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安全帶鎖舌。
背景技術:
例如,裝載在汽車等車輛上的安全帶裝置,在車輛發生碰撞等有很大的減速度施加到車輛上時,用于限制乘員的慣性移動而進行保護。
通常,作為這樣的一種現有安全帶裝置,有三點式安全帶裝置,其包括織帶、安全帶卷收器、安全帶鎖舌、帶扣、安全帶導向裝置。安全帶卷收器固定在車輛座椅附近的車體上,并且在通常情況下卷繞安全帶時可以拉出,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拉出安全帶。安全帶鎖舌可滑動地支撐在織帶上。帶扣固定在車輛座椅或車體上并可與安全帶鎖舌卡定。安全帶導向裝置安裝在中心柱等車輛側上方,用于引導從安全帶卷收器拉出的織帶。另外,從安全帶卷收器拉出的織帶的前端部固定在車輛座椅或車體上。
對于上述結構的安全帶裝置,在乘員佩戴時,乘員坐在車輛座椅上并從安全帶卷收器拉出織帶,將安全帶鎖舌卡定到帶扣上,然后,手離開安全帶鎖舌,從而利用安全帶卷收器卷繞被多余拉出的織帶,解除織帶的松弛狀態。
現有的安全帶裝置所使用的安全帶鎖舌包括金屬材質的鎖舌主體和塑膠件,鎖舌主體通過金屬板料沖壓成型并電鍍,然后在其上端局部區域注塑塑料,形成上述塑膠件。鎖舌主體下端的金屬部分裸露,直接插入帶扣。
但是,在未佩戴安全帶裝置時,由于織帶被最大限度地卷繞在安全帶卷收器上,從安全帶導向裝置至前端部之間的織帶處于沿著車輛內側壁的位置上,設置于該織帶上的安全帶鎖舌位于該內側壁的附近。因此,當乘員上下車時,如果碰到該安全帶鎖舌,則有時會使安全帶鎖舌接觸到車輛內側壁的飾板。另外,當乘員為了下車而將安全帶鎖舌與帶扣解開且手與安全帶鎖舌脫離時,雖然織帶被卷繞到安全帶卷收器上,但是此時,安全帶鎖舌隨著織帶的快速回縮產生甩擺并打向車門內側,最后在近車門縫的立柱邊停下來,導致車門內側與立柱表面產生損傷和打痕。對于皮革內飾則出現起毛破爛,對于塑膠內飾其表 面會出現凹坑甚至破裂。大大影響了車輛的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安全帶解鎖時,安全帶鎖舌會撞擊車門并產生打痕的問題,提供一種安全帶鎖舌。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安全帶鎖舌,包括鎖舌主體、塑膠件和柔性的緩沖件;所述鎖舌主體包括相互連接的把持部和卡接部;所述把持部內具有織帶通孔;所述卡接部內具有鎖止孔;所述塑膠件固定于所述把持部上;所述緩沖件包括框體;所述框體套設于所述卡接部邊緣。
本發明提供的安全帶鎖舌中,通過在金屬材質的鎖舌主體的卡接部上套設柔性的緩沖件,避免卡接部被甩打至車門內板上而產生打痕。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邊緣具有從卡接部邊緣向卡接部內部延伸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緩沖件還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從框體內表面向內延伸并填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內。
本發明中通過對卡接部和緩沖件進行改進,在卡接部側邊緣設置從卡接部邊緣向卡接部內部延伸的第一固定孔,同時,相配合的,在緩沖件內設置第一固定部,并使第一固定部從緩沖件的框體內表面向內延伸并填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內。在上述結構下,緩沖件會穩定的套設于卡接部上,不易脫落,從而可有效的避免卡接部被甩打至車門內板上而產生打痕。
進一步的,所述緩沖件具有多個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卡接部上具有與所述第一固定部數量相同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多個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卡接部邊緣間隔分布;每個所述第一固定孔內均填充有所述第一固定部。
通過多個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固定孔的共同作用,可更有效的避免緩沖件從卡接部上脫落。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上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從卡接部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向內延伸,并與所述第一固定孔連通;所述緩沖件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連接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填充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內。
