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手環,該智能手環包括表盤和分別設置在表盤兩側的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在第一表帶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在第二表帶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在第一連接件上與第一表帶相對的一側上設置有USB接頭,在第二連接件上與第二表帶相對的一側上開設有用于容納USB接頭的盲孔,并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都具有磁性,使得且二者相互吸引,進而使得第一連接件上具有USB接頭的面和第二連接件上具有盲孔的面互相貼合,此時USB接頭完全伸入到盲孔內,通過盲孔保護USB接頭不被磨損,從而完成了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之間的扣合。
【專利說明】智能手環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佩戴在手上的智能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智能手環。
【背景技術】
[0002]智能手環是現代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的智能設備,具有檢測人體的心率變化、定位、記步、無線上傳、移動存儲、無線共享資源、緊急呼叫等功能。但是前的已知的智能手環都存在一個缺點,就是當智能手環需要與電腦連接或者充電時,都需要通過線材或特殊的裝置進行連接,操作存儲起來不方便,不能滿足人們對智能設備簡單方便的需求。
[0003]由于上述原因,本發明人對現有的智能手環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便設計出一種便于與電腦進行連接并且充電方便的智能手環。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人進行了銳意研究,設計出一種智能手環,該智能手環包括表盤和分別設置在表盤兩側的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在第一表帶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在第二表帶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在第一連接件與第一表帶相對的一側上設置有USB接頭,在第二連接件與第二表帶相對的一側上開設有用于容納USB接頭的盲孔,并且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都具有磁性,使得且二者相互吸引,進而使得第一連接件上具有USB接頭的一側和第二連接件上具有盲孔的一側由于磁性吸而互相貼合,此時USB接頭完全伸入到盲孔內,通過盲孔保護USB接頭不被磨損,從而完成了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之間的扣合,可以方便地將智能手環固定在手腕上或其他位置,從而完成本實用新型。
[0005]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0006](I) 一種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該智能手環包括:表盤I和分別設置在表盤兩側的第一表帶2、第二表帶3,
[0007]其中,第一表帶2 —端與表盤固接,在第一表帶2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4,第二表帶3 —端與表盤固接,在第二表帶3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5,
[0008]在第一連接件4與第一表帶2相對的一側上設置有USB接頭6,在第二連接件5與第二表帶3相對的一側上開設有用于容納USB接頭6的盲孔7,
[0009]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都具有磁性,使得第一連接件4上設置有USB接頭6的一側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的盲孔7的一側由于磁性吸而互相貼合。
[0010](2)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在表盤上表面上一體化安裝有顯示屏11。
[0011](3)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表盤I與第一表帶2和第二表帶3是一體成型的。
[0012](4)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表帶2和第二表帶3都是由橡膠材料制成的,在第一表帶內部一體化安裝有導線,所述導線一端連接在USB接頭6上,另一端連接在表盤I上。
[0013](5)根據上述⑴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上設置有USB接頭6的一側的外輪廓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盲孔7的一側的外輪廓大小和形狀都一致。
[0014](6)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USB接頭6設置在第一連接件4的一個面的中部,即USB接頭6距離該面上相對的任意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與USB接頭6相對應地,盲孔7開設在第二連接件5的一個面的中部,即盲孔7距離該面上相對的任意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
[0015](7)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的截面形狀與第一表帶2的截面形狀一致,第二連接件5的截面形狀與第二表帶3的截面形狀一致。
[0016](8)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與第二連接件5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
[0017](9)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與第二連接件5互相吸引并貼合時,第一連接件4上具有USB接頭6的一面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盲孔7的一面互相貼合,USB接頭6伸入到盲孔7中,且USB接頭6與盲孔7內腔相匹配,即USB接頭6的截面形狀與盲孔7的截面形狀一致,USB接頭6的截面尺寸等于或略小于盲孔7的截面尺寸。
