的身體接觸壁162,這是因為腰帶180可位于背負者的身體與接納部160之間。
[0056]腰帶180具有右翼狀部180a和左翼狀部180b,右翼狀部180a和左翼狀部180b分別附接至接納部160的身體接觸壁162的任一側。右翼狀部和左翼狀部優選地比如通過形成織物-泡沫薄板-織物的夾層而被加襯,這是因為右翼狀部和左翼狀部將裝在背負者的臀部的髂嵴上。右和左翼狀部附接至織帶調節搭扣186a和186b,織帶調節搭扣186a和186b進而滑動地附接至織帶184。搭扣部分182a和182b承載在織帶184上。這是為帶提供用于調節其周長的兩個點的已知結構。
[0057]接納部160的內隔室174經由頂壁170、身體接觸壁162、右側壁166和左側壁168的接合處的開口進入,該開口通過拉鏈176可逆地緊固。當拉鏈176未被緊固時,接納部160的頂側170將沿箭頭98示出的方向轉動離開背負者2,如圖4所示。
[0058]接納部160比如通過縫合而被附接至腰帶180的右翼狀部180a和左翼狀部180b。在圖10-12中示出的構型中,身體接觸壁162是腰帶180的一部分。
[0059]腰帶180傾向于圍繞背負者2的腰被穿戴并且通過搭扣182以常規腰帶的方式被緊固。圖中示出的搭扣182為常規的側邊釋放式設計并且包括兩個可釋放地配合的部件,母部分182a和公部分182b。
[0060]背負者能夠通過用手大體圍繞背負者身體的縱向軸線(基本上為脊柱)沿圖3中的箭頭178示出的方向轉動腰袋150,將腰袋150的接納部160從背負者2的身體后側移動至身體前側,反之亦然。背負者2能夠通過抓住分別鄰近腰帶180的左端和右端附接的柄部188和190中的一個柄部來轉動腰袋150。安裝在接納部160的右側壁166上的柄部192 (參見圖10)也用于該目的,并且在從下隔室100撤回接納部160的過程中最有用。
[0061]推薦在轉動前松開腰帶180,以便在轉動運動期間減小背負者的腰與腰袋180之間的摩擦。當搭扣182閉合時,腰帶180的周長能夠通過移動織帶184穿過織帶調節搭扣186a和186b來調節,使得背負者能夠松開或者張緊腰帶180。
[0062]背包10的袋部分12在下部分14的右側和左側中具有開口,該開口提供從袋部分12的外面到隔室100的入口,反之亦然。這些開口允許腰袋150圍繞背負者的腰轉動并且因此允許接納部160離開和進入隔室100。
[0063]右側壁40的下端包括側門110,側門110能夠覆蓋開口 102,開口 102被限定在身體接觸壁20、非身體接觸壁30、底壁70以及右側壁40的在中間壁90處以及在中間壁90以上的區域之間。當開口 102打開時,側門110允許接納部160通過開口 102進入和離開下隔室100,并且當開口 102閉合時,側門110將接納部160緊固在下隔室100的里面。
[0064]在下隔室100的附近,在左側壁50與身體接觸壁20之間限定狹槽開口 52。狹槽開口 52被定尺寸以允許腰帶180 (但不包括接納部160)穿過狹槽開口 52。
[0065]要理解的是,側門110在袋部分12的右側上,這是因為多數背負者是右撇子并且更喜歡使用他們的右手來松開側門110以便從下隔室100收回接納部160。為了方便左撇子背負者,側門110也能夠位于袋部分12的左側上。
[0066]接納部160被定尺寸和形狀以被接納在被限定在背包10的下部或下方部16中的隔室100中。下部16是背包10的鄰近背負者的腰椎區域和腰的部分。
[0067]身體接觸壁162、非身體接觸壁164、頂壁170和底壁172優選地具有允許接納部160足夠貼身地裝配在隔室100內的尺寸,以使身體接觸壁162、非身體接觸壁164、頂壁170和底壁172分別與形成袋部分12的下部16的隔室100的身體接觸壁20、非身體接觸壁30、中間壁90和底壁70緊鄰地接觸。
[0068]如圖10和圖11中所示,接納部160不對稱地成形。接納部160漸縮使得與其左側相比,在其右側上更寬和更高。該不對稱性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接納部160更容易地進入到下隔室100中。接納部160的左側比到下隔室100的開口 102小,并且因此更輕易地裝配在下隔室100中。該構造的優點在于,背包12的限定下隔室100的壁,即,形成袋部分12的下部16的隔室100的身體接觸壁20、非身體接觸壁30、中間壁90和底壁70,不必是剛性的以便保持下隔室100的形狀,使得接納部160能夠被接納在該隔室中。換句話說,這些壁可以具有柔韌性。這意味背包12能夠較輕并且較柔軟,這是因為不需要加強材料,比如聚乙烯板。
