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頭,尤其是指一種無鼻拉頭。
背景技術:
目前象鼻頭拉攀連接部設置在翼板的上表面,對于尼龍拉鏈來說,由于拉鏈結構的特性,正面與背面不對稱,所以存在正拉和背拉兩種搭配;若只在拉頭一側翼板上表面設置拉攀連接部,則拉頭無法通配正拉、背拉拉鏈;若在拉頭兩側的翼板上表面都設置拉攀連接部,則會提高生產成本。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作出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鏈用拉頭,能夠同時搭配正拉、背拉拉鏈,增加產品的適用性;去除翼板上表面的拉攀連接部可減少產品重量,后續生產組裝中又可省去扣壓拉攀鏈接部的工序,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去除翼板上表面拉攀鏈接部后,翼板上表面可增加大面積的logo、商標、圖案等,可增加產品的賣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鼻拉頭,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拉鏈不容易同時實現正拉、背拉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鼻拉頭,包括拉片、上下相對設置的上翼板與下翼板,所述上翼板前側與下翼板前側通過一引導柱連接,所述引導柱前側開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裝設有一拉攀連接部,所述拉片通過一連接件與所述拉攀連接部可上下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拉攀連接部為一水平設置的柱體,所述柱體的兩側分別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左右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柱體為圓柱體。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件為一繩子。
進一步的,所述上翼板前側開設有一第一通道,所述下翼板前側開設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通過所述凹槽與所述第二通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凹槽、第二通道三者的后側形成一弧形面。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通過在引導柱前側的凹槽內裝設拉攀連接部,使得拉片能通過拉攀連接部旋轉至上翼板或下翼板處,從而讓該拉頭能夠同時搭配正拉、背拉拉鏈,增加產品的適用性;去除翼板上表面的象鼻頭可減少產品重量,后續生產組裝中又可省去扣壓象鼻頭的工序,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去除翼板上表面象鼻頭后,翼板上表面可增加大面積的logo、商標、圖案等,可增加產品的賣點。
2、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拉攀連接部為圓柱體,可以使得拉片的活動更為順滑,方便用戶使用。
3、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第一通道、凹槽、第二通道三者的后側形成一弧形面,可以降低拉片旋轉時受到的干擾,同時增加產品的美觀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底部示意圖。
圖3為圖1未連接拉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側視圖。
圖5為圖3的俯視圖。
圖6為圖3的背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一種無鼻拉頭,包括拉片1、上下相對設置的上翼板2與下翼板3,上翼板2前側與下翼板3前側通過一引導柱4連接。引導柱4前側開設有一凹槽5,凹槽內裝設有一拉攀連接部6,拉片1通過一連接件7與拉攀連接部6可上下活動連接。通過在引導柱4前側的凹槽5內裝設拉攀連接部6,使得拉片1能通過拉攀連接部6旋轉至上翼板2或下翼板3處,從而實現該拉頭能夠同時搭配正拉、背拉拉鏈,增加產品的適用性;去除翼板上表面的象鼻頭可減少產品重量,后續生產組裝中又可省去扣壓象鼻頭的工序,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去除翼板上表面象鼻頭后,翼板上表面可增加大面積的logo、商標、圖案等,可增加產品的賣點。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拉攀連接部6為一水平設置的柱體,柱體的兩側分別固定在凹槽5的左右兩側。特別的,該柱體為圓柱體。通過設置拉攀連接部6為圓柱體,可以使得拉片的活動更為順滑,方便用戶使用。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連接件7為一繩子,繩子7的兩端并列固定在拉片1上,該繩子的中部繞過柱體6,再使拉片1由繩子中部穿過,最后讓繩子中部在柱體6處收緊。另外,連接件7并不局限于繩子,也可以為柔性桿、撓性桿。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上翼板2前側開設有一第一通道21,下翼板3前側開設有一第二通道31,第一通道21通過凹槽5與第二通道31連通。第一通道21、凹槽5、第二通道31三者的后側形成一弧形面。通過設置第一通道、凹槽、第二通道三者的后側形成一弧形面,可以降低拉片旋轉時受到的干擾,起到保護繩子的作用,同時增加產品的美觀度。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拉片1轉動到上翼板2側,就能實現正拉,將拉片1轉動到下翼板3側,就能實現背拉。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