此時,位于兩個軸向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相互作用,并結合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對緩沖件進行限位,可進一步避免緩沖件的脫落。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孔貫穿所述卡接部。
進一步的,所述緩沖件具有多個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卡接部上具有與所述第二固定部數量相同的所述第二固定孔;且每個所述第二固定孔內均填充有所述第二固定部。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邊緣設置有向外突出的連接條;所述框體內表面具有與所述連接條形狀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連接條位于所述凹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孔貫穿所述連接條并向內延伸至所述卡接部內;所述框體套設于所述卡接部邊緣,所述連接條位于卡接部和框體之間;所述第一固定部填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條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沿垂直于卡接部平面的方向向內凹陷。
通過在卡接部側邊緣設置上述連接條,并且連接條與卡接部之間形成有上述卡槽,通過該卡槽與框體的結構相配合,可進一步避免框體沿卡接部所在平面方向從卡接部上脫離,提高了緩沖件在卡接部上固定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條沿所述卡接部邊緣延伸,并且所述連接條的橫截面為“t”型。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邊緣設有多個所述連接條;所述多個連接條沿所述卡接部側邊緣間隔設置;所述框體內表面具有與所述連接條數量相同的所述凹槽,每個所述凹槽內均設有所述連接條。
多個間隔設置的連接條之間形成有間隙,緩沖件填充于該間隙內可避免框體沿連接條的長度方向從卡接部上脫離。
進一步的,兩個相鄰的連接條的端部之間形成有燕尾槽;所述框體內表面上相鄰兩個凹槽之間形成有與所述燕尾槽相配合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設置于所述燕尾槽內。
上述燕尾槽可在卡接部所在平面內將框體固定于卡接部上,進一步提高了緩沖件在卡接部上固定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框體與所述卡接部形狀相適應。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部上遠離所述把持部的端部具有按壓凸臺;所述框體上具有按壓通孔;所述按壓凸臺位于所述按壓通孔內。
上述按壓凸臺穿過按壓通孔并露出。使用時,當安全帶鎖舌插入帶扣時,金屬材質的按壓凸臺直接與帶扣的彈性元件相接觸,避免了柔性的緩沖件與彈 性元件的直接接觸而產生磨損以及安全帶鎖舌與彈性元件接觸不到位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的,所述緩沖件材質為聚氯乙烯、熱塑性聚氨脂彈性體、硅膠、聚甲醛樹脂中的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緩沖件通過注塑形成在卡接部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的主視圖;
圖3是圖2中a-a向剖視圖;
圖4是圖2中b-b向剖視圖;
圖5是圖4中c處放大圖;
圖6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中,鎖舌主體的立體圖;
圖7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中,鎖舌主體的主視圖;
圖8是圖7中d-d向剖視圖;
圖9是圖7中e-e向剖視圖;
圖10是圖9中f處放大圖;
圖1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中,緩沖件的立體圖;