[0069]第二目的是提供接納部160在下隔室100中的可靠摩擦接收。接納部160由于其不對稱而成形為像填塞插座的插頭。較窄或漸縮端首先進入開口,接著是較寬端,該較寬端填塞插頭的腔體并且導致可靠的摩擦配合。接納部160將可靠地保持在下隔室100中。接納部160不能通過狹槽開口 52退出,這是因為接納部160太寬以致于不能穿過狹槽開口52。摩擦將趨向阻止它離開下隔室100,除非背負者2故意地將它移出。當接納部160在下隔室100中時,在下面討論的門110和搭扣194用于遮住接納部160,并且使背包10呈現普通背包的外觀。門Iio和搭扣194還確保在極端情況下,比如當背包沒有被穿戴在背負者的背部上并且嚴格地用手提時,比如在登記行李的情況下,接納部160不會從下隔室100脫落。
[0070]接納部160的身體接觸壁162、非身體接觸壁164、頂壁170和底壁172優選地具有與背包10的袋部分12的身體接觸壁20和非身體接觸壁30的水平或者從左至右的尺寸大體對應的水平的或者從左至右的尺寸,雖然不要求這樣。接納部的這些尺寸能夠小于背包10的袋部分12的身體接觸壁20和非身體接觸壁30的那些尺寸。
[0071]當接納部160集中在隔室100中時,接納部160的右側壁166和左側壁168優選地與隔室100的右側和左側大體齊平。然后,接納部160將填滿隔室100。在該構型中,特別是當門100如下所述地被緊固時,對除了最具鑒別能力的觀察者之外的其他人而言,攜帶系統I將呈現為背包。還應注意的是,在該構型中,接納部160將由背包10支撐,在接納部160與背包10的袋部分12之間沒有擺動或者相對移動。
[0072]在圖8的截面圖中示出經改進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I的優選實施例的內部結構。一般而言,在圖中示出的經改進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I的優選實施例由彼此縫合的若干件的織物和條帶、搭扣、泡沫墊以及加強片材料制成。身體接觸壁20被示出為包括將提供一些形狀保持性而沒有太大剛度的泡沫墊層。
[0073]接納部160具有大體梯形的截面,如圖8所示。背包10中的隔室100具有對應的截面。接納部160還漸縮以從右至左變窄,如圖11所示。這種變窄允許接納部160更容易地進入隔室100中,如提及的,即使隔室100的壁稍微變形。
[0074]接納部160部分地通過摩擦被保持在隔室100中,并且能夠通過用搭扣194將門優選地附接至腰袋150而被緊固在隔室100中。
[0075]目前優選使用為搭扣194的搭扣類型是由德國Hannover的公司Fidlock GmbH制造的自鎖滑塊磁搭扣。該搭扣的制造、操作原理和使用在由Joachim Fiedler提交并且權屬于Fidlock GmbH的公開的美國專利申請US2011/0138583中描述。US2011/0138583的公開通過參考結合在本文中,完全如同在此提出。
[0076]門110被設計成當搭扣194的搭扣部分194a (附接至門110)和194b (附接至腰袋150)分離時,向上并且沿圖3、圖4和圖14中的箭頭145指示的方向轉動,并且因此遠離到隔室100的開口 102。這將允許接納部160通過開口 102容易地從隔室100移除并且也允許接納部160返回至隔室100,而門不阻礙接納部通過開口 102進入。
[0077]門110優選地分別由重疊的易拉伸且耐用的織物的外層112和內層116制成。目前優選使用由萊卡? (lycra)(也稱為氨綸)彈性纖維和Cordura?尼龍纖維制成的彈性織物Spandura?。( Spandura?是由H.Warshow&Sons公司注冊的商標,Cordura?和萊卡?是分別權屬于并且注冊于 Invista North America S.a.r.1.的注冊商標)。
[0078]門110的頂側被縫合至右側壁40,并且其左側的上部分被縫合至非身體接觸壁30。門110的外層織物112沿著縫合縫114緊固至內層織物116。
