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鞋子附件領域,特別是擋泥鞋檐。
背景技術:
現在的皮鞋、膠鞋、布鞋,鞋后跟外都沒有擋泥裝置。一旦碰上下雨天出門,就算是在水泥地面上,出行者鞋底都往往要彈起污水濺到褲腳后面,路面比較干凈的,褲腳上只是出現點點污痕。多數路面彈起的污水中,帶有泥沙,一團一團被鞋底后跟部彈起沾在褲腳上。出行回家,再換洗。這是人們長期遇到的一個麻煩事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雨中出行鞋底彈泥水的麻煩問題,設計了擋泥鞋檐。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擋泥鞋檐,包括擋片、圍片、系帶、踩帶。擋片上邊與圍片制成一體。擋片形狀與帽檐一樣。圍片兩邊端頭連接有系帶。兩根系帶上各穿有一個環扣。踩帶的兩端連接在環扣上。使用時,把踩帶下邊扣在鞋底后墩與鞋底交界處,人穿上鞋子,拉緊系帶,使擋片在鞋后正中一定高度,把踩帶上的環扣在鞋子兩邊拉緊,把系帶捆在鞋子正前方,即可在雨中出行。擋片和圍片用有一定厚度的塑料薄片制成。踩帶的下邊比兩邊厚,并用耐磨塑料制成。踩帶的長度可以從環扣連接處調整。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人們雨天出行,在鞋上系上一個擋泥鞋檐,可避免鞋底彈起泥沙、污水濺到褲腳上。擋泥鞋檐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擋泥鞋檐的結構圖。
圖2是擋泥鞋檐系在鞋子上,并且在使用時情況圖。
附圖中:擋片1、圍片2、環扣3、系帶4、系帶結5、踩帶6、后墩7、鞋底8、鞋子9。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是擋泥鞋檐的結構圖。擋片1即是鞋檐,形狀與帽檐一樣。擋片1與圍片2連成一體。圍片2兩邊端頭各連接一根系帶4。每根系帶4上各穿有一個環扣3。一根踩帶6的兩端系在環扣3上。踩帶6的長短可以在環扣3處調節。擋片與圍片有適當厚度,一般在一毫米以下,由塑料材料制成,有適當彈性。
圖2中,是擋泥鞋檐系在鞋子上,并且在使用時情況圖。使用方法:把踩帶下邊扣在鞋子9的后墩7與鞋底8交界處,人穿上鞋子,拉緊系帶,使擋片在鞋后正中一定高度,把踩帶上的環扣在鞋子兩邊拉緊,把系帶捆在鞋子正前方即在鞋子前打個系帶結5,即可在雨中出行。鞋底后邊彈起的污水泥沙,即被擋片擋住。保持了出行者褲腳的干凈。
擋片有適當彈性。當擋片被后邊的人鞋子碰壓,或使用者要臨時背靠墻邊站立時,擋片被壓后偏移貼攏在鞋后跟也沒關系。腳一松開,擋片又自動彈起恢復原位置狀態。
踩帶掛扣在鞋子底部后墩前方的臺階下邊,這位置是空出的,不著地。偶然有石子,踩一下也沒關系。踩帶的下邊比兩邊厚,用耐磨的塑料制成。踩帶的長度可以根據不同鞋子進行調整。踩帶兩端可以在環扣處調節長短,打結連接。