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火棉手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火棉手套,包括棉纖維層,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棉纖維層外表面的阻燃層,所述阻燃層的厚度為0.01~0.02mm。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使用時,阻燃層會對棉纖維層有保護作用,使其不受損傷,提高了使用壽命;著火時,阻燃層的保護作用使整個手套不會著火;而且能夠增加摩擦,抓、移物件更加牢固。因此,該防火棉手套可以很好的應用在例如烤爐之類的高溫環境中。
【專利說明】一種防火棉手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火棉手套。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由于紡織品引起的火災、燒傷越來越多,特別是與高溫接觸的紡織品更為嚴重,世界紛紛出臺關于紡織品燃燒性技術法規,使紡織品的阻燃整理劑和阻燃整理技術開發得到重視。各種纖維中,棉的極限氧指數LOI僅為18,屬于易燃纖維,極易引起火災,因此對棉織物的阻燃尤為重要。棉是人們最青睞的手套面料之一,棉手套烤爐上進行烤食物時雖然能防燙,但很容易著火、燃燒。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在高溫環境中使用、并且不會著火的防火棉手套。
[0004]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防火棉手套,包括棉纖維層,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棉纖維層外表面的阻燃層,所述阻燃層的厚度為0.01?0.02mm。
[0006]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阻燃層為氮磷阻燃層、氫氧化鎂阻燃層、磷酸酯阻燃層或者氯化銨阻燃層中的任意一種。
[0007]阻燃層使用的是阻燃的材料,因此阻燃劑又稱難燃劑,耐火劑或防火劑,賦予易燃聚合物難燃性的功能性助劑。阻燃層與棉纖維層之間以氫鍵、范德華力結合,將易燃的棉纖維層變成了難燃。
[0008]阻燃層的作用如下:
[0009]1、吸熱作用:任何燃燒在較短的時間所放出的熱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在較短的時間吸收火源所放出的一部分熱量,那么火焰溫度就會降低,輻射到燃燒表面和作用于將已經氣化的可燃分子裂解成自由基的熱量就會減少,燃燒反應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高溫條件下,阻燃層發生了強烈的吸熱反應,吸收燃燒放出的部分熱量,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溫度,有效地抑制可燃性氣體的生成,阻止燃燒的蔓延。
[0010]2、覆蓋作用:阻燃層在高溫下能形成玻璃狀或穩定泡沫覆蓋層,隔絕氧氣,具有隔熱、隔氧、阻止可燃氣體向外逸出的作用,從而達到阻燃目的。
[0011]3、不燃氣體窒息作用:阻燃層受熱時分解出不燃氣體,將可燃物分解出來的可燃氣體的濃度沖淡到燃燒下限以下。同時也對燃燒區內的氧濃度具有稀釋的作用,阻止燃燒的繼續進行,達到阻燃的作用。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3]在使用時,阻燃層會對棉纖維層有保護作用,使其不受損傷,提高了使用壽命;著火時,阻燃層的保護作用使整個手套不會著火;而且能夠增加摩擦,抓、移物件更加牢固。因此,該防火棉手套可以很好的應用在例如烤爐之類的高溫環境中。【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防火棉手套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實施例。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防火棉手套,包括棉纖維層2和阻燃層I。阻燃層I設置在棉纖維層2的外表面,阻燃層I的厚度為0.01?0.02mm。
[0018]阻燃層I為氮磷阻燃層、氫氧化鎂阻燃層、磷酸酯阻燃層或者氯化銨阻燃層中的任意一種。阻燃層I能保護里面的棉纖維層2不受損傷,并且讓整個手套不會著火。
[0019]本實施例中,阻燃層I為氮磷阻燃層,即阻燃層I的材質為氮磷化合物,阻燃層I的厚度為0.01mm。
[0020]對本實施例的防火棉手套進行測試,結果是,陰燃時間小于等于5s,續燃時間小于等于5s,損毀長度小于等于15cm。阻燃性能達到了 BI級,即難燃材料的標準。
[002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火棉手套,包括棉纖維層(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棉纖維層(2)外表面的阻燃層(I ),所述阻燃層(I)的厚度為0.0l?0.02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棉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層(I)為氮磷阻燃層、氫氧化鎂阻燃層、磷酸酯阻燃層或者氯化銨阻燃層中的任意一種。
【文檔編號】A41D19/015GK203762340SQ201320652341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2日
【發明者】吳田田, 劉建平, 張春花, 姜樹靜 申請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