[0079]門110的右下邊緣通過如圖13所示的泡沫片的三個部分118a、118b和118c加強。泡沫片部分118a加強門110的下邊緣和下右手角,門的下右手角是支撐搭扣194的左手部分194a以及以下描述的張緊系統的錨狀物132的部分。泡沫片部分118b加強門110的下左手邊緣上至門的左手邊緣被縫合至非身體接觸壁30的點。泡沫片部分118c加強門110的上右手邊緣。通過泡沫片部分118a、118b、118c提供的該加強彈性地加強了門110的可以移動的那些邊緣,這是因為它們沒有被緊固至袋部分12的壁中的任意一個壁。
[0080]泡沫片部分118a在一部分與泡沫片部分118b以及在另一部分與泡沫片部分118c的接合提供了絞合線120。泡沫片部分118b和118c的上邊緣沿著接合兩個位置的線的多個部分與門110的彈性材料形成接合部,在該兩個位置處,門的自由邊緣與門110接合至袋部分12的壁的位置會合。這就是絞合線121。以下描述的張緊系統將通過在絞合線120和121處進行折疊而使門110沿著箭頭145示出的方向向上、向左轉動(參見圖3和圖4)。門110還將正由于其由柔韌的材料制成而折疊。
[0081]設置張緊系統以推壓門110遠離開口 102。彈性繩130提供使門110沿著箭頭145示出的方向轉動的張力。彈性繩130優選地通過錨狀物132緊固至容納泡沫片部分118a的門110的下部分。錨狀物132優選地包括圓形縫合套結。
[0082]彈性繩130穿過附接至外層織物112的導引部134到達環形導引部136,環形導引部136通過織帶片138緊固,織帶片138鄰近非身體接觸壁30 (并且優選地鄰近中間壁90)被縫合至袋部分12。然后,彈性繩130穿過通道導引部142,通道導引部142由沿著上部分112的頂部行進的織物片形成。
[0083]然后,彈性繩130穿過肘節閉鎖142,肘節閉鎖142附接至鄰近身體接觸壁20 (并且優選地鄰近中間壁90)被縫合至袋部分12的織帶片錨狀物。彈性繩130中的張力可以由背負者2通過在擠壓肘節閉鎖142的同時將彈性繩130移動穿過肘節閉鎖142來調節。
[0084]根據圖13和圖14,要注意的是,門110的中央沿著在加強邊緣的方向上凸出的曲線114與門110的泡沫片加強邊緣會合。當接納部160插入隔室100中或者從隔室100移除時,由兩層彈性材料比如Spandura制成的門110的中央允許門110變形遠離接納部160。在圖14中要注意的是,當門110折疊時,曲線114向下凹進。
[0085]因此,在背負者松開搭扣194的兩個部分194a和194b后一旦門110通過張緊系統向上并且向左折疊,門110的彈性中央在接納部160進入或者離開下隔室100的路徑上將主要接觸接納部160。借助原型的實驗已經確定本說明書中描述的門和張緊系統的結構允許背負者在接納部160在下隔室100中的情況下穿戴背包的同時快速地接近接納部160。背負者必須做的所有事情是使搭扣194的兩個部分滑動分開,并且然后通過在柄部192或者190中的一個柄部上向外拉而將接納部160移出隔室100。然后,背負者2優選地通過拉動柄部192來繼續圍繞他的或者她的腰移動接納部160,直到接納部160鄰近他或者她的身軀的前面。
[0086]一旦背負者2想要使接納部160返回至隔室100,他或者她必須做的所有事情是確保接納部160的頂壁170折疊回到接納部160的其余部分上(優選地使用拉鏈176拉閉,雖然不是必須如此)。然后,他或者她能夠抓住柄部192 (或者首先,抓住柄部188)并且圍繞他的或者她的腰朝向下隔室100的開口 102向后拉動接納部160。然后,他或者她能夠推動接納部160穿過縮回的門110的中央116,或者拉動柄部188以繼續圍繞他的或者她的腰轉動腰袋150,這也將使接納部160滑動經過門110的中央。然后,接納部160將安全地存放在下隔室100中。
[0087]然后,背負者2能夠將搭扣194的兩個部分194a和194b彼此連接,以將門110的下右手角緊固至腰袋150。該行為通過Fidlock滑塊搭扣的兩個部分194a和194b的彼此的磁性吸引輔助。如果使用非磁性搭扣代替Fidlock搭扣,則非磁性搭扣將要求背負者通過將一個部分插入至另一個部分中來配合兩個部分。出于此原因,理想的是使這種搭扣的母部分以不移動太多的方式安裝在腰帶180或者接納部160上。
[0088]因為不對稱接納部160在下隔室100中的滑動配合(像插座中的插頭),接納部160甚至在門110松開的情況下也將保持在下隔室100中,并且能夠以那樣的方式被穿戴。固定搭扣194提供了接納部160保留在下隔室100中的額外保證,特別是當腰帶180沒有通過連接搭扣部分182a和182b而圍繞背負者2的腰被固定時。同樣理想的是,當背包10通過手攜帶,并且上隔室沒有完全充滿以對下隔室中的接納部160施加壓力時,固定搭扣194。
