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護理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引流裝置固定褲。
背景技術:
早期下床活動,作為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重要措施,不僅可降低長期臥床引發的下肢靜脈血栓、肺部感染、壓瘡等相關并發癥的風險,而且還能增強患者恢復健康信念,緩解患者焦慮狀態,避免精力集中于疼痛狀態,進而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但是患者由于檢查、治療或手術等常需要在胸腹部或盆部留置各種引流裝置,例如各種引流袋及相應的引流管,因此為使術后患者能夠實現早期下床活動,提供一種安全、便利、科學的用于固定引流裝置的固定方式顯得尤為重要。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扣針將引流裝置固定在衣服上,這樣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隱患,例如引流管的反折、折疊、扭曲,針刺傷等,引流管的反折將導致的引流液反流,進而造成逆流感染,引流管的折疊、扭曲將阻礙引流的通暢,針刺傷也會造成患者的感染。另外,現有引流裝置的固定方式結構不夠簡單、操作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確保引流暢通、降低感染風險、避免針刺傷、安全的引流裝置固定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提供一種引流裝置固定褲,包括褲腿和與所述褲腿連接的褲腰,所述褲腿的上部設有用于放置引流袋的口袋,所述褲腰設有用于固定引流袋的第一固定件和設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設于所述口袋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件設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對應所述口袋的開口。
其中,所述口袋設于所述褲腿的前側部和后側部,所述口袋位于所述褲腿的前側部的面積大于所述口袋位于所述褲腿的后側部的面積。
其中,所述口袋為可透視的網狀布制成。
其中,所述口袋的開口端面距所述褲腰的的上端面的垂直距離為220~240mm。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距所述口袋的開口端面的垂直距離為34~36mm。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距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垂直距離為40~60mm。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帶有暗扣的固定布條。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為魔術貼固定條。
其中,所述口袋的開口處的內側面的兩側邊部均設有用于使口袋開口閉合的暗扣。
其中,所述口袋的外側面的四角處均設有用于固定遮擋布的暗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引流裝置固定褲,其結構包括褲腿和褲腰,褲腿上設有用于放置引流袋的口袋,褲腰設有用于固定引流袋的第一固定件和固定引流管的第二固定件,且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對應口袋的開口,這樣患者穿上該固定褲,在下床活動前,先夾住引流管使其關閉,然后將引流袋放入口袋中,再用第一固定件固定引流袋的掛耳,進而使引流袋固定,最后沿著引流管的方向用第二固定件將引流管固定,放開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動,這樣采用雙重固定方式對引流管進行固定,不僅能夠避免引流管折疊、扭曲,保證引流順暢,還能夠有效避免引流液逆流,降低感染風險,另外也避免了針刺傷事件的發生,更加安全可靠,而且操作簡單方便,適用范圍廣泛。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流裝置固定褲的前方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流裝置固定褲的后方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1和圖2中包括有:
1-褲腿;
2-褲腰;
3-口袋;
4-第一固定件;
5-第二固定件;
6-暗扣。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流裝置固定褲,如圖1和圖2所示,其結構包括褲腿1和與褲腿1連接的褲腰2,每個褲腿1的上部均設有用于放置引流袋的口袋3,口袋3有兩個,口袋3朝上的一端面為開口,褲腰2設有用于固定引流袋的第一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4可通過引流袋的掛耳將引流點固定在褲腿1上,第一固定件4位于口袋3的上方且與口袋3的開口對應,褲腰2還設有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5位于第一固定件4的上方,也與口袋3的開口對應。
這樣患者穿上該固定褲,在下床活動前,先夾住引流管使其關閉,然后將引流袋放入口袋3中,再用第一固定件4固定引流袋的掛耳,進而使引流袋固定,最后沿著引流管的方向用第二固定件5將引流管固定,放開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動。本實施例中,采用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對引流管進行雙重固定,這種雙重固定方式不僅能夠避免引流管折疊、扭曲,保證引流順暢,還能夠有效避免引流液逆流,降低感染風險,而且該固定方式操作簡單方便,適用范圍廣泛,另外,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扣針固定方式,也有效避免了刺傷事件的發生。
本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口袋3設于褲腿1的前側部和后側部,口袋3位于褲腿1的前側部的面積大于口袋3位于褲腿1的后側部的面積,這樣便于患者順手將引流袋放置于口袋3中。具體的,口袋3的長度為250~290mm,口袋3位于褲腿1的前側部的寬度為160~200mm,口袋3位于褲腿1的后側部的寬度為20~60mm。優選的,口袋3的長度為230mm,口袋3位于褲腿1的前側部的寬度為185mm,位于褲腿1的后側部的寬度為45mm。
口袋3的開口端面距褲腰2的的上端面的垂直距離為220~240mm,優選的該垂直距離為350mm。這樣確保引流袋一直處于胸腹部或盆部的下方,能夠有效防止引流液反流,進而降低感染風險。
口袋3為可透視的網狀布制成,這樣便于醫生觀察引流袋中液體的多少和顏色,便于及時了解病情。
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為帶有暗扣6的固定布條,第一固定件4距口袋3的開口端面的垂直距離為34~36mm,優選的,該垂直距離設為35mm,固定布條的長度為40~60mm,寬度為5~15mm,優選的,固定布條的長度為50mm,寬度為10mm。通過暗扣6將引流袋的掛耳固定在固定布條上,這樣患者活動時,可防止引流袋滑出口袋3。
口袋3在開口處的內側面的兩側邊部均設有用于使口袋3開口閉合的暗扣6,這樣可進一步防止引流袋滑出口袋3。
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5為魔術貼固定條, 魔術貼固定條粘成一個圈將引流管圈束固定起來,引流管圈束即是沿著引流管方向將引流管圈成多個圈的組合,第二固定件5距第一固定件4的垂直距離為40~60mm,優選的,該垂直距離為50mm。魔術貼固定條的長度為70~90mm,寬度為10~20mm,優選的,魔術貼固定條的長度為80mm,寬度為15mm。
本實施例中,口袋3的外側面的四角處均設有用于固定遮擋布的暗扣6,這樣外出時,遮擋布能夠有效遮蓋主口袋3內的引流袋。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