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鞋底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跟鞋中底。
背景技術:
一雙優質的高跟鞋能使女性更顯美麗與自信 , 但美麗的代價便是需要雙足承受前后較大的落差。常規的高跟鞋的鞋底都是與鞋跟一體成型的,由于前后落差較大,所以需要采用硬度較高的材質支撐使用者的跖骨。為了形成高跟鞋鞋底前后較大的落差,往往需要在制作時將鞋底部件的前掌與后掌之間進行彎折,以形成鞋跟部太高的結構,但是制成中底主體的定形層為硬質材料,在彎折過后,會在彎折的部位形成較高的凸起,由于該凸起的存在,使人們在穿著高跟鞋時,該部位十分的不舒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種高跟鞋中底。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高跟鞋中底,包括中底主體,所述的中底主體包括前掌與后掌,所述的前掌與后掌之間形成有彎折的過渡部,所述的后掌及過渡部的上下兩面均設有上定形層與下定形層,所述的過渡部底部的下定形層上設有平整的黏貼部,所述的黏貼部上黏貼有網狀織物層。
所述的過渡部的中底主體與下定形層之間還設有支撐件,所述的支撐件黏貼在過渡部的中底主體與下定形層之間。
所述的前掌的上部還設有柔軟的彈性層。
所述的支撐件為金屬片。
所述的上定形層與下定形層為硬質紙板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跟鞋中底及其與鞋底的連接工藝,通過在加工時,在過渡部的中底主體與下定形層之間黏貼上鋼制的金屬片支撐件,用以支撐住彎折的過渡部,再將過渡部底部的定形層的彎折處進行打磨,打磨至該彎折處平整,除去了由于彎折產生的凸起導致的穿著不舒適的問題,使制造的高跟鞋在穿著時舒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中1-中底主體,2-上定形層,3-下定形層,4-支撐件,5-彈性層,11-前掌,12-后掌,13-過渡部,31-黏貼部。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圖1、圖2、圖3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一種高跟鞋中底,包括中底主體1,所述的中底主體1包括前掌11與后掌12,所述的前掌11與后掌12之間形成有彎折的過渡部13,所述的后掌12及過渡部13的上下兩面均設有上定形層2與下定形層3,所述的過渡部13底部的下定形層3上設有平整的黏貼部31,所述的黏貼部31上黏貼有網狀織物層,所述的網狀織物層為網狀不了結構,用以增加涂抹膠水時的黏貼性能。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加工時,在過渡部13的中底主體1與下定形層3之間黏貼上鋼制的金屬片支撐件4,用以支撐住彎折的過渡部13,再將過渡部13底部的定形層的彎折處進行打磨,打磨至該彎折處平整,除去了由于彎折產生的凸起導致的穿著不舒適的問題,使制造的高跟鞋在穿著時舒適。
所述的過渡部13的中底主體1與下定形層3之間還設有支撐件4,所述的支撐件4黏貼在過渡部13的中底主體1與下定形層3之間,所述的支撐件4為金屬片或其它硬質材料。用以增加支撐力。
所述的前掌11的上部還設有柔軟的彈性層5,彈性層5可為橡膠海綿等材料,用以增加前腳掌踩踏的舒適性能。
所述的上定形層2與下定形層3為硬質紙板材料。
一種高跟鞋中底與鞋底的連接工藝,所述的連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在過渡部13的中底主體1與下定形層3之間黏貼上鋼制的金屬片支撐件4,再對前掌11與后掌12之間形成彎折的過渡部13底部的定形層的彎折處進行打磨,打磨至該彎折處平整,作為黏貼部31,再在平整的黏貼部31上黏貼上網狀織物層,再在整個高跟鞋中底底部涂抹上膠黏劑,將整個高跟鞋中底與鞋底膠粘連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