圖12是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中,緩沖件的主視圖。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1、鎖舌主體;10、鎖止孔;11、織帶通孔;12、第一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4、連接條;15、燕尾槽;16、卡槽;17、按壓凸臺;18、把持部;19、卡接部;
2、塑膠件;
3、緩沖件;31、框體;32、第一固定部;33、第二固定部;34、凹槽;35、連接部;36、按壓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圖1或圖8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同時,本發明中,鎖舌主體為扁平狀結構,基于鎖舌主體,其表面定義為與鎖舌主體所在平面平行的面,即鎖舌主體上相對的兩個面積較大的面即為鎖舌主體的表面,位于兩個表面之間的面為鎖舌主體的側面。上述關于位置方位的定義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圖1-圖12示出了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安全帶鎖舌的結構。
具體的,如圖1-5所示,該安全帶鎖舌包括鎖舌主體1、塑膠件2和緩沖件3。
其中,鎖舌主體1為安全帶鎖舌的主體,可連接織帶并可與帶扣卡接或分離。
本實施方式中,鎖舌主體1的具體結構如圖6-圖10所示。
與現有的結構類似,該鎖舌主體1大體呈“t”字型。其上部為水平延伸的把持部18,把持部18內具有可供安全帶織帶穿過的織帶通孔11。從把持部18下端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卡接部19。卡接部19下部具有鎖止孔10。卡接部19用于與帶扣可分離的卡接。卡接部19和把持部18相互固定,通常鎖舌主體1通過金屬板料沖壓成型,即卡接部19和把持部18為一體。
通常,安全帶鎖舌中,鎖舌主體1上部的把持部18會注塑塑膠件2,而其下部的卡接部19裸露。發明人發現,安全帶鎖舌甩打而在車門內板上產生的打痕通常由裸露的金屬材質的卡接部19所產生。對此,本發明中,通過在卡接部19上套設柔性的緩沖件3,避免金屬材質的卡接部19直接敲擊車門內板。同時為避免緩沖件3在安全帶鎖舌運動過程中從卡接部19脫離,本發明對鎖舌主體1進行了改進。
具體的,卡接部19側邊緣上開設有第一固定孔12。第一固定孔12從卡接部19側邊緣向卡接部19內部延伸,具體的,第一固定孔12從卡接部19側邊緣沿卡接部19所在平面方向向卡接部19內部延伸。為提高固定的穩定性,第一固定孔12有多個,且分布于不同位置。如圖6和圖7所示,卡接部19兩側邊緣和底側邊緣上均開設有第一固定孔12。卡接部19兩側邊緣均設有兩個上述第一固定孔12,卡接部19底側邊緣設有兩個上述第一固定孔12。
上述第一固定孔12可在垂直于卡接部19所在平面方向進行限位。
為實現更好的限位效果,上述卡接部19上還設有第二固定孔13,第二固定孔13從卡接部19表面延伸至卡接部19內,且第二固定孔13與第一固定孔12相連通。可以理解的,第二固定孔13可以貫穿卡接部19,也可以不貫穿卡接部19。優選第二固定孔13貫穿卡接部19。更優選第二固定孔13沿垂直于卡接部19的方向貫穿卡接部19。
類似的,第二固定孔13也設有多個,可以在每個第一固定孔12處對應的位置設置上述第二固定孔13。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和圖7所示,結合安全帶鎖舌尺寸及加工考慮,在最上端的兩個第一固定孔12和最下端的兩個第一固定孔12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固定孔13,位于卡接部19中間位置的兩個第一固定孔12處可無需設置第二固定孔13。
卡接部19上的6個上述第一固定孔12和4個上述第二固定孔13軸對稱分布。
同時,卡接部19側邊緣上還設有連接條14,連接條14在卡接部19側邊緣沿卡接部19的周向延伸,根據具體情況,連接條14的長度和數量可以進行調整。根據連接條14和上述第一固定孔12的設置需要,第一固定孔12可直接從卡接部19側邊緣延伸至卡接部19內,也可以從連接條14表面貫穿連接條14并經卡接部19側邊緣延伸至卡接部19內。本實施方式中,卡接部19側邊緣上設有5條上述連接條14,其中卡接部19兩側邊緣均設有兩條連接條14,另一條連接條14從卡接部19底側延伸至其兩側。上述6個上述第一固定孔12中,位于卡接部19左右兩側的4個第一固定孔12分別貫穿卡接部19左右兩側的4條連接條14并延伸至卡接部19內。位于卡接部19底側的2個第一固定孔12均貫穿卡接部19底側的連接條14并延伸至卡接部19內。
5條上述連接條14間隔設置,相鄰兩條連接條14之間存在間隙。優選兩個相鄰的連接條14的端部之間的間隙形成燕尾槽15。
連接條14上與卡接部19相鄰的一側形成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沿垂直于卡接部19平面的方向向內凹陷。優選情況下,連接條14的橫截面為“t”型。