[0018](10)根據上述(I)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寬度即第一表帶與USB接頭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連接件寬度即第二表帶與盲孔開口位置之間的距離。
[0019]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I)智能手環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二者由磁性材料制成,相互吸弓丨,使得智能手環在佩戴使用時更為方便、快捷;
[0021](2)智能手環上一體化安裝有USB接頭,使得智能手環與電腦連接或充電時不必借用其他輔助設備,直接連通在電腦上即可,節省制作成本,也使得該智能設備更為簡約;
[0022](3)智能手環的第二連接件上設置有盲孔,使得USB接頭在非工作狀態時得到保護,避免了 USB接頭損壞,更為方便,更為人性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智能手環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智能手環打開狀態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智能手環扣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6]附圖標號說明:
[0027]1-表盤
[0028]2-第一表帶
[0029]3-第二表帶
[0030]4-第一連接件
[0031]5-第二連接件
[0032]6-USB 接頭
[0033]7-盲孔
[0034]11-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通過這些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為清楚明確。
[0036]在這里專用的詞“示例性”意為“用作例子、實施例或說明性”。這里作為“示例性”所說明的任何實施例不必解釋為優于或好于其它實施例。盡管在附圖中示出了實施例的各種方面,但是除非特別指出,不必按比例繪制附圖。
[003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手環,如圖1、圖2中所示,該智能手環包括:表盤I和分別設置在表盤兩側的第一表帶2、第二表帶3,且表盤和第一表帶以及第二表帶是一體成型的,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地設定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關于表盤對稱,即表盤兩側的表帶厚度、寬度等都保持一致。
[0038]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2、圖3中所不,第一表帶2 —端與表盤固接,在第一表帶2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4,第二表帶3 —端與表盤固接,在第二表帶3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5,且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都具有磁性,上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相互吸引;在第一連接件4上與第一表帶2相對的一側上設置有USB接頭6,在第二連接件5上與第二表帶3相對的一側上開設有用于容納USB接頭6的盲孔7,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由于相互吸引而貼合在一起時,USB接頭伸入到盲孔中。
[0039]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2中所不,在表盤上表面上一體化安裝有顯不屏11,在表盤內部設置有電路組件,該電路組件由多組芯片構成,具有顯示、通話、存儲、無線連接、檢測等功能,本實用新型對電路組件沒有特別限制,使用本領域中常用的電路組件即可。
[0040]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表帶2和第二表帶3都是由橡膠材料制成的,在第一表帶內部一體化安裝有導線,所述導線一端連接在USB接頭6上,另一端連接在表盤內的電路組件上,完成USB接頭與電路組件的連接,從而可以通過USB進行數據傳輸和充電等作業。
[0041 ]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2、圖3中所示,第一連接件4上具有USB接頭6的一側的外輪廓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盲孔7的一側的外輪廓大小和形狀都一致,使得當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相互貼合時,兩個連接件連接處平滑,佩戴舒適、外形美觀。
[0042]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2、圖3中所示,USB接頭6設置在第一連接件4面的中部,即USB接頭6距離該面上相對的任意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與USB接頭6相對應地,盲孔7開設在第二連接件5面的中部,即盲孔7距離該面上相對的任意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盲孔與USB接頭相互匹配,盲孔充分起到放置并保護USB接頭的作用,且USB接頭6與盲孔7內腔相匹配,即USB接頭6的截面形狀與盲孔7的截面形狀一致,USB接頭6的截面尺寸等于或略小于盲孔7的截面尺寸,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地選擇USB接頭6與盲孔7的內壁之間留有預定的間隙,避免內壁摩擦USB接頭,而且該間隙很小,以保證盲孔外部的端面和USB接頭周圍的端面具有足夠大的面積,使得兩個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間具有足夠大的吸引力。
[0043]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2、圖3中所示,第一連接件4的截面形狀與第一表帶2的截面形狀一致,第二連接件5的截面形狀與第二表帶3的截面形狀一致,使得當表帶扣合時,整個表帶都平滑連接,保證了佩戴的舒適性。
[0044]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4與第二連接件5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且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相接觸的兩個面呈現不同的極性。