[0089]在接納部160在下隔室100的里面并且門110通過固定搭扣194而被附接至腰袋150的情況下,背包10和腰袋150的結合將呈現為具有腰帶的普通背包。關于背包10和腰袋150的結合的外觀不太可能產生專用的或者罕見的攜帶袋的想法。它將呈現為常規的背包,直到背負者2決定在他的或者她的背上穿戴背包10的同時接近接納部160。例如對于在世界的困難和危險區域中的攝影師遮蓋事件而言,無礙的外觀是重要的,在那里攝影師將不想呈現出是攜帶昂貴的攝影機和鏡頭的人的明顯外觀。同時,如果攝影機在接收機160中,攝影師將在幾秒鐘內能夠使用他的或者她的攝影機。
[0090]另外的益處在于,背負者能夠安全地將攝像機或者其他用具(比如雙筒鏡)攜帶在他或者她的背上的背包12中,而仍然在需要時盡可能快點拿到該設備,而不需要卸下背包12。背負者不需要將攝像機或者其它用具攜帶在他的或者她的腰部或者在他的或者她的胸膛上的皮套中(或附接至帶),在他的或者她的胸膛上,該設備可能使其分心或者擋路,例如當爬山或者懸垂時。
[0091]根據本發明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大體通過圖15-21中的附圖標記200來指示。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200的實施例提供可操作地連接至腰袋250的背包210。
[0092]背包210是大體常規的設計,并且具有附接至肩帶244的袋部分212。袋部分212包括身體接觸壁222,身體接觸壁222連接至右側壁226、左側壁232、頂壁240以及底壁242 ;以及非身體接觸壁224,非身體接觸壁224連接至右側壁226、左側壁232、頂壁240和底壁242。包括袋部分212的壁限定上隔室218和下隔室220。上隔室218和下隔室220通過如以上描述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I中的中間壁隔離。
[0093]進入背包210的袋部分212中的上隔室218通過右側壁226、頂壁240和左側壁232中的開口實現,該開口由拉鏈219緊固。到下隔室220的入口通過右側門228和左側門234提供,右側門228和左側門234緊固袋部分212中的右側開口和左側開口。右側門228形成在身體接觸壁222和右側壁226中并且通過拉鏈230緊固。左側門234形成在身體接觸壁222和左右側壁232中并且通過拉鏈236緊固。
[0094]腰袋250在圖17和圖18僅示出其自身。腰袋250包括連接至腰帶280的接納部260。應理解的是,如以上描述的第一優選實施方式,接納部260能夠形成為腰帶280的一部分。接納部包括限定通過由拉鏈緊固的開口進入的隔室的壁,并且在這方面相當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腰帶150的接納部160。腰帶280類似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腰帶180,并且包括母鎖定搭扣部分282a和公鎖定搭扣部分282b,其中母鎖定搭扣部分282a通過織帶附接至左織帶調節搭扣186b,公鎖定搭扣部分282b通過織帶附接至右織帶調節器286a。應理解的是,鎖定搭扣部分282a和282b能夠彼此切換位置。左織帶調節搭扣286b和右織帶調節搭扣286a進而附接至腰帶280的主部分的端部,接納部260附接至腰帶280的主部分。
[0095]接納部260在其右端和左端處倒圓,如圖17和圖18所示,以便當腰袋被背負者201穿戴并且背負者201轉動腰袋250以便使接納部260返回至下隔室220中時,允許接納部260容易地進入下隔室220。
[0096]在圖15、圖16和圖19中,右側門228和左側門234通過其各自的拉鏈230和236緊固以閉合到下隔室220的任何入口。背包210在沒有腰帶的情況下僅呈現為一個背包。
[0097]在圖20中,右側門228已經通過解開拉鏈230而打開,露出容納腰袋250的下隔室220。腰帶280在接納部260與身體接觸壁222之間折疊。背負者201能夠在將袋部分212穿戴在他的背上的同時通過簡單地用他的右手向后伸并且在拉鏈上用力拉動拉鏈236來解開拉鏈230。
