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蜂衣、防蜂手套及防蜂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護用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蜂衣、防蜂手套及防蜂鞋。
背景技術:
在養蜂過程中,需要經常和蜜蜂打交道,養蜂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蜜蜂的蜇刺,因此需要穿戴防護用具,以避免蜜蜂的蜇刺。目前的防蜂衣包括帽子、面罩、上衣及褲子,其中,帽子下方連接著褲子,帽子前端設置在面罩,上衣的下方連接著褲子,防蜂衣整體采用棉布和化纖制成。防蜂衣整體采用棉布和化纖制成,不但透氣性不好,而且因其厚度不夠,無法避免蜜蜂蜇穿事件。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防蜂衣、防蜂手套及防蜂鞋。所述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蜂衣,所述防蜂衣包括帽子、上衣、褲子及面罩,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為連體設置,所述面罩設置在所述帽子的前端,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優選地,所述 內層材料為棉質材料。優選地,所 述外層材料為化纖材料。進一步地,所述防蜂衣還包括雙層骨架,所述雙層骨架設置在所述帽子與所述面罩之間,所述雙層骨架、所述帽子與所述面罩之間通過黑紗覆蓋,以防止蜜蜂蜇刺。進一步地,所述防蜂衣還包括束腰,所述束腰設置在所述上衣與所述褲子之間。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防蜂手套,所述防蜂手套包括工作部及延長部,所述工作部與所述延長部相連,所述工作部對應使用者手心部分采用皮革制成,所述工作部對應使用者手背部分以及所述延長部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中設有的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優選地,所述內層材料為棉質材料,所述外層材料為滌綸材料。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防蜂鞋,所述防蜂鞋包括鞋底、鞋面及鞋腰,所述鞋面及所述鞋腰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優選地,所述內層材料為棉質材料。優選地,所述外層材料為化纖材料。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001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蜂衣,由于其中的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均采用設有透氣孔的雙層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防蜂手套,由于所述工作部對應所述使用者手背部分、以及所述延長部均采用設有透氣孔的雙層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防蜂鞋,由于所述鞋面及所述鞋腰均采用設有透氣孔的雙層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防蜂衣的結構圖;[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層材料的截面圖;[0023]圖3是圖1中提供的帽子及面罩的側視圖;[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防蜂手套的結構圖;[0025]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防蜂鞋的結構圖。[0026]圖中各符號表示含義如下:[0027]I內層材料,2外層材料,[0028]10防蜂衣,11帽子,12上衣,13褲子,14面罩,15骨架,16黑紗,17束腰,[0029]20防蜂手套,21工作部,22延長部,[0030]30防蜂鞋,31鞋底,32鞋面,33鞋腰。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0032]實施例一[003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蜂衣10,所述防蜂衣10包括帽子11、上衣12、褲子13及面罩14,所述帽子11、所述上衣12及所述褲子13為連體設置,所述面罩14設置在所述帽子11的前端,所 述帽子11、所述上衣12及所述褲子13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如圖2所示,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I及外層材料2,所述內層材料I厚度2.5_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I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2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003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蜂衣10,由于其中的所述帽子11、所述上衣12及所述褲子13均采用設有透氣孔的雙層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0035]具體地,所述內層材料I的透氣孔的孔徑在IOmm以下。[0036]優選地,所述內層材料I為棉質材料,使得內層材料I具有舒適吸汗的優點。[0037]優選地,所述外層材料2為化纖材料,使得外層材料2具有耐磨抗拉的優點。[0038]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所述防蜂衣10還包括雙層骨架15,所述雙層骨架15設置在所述帽子11與所述面罩14之間,所述雙層骨架15、所述帽子11與所述面罩14之間通過黑紗16覆蓋,以防止蜜蜂蜇刺,通過上述結構,使得黑紗16與使用者頭部保持一定間距,不但具有通風透氣及視覺效果好的優點,而且可有效防止蜜蜂蜇刺。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所述防蜂衣10還包括束腰17,所述束腰17設置在所述上衣12與所述褲子13之間,通過設置束腰17,使得穿著不臃腫,行動方便。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防蜂手套20,所述防蜂手套20包括工作部21及延長部22,所述工作部21與所述延長部22相連,工作時,所述工作部21穿戴在使用者手上,所述延長部22穿戴在所述使用者手臂上,所述工作部21對應說書使用者手心部分采用牛皮制成,所述工作部21對應所述使用者手背部分、以及所述延長部22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如圖2所示,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I及外層材料2,所述內層材料I厚度
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I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2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防蜂手套,由于所述工作部21對應所述使用者手背部分、以及所述延長部22均采用設有透氣孔的雙層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優選地,所述內層材料I為棉質材料,所述外層材料2為化纖材料。實施例三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 型還提供了一種防蜂鞋30,所述防蜂鞋30包括鞋底31、鞋面32及鞋腰33,所述鞋面32及所述鞋腰33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如圖2所示,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I及外層材料2,所述內層材料I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I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2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防風鞋,由于所述鞋面32及所述鞋腰33均采用設有透氣孔的雙層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優選地,所述內層材料I為棉質材料。優選地,所述外層材料2為化纖材料。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防蜂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蜂衣包括帽子、上衣、褲子及面罩,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為連體設置,所述面罩設置在所述帽子的前端,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蜂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材料為棉質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蜂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材料為化纖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蜂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蜂衣還包括雙層骨架,所述雙層骨架設置在所述帽子與所述面罩之間,所述雙層骨架、所述帽子與所述面罩之間通過黑紗覆蓋,以防止蜜蜂蜇刺。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防蜂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蜂衣還包括束腰,所述束腰設置在所述上衣與所述褲子之間。
6.一種防蜂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蜂手套包括工作部及延長部,所述工作部與所述延長部相連,所述工作部對應使用者手心部分采用皮革制成,所述工作部對應使用者手背部分以及所述延長部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中設有的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蜂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材料為棉質材料,所述外層材料為化纖材料。
8.一種防蜂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蜂鞋包括鞋底、鞋面及鞋腰,所述鞋面及所述鞋腰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防蜂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材料為棉質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防蜂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層材料為化纖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蜂衣、防蜂手套及防蜂鞋,屬于防護用品領域。所述防蜂衣包括帽子、上衣、褲子及面罩,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為連體設置,所述面罩設置在所述帽子的前端,所述帽子、所述上衣及所述褲子均采用雙層材料制成,所述雙層材料包括內層材料及外層材料,所述內層材料厚度2.5mm以上,且所述內層材料上設有透氣孔,所述外層材料上設有孔徑為3.5mm以下的透氣孔。本實用新型具有透氣性好,有效防止蜜蜂蜇刺的優點。
文檔編號A41D13/00GK203087577SQ20132007142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謝勇, 謝旭東 申請人:綠純(北京)生物科技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