[0045]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件寬度即第一表帶與USB接頭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連接件寬度即第二表帶與盲孔開口位置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地,第一連接件寬度小于盲孔的深度,小于USB接頭的長度,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第一連接件寬度約等于USB接頭長度的一半。
[0046]本實用新型的加工實現主要是通過注塑形成,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是通過橡膠注塑成型的,表盤是通過PC注塑成型的。
[0047]本實用新型中對所述的USB接頭沒有特別限定,選用本領域中常見的USB接頭即可,一般選用如圖1或2中所示的扁平的USB接頭,這樣的USB接頭與表帶和第一連接件的截面形狀相似,更容易加工制造。
[004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環,其打開狀態是指拉動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使得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允許手腕或其他佩戴該智能手環的部位伸入到第一表帶和第二表帶以及表盤所構成的環狀空間內;其扣合狀態為第一連接件4上設置有USB接頭6的面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的盲孔7的面由于磁性相吸而貼合在一起時的狀態,此時智能手環扣合固定在手腕等佩戴該智能手環的部位,完成智能手環的固定。
[0049](I)智能手環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二者由磁性材料制成,相互吸弓丨,使得智能手環在佩戴使用時更為方便、快捷;
[0050](2)智能手環上一體化安裝有USB接頭,使得智能手環與電腦連接或充電時不必借用其他輔助設備,直接連通在電腦上即可,節省制作成本,也使得該智能設備更為簡約;
[0051](3)智能手環的第二連接件上設置有盲孔,使得USB接頭在非工作狀態時得到保護,避免了 USB接頭損壞,更為方便,更為人性化。
[0052]以上結合了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不過這些實施方式僅是范例性的,僅起到說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多種替換和改進,這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該智能手環包括:表盤(I)和分別設置在表盤兩側的第一表帶(2)、第二表帶(3), 其中,第一表帶(2) —端與表盤固接,在第一表帶(2)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一連接件(4),第二表帶(3)—端與表盤固接,在第二表帶(3)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第二連接件(5), 在第一連接件(4)與第一表帶(2)相對的一側上設置有USB接頭¢),在第二連接件(5)與第二表帶(3)相對的一側上開設有用于容納USB接頭(6)的盲孔(7), 第一連接件(4)和第二連接件(5)都具有磁性,使得第一連接件(4)上設置有USB接頭(6)的一側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的盲孔(7)的一側由于磁性吸引而互相貼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在表盤上表面上一體化安裝有顯示屏(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表盤(I)與第一表帶(2)和第二表帶(3)是一體成型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表帶(2)和第二表帶(3)都是由橡膠材料制成的,在第一表帶內部一體化安裝有導線,所述導線一端連接在USB接頭(6)上,另一端連接在表盤(I)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上設置有USB接頭(6)的一側的外輪廓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盲孔(7)的一側的外輪廓大小和形狀都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USB接頭(6)設置在第一連接件(4)的一個面的中部,即USB接頭(6)距離該面上相對的任意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與USB接頭(6)相對應地,盲孔(7)開設在第二連接件(5)的一個面的中部,即盲孔(7)距離該面上相對的任意兩個邊緣的距離相等。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的截面形狀與第一表帶(2)的截面形狀一致,第二連接件(5)的截面形狀與第二表帶(3)的截面形狀一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4)與第二連接件(5)都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⑷與第二連接件(5)互相吸引并貼合時,第一連接件(4)上具有USB接頭(6)的一面與第二連接件(5)上開設有盲孔(7)的一面互相貼合,USB接頭(6)伸入到盲孔(7)中,且USB接頭(6)與盲孔(7)內腔相匹配,即USB接頭¢)的截面形狀與盲孔(7)的截面形狀一致,USB接頭¢)的截面尺寸等于或略小于盲孔(7)的截面尺寸。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環,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件寬度即第一表帶與USB接頭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連接件寬度即第二表帶與盲孔開口位置之間的距離。
【文檔編號】A44C5/02GK204009394SQ20142031401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2日
【發明者】林啟俊, 郭勝榮 申請人:深圳市嘉蘭圖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