[0098]同樣地,背負者201能夠在將袋部分212穿戴在他的背上的同時使用他的或者她的左手開解開左側門234。然后,背負者201能夠使用他的或者她的右手伸到隔室220中并且拉出腰帶的右部分280a。這能夠在背負者201將袋部分212穿戴在他的或者她的背上的同時進行。同樣,他或者她能夠伸到隔室220中左手拉出腰帶的左部分280b。然后,他或者她能夠接合搭扣部分282a和282b,以便使腰帶280的端部彼此緊固,使得腰帶圍繞他的或者她的軀干。
[0099]在圖21中,腰袋250已經被轉動以便將其展開為允許背負者201接近接納部260的容納物的構型。
[0100]然后,背負者201能夠卡上拉鏈230和236以分別地閉合左側門228和右側門234。背負者201將不能夠完全地閉合拉鏈230和236,這是因為展開的腰帶280將阻止在袋部分212的身體接觸壁22的附近閉合。優選的是,拉鏈230和236設置為當其從在身體接觸壁222上終止之處到至其另一端被拉上(使拉鏈滑塊離開背負者201移動)時打開,并且當朝向身體接觸壁222拉上時(使拉鏈滑塊朝向背負者201移動)閉合。
[0101]一旦拉鏈230和236閉合,直到展開的腰帶280和門228和234在到下隔室220的開口上方被緊固,觀察者將可能確定處于該構型的背包210是具有腰帶的普通背包。需要更詳細的檢查來確定背包210具有轉動的腰袋特性。
[0102]如在第一優選實施例中一樣,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的第二優選實施例能夠通過使用狹槽開口替換一個側門而進行修改。
[0103]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300的第三優選實施例在圖22-25中示出。背包310包括附接至肩帶330的袋部分312。袋部分312包括限定用于容納物體的一個或者更多個隔室的壁。在圖22、圖24和圖25中,背包310被示出為被跑步者、騎自行車的人和遠足者用來攜帶水合系統的一種小背包的形式,但這不是必須的。
[0104]參照圖24和圖25,背包310具有與袋部分312的內側壁320的下部隔開的身體接觸壁322。身體接觸壁322的下部分不與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優選實施例中的限定在袋部分312中的任何隔室搭界。相反地,其在自身與袋部分312的內側壁320之間限定了隔室324。隔室324朝右和左敞開以容置腰袋350。[0105]圖23示出了腰袋350。腰袋350包括附接至腰帶380的接納部360。接納部360包括限定通過由拉鏈緊固的開口進入的隔室的壁,并且在此方面相當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腰帶150的接納部160以及第二優選實施例的腰帶250的接納部260。腰帶380被示出與第二優選實施例的腰帶280類似。要理解的是,如同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情況,腰袋350的接納部360能夠是腰帶380的一部分。
[0106]如圖25所示的腰袋350在接納部360容納在隔室324中的情況下圍繞背負者301的腰展開。在該構型中,觀察者很可能考慮到背包310和腰袋350的結合為具有腰帶的普通背包。在第二構型中,背負者301能夠圍繞他的軀干沿任一方向轉動腰帶380,以使接納部360來到他的或者她的前面,以便接近接納部360的容納物。
[0107]接納部360在其右端和左端處倒圓,以便當腰袋350被背負者301轉動時,允許接納部360容易地進入下隔室324。背負者301轉動腰袋350,以便使接納部360返回至隔室324 中。
[0108]如果當裝載后重量輕并且接納部相對地薄,則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300被認為起到最好的效果。重的背包310將趨向于壓靠背負者的軀干的背部,當背包310被穿戴在背負者的背上時,這將使得接納部360插入至隔室324中更困難,除非下身體接觸壁322例如通過增加例如聚乙烯(PE)板的加強元件而被制造得更剛硬。厚的接納部將趨向于推壓袋部分312遠離背負者301的腰并且可能是難以操作的。