對于上述連接條14,在垂直于卡接部19平面的方向上,連接條14的寬度小于卡接部19的厚度。
并且,卡接部19底側中部向下突出形成有按壓凸起,用于在使用時,安全帶鎖舌插入帶扣使金屬材質的按壓凸臺17直接與帶扣的彈性元件相接觸。
緩沖件3的結構如圖11和圖12所示。
具體的,該緩沖件3為柔性材質,具體可由低硬度的塑料pvc、熱塑性聚氨脂彈性體tpu、硅膠、有自潤滑作用的pom等材料固化得到。
該緩沖件3套設于上述卡接部19側邊緣。緩沖件3包括作為主體的框體31,為與卡接部19邊緣相配合并穩定的固定于卡接部19邊緣,該框體31的形狀與卡接部19相配合,具體的,框體31大體呈“u”型。
為與卡接部19上的連接條14相配合,框體31內表面上對應開設有5條沿框體31延伸的凹槽34,凹槽34的結構與卡接部19側邊緣的連接條14結構相配合,例如,上述連接條14橫截面為“t”型,凹槽34橫截面同樣為“t”型。如圖3所示,由于“t”型的連接條14與卡接部19側邊緣之間形成有卡槽16,與連接條14結構相配合的凹槽34中,框體31的部分結構填充于該卡槽16內,通過上述連接條14和凹槽34的配合,可避免框體31沿卡接部19所在平面向外的方向從連接部35上脫離。
同時,由于卡接部19側邊緣的5條連接條14之間間隔設置,在上述間隔處,框體31對應的形成有連接部35,連接部35填充于該間隙內,可在框體31長度方向上對框體31進行限位。并且,如前所述,兩個相鄰的連接條14的端部之間的間隙形成燕尾槽15,對應的,上述連接部35為燕尾型,與上述燕尾槽15相配合,從而在卡接部19所在平面內對框體31進行限位,避免框體31在卡接部19所在平面內相對卡接部19運動,大大提高了緩沖件3與卡接部19的連接穩定性。
與卡接部19側邊緣的第一固定孔12相對應的,框體31內表面上還設有第一固定部32。如前所述,第一固定孔12均貫穿連接條14并延伸至連接部35內,對應的,框體31內表面上的第一固定部32均位于凹槽34內,并填充于第一固定孔12內。與上述6個第一固定孔12對應的,6個第一固定部32均位于框體31內表面,并對稱分布于5條凹槽34內。通過6個第一固定部32和6個第一 固定孔12的配合,在垂直于卡接部19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對緩沖件3進行限位。
同時,上述6個第一固定部32中,位于最上端的兩個第一固定部32和最下端的兩個第一固定部32上遠離框體31的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二固定部33,第二固定部33垂直于框體31所在平面設置。可以理解的上述4個第二固定部33分別填充于卡接部19上的4個第二固定孔13內。通過上述4個第二固定部33和4個第二固定孔13的配合,在在卡接部19所在平面內對框體31進行限位,避免框體31在卡接部19所在平面內相對卡接部19運動。
在上述結構下,緩沖件3在三維空間的各個方向上均被限位而牢固固定于卡接部19側邊緣,可有效避免緩沖件3從卡接部19上脫離。
同時,框體31底部還開設有按壓通孔36,卡接部19底部的按壓凸臺17穿設于該按壓通孔36內,以便當安全帶鎖舌插入帶扣時,金屬材質的按壓凸臺17直接與帶扣的彈性元件相接觸,避免了柔性的緩沖件3與彈性元件的直接接觸而產生磨損以及安全帶鎖舌與彈性元件接觸不到位的情況發生。
另外,上述緩沖件3完全固定于卡接部19上。安全帶鎖舌在使用時,緩沖件3隨卡接部19插入帶扣或從帶扣中脫離。為避免緩沖件3對卡接部19的插拔產生干涉,在垂直于卡接部19平面的方向上,卡接部19側邊緣的連接條14的寬度小于卡接部19的厚度,從而在該方向上預留了供緩沖件3設置的空間。在垂直于所述卡接部19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緩沖件3的端面與所述卡接部19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內,在上述結構下,緩沖件3與卡接部19位于同一尺寸內,在安全帶鎖舌插入帶扣內或從帶扣內脫離時,緩沖件3不會產生干涉,從而保證了安全帶鎖舌使用的穩定性。
上述緩沖件3可通過各種方式設置于鎖舌主體1上,由于上述緩沖件3在三維方向上均與卡接部19固定,對此,可通過注塑的方式在卡接部19上制備上述緩沖件3,例如將低硬度的塑料pvc(聚氯乙烯)、熱塑性聚氨脂彈性體tpu、硅膠、有自潤滑作用的pom(聚甲醛樹脂)等材料加熱融化,然后在注塑模上放入鎖舌主體1并加壓注塑得到,使緩沖件3與鎖舌主體1緊密貼合。
回到圖1-圖5,塑膠件2可通過常規的注塑形成與鎖舌主體1的把持部18上而獲得。上述塑膠件2可與上述緩沖件3在同一套注塑模具上進行,無需增加模具數量,也無需增加工序。
本發明提供的安全帶鎖舌可有效避免金屬材質的卡接部19甩打車門內板而產生打痕,同時設置于卡接部19上的緩沖件3不易脫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