[0109]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400的第四優選實施例在圖26-27中示出。該實施例與第一優選實施例1類似,但提供了在背包的袋部分內的隔室,該隔室不會占用袋部分的整個下部。
[0110]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400包括背包402和腰袋450。背包402包括接合至肩帶(在圖26中示出右肩帶430)的袋部分404。
[0111]袋部分404包括通過右側壁418、左側壁419、頂壁420和底壁424接合的身體接觸壁414和相對的非身體接觸壁416。頂壁420、身體接觸側414,非身體接觸壁416、右側壁418和左側壁419以及中間壁490限定上隔室406。中間壁490與第一優選實施例的背包10的中間壁90類似。上隔室406通過由拉鏈422緊固的開口進入。
[0112]底壁424、身體接觸壁414、非身體接觸壁416、中間壁490、右側壁418和左側壁419限定外下隔室408和內下隔室440。外下隔室408和內下隔室440通過豎直的間隔壁470分開。內下隔室440鄰近身體接觸壁414并且外下隔室408鄰近非身體接觸壁416。
[0113]開口限定在右側壁418、非身體接觸壁416和左側壁419中。該開口由拉鏈412緊固。解開拉鏈412引起由右側壁418、非身體接觸壁416和左側壁419形成的懸垂片410鉸接遠離袋部分404以允許進入外下隔室408。
[0114]內下隔室440通過限定在右側壁418中的開口進入,該開口設置有是右側壁418的延伸部的門442。門442是通過拉鏈444緊固至右側壁418的相鄰部分以及緊固至底壁422的懸垂片。當拉鏈444的滑塊移動以放開門442時,門442能夠沿通過箭頭480指示的方向轉動,以露出到內下隔室440的開口。
[0115]通過狹槽開口 434提供到內下隔室440的另一個進口,狹槽開口 434限定在左側壁419與身體接觸壁414之間。
[0116]腰袋450包括接納部452,接納部452具有限定通過由拉鏈454緊固的開口進入的隔室的壁。接納部452附接至腰帶460,通過鎖定搭扣466并且通過織帶調節搭扣462來調節腰帶460的周長,而圍繞背負者401的腰緊固腰帶460。在圖26和圖27中示出的腰袋450與前述優選實施例的腰袋類似。
[0117]當腰袋450圍繞背負者401的腰被固定時,腰袋450通過延伸穿過內下隔室440而可操作地連接至背包402。接納部452被定尺寸為在圖26和圖27中看到的構型中被接納在內下隔室440中。接納部452還被倒圓以便于接納部452進入內下隔室440中。
[0118]如在前述優選實施例中,在一個構型中,腰袋450能夠圍繞背負者401的腰轉動以使接納部452來到背負者401的前面,從而允許背負者401接近接納部452的容納物,并且隨后返回到內下隔室440,處于圖26和圖27中示出的構型。
[0119]因為狹槽434將不允許接納部452通過,腰袋可能不在任一方向轉動以從內下隔室440移除。如果需要的話,門442能夠被安置在袋部分404的左側上并且狹槽434可以安置在右側上。替代性地,如在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200中,能夠設置兩個門。此外,門442能夠以第一優選實施例的門110的方式形成有張緊系統。
[0120]當處于接納部450被緊固在內下隔室440里面的構型時,具有腰袋的背包攜帶系統400將類似于具有腰帶的普通背包。
[0121]雖然本發明已經結合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要理解的是其并不意在將本發明限制為這種實施例或者其特定的構建方式、材料或者部件。相反地,本發明意在涵蓋能夠包括在本發明的如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主旨和范圍內的替換方案、修改和等同物。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包括: 背包,所述背包包括附接至肩帶的袋部分; 所述袋部分限定在所述袋部分的上部中的第一隔室和在所述袋部分的下部中的第二隔室,所述第二隔室在所述袋部分的所述下部的右側和左側上具有開口; 門,所述門鄰近所述袋部分的所述下部的所述右側和所述左側上的所述開口中的一個開口附接至所述袋部分,所述門成形為覆蓋所述開口中的一個開口,并且具有能夠轉動遠離所述開口中的所述一個開口的自由端以及迫壓所述門遠離所述開口中的所述一個開口的張緊系統; 腰袋,所述腰袋包括附接至腰帶的接納部,其中所述腰袋延伸通過所述袋部分的所述下部的所述右側和所述左側上的所述開口和所述第二隔室,其中,當所述背包被穿戴在背負者的背上時,所述腰帶能夠被固定以便環繞所述背負者的腰; 其中,所述接納部具有允許其被接納在所述第二隔室中的橫截面尺寸和形狀,由此,當所述背包被穿戴在所述背負者的背上時,所述背負者能夠圍繞所述背負者的腰將所述腰袋從第一位置轉動 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接納部被容納在所述第二隔室中并且鄰近所述背負者的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接納部鄰近所述背負者的前面; 搭扣,所述搭扣包括互鎖的第一搭扣部件和第二搭扣部件,所述第一搭扣部件鄰近所述門的所述自由端附接至所述門,并且所述第二搭扣部件附接至所述腰袋,由此,當所述接納部被容納在下隔室中時,所述門的端部能夠緊固至所述腰袋,其中所述腰袋的所述接納部緊固在所述第二隔室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袋部分的所述下部的所述右側和所述左側上的所述開口中的另一個開口是狹槽,所述狹槽允許所述腰帶延伸通過該狹槽但不允許所述接納部通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張緊系統包括彈性繩,所述彈性繩的一端附接至所述門的所述自由端,并且所述彈性繩的另一端附接至所述袋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還包括附接至所述袋部分的肘節,所述彈性繩穿過所述肘節,其中所述背負者能夠使所述彈性繩滑動穿過所述肘節,并且然后緊固所述肘節,以便調節所述彈性繩中的張力。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門包括由柔性且彈性的材料制成的中央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柔性且彈性的材料是易拉伸的織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袋部分的鄰近所述第二隔室的壁是柔性的。
8.一種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包括: 背包,所述背包包括袋部分和至少一個肩帶,所述袋部分限定用于接納物品的第一隔室以及在所述第一隔室下面的第二隔室,所述袋部分包括身體接觸壁,所述至少一個肩帶用于當所述袋部分在背負者的背上時支撐所述袋部分; 腰袋,所述腰袋包括接納部和腰帶,所述接納部被定尺寸和成形為被所述第二隔室容納,并且在所述袋部分中限定有與所述第二隔室連通的右開口和左開口,其中,所述腰袋能夠延伸通過所述右開口和所述左開口,所述右開口和所述左開口中的至少一者被定尺寸和成形為允許所述接納部進入和離開所述第二隔室; 其中, 所述背包和所述腰袋適于當所述背負者將所述袋部分穿戴在所述背負者的背上時允許所述背負者圍繞所述背負者的腰移動所述接納部,以便將所述接納部從所述第二隔室轉移至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并且使所述接納部從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返回至所述袋部分的下面,在所述接納部從所述袋部分的下面轉移至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以及返回至所述第二隔室期間,所述腰帶通過所述第二隔室保持連接至所述背包,并且 其中,所述接納部在至少一側上漸縮以像插頭一樣裝配至所述第二隔室中,由此,所述接納部通過摩擦至少部分地保持在所述第二隔室中。
9.一種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包括: 背包,所述背包具有肩帶和袋部分,所述袋部分包括身體接觸壁和非身體接觸壁,其中,所述袋部分限定在所述袋部分的下部中的第一下隔室,所述第一下隔室通過所述袋部分的所述下部的右側和左側上的開口進入; 腰袋,所述腰袋包括附接至接納部的腰帶,其中所述腰帶延伸通過所述第一下隔室,以便當所述背包被穿戴在背負者的背上時,所述腰帶環繞所述背負者的腰,所述接納部具有與所述第一下隔室的橫截面尺寸和形狀大體相匹配的橫截面尺寸和形狀,并且能夠可釋放地容納在所述第一下隔室中,并且所述背包的所述下部的所述右側和所述左側上的所述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口具有將允許所述接納部從所述第一下隔室收回以及允許所述接納部進入所述第一下隔室中的尺寸和形狀,由此,當所述背包被穿戴在所述背負者的背上時,所述背負者能夠圍繞所述背負者的腰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所述腰帶,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接納部被容納在所述第一下隔室中并且鄰近所述背負者的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接納部鄰近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并且 所述袋部分設置有門和拉鏈,所述門鄰近所述開口中的至少一個開口,并且當所述接納部處于所述第一下隔室中并且所述腰帶延伸通過所述開口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開口時,所述拉鏈用于將所述門緊固在所述開口中的所述至少一個開口之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袋部分設置有門和拉鏈,所述門鄰近所述開口中的另一個開口,并且當所述接納部處于所述第一下隔室中并且當所述腰帶延伸通過所述開口中的所述另一個開口時,所述拉鏈用于將所述門緊固在所述開口中的所述另一個開口之上。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中,所述第一下隔室適于容納所述接納部和所述腰帶,由此,整個腰袋能夠被儲存在所述第一下隔室中。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還包括第二下隔室,所述第二下隔室在所述袋部分中被限定在所述第一下隔室與所述非身體接觸壁之間。
13.一種背包和腰袋攜帶系統,其包括: 背包,所述背包包括袋部分和至少一個肩帶,所述袋部分具有壁,所述壁包括身體接觸壁,所述身體接觸壁限定用于接納物品的第一隔室和在所述第一隔室下面的第二隔室,所述至少一個肩帶用于當所述袋部分在背負者的背上時支撐所述袋部分; 腰袋,所述腰袋包括接納部和腰帶,所述接納部被定尺寸并且成形為被容納在第三隔室中,所述第三隔室形成在限定所述第二隔室的壁與所述身體接觸壁之間,在限定所述第二隔室的所述壁與所述身體接觸壁之間限定有與所述第三隔室連通的右開口和左開口,其中,所述腰袋能夠延伸通過所述右開口和所述左開口,所述右開口和所述左開口中的至少一者被定尺寸和成形為允許所述接納部進入和離開所述第三隔室; 其中,所述背包和所述腰袋適于當所述背負者將所述袋部分穿戴在所述背負者的背上時,允許所述背負者圍繞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移動所述接納部,以便將所述接納部從所述第三隔室轉移至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并且使所述接納部從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返回至所述第三隔室,在所述接納部從所述袋部分的下面轉移至所述背負者的軀干的前面以及返回至所述第 三隔室期間,所述腰袋通過所述第三隔室保持連接至所述背包。
【文檔編號】A45C3/00GK103974645SQ201280055212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0日
【發明者】道格拉斯·默多克, 邁克爾·斯特姆 申請人:創意坦克影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